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節 扁鵲心書(七)

第七十四節 扁鵲心書(七)

中風人氣虛中滿

此由脾腎虛憊不能運化,故心腹脹滿,又氣不足,故行動則胸高而喘。

切不可服利氣及通快葯,令人氣愈虛,傳為脾病,不可救矣。宜金液丹,全真丹,一月方愈。

重者,灸命關,關元二百壯。

(腎虛則生氣之原乏,脾虛則健運之力微,氣虛中滿之證作矣。

又《內經》謂藏寒生滿病,醫人知此不行剝削,重劑溫補,為變者少矣。)

老人兩脅痛此由胃氣虛積而不通,故脅下脹悶,切不可認為肝氣,服削肝寒涼之葯,以速其斃。

服草神、金液十日,重者灸左食竇穴,一灸便有下氣而愈,再灸關元百壯更佳。

(老人與病後及休虛人兩脅作痛,總宜以調理肝脾,更須察其兼證有無虛實,治頗不易。)

治驗一人脾氣虛,好食冷物不消,常覺口中出敗卵臭,服草神丹即愈。

若服全真、金液亦效。

(脾胃既為食所傷,不可再施消克,唯治以溫化,則自健運矣。)

一人脾氣虛,致積氣留於脅下,兩肋常如流水,多服草神丹而愈。

(脾虛致積,當用溫行,水流脅下,更仗溫化。)

疝氣由於腎氣虛寒,凝積下焦,服草神丹,灸氣海穴自愈。

(此證《內經》論五藏皆有,而後人以病由於肝,先生言因腎氣虛寒,總不若丹艾之妙。)

吞酸

凡人至中年,脾氣虛弱,又傷生冷硬物,不能運行,蘊積中焦,久之變為鬱火、停疾,故令噫氣,久則成中滿、腹脹之證。

須服草神丹、全真丹、金液丹皆可。

(吞酸為病雖微、致害非淺,苟不慎節飲食,戒謹房幃,久久無不變成臌脹。)

脾瘧凡瘧病由於暑月多吃冰水冷物,傷其脾胃,久而生痰,古今議論皆差,或指暑邪,或分六經,或雲邪祟,皆謬說也。

但只有脾胃之分,胃瘧易治,脾瘧難調。或初起一日一發,或間日一發,乃陽明證也。清脾飲、截瘧丹皆可。

若二三日一發,或午後發,綿延不止者,乃脾瘧也。

此證若作尋常治之,誤人不少。

正法當服全真、草神、四神等丹,若困重日久,肌膚漸瘦,飲食減少,此為最重,可灸左命關百壯,自愈。窮人艱於服藥,只灸命關亦可愈。

凡久瘧止灸命關,下火便愈,實秘法也。(脾瘧原屬正虛,治得其法,應手即愈,而世人竟尚柴胡,攻多補少,不知元氣既虛,又拔其本,以致耽延時日,變端百出,先生灸法,實可宗主。)

治驗一人病瘧月余,發熱未退,一醫與白虎湯,熱愈甚。余日:公病脾氣大虛,而服寒涼,恐傷脾胃。病人云:不服涼葯,熱何時得退。

余曰:《內經》雲瘧之始發,其寒也,烈火不能止;其熱也,冰水不能遏。當是時,良工不能措其手,且扶元氣,待其自衰,公元氣大虛,服涼劑退火,吾恐熱未去,而元氣脫矣。因為之灸命關,才五七壯,脅中有氣下降,三十壯全愈。

(久瘧而用白虎,真所謂盲人說瞎話也。

繆仲醇一代名醫,論多出此,竊所未解。予觀《廣筆記》,疑其所學,全無巴鼻,至於《本草經琉》,設立許多禁忌,令後人疑信相半,不敢輕用,為患匪細。)

