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從道篇(二)

【123】從道篇(二)

豪爽重義、善結交朋友,是我父親為人的又一特點。

他不重官場的虛名,也不看重金錢,就愛交朋友。他最恨欺侮弱小,最肯幫助窮苦人。

每每逢年過節總要給窮人捐施錢物。

當土匪騷擾百姓時,他總是帶隊沖在最前面,保護鄉鄰的安全。

我在前面說過他既是我的嚴父,又是我的嚴師。是他堅決主張、支持我習武,又是他為我安排了習武之路,並傳授了祖傳的武功,包括筋經功的一部分。

作為師傅,他再嚴厲不過了。

記得小時候練武最苦的事是蹲樁。

父親要求我按照一定的姿勢蹲下去,一動不許動,屁股是什麼高度就是什麼高度。

站久了,不僅兩腿麻木,屁股再也懸不住,總要往下掉。

只要屁股稍稍改變位置,一直提著鞭子站在後面監視的父親就朝我抽鞭子,於是,我再也不敢動了,無論多難受也要站滿規定的時間。

這種對功夫的嚴格要求後來慢慢成了我的自覺行動。

對於做人,我父親對我的要求更是毫不含糊。

幼年時期,我也是個淘氣包。

一群不懂事的孩子們聚在一起,就常常搞些惡作劇。

記得街口有個姓謝的賣滷肉的老頭。

他的肉味道特別好,肉擺在竹編的圓簸箕上,簸箕下是三根竹棍做成的架子支撐著。

那時還沒電燈,謝老頭總在圓簸箕上點一盞油壺照亮,所以大家都給他取個綽號叫「謝壺子」。

我們這群在街口玩耍的小孩被那滷肉發出的香味逗得涎水直流,想吃,又都沒錢。

有人出了一個壞點子,我和兩個娃娃走到謝壺子面前假裝問價和他說話,同時在油壺亮光照不到的地方把一根繩子拴在竹架上。

遠處一個人拉動繩子,竹架倒了,肉攤子當然也倒了。趁亂我們幾個就搶滷肉吃。

謝壺子把這事告到我父親那裡,父親的臉都氣青了,把我狠狠重責一頓,還要我向謝壺子下跪認錯,並賠了全部肉錢。

父親總是教訓我要老老實實做人,一不欺,二不哄,不是自己的不要貪,不要騙。

父親對我的教誨,尤其是他的言行對我影響極深。

我一生也是好結交朋友,卻常常缺乏眼力,不過,內心是滿足的,因為我「奉獻」了。

在我讀師範時,父親已去世,家中極困難,靠助學金為生。

但當一位同學為假期沒路費回家而苦惱的時候,我把僅有的兩條褲子賣了一條給他作路費。

師範畢業時,我把自己的被蓋、衣物,全都送給了困難的低班同學。

工作以後,有的農村學生交不起學費,我常常悄悄用自己的工資墊交。

我見不得別人的困難,只要知道了,我又能出一把力的,我總想伸出手來。

我還見不得邪惡,一見著就手癢。

這種事很多,也給我惹過一些麻煩。

記得讀師範的時候,因為家貧每個假期都要想辦法掙錢。

1954年暑假,我應邀在重慶北碚藝新話劇歌舞團有酬演出。

我會翻很漂亮的跟斗,會唱歌,還會拉琴。演出完結我搭船回校,船過蒼溪縣臨江渡,見一背著小孩的婦女站在跳板上與船夫發生爭執,那船夫竟把她推下河去。

我頓覺不平,跳上跳板與那船夫講理,罵他「沒有人道!」不曾想,那人一句話不說卻推動跳板,我完全沒防備他會有這一手,使被推下水去。

下河之後,我趁機把那婦女救上岸,正要找那船夫算帳,那船夫卻早已開船溜了。

我氣得揀起河灘上的卵石就朝船上擲去。

因為力氣大,居然擲到船上。

那船夫氣急了,仗著人多,便划回來,上來四個漢子,以為我是個毛小子好收拾,使一齊出手了。

我左一拳右一腳,三下兩下就把四個精壯漢子打翻在地,再也沒有誰敢來找我的麻煩了。我另外找了一條船,讓那婦女搭船走了。

再舉一個近一點的例子。

1977年8月的一天,我帶著7歲的孩子上街,在商業場附近,忽聽人聲嘩嘩,後面一群人在喊:「抓住他!」前面只有一個身高一米八幾披一件外衣的大漢在跑,好象是要抓他,我正想出手,那大漢也朝前面喊:「抓住他!」究竟要抓誰?我弄不明白了。

就在猶豫的這一剎那,那大漢已經跑遠了。

後面的人追上來,一個勁兒埋怨我,怨我為什麼不抓住那大漢。

我也沒有解釋,因為牽著孩子,我只有望著他們遠去。

我帶孩子到紅旗劇場門口趕車,孩子悄悄拉拉我說:「那就是剛才跑的那個人!

