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建議立即手術
「孫劍濤!手動除顫,雙向波,200焦,準備充電!」林墨迅速竄到除顫儀旁,取下儀器背後懸挂的兩個電極板,確認電極板與除顫儀連接后,一邊在上面均勻塗擦導電糊,一邊大聲呼喊老同學孫劍濤選擇除顫能量。
「充電完成!準備放電!非操作醫務人員遠離床旁!」孫劍濤選好除顫能量,按下除顫儀充電鍵后,在林墨身旁輔助。
與此同時,林墨正好將胸骨電極板放在心臟驟停病人心底部右鎖骨中線第二肋間,又將心尖電極板放在患者心尖部左腋中線第五肋間,垂直下壓,雙手大拇指順勢按下除顫鍵。
「除顫完成!護士!繼續進行胸外按壓!孫劍濤!準備氣管插管!連接呼吸機!」
參與搶救的醫護人員有條不紊的執行著林墨的口令。
原本顯得紛亂的局面也逐漸得到有效控制,再次恢復秩序。
護士在患者身上進行數個循環的胸外按壓之後,林墨又喊了一句:「拉個心電圖看看!」
不久之後。
「患者恢復竇性心律!除顫成功!」孫劍濤看了看心電圖結果,在一旁宣布。
此言一出,空氣中瀰漫的緊張氣氛瞬間輕鬆下來,參與搶救的眾人也都紛紛鬆了一口氣。
搶救結束,林墨才突然意識到自己剛才的表現似乎有些喧賓奪主了,連忙離開床旁,詢問一旁的孫劍濤:「急會診的病人在哪裡?」
「吶!就是他!患者王建國,半小時前,因車禍外傷入院,意識不清。」,孫劍濤指了指林墨身旁被搶救過來的中年男子,「剛從急診CT室出來,就發生室顫,心臟驟停。」
「這樣啊,等CT片子出來我再確定如何處理吧!」林墨略有所思,他很清楚一般車禍致患者意識不清,大概率意味著顱腦創傷性出血,顱內高壓,甚至腦疝,只不過具體的出血部位和出血量需要藉助影像學檢查結果最終確診。
林墨不是神,只是普通人,沒有透視眼,不可能直接看出顱內出血部位,最多通過查體確認患者當前狀態和可能的車禍創傷部位。
這也是林墨提到看完CT片子再處理病人的根本原因。
在此之前,他打算對患者進行專科查體。
神經外科的專科查體主要內容為患者神經狀態、顱神經、運動系統、感覺系統、神經反射、腦膜刺激征、植物神經系統以及共濟運動功能的檢查。
當然,有很多查體內容現在不方便進行,林墨只打算先確認幾個關鍵指標,即患者瞳孔大小,對光反射情況,巴賓斯基征。
林墨先是從白大褂兜里掏出一根黑色瞳孔筆,扒開王建國的左眼瞼,即左眼皮,觀察對方瞳孔大小和形狀,然後按住瞳孔筆開關,用散發的黃光直照他的瞳孔,觀察其對光反射。
咦?
這左眼瞳孔對光反射有些遲鈍啊!
再看看右眼。
重複以上操作。
右眼對光反射也稍顯遲鈍!
兩側瞳孔倒是正大等圓,直徑差不多在3mm左右,處於成人正常的2mm-5mm範圍之內。
隨後,林墨收好瞳孔筆,又從兜里取出一根棉簽,來到王建國左腳掌所在位置,用左手固定對方小腿,右手用棉簽,沿對方足底外側緣,劃到小腳趾根部,轉到內側。
簡單來講,林墨剛才用棉簽在王建國左腳底划拉了一條類似於「┓」型的軌跡。
下一剎那,王建國左腿大拇趾背屈,
其他四趾跖曲扇形散開,通俗來講就是他左腿大腳趾向上翹,另外四根腳趾散開如扇形模樣,微微向下壓。
這是典型的巴賓斯基征陽性!!!
