第三十節 築基者(一)
夫欲築基調真息,築基者,譬如起屋之地磉,基址不堅,怎能牢固?必須逐日寬放塵事,洗心滌慮,絕除一切雜念,諸業不關於心耳。
凡事未來不可思,現在而不可存,過往而不可追,凡有事與無事,常懷生死是大事矣。
日久自然情愛淡薄,慾念少焉,久則心正而後身修。
儒曰:「自天子以至於庶人,1是皆以修身為本。
」故孟子所謂「養心莫善於寡慾」,《中庸》曰首明道之本原,出於天而不可易,其實體備於己,而不可離:次言存養省察之要,終言聖神功化之極。
蓋欲學者於此反求諸身而自得之,以去夫外誘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此謂築基之功矣。
調息者,乃入門之捷徑,凡息不調,其氣必濁。若不知調處,則猿馬無處拴矣。
夫真息亦非口鼻之氣也,若能知父母受孕之處,便是此處。息者乃一呼一吸之中,有四個往來,為之真息是矣。
須將真息棲寂玄牝之內,自然識性遁避而元神顯,為之清靜自在。此時口鼻之氣,不知有無。
若到靜篤之際,玄牝靈根恍惚涌動,此時一派春暢之暖信,故曰調息也。
古仙曰:「調息須要調真息,調得真息立命基。水銀自此葫蘆滿,和合真鉛入聖基。
」曾子曰:「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中庸》曰:「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夫欲修道,必須體此法門,若行別路,盡屬旁門矣。昔日軒轅黃帝問,廣成子云:「天下無二道,聖人無二心」。
修命者,亦無二法是也。盼蟾曰:「打鐵莫離風爐火,燒丹不離身穴求。
」靜守動取莫差失。靜守者,是逐日止念之功,將爾之真意坐在坎地子位之中,以坤為根,用坎為蒂。
坎中有真一之炁,內藏浩命之水,必須使南離下降烹之。
蓋南離內藏然性之火,自然水得火而溫暖。
以呼吸為風,吹髮其內,待而守之。
若至靜篤之寂,必有物焉。今時愚學身外覓求,不然鼓動後天,強逼識性,狠力凝照,而必有識神發現也。
或現諸光,或現前事,或現諸佛日月言談前世,或傳道法,或雲雨天將奇現,此諸等怪現,皆屬魔道。苟不求古聖之精微,欲妄長生,其不愚之甚矣。
而不思孟子之所謂火然泉達,又曰「善養浩然之炁」是也。
《易》曰:「水火既濟」,又曰:「潛龍在田」。
孔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敲蹻道人曰:「凡人心腎相隔八寸四分,而深遠乎!非觀莫能得會。
觀者,乃虛靈之慧照,射入鬥牛之所。鬥牛者,命之渞窟是也。誰指心腎而言,亦非後天之用矣。
」釋曰:「觀自在菩薩」,道曰:「迴光返照,要知去處」,儒曰:「瞻彼淇澳」,即邵康節所云:「一念不起,鬼神莫測,溶融和合」。
吾身隱在這裡,此的處乃修仙成佛之起首矣。千聖萬祖,不敢輕泄此道,盡譬喻外物耳。
余不惜天責,一一解明,恐誤修仙之賢友。
夫若真修之士,必須將節目貫徹而後用工,可免去危險之患也。
動取莫差失者,乃是用真意久住隅命蒂,忽然丹田炁動,外陽興起,故曰命之至也。急當起呼吸,留戀以真意,攝回本地。
必須使剛烈之神意,鼓動巽風,用三昧煅煉,化盡陰氣,是為助道之本也。
不然頃刻變作精流,其不是差失也?
汝又以何為之進道矣?
蓋天下人人盡知,上天亦無有走泄身體之仙佛,是實語也。
古聖前賢不肯明言此理,蓋大道乃上天之秘寶,怎敢泄於愚頑者乎?
其不反墮廢矣。
.余注著此篇,暗通一綿線,恐君錯走曲徑,其不空勞一世?
或問:「歷代仙佛,皆大慈悲,因何謹秘與道?佛宗曰:度盡眾生而後成佛之願矣。如何又恐人知之乎?
