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幾年真興旺
不賣包子以後,楊葉雖然有點失落。可也終於安心在家裡幫父母打理生意。
楊葉開始把心思用在了生意上,他開始注意貨物的價錢,庫房的出貨和進貨的情況。一年四季什麼時候出貨多,什麼時候出貨少。他也會思考下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慢慢的楊葉也成為了父母的左膀右臂,成為了這個家在生意上不可或缺的人。
大概就在那個時候吧!楊葉家又擴展了生意麵。他們家開始加工豆皮和承包腐竹設備。
說白了就是原來他們家只是賣腐竹和豆皮。賣了這麼多年,手上的客戶也積累了不少,自然賣貨量是可觀的。所以就動起了自己加工生產的心思。
為此楊葉的父親帶著楊葉還專門跑了雲南一趟。那個時候他們剛下飛機,石屏縣的趙老闆就開車過來接他們。
這些開廠的老闆為了拉客戶,對他們還是非常殷勤的。在雲南的那幾天,楊葉父子的吃喝住行也都是算到趙老闆身上的。當然羊毛出在羊身上,他花的錢也要從楊葉家掙回來。
楊葉跟著父親去參觀了趙老闆的承包的工廠。這趙老闆真是做大生意的,廠子里雇傭了幾十個人,工人們都在各自的忙碌著。
石屏縣生產的雲皮工藝和楊葉老家生產的腐竹工藝有很多類似的地方。都是需要把黃豆打成豆漿煮熟,不同的是腐竹是靠的是一層層揭膜,而雲皮是直接把豆漿潑在鍋上,然後像跟攤煎餅一樣揭起。
雲皮這種鍋在那個時候已經長達十幾米啦!每口鍋分成一百多個小格子,一個小格子一兩分鐘就可以生成一張雲皮。單這一口鍋一天就可以生產出幾百斤雲皮。
廠房都是建設在山區里,裡面四周通風。鍋組之間還有像發電機一般的排風扇。因為山區的氣候原因,和廠房的獨特設計。廠房內的溫度比廠房外的還要低,工人在裡面幹活還是比較舒服的,不像做腐竹的車間活像蒸籠。
這些廠房都是當地政府投資建設的,然後由趙老闆這些人承包。承包鍋組的人中,像趙老闆這樣的本地人不多,大多都是江西那邊的。他們本地人基本都是給外地這些老闆打工的。
這些老闆一個比一個有錢,承包的鍋組一個比一個多,普普通通的承包老闆一天就可以生產幾十噸貨物。平常他們利潤一般,可是一旦貨物緊缺,這些雲皮價格便會瘋長,一天賺個十幾萬也很正常。
有句話怎麼說的,不去BJ不知道官多大,不來南方不知道自己錢多少。這話說的沒毛病,這群南蠻子手裡確實有貨。
在雲南還有一個特色,就是人家本地人喝茶。他們幾乎每家每戶都會有茶桌,誰來做客就是先往茶桌上帶。
他們本地人不像北方人大多喝綠茶,而是喝以普洱代表的熟茶。在和趙老闆喝茶的時候,趙老闆向楊葉父子介紹了他的朋友。
他的朋友姓林,這位林老闆也是位傳奇人物。楊葉對他的印象很深,他身材十分消瘦,頭頂也半禿了,有點像李嘉誠的意思。
林老闆早幾年是倒騰酒精的,不知道什麼原因賠了好幾百萬元。最困難的時候,連吃飯都成了問題。
可是在早幾年,石屏縣這裡剛開始建設廠房。那時候並沒有投資商過來投資,可林老闆認為這是條路子。硬是來了把空手套白狼,打了一場漂亮翻身仗。
他的具體的操作就是和當地招商辦談條件,先承包設備后付錢。工人的工錢月底才結賬,
黃豆啦!澱粉什麼的原料也是先欠著。
林老闆在貨物還沒有生產以前。就已經跑了BJ,西安,等一線城市,早已經把銷路鋪好了。
當時雲皮發到供應商那裡,有個別供應商卻遲遲不給貨款,這把林老闆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也該這林老闆翻身,當時石屏縣因為維修管道,關閉了一半的工廠。
林老闆的工廠馬上成了香餑餑,不給錢的供應商為了要貨,立馬給他打了全款。別的客戶也爭先恐後的給他打定金,都怕訂不到雲皮。
僅用半年時間,林老闆就還清了欠別人的錢。並且手上還很富裕,他沒有急著置辦家業,而是趁機加了兩條生產線。
而此時的林老闆已經身價千萬了,但林老闆的鴻運沒有在此打住。過了幾年,他又再一次抓住機遇,身價又翻了幾番。
楊葉一度很欽佩林老闆,他能幾起幾落,絕對是個人物。但是後來楊葉卻不再這麼認為,因為林老闆當時賭的成分很大。如果不是天賜良機,那麼他這輩子就註定要睡大街啦!
