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逃塵俗遠遁五台

第29章 逃塵俗遠遁五台

在世俗中掙扎煎熬、對傅靈菲陷入懷疑的周岩,和明心學社的道友走得越來越近。只有暫時遠離現實中的各種紛爭,才能讓周岩享受一下片刻的寧靜。學社裡有人提議暑假一起去五台山朝聖。周岩正想出去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又看了看公司的暑假班安排,正好並不衝突,於是欣然報名同行。就這樣,周岩隨明心學社的同修們一起乘火車開啟了人生中第一次五台山朝聖之旅。

約定出發的當天下午,大家次第趕到火車站集合。雖說大家進入明心學社的時間各不相同,又在不同的班級學習,平時並沒有見過面,初次相見,大家卻並沒有陌生感,志趣相投的同學紐帶關係讓大家油然生出一種同願同行的親切感。此次出行,除了明心學社的同修,還有兩位尚未皈依學佛的朋友,一位是帶女兒徒步游五台的資深驢友,一位是遊歷頗廣的攝影師,這兩人也早有去五台山旅遊的心思,知道學社的朋友要去朝聖五台山,也就一起報名同行了。周岩心想,一個企業如果也是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奮鬥,那該省去多少無謂的爭鬥與牽扯啊。

登車前,大家在侯車廳簡短開過碰頭會,每人做了一番自我介紹,彼此熟悉一下。登車后,發心為大家服務的同修又在車廂內開了一次交流會,確定一下各自的角色和任務。有人管記賬,有人管外聯,有人管對接。雖然過程有些喧嘩,但在六和敬精神的內在指引下,大家還是愉快地達成了一致,各自散去休息了。周岩平素社會經驗就少,又沒有旅遊的經驗,因此並沒有參與義工的討論交流,只在一旁默然靜聽。

一夜安眠之後,火車順得抵達太原火車站,從五台山趕來接引的道友已經先期到達等侯了。大家順利找到接引道友的車牌,一行人愉快地登上巴士朝五台山進發了。此次五台山之行,有想朝聖的,有為許願的,有純粹旅遊的,大家各自不同。周岩事先並沒有刻意設定目標,只是隨順內心想去五台山看看的小衝動而已。至於具體要做些什麼,求些什麼,他並沒有多想,他這次出來,本來也就是想暫時逃避公司的紛亂而已。從太原到五台山,要走三四個小時的路程,同修們在車上愉快地聊天。周岩不想浪費時間,於是合眼念佛。

跟大家同行的驢友女兒因為一己私慾得不到滿足,在車廂里無理取鬧,肆意發小脾氣。驢友顏面上過不去,便當眾訓斥起女兒來。那小女孩更加哭鬧不止,驢友便要伸手去打。旁邊的道友趕忙護住小女孩,勸解驢友。周岩合眼默念阿彌陀佛,心裡對世間父母一味溺愛子女,放縱子女惡念滋長的行為不禁生起深惡痛絕的情緒。馬艷紅不就是被從小慣壞的女人嗎?這樣的人,除了給夫家添心事,還能做些什麼好事呢?

周岩一邊念佛,一邊心生不快。他漸漸意識到這種情緒不對,修行人不應該輕易升起嗔心雜念呀。想到這裡,周岩於是收攝身心,不再關心外境,繼續默念佛號了。靜下心來念佛,4個多小時的路程也就不覺得漫長了。一行人趕在寺院結束午飯前順利抵達了掛單的地方——普化寺。古樸的建築、祥和的氛圍,清涼的天氣,一下車就給人很舒服的感覺。進入寺院,裡面遊人不少,但並不喧嘩

(本章未完,請翻頁)

,顯得既熱鬧又幽靜,周岩心想,這種奇觀也許只有在五台佛國才有吧。在當地同修的妥善安排下,大家解決好食宿問題,決定先自由遊覽寺院半個小時,然後集體去朝拜黛螺頂。帶女兒的驢友因為選擇徒步自由行,便和大家先行告別離去了。和周岩同住一個房間的攝師師朋友忙著去拍建築的細節美,周岩則在寺院里隨意走走看看。一處屋檐下面懸挂的標語觸動了周岩的心弦: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周岩將這兩句偈子在心中默念了一下,陷入了短暫的沉思:自己的身心能夠奉獻給無數世界的眾生嗎?自己真正懂得報佛恩了嗎?自己有決心報佛恩嗎?周岩知道自己並沒有。他還是一個沒有解脫的俗人,既然沒有獲得解脫和自在,也就沒有得到佛的恩惠。又如何去報佛恩呢?誰又能輕輕鬆鬆就得到解脫和自在呢?如果能,那成佛也太容易了,大街上遍地都是佛菩薩羅漢聖人了,又怎麼會是現在這種以人為壑、互相侵凌的叢林景象呢?周岩不喜歡這個世界,才想要解脫。可這世間作繭自縛的眾生,誰又能輕易解去綁縛呢?解脫難啊!人都是社會風氣的產物,從小就被洗腦成社會需要的那種人。人又是需要穩定信念支撐的人,誰會輕易否定過去的自我呢?周岩的痛苦,不就是過去的自我和現在的社會不能相融嗎?那個相信社會是美好的,人應該是善良的周岩,願意放棄過去的幻想,把社會當作斗獸場來對待嗎?至少到目前為止,他還不能。