胃瘧《素問》論瘧而無治法,《千金》雖傳治法,試之無效,凡人暑月過啖冷物,輕則傷胃,重則傷脾。

若初起先寒后熱,一日一發,乃胃瘧也,易治。

或吐,或下,不過十日而愈。

扁鵲正法,服四神丹,甚者灸中脘穴三十壯愈。

(此證感淺病輕,人多忽略。雍正三年,秋冬之交,人皆病此,重劑溫補,或可倖免,投藥少差,立見冰脫。

用清解小柴胡者,皆不能起,寧紹之人,死者比比,以其溺用寒涼,雖一誤再誤,而終不悟也。)

邪祟

此證皆由元氣虛弱,或下元虛憊,憂恐太過,損傷心氣,致鬼邪乘虛而入,令人昏迷,與鬼交通。

當服睡聖散,灸巨闕穴二百壯,鬼氣自滅,服姜附湯而愈。

(邪祟烏能著人,人自著之耳。

果立身正直,心地光明,不負君親,無漸屋漏,鬼神欽敬不逞,何邪祟之敢乘哉,惟其陰幽偏頗,卑(忄枼)昏柔之輩,多能感此,有似邪祟之附著,究非邪祟也。

蓋由人之藏氣受傷而神魂失守。

故肝藏傷則意不寧,而白衣人來搏擊,心藏傷則神不安,而黑衣人來毀傷,脾藏傷則意有不存,而青衣人來毆辱;肺藏傷則魄不守,而紅衣人來凌轢(lì),腎藏傷則志多猶疑,而黃衣人來斥辱(北海註:金木水火土生克致之)。

此皆神氣受傷,以致妄有聞見,不覺其見乎四體,發乎語言,而若有邪祟所附也。正法惟有安其神魂,定其志魄,審其何藏之虛而補之,何藏之乘而制之可也。)

治驗一婦人因心氣不足,夜夜有少年人附著其體,診六脈皆無病,余令灸上脘穴五十壯。至夜鬼來,離床五尺不能近,服姜附湯、鎮心丹五日而愈。

一貴人妻為鬼所著,百法不效。

有一法師書天醫符奏帝亦不效。

余令服睡聖散三錢,灸巨闕穴五十壯,又灸石門穴三百壯,至二百壯,病人開眼如故,服姜附湯、鎮心丹五日而愈。

一婦人病虛勞,真氣將脫,為鬼所著,余用大艾火灸關元,彼難忍痛,乃令服睡聖散三錢,復灸至一百五十壯而醒。

又服又灸,至三百壯,鬼邪去,勞病亦瘥。

怔忡

凡憂思太過,心血耗散,生冷硬物損傷脾胃,致陰陽不得升降,結於中焦,令人心下恍惚,當以來複丹、金液丹、蓽澄茄散治之。

若心血少者,須用獨骸大丹,次則延壽丹亦可。

(憂思之傷,怔仲之本證,飲食之傷,怔忡(chong)之兼證,微有虛實之殊。

審證施治,自然無誤。)

心痛

皆由鬱火停痰而作,飲食生冷填於陽明、太陰分野,亦能作病,宜全真丹。

若胃口寒甚,全真丹或姜附湯不愈奮灸中脘七十壯。

若脾心痛發而欲死,六脈尚有者,急灸左命關五十壯而蘇,內服來複丹,蓽澄茄散。

若時痛時止,吐清水者,乃蛔攻心包絡也,服安蟲散。

若卒心痛,六脈沉微,汗出不止,爪甲青,足冷過膝,乃真心痛也,不治。

(心為一身之主宰,一毫不可犯,處正無偏,豈宜受病。

凡痛非心痛,乃心之包絡痛與脾痛、胃痛、膈痛耳。

審其所因。所客,或氣、或痰,雖有九種之分,虛實之異、大概虛者為多,屬實者間亦有之,『審察而治,庶無差錯。)

痹病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走注疼痛,或臂腰足膝拘攣,兩肘牽急,乃寒邪湊於分肉之間也,方書謂之白虎歷節風。

治法於痛處灸五十壯,自愈,湯藥不效,惟此法最速。若輕者不必灸,用草烏末二兩、白面二錢,醋調熬成稀糊,攤白布上,乘熱貼患處,一宿而愈。

(痹者,氣血凝閉而不行,留滯於五藏之外,合而為病。

又邪入於陰則為痹,故凡治痹,非溫不可,方書皆作實治,然屬虛者亦頗不少。)

