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節 扁鵲心書(五)
癘風
此證皆因暑月仰卧濕地,或房勞后,入水冒風而中其氣。
令人兩目壅腫,雲頭斑起,或肉中如針刺,或麻痹不仁,腫則如癰疽,潰爛筋骨而死。
若中肺俞、心俞,名曰肺癩易治,若中脾、肝、腎俞,名曰脾肝腎癩難治。
世傳醫法,皆無效驗。黃帝正法:先灸肺俞二穴,各五十壯,次灸心俞,次脾俞,次肝俞,次腎俞,如此周而復始,全愈為度。
內服胡麻散,換骨丹各一料。
然平人止灸亦愈,若爛見筋骨者難治。
(《經》雲,脈風成為癘,蓋風之中人,善行而數變,今風邪留於脈中,淹纏不去,而癘風成矣。
其間有傷營、傷衛之別。
傷營者,營氣熱胕(通腐),其氣不清,故使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
傷衛者,風氣與太陽俱入行於脈俞,散於分肉之間,與衛氣相犯,其道不利,故使肌肉而有瘍。
此證感天地毒癘濁惡之氣,或大醉房勞,或山嵐瘴氣而成。
毒在氣分則上體先見,毒在血分則下體先見,氣血俱受則上下齊見。
更須分五藏之毒,肺則皮生白屑,眉毛先落,肝則面發紫泡,腎則腳底先痛,或穿脾則遍身如癬,心則雙目受損。
此五藏之毒,病之重者也。
又當知五死之證,皮死麻木不仁,肉死割刺不痛,血死潰爛目癱,筋死指甲脫落,骨死鼻柱崩壞。
此五藏之傷,病之至重者,難治。
若至音啞目盲更無及矣。)
治驗一人面上黑腫,左耳下起雲紫如盤蛇,肌肉中如刀刺,手足不知痛。
詢其所以,因同僚邀游醉卧三日,覺左臂黑腫如蛇形,服風葯漸減,今又發。
余日:非風也,乃濕氣客五臟之俞穴。
前服風葯,乃風勝濕,故當暫好,然毒根未去。
令灸腎俞二穴各百壯,服換骨丹一料,全愈,面色光潤如故。一人遍身赤腫如錐刺,余曰:汝病易治。
令灸心俞、肺俞四穴各一百壯,服胡麻散二料而愈。但手足微不隨,復灸前穴五十壯,又服胡麻散二料全愈。
一人病癘證,鬚眉盡落,面目赤腫,手足悉成瘡痍。
令灸肺俞、心俞四穴各十壯,服換骨丹一料,二月全愈,鬚眉更生。
風狂
此病由於心血不足,又七情六慾損傷包絡,或風邪客之,故發風狂,言語無倫,持刀上屋。
治法:先灌睡聖散,灸巨闕二三十壯,又灸心俞二穴各五壯,內服鎮心丹、定志丸。
(此證有陽明脈盛而為熱狂者,清涼可愈也;有暴折而難決為怒狂者,奪其食則已,治之以生鐵落飲,二證皆狂之實者也。
然虛證常多,不可誤治,設一差訛,害人反掌。有心血不足而病者,有腎水虧損而病者,有神志俱不足而病者,有因驚恐而病者,有因妄想而病者,是皆虛證,體察而治,斯無悖矣。)
治驗一人得風狂已五年,時發時止,百法不效。
余為灌睡聖散三錢,先灸巨闕五十壯,醉時再服;又灸心俞五十壯,服鎮心丹一料。
余曰:病患已久,須大發一回方愈。
後果大發一日,全好。
一婦人產後得此證,亦如前灸服姜附湯而愈。
口眼喎斜此因賊風入舍於陽明之經,其脈挾口環唇,遇風氣則經脈牽急,又風入手太陽經亦有此證。
治法:當灸地倉穴二十壯,艾炷如小麥粒大。
左喎灸左,右喎灸右,后服八風散,三五七散,一月全安。
(此證非中風兼證之口眼喎斜,乃身無他苦而單現此者,是賊風之客也,然有筋脈之異,傷筋則痛,傷脈則無痛,稍有差別,治法相同。)
破傷風凡瘡口或金刃破處,宜先貼膏藥以御風,不然致風氣入內,則成破傷風。
此證最急,須早治,遲則不救。
若初得此時,風客太陽經,令人牙關緊急,四肢反張,項背強直,急服金華散,連進二三服,汗出即愈。
若救遲則危篤,額上自汗,速灸關元三百壯可保,若真氣脫,雖灸無用矣。
(此證所患甚微,為害甚大,雖一毛孔之傷,有關性命之急,一人因拔髭一莖,忽然腫起不食,有友人詢余,余曰:此破傷風也,速灸為妙。
瘍醫認作髭疔,治以寒涼,不數日發痙而死。)
洗頭風凡人沐頭后,或犯房事,或當風取涼,致賊風客入太陽經,或風府穴,令人卒仆,口牙皆緊,四支反張。
急服姜附湯,甚者灸石門穴三十壯。
(此證若無房事之傷,焉至於此,慎之!慎之!)