從普化寺出來,一行人集體步行向黛螺頂上進發。路上寺院和白塔很多,美麗的鳥兒在蔥蘢的密林間飛來飛去,清澈的小溪嘩嘩地激流著。大家踩著溪水上的石頭,先去繞塔培福,然後七彎八繞找到了黛螺頂。師兄們嘻笑著走了上去。周岩聽說不少人都是三步一拜上黛螺頂,他站在大智路的石碑前猶豫起來,不清楚面前的台階是否就是傳說中的1080個台階的起始點。周岩先走了一段台階,心想,不管是不是這條路,先拜了再說。於是便三步一拜向黛螺頂前進。周岩看到前面也有人在三步一拜上山,便感到自己不並不孤單。有些人則是通體大拜,更讓周岩覺得敬服。周岩正拜著,一位從黛螺頂上走下來的出家師父,口稱「隨喜讚歎」而去,師父的話給了周岩莫大的鼓勵。人啊,最需要的就是來自他人的信任和鼓勵啊。後來當周岩在南台看到其他三步一拜的道友時,於是也效仿起這位師父,以「隨喜讚歎」四字來行布施。這大概也算是小小的報佛恩了吧?既便不算報佛恩,也可以算報師父的四字之恩了。

周岩在中途稍作片刻休息,繼續三步一拜上山。一個同修下來找他,本來要嗔怪他為何這麼慢,和集體脫了節。見周岩正在三步一拜上山,也就把話咽了回去,跟著周岩一起三步一拜上山了。到了頂上,周岩因為自己和集體脫節一事向大家表示歉意。跟著上來的師兄向大家解釋說周岩是三步一拜上的山,大家也就都隨喜讚歎起來。在頂上燒完香,捐了功德錢,時間不早,大家便相約一起下山了。下山可以步行,也可以騎馬,也可以坐纜車。同行的女道友比較多,大家都不想步行下山,又不願意騎馬,便去找纜車下山。周岩自小就有恐高心理,小時侯經歷過的從高處墜落的恐怖感始終像揮不去

(本章未完,請翻頁)

的陰影般存在,這一次也不例外。既然大多數人願意坐纜車下山,周岩也不好再另行主張,也就跟著大家一起坐纜車下山了。周岩坐在纜車上,心裡擔心纜車一旦斷裂,人就會掉下去,只好靠不停地默念佛號來保持鎮定,身邊同坐的女道友和周岩攀談,周岩心裡緊張,一字一句回復得很慢。後面說著說著,也就慢慢放鬆了下來。等到後來在佛母洞再次坐纜車的時候,周岩的情緒已經安定許多了。

下了黛螺頂,回到普化寺已經是晚上7、8點了。簡單吃些素食,周岩回寢室和同修們閑聊學佛經歷和趣聞。大家決定一起參加寺院次日凌晨舉行的早課。可能是因為大腦過度興奮的原因,這一晚周岩遲遲沒能入睡……

早上三點多,窗外就傳來了師父的打更聲。因為不清楚具體的時間,周岩決定等鬧鐘響后再起床。4點10分,鬧鈴聲準時響了起來,周岩趕緊起床簡單洗漱了一下,跟隨同修們去大殿上早課了。天色很暗,上早課的佛堂門還沒有開,居士們都在外面靜靜等侯。門開后,穿海青的居士在前,便裝的居士在後,依次進入佛堂,找好隊列站好,準備進行早課。令周岩感到慚愧的是,師父們上早課念誦的內容,他並沒有背誦下來,只好自念佛號。第二天再去上早課的時侯,則改成了念誦文殊心咒。什麼叫濫竽充數,大概說的就是周岩這種人吧!

上完早課,吃過早飯,周岩隨眾回客房休息了一會兒,司機師傅接完在客棧住宿的同修,又來寺院門口接周岩幾個人。大家和另外兩個散客湊滿一整車的人數,在司機師傅的帶領下,按東台-北台-中台-西台-南台的順序依次瞻仰五個台的勝跡。瞻仰、繞塔、登階、入殿、禮拜、供養,周岩努力像一個標準的佛弟子一樣隨眾朝拜。由於學佛日淺,對五台山和文殊菩薩也不夠熟悉,周岩此行更多是以凡夫狀態行走其間,時時拿起手機,隨拍各處風景,而於佛法恩澤受益無多。

周岩此行印象最深之處,無過於東台望海峰。這是他第一次踏上海拔如此之高的山頂。清風獵獵,濃霧滾滾,山好像還在雲端之上。高大的菩薩銅像佇立山頂,莊嚴肅穆,不染世塵,清涼境界果然不同凡響。周岩詩興勃發,又怕靈感逃逝難尋,便在手機上記下小詩一首:

《游東台有感》

此來無所欲,瞻禮妙吉祥。

山遠人難棄,心清自覺涼。

天風吹海霧,雲腳踏微茫。

願取菩提種,安歸極樂鄉。

游五台的途中,司機帶大家去了澡浴池和獅子窩。在獅子窩繞塔后,周岩發現地勢較高的位置上有一處佛堂,一時心起便爬了上去。上面的人不多,顯得格外清凈。殿內空曠潔凈,周岩進殿禮佛,旁邊的尼師見周岩拜佛的動作不算標準,於是過來教他如何拜佛,這讓周岩不覺緊張起來。拜完佛,周岩想著供養些錢財,卻發現兜里的錢包落在了住宿的地方,不由得尷尬起來,只好假裝欣賞殿內牆壁上的佛像,緩解一下內心的緊張。周岩瞅見尼師離開了座位不知去處,趕忙溜出了大殿。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職此今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職此今生
上一章下一章

第29章 逃塵俗遠遁五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