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德意志帝國海軍的挑戰

3.德意志帝國海軍的挑戰

發布德國人對於無畏艦的回答是1903年的《海軍法案》,根據這項法案,德國第—批無畏艦是4艘始建於1902年的「拿騷」級戰列艦「拿騷」號、「波森(Posen)」號、「萊茵蘭(Rheinland)」號和「威斯特法倫(Westfalen)」號。與英國無畏艦相比,其艦身較短且較寬,武器裝備也相對較弱。然而,她們在艦炮火力和裝甲防護方面還是相當地出色、共裝備11英吋口徑主炮和以及5.9英吋口徑副炮各12門。但該級戰列艦在配置武器系統時談不上合理,除了艦首和艦尾的各1座雙聯裝塔外,艦體中部兩側各配置2座雙聯裝炮塔,這種配置方式依然保留著准無畏型的痼疾,極大地限制了舷側火力的發揮。

發布1904年,開工建造的「赫爾果蘭(Helgoland)」級無畏艦也只能說是「拿騷」級的加強型,該級四艦:「赫爾果蘭」號、「奧耳登堡(Oldenburg)」號、「東弗里西亞(Ostfriesland)」號和「圖林根(Th-ringen)」號排水量為23166噸,人員編製1100人,相對於「拿騷」級,這四艘僅僅將主炮強化為12英吋,航速也只不過zhan有20對19節的微弱優勢罷了。在德國眾多的無畏艦中、只有她們擁有3個煙囪。

發布1905-1906年期間開工建造的「皇帝(Kaiser)」級算是上了一個台階,該級艦共有五艘:「腓特烈大王(FriedrichderGroe)」號、「皇帝」號、「皇后(Kaiserin)」號、「阿爾伯特國王(KnigAlbert)」號以及「路易特波爾德攝政王(PrinzregentLuitpold)」號,這是是第一級使用蒸汽輪機動力的德國戰列艦,作為一種新技術的嘗試,「路易特波爾德攝政王「號甚至還準備安裝柴油機作為主動力。在火力配置方面,其艦艉也首次採用了背負式炮塔。

發布隨後於1908年建造的「國王(Knig)」級又是第一級採用全部主炮沿中線布置方式的德國主力艦。這樣,在舷側齊射時,可以保證每個方向都有10門主炮同時射擊。該級艦以德國歷史上的一些人物頭銜命名。「國王」、「大選帝侯(GroerKurf-rst)」、「邊地侯(Markgraf)」以及「王儲(Kronprinz)」。

發布當然,面臨換裝13.5英吋主炮的英國主力艦,國王級仍然使用的12英吋口徑主炮在火力上未免過於單薄。受到「伊麗莎白女王」號的刺激,德皇下令埃森的克虜伯兵工廠研製380毫米口徑的海軍炮,並且設計建造一級搭載這種艦炮的超級無畏艦。這就是在1910年設計建造了「巴伐利亞(Bayern)」級。與那個時期英、美等國新建造的以油-煤混燒為動力的戰列艦對比,巴伐利亞級全部使用燃煤鍋爐,因為德國總參謀部提出警告說,如果海軍主力艦依賴石油動力的話,與英國開戰時,波斯灣和巴庫(當時世界上兩個主要的石油產地)原油都會被英國和俄國所壟斷。在設計過程中,曾經計劃讓「薩克森(Sachsen)」號搭載一台MAN大型六缸柴油機(11000馬力),但是此計劃最後被取消。巴伐利亞級戰列艦以當時德意志帝國境內四個自治王國——巴伐利亞、巴登(Baden)、符騰堡(W-rtemberg)和薩克森王國命名。