牙槽風
凡牙齒以刀針挑之,致牙根空甜,為風邪所乘,令人齒齲。
急者潰爛於頃刻,急服姜附湯,甚者灸石門穴。
(腎主骨,齒乃骨之餘,破傷宣露,風邪直襲腎經,致潰爛於俄傾,舍姜附而用寒涼為變,可勝道哉。)
水腫
此證由脾胃素弱,為飲食冷物所傷,或因病服攻克涼葯,損傷脾氣,致不能通行水道,故流入四肢百骸,令人遍身浮腫,小便反澀,大便反泄,此病最重,世醫皆用利水消腫之葯,乃速其斃也。
治法:先灸命關二百壯,服延壽丹、金液丹,或草神丹,甚者姜附湯,五七日病減,小便長,大便實或潤,能飲食為效。
唯吃白粥,一月後,吃餅面無妨,須常服金液丹,來複丹,永瘥。若曾服芫花、大戟通利之葯,損其元氣或元氣已脫則不可治,雖灸亦無用矣。
若灸后瘡中出水或雖服丹藥而小便不通,皆真元已脫,不可治也,脈弦大者易治,沉細者難痊。
治驗一人四肢皆腫,氣促,食則脹悶,只吃稀粥,余令日服金液丹百粒,至四日覺大便滑,再二日,乃令吃麵食亦不舫,蓋治之早也。
一婦人病面腳皆腫,飲食減少,世醫皆作血虛治之,不效。
余曰非血病,乃脾胃虛也,令日服延壽丹十粒、全真丹五十粒,至十日覺大便滑病癒。
(北海註:《經》云:...諸濕腫滿皆屬於脾...)
(俞翰林母七旬余,平日患咳喘痰紅,常服滋陰涼潤之劑,秋月忽患水腫,喘急難卧,日漸腫脹,飲食少進,進則氣急欲死,諸醫用藥無效,乃延予治。六脈弦大而急,按之益勁而空。
予日:此三焦火氣虛憊,不能歸根,而浮於外,水隨氣奔,致充郛?郭而溢皮腠,必須重溫以化,否則不救。
彼云:吾素內熱,不服溫補,片姜入口,痰即帶紅,先生所論故是,第恐熱葯不相宜也。予曰:有是病,服是葯,成見准執。
且六脈緊大,太陽已無根,無根即脫矣,此皆平日久服寒涼所致,若再舍溫補不用,恐無生理,請辭。
彼云:但不迫動血證,敢不從命。
予以附桂姜萸十味,人蔘三錢,不三劑而腹有皺文,八劑全消,飲食如故,又二劑,而全愈,痰喘吐紅舊證竟不發矣。)
(一婦因子遠出,瓮飧不給,憂愁成病,變為水腫喘急,粥食不入者月余矣。友人見余,談及此婦,乃謂予曰:肯做一好事否?予曰:既雲好事焉敢違命。
遂偕往。診見其六脈欲絕,臍突腰圓,喘難著席,脾腎之敗不可為矣。
因處十味方,命服四劑,喘微定而腫漸消,覺思飲食,複診其脈,微有起色,又四劑而腫消食進矣。
嗟!嗟!若棄而不治,雖不由我而死,而實我殺之也,友人亦大快。)
臌脹此病之源,與水腫同,皆因脾氣虛衰而致,或因他病攻損胃氣致難運化,而腫大如鼓也。
病本易治,皆由方書多用利葯,病人又喜於速效,以致輕者變重,重者變危,甚致害人。
黃帝正法:先灸命關百壯,固住脾氣,灸至五十壯,便覺小便長,氣下降。
再灸關元三百壯,以保腎氣,五日內便安。服金液丹、草神丹,減后,只許吃白粥,或羊肉汁泡蒸餅食之。瘥后常服全真丹、來複丹。
