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節 洛陽闡書(一)
中華氣功,源遠流長。究其起源,眾說紛紜。
如果我們把中華氣功的發展變化,放在中華民族文化發展這一大系統中來加以研究,不難發現,中華氣功的誕生和發展,正是中華古文化滋潤的結果。
因此,我們說:中華氣功學是一門從宇宙整體觀、人體生命整體觀和天人同一觀出發把人看作一個整體;把人的「生、壯、老、病、已」整個生命長河作為一個整體;把人與自然、社會的相互關係作為一個整體;把人這個小宇宙與自然界大宇宙之間作為一個整體,用系統論的觀點來研究如何使人使生命處於最佳狀態的學說。
中華古文化的先哲們對自然界、社會和人的生命運動的相互關係的發展變化規律進行了長期的觀察和研究,總結出了以「陰陽」、「五行」和「八卦」模式為代表的中華古文明整體觀,正是這一中華古文明整體觀,指導和推動了中華氣功學的發展,反過來,中華古文明整體觀的內涵,也在氣功學的豐富實踐的基礎上得到了充實。
所以,研究氣功必須首先研究「陰陽」、「五行」。
在我國古文化中,關於「陰陽」、「五行」規律的最早的系統描述,當推《河圖》、《洛書》。
《河圖》所表達的是事物之間的簡單的相關,而《洛書》包含的是任何事物都具有陰陽兩方面屬性的相關。
這種相關既包含「相輔相成」的成分,也包含「互相制約」的內容,更接近於客觀世界的發展變化規律。
故只有在對陰、陽兩個基本範疇有了深刻的認識,而且對萬物交感不斷地發展、變化的規律有了充分的認識之後,人才有可能真正認識整體的人自身的屬性。
也就是說,《河圖》、《洛書》、「八卦」模式誕生之日,就是中華氣功學作為一門學問形成之時。
《河圖》、《洛書》和《周易》,包括八卦、六十四卦卦辭和三百八十四交辭,以及孔子注《易》所作《十翼》,對中國古代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影響深遠,有三大規律之稱。
舉凡哲學、史學、天文、地理、醫藥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無不受其影響。
但氣功養生學受其影響尤為巨大,所以談論氣功之理,不能不詳論這三大規律。
我所研習的筋經功,正是在這三大規律的基礎上誕生和發展的。
故筆者將對《河圖》、《洛書》與「八卦」的不成熟的認識捧出以供賜教。
關於《河圖》、《洛書》的來歷有著許多的神話,使人難以相信,但歷代哲人大多相信《河圖》、《洛書》是存在的。
據古代文獻記載,先秦時代已有《河圖》、《洛書》是確定無疑的。可是,早在二千多年前《河圖》、《洛書》即已佚亡。
《易經·繫辭上傳》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這裡既提到《河圖》又提到《洛書》。
《論語·子罕》說:「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乎!
」亦提到《河圖》。由此可知,《河圖》肯定是有過的,《洛書》亦然。而且可以肯定《河圖》早於《洛書》,甚至《洛書》有可能是前人在《河圖》的啟發下,重新設計的一種圖案。
一、《河圖》與五行相生律
《類經附翼·醫易》謂:「伏羲氏王天下,龍馬魚圖出河,其數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伏羲則之以畫《八卦》。
」茲錄圖象於後(見圖1)。圖中的「」代表屬陽的數,「。
」代表屬陰的數。「一陰一陽之謂道」。
1「陰陽二字固以對待言」,2「陰根於陽,陽根於陰,陰陽相合,萬象乃生」。
可見,陰陽是事物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兩種屬性概念。至於「。」和「。」無非是數量符號,只是屬性不同而有所區別而已。
南前
左東右西
北后
圖1河圖
七丙火
(神)二丁火
(識神)
生生
(妄意)·四辛金
三甲木
(氣生九庚金
(情)八乙術
(魂)十己土
(魄)
(性)五茂土
生生
一壬水六癸水
(精)(濁精)
圖2先天陽五行圖
圖3後天陰五行圖
分析圖1
我們可以看出其中包含了一定的數的規律,即:每一方向兩數之差為5。
前南7(0000.0。)-2()=5
后北6(??..··)-1(。)-5
左東-3(000)=5
右西9(000000000)-4(·)=5
中10(??·····?.0)-5(00000)=5
在後面敘述的《洛書》中,我們也可以找到類似的數的規律。
當然,《河圖》、《洛書》並非純粹的數字遊戲,而是古人在對客觀世界進行了比較深入的觀察和了解的基礎上,借用已有的知識,對客觀物質世界的概括。
它們表現的是「陰陽五行」的規律,也即「水、火、木、金、土」五行「相生相剋」的規律。
我們可以把《河圖》分解,則得到「先天陽五行圖」和「後天陰五行圖」(見圖2、3)。
從「先天陽五行圖」和「後天陰五行圖」中,我們更容易明白《河圖》所表述的「五行相生」的規律。
從「先天陽五行圖」,我們還可提取出一個「相生環」來。
可以這樣說,「相生環」指明了內丹的整個修鍊過程,以得人體「三寶」——精、氣、神的相生
關係(見圖4)。
宋代丹師俞琰說:「心虛則神凝,神凝則氣聚,氣聚則精生。」
這與上圖中神、精、氣的相生關係相吻合。
金元時期內丹北宗宗師王重陽所創北宗丹法,修鍊過程以性為主,先生后命,實際上這種方法是從修性著手的。
正因為它是從修性出發,所以在其最上乘的頓法中,就可能直接修性而不用修命,直接以煉神還虛為手段,「直超圓頓」,這一過程用「=→」在圖中標出。
當然,這種上乘的頓法絕非一般人所能修持,固而北宗丹法也有以「→」在圖中標明修鍊過程的漸法。
神00000
性氣
精情
圖4相生環圖5洛書
北宋張伯端的內煉學說則是從鍊氣壯精下手,先修命后修性,通過煉精鍊氣、虛心修性、煉神還虛幾個階段,達到金丹圓滿、百骸俱理的境界,在圖4中以「…→」表示修鍊過程。
綜上所述,只有在明白以《河圖》為本的「五行相生」規律的基礎上,我們才能發掘、整理和領會前人的內丹法,也才能創造出新的修鍊方法。
不明《河圖》,無以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