神痴病凡人至中年,天數在自然虛衰,或加妄想憂思,或為功名失志,以致心血大耗,痴醉不治,漸至精氣耗盡而死,當灸關元穴三百壯,服延壽丹一斤。

此證尋常藥餌皆不能治,惟灸艾及丹藥可保無虞。

(此乃失志之證,有似痴獃,或如神祟,自言自笑,神情若失,行步若聽,非大遂其志不能愈,故愈者甚少。)

治驗一小兒因觀神戲受驚,時時悲啼如醉,不食已九十日,危甚,令灸巨闕五十壯,即知人事,曰:適間心上有如火滾下,即好。服鎮心丸而愈。

(驚則神無所倚,痰涎入客包絡,宮城受傷,心不安寧,故肺氣來乘,而虛火上蒸。灸法之妙,愈於緩驚錠、抱龍丸多矣。)

一人功名不遂,神思不樂,飲食漸少,日夜昏默已半年矣,請醫不效。

此病葯不能治,令灸巨闕百壯、關元二百壯,病減半;令服醇酒一日三度,一月全安。蓋醺酣忘其所慕也。

(失志不遂之病,非排遣性情不可,以灸法操其要,醉酒陶其情,此法妙極。)

下注病貧賤人久卧濕地,寒邪客於腎經,又兼下元虛損,寒濕下注,血脈凝滯,兩腿粗腫,行步無力,漸至大如瓜瓠(hù)。方書皆以消濕利水治之,損人甚多。

令灸湧泉、、三里、承山各五十壯即愈。

(俗名蘇木腿,形狀怪異可畏,終身之疾,鮮有愈者,先生灸法,未知驗否。)

腳氣

下元虛損,又久立濕地,致寒濕之氣,客於經脈,則雙足腫痛,行步少力。

又暑月冷水濯足,亦成干腳氣,發則連足心、腿胻(heng),腫痛如火烙,或發熱、惡寒。

治法灸湧泉穴,則永去病根,若不灸,多服金液丹亦好。

平常葯暫時有效,不能全除。

其不能行步者,灸關元五十壯。大忌涼葯,泄傷腎氣,變為中滿、腹脹而死。

久息腳氣人,濕氣上攻,連兩脅、腰腹、肩臂拘攣疼痛,乃腎經濕盛也。服宣風丸五十粒,微下而愈。

然審果有是證者可服,若虛人斷不可輕用。

(腳氣壅疾,言邪氣塞滯於下,有如痹證之閉而不行。

但此證發則上衝心胸,嘔吐、煩悶,甚為危險,即《內經》所謂厥逆是也。

輕者,疏通經脈,解散寒濕,調其明陽,和其血氣,亦易於治。如蘇梗、腹皮、木瓜、檳榔、蒼朮、、獨活等葯,皆可用也。

其甚者憎寒、壯熱、氣逆、嘔吐、筋急入腹,悶亂欲絕,此邪沖入腹,危險更甚,非重用溫化不可,如茱萸、姜附等葯,宜皆用之。至如剝削過度,脈微欲絕,變成虛寒,往往不起,不可謂壅疾而不利於補也。)

治驗一人患腳氣,兩胻骨連腰,日夜痛不可忍,為灸湧泉穴五十壯,服金液丹五日全愈。(此證有似痛痹。)

一女人患腳氣,忽手足遍身拘攣疼痛,六脈沉大,乃胃氣盛也,服宣風丸三十粒,泄去而愈。

(此證須細審的確,方可用。)

足痿病凡腰以下腎氣主之,腎虛則下部無力,筋骨不用,可服金液丹,再灸關元穴,則腎氣復長,自然能行動矣。

若腎氣虛脫,雖灸無益。

此證

《內經》皆言五藏虛熱,故後人有補陰虎潛、金剛、地黃等丸。

東垣又作濕熱,而以潛行散為治痿妙藥,然不可泥也。

虛寒之證亦頗不少,臨證審詳,自有分曉。)