凡臌脹脈弦緊易治,沉細難痊。
(此病若帶四肢腫者,溫之於早尚可奏功,若單腹脹而更青筋浮露者難治。
苟能看破一切,視世事如浮雲,置此身於度外,方保無虞,次則慎起居,節飲食,遠房幃,戒情性,重溫急補,十中可救二三。
先生之丹艾,用之得宜,其庶幾乎。)
(北海註:王鳳儀所言之兒媳婦患大肚子病與此同乎?)
治驗?fú〈名〉
形聲。
從邑,孚(fú)聲。
從「邑」表示與城郭有關。
本義:外城,古代指城圈外圍的大城)//郛,郭也。
字亦作垺。
——《說文》//城衛楚丘之郛。
——《左傳·僖公十二年》
//城成郛。
——《左傳·襄公十五年》
//伐宋,入其郛。
——《左傳·隱公五年》
一人因飲冷酒吃生菜成泄瀉,服寒涼葯,反傷脾氣,致腹脹。命灸關元三百壯,當日小便長,有下氣,又服保元丹半斤,十日即愈,再服全真丹永不發矣。
暴注
凡人腹下有水聲,當即服丹藥,不然變脾泄,害人最速。
暴注之病,由暑月食生冷太過,損其脾氣,故暴注下泄,不早治,三五日瀉脫元氣。
(方書多作尋常治之,河間又以為火,用涼葯,每害人性命。)
治法:當服金液丹、草神丹、霹靂湯、姜附湯皆可,若危篤者,灸命關二百壯可保,若灸遲則腸開洞泄而死。
(脾泄之病世人輕忽,時醫亦邈視之,而不知傷人最速。
鹽商薛汝良,午間注泄,晡時即厥冷不禁,及余診示已黃昏矣,兩手脈皆絕,予曰病已失守,不可為矣。
速灸關元,重投參附,競不能救,先生之論,誠非謬也。)
治驗一人患暴注,因憂思傷脾也,服金液丹、霹靂湯不效,蓋傷之深耳。
灸命關二百壯,大便始長,服草神丹而愈。
休息痢
痢因暑月食冷,及濕熱太過,損傷脾胃而致。
若傷氣則成白痢,服如聖餅、全真丹、金液丹亦可;若傷血則成赤痢,服阿膠丸、黃芩芍藥湯。
初起腹痛者,亦服如聖餅,下積血而愈,此其輕者也;若下五色魚腦,延綿日久,飲食不進者,此休息痢也,最重,不早治,十日半月,害人性命。
治法:先灸命關二百壯,服草神丹、霹靂湯三日便愈,過服寒涼下藥必死。
(痢至休息無已者,非處治之差,調理之課,或飲食之過,所以止作頻仍,延綿不已,然欲使其竟止亦頗費手。
有肺氣虛陷者,有腎陰不足者,有脾腎兩虧者,有經脈內陷者,有肝木乘脾者,有腐穢不清者,有固澀太早者,有三焦失運者,有濕熱傷脾者,有生陽不足者,有孤陰注下者,有暑毒未清者,有陰積腸蠱者,有風邪陷入者,一一體察,得其病情,審治的當,自能應手取效。)
治驗一人病休息痢已半年,元氣將脫,六脈將絕,十分危篤。余為灸命關三百壯,關元三百壯,六脈已平,痢已止,兩脅刺痛,再服草神丹、霹靂湯方愈,一月後大便二日一次矣。
一人病休息痢,余令灸命關二百壯病癒。
二日,變泄下,一時五七次,令服霹靂湯二服,立止。