發布在無畏艦下水后不久,德國的情報人員得知皇家海軍正在建造一種劃時代的新型裝甲巡洋艦,雖然不知詳情,但是作為回應,德意志國庫向帝國海軍撥款835萬金馬克,放大沙恩霍斯特級建造一條大號的裝甲巡洋艦進行試驗。新船以「大型巡洋艦E號」的名義在基爾的皇家造船廠開工,1904年下水,以「布呂歇爾(Bl-cher)」命名。她安裝六座雙聯8.3英吋炮塔,呈六邊形配置。但是,不幸的是,這種新型裝甲巡洋艦,英國的「無敵」號戰列巡洋艦揭開面紗以後,德國海軍自知「布呂歇爾」不是其對手。(譯者注,在本人親歷的德國海峽突破作戰中,確實感覺到「布呂歇爾」號設計的中庸,對於英國人的前無畏艦,火力既不能相抗衡,速度也難以輕易擺脫。)其設計人員又回到了繪圖板上,這次拿出的是「馮-德-坦恩(VonderTann)」號。她在「無敵」號戰列巡洋艦服役之後五天在漢堡的布洛姆-福斯船廠開工。不同於臨陣磨槍的「布呂歇爾」號,這艘所謂的新型大型巡洋艦可以說是設計用來與英國的同級軍艦競爭的全新戰列巡洋艦,所以在其火炮配置和布局上,可以看到與無敵號有許多相似之處。在當時英德海軍競爭的大背景下,在本艦尚處於藍圖階段的時候,德國海軍又開始設計其後繼者,下一級大型巡洋艦——毛奇(Moltke)級。毛奇級共有兩艦「毛奇」和「戈本(Goeben)」號,她們將火力強化為5座雙聯11英吋炮。不久以後,又建造了改進型「賽德利茨(Seydlitz)」號。該艦艦體比毛奇級長,在裝甲和水密防護上做了一些大的改進。其側面裝甲防護水平可以與噸位類似的戰列艦相媲美。該艦安裝了經過驗證性能良好的280毫米50倍徑炮。

發布經過以上一系列「大型巡洋艦」的試驗,德國在1910年開工了這類軍艦的決定型,「德弗林格爾(Derfflinger)」級,該級艦採用平甲板艦型,4座雙聯12英吋主炮沿甲板中線布置,與同時期的英國和美國主力艦結構很相似。該艦採用油-煤混合燃燒動力,航速達到了26.5節,德國造船工業的高超水平在這裡得到了發揮到極致的展示,並為德國大型巡洋艦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三艦都以德國的著名軍事將領命名:「德弗林格爾」、「呂佐夫(L-tzow)」以及「曼陀菲爾(Manteuffel)」號(譯註:坦嫩堡之戰後改名「興登堡(Hindenburg)」號)。

發布為了對付「雄獅」級戰列巡洋艦,德國海軍艦船設計局(K-RMA)在「德弗林格爾」級的基礎上放大艦體,並且換裝了全新的350毫米(13.8英吋)口徑主炮。儘管比其英國對手要重,但是其航速還是能達到28節之快。為了補償主炮塔增加的重量帶來的重心上移,其副炮下移了一層甲板。該級艦預定建造7艘,分別計劃代替「維多利亞-路易絲(VictoriaLouise)」、「布呂歇爾」、「弗雷亞(Freya)」、「腓特烈-卡爾(FredrichCarl)」、「約克(Yorck)」、「格奈森瑙(Gneisenau)」以及「沙恩霍斯特(Scharnhorst)」號,但是,有消息稱由於英國將R級大量改建為戰列巡洋艦,德國有將「約克代艦」后三艘改變設計的計劃,根據此計劃,她們計劃裝備與巴伐利亞級相同雙聯380毫米炮塔,並加厚裝甲,而由於艦體尺寸沒有什麼大變化,所以速度可能會略微地減低為27節左右。(譯註:日後「維多利亞-路易絲代艦」級的命名分別為「馬肯森(Mackensen)」、「隆(Roon)」、「腓特烈親王(PrinzEitelFriedrich)」以及「俾斯麥侯爵(F-rstBismarck)」;「約克代艦」級的命名分別為「布呂歇爾」、「約克」和「弗雷亞」號)

發布由於德國所謂「大型巡洋艦」設計的成熟,他們基本上將設計重點從戰列艦上移到這種艦艇上,事實上,德國大型巡洋艦和英國的戰列巡洋艦相比更加註重防禦設計,因此從這個意義上看,到了「維多利亞-路易絲代艦」級之後,我們可以將這樣的大型巡洋艦看作相當於「伊麗莎白女王」級的高速戰列艦也不為過。[注12.福斯,M.:《海軍知識(Marinekunde)》(斯圖加特,1909)]

發布德國海軍的擴張是和威廉二世病態般對海權的執著緊密聯繫的,這位皇帝甚至會自己設計軍艦,但是他的傑作從其造船工程師那裡獲得的回答是:「陛下,您設計的軍艦有著舉世無雙的火力,超群的裝甲防護,一流的高航速,華麗的內部裝修,總之,這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完美設計。但是它有一個缺點,就是下水後會像鉛鑄的鴨子一般立刻沉入水底……」[注13.夏爾莫,G:《德國海軍軼事(pisodedelaMarineallemande)》(巴黎,1898),128頁]

發布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異時空-中華再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異時空-中華再起
上一章下一章

3.德意志帝國海軍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