隨即,林墨換了個身位,來到王建國右腿處,重複上述操作,唯一不同之處便是在對方腳底划拉出一條類似「Γ」型的軌跡。
此時,王建國的右腿腳趾沒有明顯反應。
巴賓斯基征陰性!!!
左側巴賓斯基征陽性,右側巴賓斯基征陰性,根據人體大腦對肢體的對側支配原則,這意味著王建國應該是右側大腦有創傷性出血,而且出血量應該不少。
就在這時,孫劍濤的聲音響起:「給!林墨!王建國的CT片子到了!」
林墨聽此,連忙轉身接過CT片子,仔細查看一番后,發現片子提示王建國右側顱骨內板有新月形均勻高密度影像。
是急性硬膜下血腫!
血腫區域位於右側額顳葉頂部!
中線左偏!
出血量大概在50ml左右!
如此影像結果,基本上驗證了林墨先前的推斷。
需要立即手術!
急性硬膜下血腫是車禍后最為常見的幾種顱腦創傷之一,常伴隨腦挫裂傷,進展快,發病急,血腫量大於30ml時便需要立即進行手術治療,否則病情容易迅速發展至危重狀態,死亡率從30%-80%不等,總之極高。
「我建議立即手術!」林墨見王建國病情緊急,也不再跟孫劍濤廢話,「對了!病人家屬在哪裡?我要跟他們談話。」
孫劍濤聽此,連連搖頭:「沒家屬!是急救車送來的!當時我剛問完王建國的名字,他便喪失意識了!到現在我們都不知道怎麼聯繫他的家屬!」
「好吧!開啟綠色通道!先救人要緊。我這就去填手術申請單!爭取一小時內開始手術!」林墨說完,便轉身朝急診科醫生辦公室那幾台電腦走去。
就在這時,林墨看見一道熟悉的身影,是神經外科的住院總徐碩。
那傢伙也跑急診科來了!
林墨連忙叫住對方:「徐碩!你不是去手術室送鈦網了嗎?怎麼跑這裡來了?」
「嘿嘿嘿!我聽海燕姐講林師兄你在急診科會診,所以專門過來看看是不是要上手術!」徐碩滿臉笑嘻嘻的解釋。
手術是徐碩的最愛,他巴不得自己天天待在手術室,遠離科室里那些紛繁複雜的行政工作。
整天跟行政後勤的人扯皮,徐碩早已身心俱疲,兩隻熊貓眼越發的黑了!
只可惜,他是神經外科住院總,註定要跟各種各樣的人扯皮,想逃也逃不掉。
林墨聽徐碩主動請纓,絲毫不客氣,立馬出聲安排任務:「的確有一台急診手術!患者車禍后發生急性硬膜下血腫!我初步擬行右側額顳葉頂硬膜下血腫清除術並去骨瓣減壓術,只可惜家屬沒找到,需要開啟綠色通道。這樣!徐碩你打電話通知主任,讓他老人家聯繫院長加急簽字。」
「行!」徐碩倒也沒拒絕,身為神經外科住院總,科室夜間急診手術本來就應該由他來做,只是他的職稱還是住院醫師,尚無資格當硬膜下血腫清除術和去骨瓣減壓術這類二級手術的主刀醫生,最多只能當二線醫生的助手。
隨即,他便開始撥打電話,向神經外科大主任說明情況。
林墨見自家師弟幹活如此麻利,心頭的積極性也被調動起來,迅速坐在電腦旁,三兩下寫完會診意見,然後開始填寫手術申請單。
……
下面是一些有關心臟驟停的急救知識科普,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旦有人發生心臟驟停,數秒內便會喪失意志,60秒鐘就呼吸停止,4分鐘后開始出現腦細胞死亡,大腦出現不可逆損傷,超過10分鐘被搶救倖存的概率近乎為零。
正因為如此,心臟驟停,素來也有「黃金4分鐘」搶救時間的說法。
有相關文獻報道,國內平均每天大約1500人死於心臟驟停,位列全球第一。
心肺復甦和電除顫是搶救心臟驟停患者的主要措施,具有決定性地位,直接關乎著患者的生死。
一分鐘內實施心肺復甦,3-5分鐘內進行電除顫,便可以使心臟驟停患者存活率達50%-70%。
當身邊沒有除顫儀時,首選心肺復甦搶救心臟驟停患者。
進行心肺復甦前,先判斷周圍環境是否安全?