后四肢浮腫,乃脾虛欲成水脹也,又灸關元二百壯,服金液丹十兩,一月而愈。
內傷
由飲食失節,損其脾氣,輕則頭暈發熱,四肢無力,不思飲食,脈沉而緊,服來複、全真及平胃散,重者六脈浮緊,頭痛發熱,吐逆、心下痞,服蓽澄茄散,來複、全真而愈。
若被庸醫轉下涼葯,重損脾氣,變生他病,成虛勞臌脹泄瀉等證,急灸中脘五十壯,關元百壯,可保全生,若服涼葯速死。
(內傷之證,飲食其一端也,又有勞倦郁怒,憂悲思慮,喜樂驚恐,惡怒奇愁,皆由七情不以次入,直傷五藏,更有由房室跌扑而成內傷者,臨證之工,不可不察。)
霍亂
霍亂由於外感風寒,內傷生冷,致陰陽交借,變成吐瀉,初起服珍珠散二錢即愈,或金液丹百粒亦愈。
如寒氣入腹,搏於筋脈,致筋抽轉,即以瓦片燒熱,紙裹烙筋轉處,立愈。
若吐瀉后,胃氣大損,六脈沉細,四肢厥冷,乃真陽欲脫。
灸中脘五十壯,關元三百壯,六脈復生,不灸則死也。
(霍亂之證,三焦失運,中土受傷,一時心疼腹痛,吐利頻作,揮霍撩亂,煩劇不寧。
大法溫其三焦,調其中土,一劑可愈。至若厥冷無脈,非重用溫補不可,否則轉筋入腹而死。
近世時醫不雲中暑,即言痧發,禁用官料,竟事涼冰,刺其廉英,針其曲澤,以大泄其血,不知脾胃受傷,中焦之榮血已竭,而復大泄之,譬下井而投以石也。
此種醫人不顧人命,真狼心虎腹人耶,存救人之心者,當須體察。)
暑月傷食泄瀉凡暑月飲食生冷太過,傷人六府。
傷胃則注下暴泄;傷脾則滑泄,米穀不化,傷大腸則瀉白,腸中痛,皆宜服金液丹、霹靂湯,三日而愈。
不愈則成脾泄,急灸神闕百壯。
(神闕恐是命關之誤。)
《難經》雖言五泄,不傳治法,凡一應泄瀉,皆依此法治之。
治驗一女人因泄瀉發狂言,六脈緊數,乃胃中積熱也。
詢其丈夫,因吃胡椒、生薑太多,以致泄瀉,五日後發狂言,令服黃岑知母湯而愈。(平日恣啖炙,喜食椒姜,胃中積熱者,有此一證,臨證自明,然亦希遇。
更有瀉脫津液,致舌胎乾燥,發熱神昏,譫妄不寧者,此脾胃大虛,法當溫補,若用寒涼,虛脫立見。)
痢疾
凡人多食生冷,濕熱傷其脾胃,致成痢疾。初起服如聖餅子,下積而愈,若無大便,止下赤膿者,乃胃有大熱傷血也,宜當歸芍藥湯、阿膠湯;若下白膿者,乃飲食冷物傷大腸也,服桃花湯、全真丹而愈;若腹痛發熱昏睡,六脈洪數,純泄赤膿,乃熱氣滯於腸胃也,名疳蠱痢,亦有錯服熱葯而得者,服黃連丸,甚者大通散。
(痢疾固當化積清熱,香連,承氣等方,用果得宜,何嘗不應手而愈?若涉脾胃虛寒,經脈內陷,三焦失運而致者,又不可不以溫補為要也,蓋熱葯之誤,易子轉手,涼葯之誤,救治殊難。
虛衷以應,臨證誤人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