」答曰:「自漢朝以上,大道不輕書於紙帛,故因人而受,量才而教之焉,有錯傳乎?
今時將大道泄於紙筆,而鐫行天下,誰敢全露?
猶恐匪人得之,其不作笑恥而談也?
余今重泄也哉,亦恐志修之君子誤矣,訝光陰倏忽一瞬矣。
張紫陽真人《悟真篇》云:『不求大道出迷途,縱負賢才豈丈夫。百歲光陰石火爍,一身生世水泡浮。
只貪利祿求榮顯,不覺形容暗悴枯。
試問堆金等山嶽,無常買得不來無?
」此偈教人急早用功,逃出幻海,是前聖之婆慈,其不深深悟哉!
采個後天延歲月,後天者,人食五穀之氣,余化成榮衛,榮者屬血,衛者屬氣。
氣血并行,晝夜無間,而能資養五臟六腑,運周身之百脈,無處不通矣。始則灌溉與丹田,終則歸於炁海,炁海與丹田,譬如子母之相息。
由丹田生至命蒂,復成真炁也。
夫長至二八之歲,炁寶滿足,任督自開,炁欲發動化為精流泄焉,此為天性至也。若順行有偶,故能生人產物,父生子,子又生孫,乃人道一總持矣。
若將精炁逆攝歸源,收而煉之,修仙之道成也。蓋此法非真師莫能曉用,六祖《壇經》云:「情來下種。
」昔日觀音與目連往北接度,謂此修身一大因緣,故海蟾帝君度馬自然歌云:「呼從金鼎留真意,吸樖融和起根蒂。
攝回命寶田中引,鼓動橐龠返青璃。」孔子曰:「務本,本立而道生」,又曰:「《關雎》樂而不yin,哀而不傷,是正道矣。
今時俗醫,妄指臍下一寸三分謂之命門,其不謬誤乎?古時神醫仙聖,知此奧竅。
蓋命之元窟,內藏修真之主宰,故先後二天,有表裡之用。先天者,即祖炁是也。祖炁旺則後天堅立,祖炁衰則後天敗矣。
而萬般旺於根核,根核者乃父母所種之真精也。
古云:「淫性即道情」,此理至也,譬如五行生剋不斷之謂矣。
隨然先後兩辯缺一者,性命殆也。夫若後天滿足,即可培補先天;若先天滿足,亦可延年益壽。
若有緣者,得受仙訣,足能超出幻海,立登聖域矣。奈因俗薄者重焉,無人信受也。
采者是精生之時,不可外耗,速起鼓舞招攝。蓋初下手修鍊,必須補足前失之元精,方有百日之效驗,名曰迴風混合。將後天煉完方有周天之妙用,故此延歲月矣。
古仙有云:「竹破須將竹補宜,抱雞當用卵為之。
萬般非類徒勞力,怎似真鉛合聖機。」敲蹻道人曰:「大道乃返還之理,凡受生之時,始父母一念而有我身,吾借一念而煉我形。
蓋凡立形之始,原屬無極而來,無極動而生有極,由無質而生有質,從有質而煉至無質。
譬如天地是個無為,所產萬物是個有為,此玄妙之秘理,一在師傳,二在自悟。
若無丈夫君子之志相,難入大道之階基。余乃發盡天理淺近之言也。
」孟子所謂「人之有德慧術知」者,《中庸》曰:「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
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夫今之偽學,不辯子思之奧語。
子路問強,子乃身中之時也;路者,子之道路。南方之強者,南乃離宮之心火,人心最以難治,故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者,北方屬水,又曰坎宮,在人身為之腎水,亦為命渞,又為真氣。氣欲動時而坎水從之,世俗人以泄精為之樂事。
故曰:「寬柔以教,不報無道。」無道者,即樂欲之人,或盲修之人,無法止欲治心,故曰:「衽金革死,而不厭也。
」若君子知此氣動,收而為寶,故曰「和而不流」,是道也。蓋《中庸》三十三章之秘語,乃修身之妙道,非君子不深悟哉!
必須成性存存,可入道義之門,心領神慧虔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