」我一看,站在不遠的那個大漢雖然已經沒有披外衣,但那身架、樣子以及呼呼氣喘的神態都證實的確是剛才前面跑的漢子。

於是我閃身過去,沒等我出手,他就沖我一拳打來,交手不到兩個回合,我就把他打倒,並捆住了他雙手的大拇指,把他送到派出所,這才知道這

人是逃跑近十次的大慣犯。

派出所一再感謝,說我「為民除了一個大害」。

李傑大師字太清,號永宏。

他於清光緒二年(1876)年出生在四川江油縣明鏡鄉。

他從小天賦超群,聰穎過人,喜歡揮拳弄棒,練習拳腳,7歲又進了私塾學堂攻讀詩書,

25歲考中秀才。

這是明鏡鄉出的第一位秀才,他為此受到鄉里的愛戴和稱頌。

他在江油縣和劍閣縣都當過私塾老師。

後來,李傑大師又成了道士。

他是怎樣走上這條道路的呢?近幾年我從劍閣縣編《縣誌》的同志那裡,才了解到關於李傑大師過去的比較詳細的情況。

事情發生在光緒年間,清廷腐敗,賣國求榮,橫徵暴斂,民不聊生。

和全國一樣,川北各地義和團也烽起雲涌,連明鏡鄉的鄉民也舉刀執矛加入了殺貪官、誅洋人的行列。

對於以慈禧為首的清朝廷賣國求榮的行徑,李傑也非常氣憤,經常給學生講中國的歷史,指貴洋人妄圖瓜分中國的野心,表現出極大的愛國熱忱。

光緒三十二年,同盟會四川黨人李實來江油聯絡義士,組織同盟會,俟機起義。

李傑極為讚賞同盟會的主張,很快便加入了該會,並成為其中最活躍、最堅決的骨幹分子。

經過一段時間的力量積蓄,同盟會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了,便對江油縣衙發起了進攻。

在這場圍剿縣衙的戰鬥中,李傑大師手執一把亮閃閃的鍘草刀,親手砍掉了懸挂在大堂上的從來就名不符實的「明鏡高懸」的匾額。

這件事當時在全川震動很大,統治者驚恐萬分,四川總督錫良派遣巡防總領張孝候率部到江油鎮壓起義。

大兵壓境,來勢洶洶,同盟會勢單力薄,人數既少,又缺乏訓練,自然寡不敵眾,許多同盟會的會員倒在了血泊之中,李傑大師因為武功高強,一連打翻四、五個清兵才衝擊重圍,保全了性命。

反動官府沒抓住李傑大師,便抄了他的家,還四處重金懸賞緝拿他。

李傑大師東躲西藏,想重舉義旗,但同盟會受到重創之後,會眾再也聚不攏來了。

一氣之下,李傑大師上了四川灌縣青城山,出家從道了。

李傑大師當了道徒之後,生活改觀了,完全是另外一個境界。

成天不問世事,只是燒香課經,敲鐘除塵。大家不知道他的來歷,更不知道他還是個秀才,只是憑他識字明理,對《道德經》與《太平經》等經卷有很高的理解能力,從而猜測他來歷不凡,學問不淺。

加上李傑大師做什麼事情都一絲不苟,對人又好又和氣,所以,上山半年之後,他就被王真人封為「歡喜道人」。

道觀還為他舉行了命名儀式。

「歡喜」二字可以說是對李傑大師性格的最準確概括,他一天到晚總是樂呵呵的,一開口就笑,無論遇見什麼事情,都一笑置之,從不愁眉苦臉,好象不知道憂愁為何物。

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李傑大師一生遭遇順暢通達,沒有什麼憂煩苦悶。

其實,從上面的敘述里,我們已經知道,李傑大師一生經歷坎坷,險象環生,家破了,自己的生命都差一點難以保全……可是,面對這一切厄運,他表現了一種達觀的人生態度。

由於對宗教的虔誠信奉與修鍊,他這樣一個風檣陳馬的勇士一下子變成了清心寡欲的道徒,同時,他又以自己精湛的醫術普救眾生。

在山深林密的道觀中,他潛心研讀《道藏》、《周易》等經典,

三、四年工夫,他就苦讀細研了能到手的大量道學和醫學的典籍,積累了豐富的有關氣功和中醫、中藥知識。

為了進一步提高技藝,身體力行,他開始了雲遊生涯,遍遊了峨眉、鶴鳴、雲起、清虛諸山,求道訪友,並為各地百姓治病,走一路治一路,一律不收錢。

民國五年,李傑大師來到了劍閣縣太華山,他愛上了這裡的山清水秀,住下了,一呆就是十幾年。

除開繼續從事道教活動外,他絕大多數時間習武練功,給人治病,閑暇時他還愛揮灑翰墨,吟詩作畫。

他的書法尤精篆書和雲體字,繪畫卻是自成一體。

他的小手指甲留得很長,用又尖又長的右手小指甲殼裝滿墨水,在特製的粉板上,描繪丹青,大多是花鳥蟲魚。

繪成后,用一張宣紙復蓋其上,輕輕拓一拓,於是宣紙上就出現了濃淡相宜、栩栩如生的花鳥蟲魚水墨畫了。

這獨出一格的粉板拓畫繪畫法是大師的創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相王講鬼故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相王講鬼故事
上一章下一章

【123】從道篇(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