治驗一老人腰腳痛,不能行步,令灸關元三百壯,更服金液丹強健如前。

黃疸

暑月飲食冷物,損傷脾腎。

脾主土,故見黃色,又脾氣虛脫,濁氣停於中焦,不得升降,故眼目遍身皆黃,六脈沉緊。

宜服草神丹,及金液、全真、來複之類,重者灸食竇穴百壯,大忌寒涼。

(此證第一要審陰陽,陽黃必身色光明,脈來洪滑,善食發渴,此皆實證,清濕熱利小便可愈,若身熱脈浮亦可發表。

陰黃則身色晦暗,神思睏倦,食少便溏脈來無力,重用溫補,則小便長而黃白退,若誤稱陽黃治之,為變非細。

又一種膽黃證,因大驚卒恐,膽傷而汁泄於外,為病最重,惟覺之早,而重用溫補者,尚可挽回)治驗一人遍身皆黃,小便赤色而澀,灸食竇穴五十壯,服姜附湯、全真丹而愈。

黑疸

由於脾腎二經,縱酒貪色則傷腎,寒飲則傷脾,故兩目遍身皆黃黑色,小便赤少,時時腸鳴,四肢睏倦,飲食減少,六脈弦緊,乃成腎癆。

急灸命關三百壯,服草神丹、延壽丹而愈,若服涼葯必死。

便閉

老人氣虛及婦人產後少血,致津液不行,不得通流,故大便常結,切忌行葯,是重損其陰也。

止服金液丹,久久自潤,或潤腸丸亦可。又大小便主腎,腎開竅於二陰,能運行津液,若腎氣虛則二便皆不通,亦服金液丹,腎氣壯則大小便自利矣。

(有陳姓鹽商,年七於六矣。

春時患中風脫證,重劑參附二百餘服,獲痊。

至十月大便閉結不行,日登廁數十次,冷汗大出,面青肢厥。一馬姓醫,用滋補劑,入生大黃三錢。

予深以為不可,戒之曰,老年脫后,幸參附救全,不能安養,過於思慮,以致津液枯竭,傳送失宜,惟可助氣滋津,佐以溫化,自然流通,何事性急,以速其變。

若一投大黃,往而不返,恐難於收功矣,姑忍二三日勢當.自解。病者怪予遲緩,口出怨咎之辭。

至次日不得已,用人蔘二兩,蓯蓉一兩、當歸五錢、松拍仁各五錢、附子三錢、升麻四錢,煎服,外用綠礬一斤入圈桶,以滾水沖入,扶其坐上,一刻而通。)

溺血

凡膏梁人,火熱內積,又多房勞,真水既涸,致陰血不靜,流入膀胱,從小便而出。可服延壽丹,甚者灸關元。

若少壯人,只作火熱治之,然在因病制宜。(火熱內積,實證也,一劑寒涼可解;房勞傳腎,虛證也,非溫補不可。

審證而治,大有分別。)

淋證

此由房事太過,腎氣不足,致包絡凝滯,不能通行水道,則成淋也,服檳榔湯、鹿茸丸而愈。

若包絡閉澀,一則精結成砂子,從莖中出痛不可忍,可服保命丹,甚者灸關元。

(淋濁之證,古人多用寒涼分清通利之品,然初起則可,久而虛寒,又當從溫補一法。

腸癖下血此由飲食失節,或大醉大飽,致腸胃橫解,久之冷積於大腸之間,致血不流通,隨大便而出,病雖尋常,然有終身不愈者。

庸醫皆用涼葯止血,故連綿不已。

蓋血愈止愈凝,非草木所能治也。

正法:先灸神闕穴百壯,服金液丹十兩,日久下白膿,乃病根除也。

(《經》云:陰絡傷則血內溢,血內溢則后血。

治此之法,總在別其脈之強弱,色之鮮暗,該清、該溫,愈亦不難。若不慎飲食,悠縱酒色,斷不能愈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相王講鬼故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相王講鬼故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十四節 扁鵲心書(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