這個世界是有很多人,大起大落,三更窮五更富的。但這畢竟是少數,又有幾個人在沉入谷底后,又能浮到浪尖呢!多數都是爛在谷底。
所以人嗎?還是安穩點好,穩紮穩打更為現實一點。林老闆的成功不是每個都能複製的。
在和趙老闆談妥事情以後,楊葉父子看還有點時間,便去了昆明的民族村。畢竟兩千公里飛過來,不來旅旅遊多少有點可惜了。
雖然現在的景點都已經商業化了,什麼景點基本都那麼回事兒。但是楊葉很少能出來玩兒,所以還是很新奇的。
所謂的民族村就是把雲南所有的少數民族都請一些過來,在這裡建設一個度假村。
因為雲南地處邊疆,古代只要一發生戰亂,這裡就會有大量的人口湧入。所以這裡少數民族特別多,差不多有三十多個。
在民族村每支少數民族各設一個園區,所以有三十多個園區。每個園區都會通過不同的表演,展現他們的民族特色。比如佤族族的竹竿舞,蒙古族的騎馬射箭,還有就是什麼上刀山,下火海之類的。就是腳踩在刀尖上,在火堆里走一圈。
這個村裡不但有各種表演,還有很多異域小吃。再往深處走就能看見湖泊,園林。反正只要有錢,這裡面的吃的,喝的,玩的,樂的,都能享受得到。
楊葉父子只在民族村轉了兩個小時,便匆匆的趕往機場。因為他們來的時候就已經預定好了返程票,他們沒有那麼多時間在這裡玩耍。
其實生意人有時候是非常辛苦的,一年到頭也沒有什麼休閑的時候。雖然沒有打工仔的體力艱辛,但是一天到晚要操心的事太多,需要應酬的人也多。就算很討厭某個客戶,但是面子上也得兜著。
遇到貨物積壓,周轉不靈的時候,失眠是很經常的事情。有一句話叫做,想要人前顯貴,必要人後受罪,這話不是沒道理。
到了西安后,楊葉家就趕緊加工豆皮。加工豆皮還是很簡單的,就是雇兩個人把豆皮用稀釋的酒精防腐。但是因為前期沒有任何生產經驗,所以也吃了不少虧。剛開始的工人把豆皮在酒精里一泡便撈出來裝袋子。
但是這導致包裝袋子裡面有非常多的酒精,這就嚴重的影響了賣相。所以底下的客戶並不買楊葉家的賬。
楊葉把豆皮給表哥徐海峰送了點,徐海峰看著親戚的面子勉強接下了這批貨,可之後再也沒見他回過頭。其實徐海峰不退貨就算是夠意思啦!當然不能指著他回頭。
看著這樣的豆皮,楊葉心裡知道。如果不加以改良,那麼有再多的貨物都要砸在自己手裡。不賠錢就不錯了,妄想掙錢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楊葉動了動腦子,辦法還真讓他想著了。既然豆皮水分那麼大,為何不等它徹底吸收完水分再裝袋子呢!
於是楊葉購買了很多豆芽框子,把過過酒精的豆皮放在裡面吸收水分,等到第二天水分吸收完了再裝袋子。為了保險起見,還在濕皮的外面加了一張干皮。
經過這一番操作,楊葉家的油皮終於改造成功了。這樣的豆皮投放在了市場上,客戶再也沒有說什麼,就連徐海峰也訂了一車貨。
因為楊葉家自己生產又自己賣,後來還發展了不少大客戶。剛開始那幾年,因為市場上加工豆皮的也不多,競爭也不大。所以加工豆皮給他們家帶來了十分大的利潤。
僅僅楊葉家南郊的一個客戶,每個星期都能賣他們家三百多箱豆皮。一個月就是一千多箱,剛開始的掙他的多,一箱可以掙他十幾元。這個大客戶就可以給他家一年帶來將近二十萬的利潤。
再加上還有零零碎碎的小客戶也能賣點。光加工豆皮這一項,楊葉家一年就有好幾十萬的凈利潤。
從這個時候,楊葉家的生意就算上了一個台階啦!但是他們家的鴻運並沒有到此為止。
一兩年後,楊葉家也攢了點本錢,父親又決定去承包腐竹設備。因為身邊那些包設備的老闆看樣子都掙錢啦!個個充的跟燒包樣兒,要麼是買轎車的,要麼辦場酒席就是要飛天茅台的。
承包腐竹設備跟雲南那邊包設備是一個模式,只不過雲南那邊招商的是政府,而腐竹這一行建設廠房的都是個人。
就是有實力的老闆建設腐竹廠房,每個廠房的設備數量不等。大廠多些,小廠少些。等這些廠建設好后,便把設備承包給別人賺取租金。
因為早些年,腐竹都是在自家的鍋里挑出來的。因此楊葉老家人管這群承包設備的老闆叫做「包鍋的。」
起碼在那幾年,「包鍋」的老闆還是很牛逼的。因為那時候,不流行微信,沒有網路的衝擊,物流也不方便,競爭並不大。所以「包鍋」利潤相當大,一天賺個幾千不是什麼大問題。
就是現在的幾千元都可觀,更何況十年前的幾千元啦!這群「包鍋」老闆有了錢,一個比一個充的大,年底回村裡打牌,輸個萬八千的,眼睛都不眨一下。在廠里的時候跟那些出來幹活的小娘們搞搞破鞋,大有山西「煤」老闆的氣勢。
父親的這個決定無疑是正確的。雖然「包鍋」的過程中遇到了諸多不順,但是這項生意也讓楊葉家的收成又上了一個階梯。那幾年楊葉家真可謂順風順水順財神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