如果環境不安全,要把患者移到安全的地方。
確認環境安全后,判斷患者狀態並及時救助。
首先讓患者躺平,用雙手輕拍對方雙肩,判斷其有無反應,同時口頭詢問「醒醒!你怎麼了?能聽到我說話嗎?」等類似語言。
隨後用手觸摸患者頸動脈,判斷其是否有搏動?時間盡量控制在5-10秒內。
若對方沒有反應,應馬上向周圍人呼救,請他人幫忙撥打急救電話120,若周圍無人,搶救者也可直接撥打120。
當然,有時候直接撥打110或者最近一家醫院的急救接診電話會更有效,這樣可以避免因120調度中心接線員的非專業表現而延誤救治。
以上操作完成後,立即開始心肺復甦。
心肺復甦有三大關鍵性技術,俗稱C-A-B,C即胸外心臟按壓,A為打開氣道,B則是人工呼吸。
胸外心臟按壓時,搶救人員跪在患者一側,上半身前傾,用手掌根部按壓。
手掌根部是手腕與手掌連接處稍微往上一點兒的位置。
按壓時,一手掌根正對兩**連線中點或者胸骨下半部分,另一手掌根平行放於第一個手掌之上,雙手手指交叉,手指翹起脫離胸壁,雙肘關節伸直,垂直向下用力,藉助上半身的體重和肩膀部肌肉的力量進行按壓。
與此同時,搶救人員應當用眼睛觀察患者有無反應,並注意其面色變化。
按壓頻率保持在100次/分-120次/分。
按壓幅度控制在5-6cm,按壓過淺急救效果差,按壓過深可能會壓斷肋骨,造成二次損傷。
胸外按壓30次后,進行人工呼吸2次。
人工呼吸前,施救者一手按住患者的額頭向下壓,另一手按住患者的下巴向上抬,打通患者氣道,如對方口鼻有異物,需要立即予以清理。
隨後用拇指和食指捏緊患者鼻子,嘴包住患者唇部,進行人工呼吸,並密切觀察患者有無胸廓起伏。
反覆操作,直到患者生命跡象恢復或專業急救人員到場。
當身邊有除顫儀時,首選除顫儀搶救心臟驟停患者,再進行心肺復甦。
除顫儀分為心內除顫儀和體外除顫儀。
心內除顫儀通常由心臟內科或心臟外科醫師手術時使用,直接貼在心臟上進行除顫,效果最佳。
體外除顫儀又有兩種,醫護專用體外除顫儀和非醫護人員也可使用的自動體外除顫儀,後者英文縮寫為AED。
醫護專用體外除顫儀相對複雜,需經過專業培訓,考核合格的人員才有資格使用,使用過程見本章開始急救的場景描寫。
自動體外除顫儀使用過程相對簡單,堪稱「傻瓜式除顫儀」。
施救者只需一鍵啟動,再根據自動體外除顫儀的語音提示操作即可,主要是在患者胸口貼好電極片,是否除顫直接由儀器自動分析判定。
在儀器分析過程中,施救者不可接觸患者。
因為人體間相互接觸會對自動體外除顫儀的心電節律分析造成嚴重干擾而導致無法正確識別出可除顫心律,如此一來勢必會耽誤搶救進程,降低患者倖存可能。
如需除顫,儀器會自動充電。
隨後,施救者再按下放電鍵,即完成整個除顫過程。
家中有高齡老人或心臟病患者時,可購買一台「傻瓜式除顫儀」,以備不時之需,價格大約在2-3萬。
學會自救,很多時候比向他人尋求幫助更能解決問題。
如若覺得「傻瓜式除顫儀」單價太高,亦可聯繫社區或村委會購買,均攤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