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紡毛線
「二叔,俺鐵牛哥擱鎮上學木匠,不是幹得怪好?咋突然叫他回來?」劉花生八卦心起,飯都不吃了,抬頭問她二叔。
「對啊,在鎮上做木匠才好才掙錢來,我記得鐵牛都學了兩年了,這咱回來可不虧了?」
劉紅棗也跟著納悶,想當初鐵牛一心要到鎮上學手藝,二叔家沒有錢,特地找她家和三叔家借了錢,還賣了家裡好幾袋糧食,這才湊夠了拜師禮,這眼看就能學出來,咋二嬸娘非叫她回來。
劉崇林重重地嘆口氣,解釋道:「你幾個不是外人,跟你講可不要往外說,唉,上回過十五鐵牛沒回家,等到十六我去找他,你知道他說啥?他說要入贅吳木匠家,當個上門女婿,這段時間正表心意,沒有空回家。」
「他是不想活了,老娘養他這麼大,就留他孝敬人爹娘的?」李氏一想到這事,就氣得太陽穴痛,搶著說道:「後來我不信,親自去鎮上找他問,他說不想擱家種地收糧,一年到頭乾重活,累都能累死,就想憑腦子掙錢。」
「那他就好好學手藝,回來開個小木工店,或者就擱家裡給村人做木工,一年下來難道掙不到錢?」
劉桂圓不理解了,學木工非要上門入贅?莫非只有上門入贅,他師傅才能教他真正的手藝?不過這也不是沒可能,從古至今,師傅都不想教太多手藝給他徒弟,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啊!
「唉,就說這個才氣人,我問他木工學得咋樣,他說師傅不教真章,叫他學個屁?我就去找他師傅問,不能學了兩年什麼都沒學到吧?哪知道他師傅說,說鐵牛學東西不上心,只知道偷懶耍滑,他早都不想教了,叫我領回家拉倒。」二叔氣得拍著大腿。
李氏到底還是向著自己兒子,聽不得自家男人說鐵牛不好,堵他嘴道:「你不要動不動就說鐵牛孬,我看就是吳木匠不想教,他只想叫人給他白乾活,這咱想攆人了才說鐵牛不好的。」
二叔說鐵牛沒學到手藝,二嬸娘卻說是吳木匠不想教,誰對誰錯,這個估計只有當事人知道。
但劉桂圓憑直覺猜,估計是鐵牛哥好高騖遠,沒有下苦心好好學,畢竟兩年時間了,這咱才說師傅不願意教,不要說得過去。
況且,她還記得夏天收麥那會兒,鐵牛哥給自己家收麥都是有氣無力不想乾的樣子,不像那種能吃苦正乾的人。
「那二嬸娘,吳木匠都不想教他,他還要上門幹啥?要是我,我才不娶他閨女!哦,不對,不是娶是嫁。」劉花生知道入贅的男子,不能說娶只能說嫁了。
「估計鐵牛哥心想,只有當上門女婿,才能學到真手藝。」劉桂圓低聲朝劉花生解釋,不得不說,劉鐵牛蠻有想法。
劉桂圓才解釋完,二嬸娘就站起身要走了,嘴上說道:「不行,我這咱就去鎮上拽他回來,隨他怎麼想,就是不能叫他入贅,那可是俺老劉家的長孫,說什麼都得在家傳宗,俺走了。」
二嬸娘說走就走,二叔忙不迭地跟著,跟姐仨說這事不要往外傳,二人前後腳急匆匆走了。
他們二人走後,劉紅棗給蓮子喂米糊糊,邊喂邊說:「鐵牛真不像話,家裡不愁吃不愁穿,咋想到給人當贅婿。」
即便劉紅棗差點兒就要留在家招贅,在她心裡仍然不支持鐵牛入贅,不管怎麼說,自古以來好男兒沒有自願入贅的。
「可不是嘛,他還是家裡老大,哪有老大入贅的,傳出去叫人笑話。」劉花生將洗好的碗控乾淨水,一一擺在堂屋桌案上。
「大姐二姐,我和你們想的就不一樣,你看俺家沒有親兄弟吧,我如今手裡有錢,我就可以招夫在家,只要對方人品好,老實肯干,他即便入贅過來,我也不會看不起他。不過招贅誰個,得我自己挑才行。」
劉桂圓正在翻找收籠,聽到她倆都有點看不起贅婿,馬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你講的對是對,不過這年頭哪有好男子願意入贅?願意入贅的都是那種歪瓜裂棗,你根本挑不到好人家。」劉紅棗哪能不知道這個道理。
「對啊,所以我講如果我能自己挑,擱家招夫成親也還行,起碼不用受公婆氣,平時做啥說啥都有底氣。」劉桂圓發表的是現代看法,但婆媳矛盾哪裡都有,萬一嫁過去受氣,不如擱自己家過,自在。
不過,那要不嫁人,自己守著一筆錢過日子,那不是更爽快?
劉桂圓正遐想著,隨著「得、得」的呼喊,轉頭就看到劉蓮子在吧唧嘴講話,這才五個月多一點,就能聽懂人說話了?不由得笑道:「大姐,你聽到沒,蓮子講『對』來,看來她和我想的一樣,覺得招贅比嫁人好!」
劉蓮子為了講話,吐出了好多米糊糊,劉紅棗低頭給她擦的時候,她還在『得、得』地講個不停,氣得劉紅棗笑著罵她:「你個小丫頭,你知道啥就對對對?」然後對劉桂圓說:「你可別亂教她了,萬一她長大真在家招贅,看你咋辦?」
「在家就在家,那怕啥?她要在家我掙的錢一半都給她,到時候她想招哪個就招哪個,隨她怎麼過去。不過到時候輪不到她,沒準兒我都招過了。」
劉桂圓半開玩笑的說著,不過她心裡確實想過招贅的事,大姐早晚要嫁給孫敬軒,二姐看樣子不想留在家,那就剩自己和蓮子了,不如自己主動選擇招贅,以自己的手段,還能過不好日子?
「花生,給我呼她一下,叫她亂說話。」劉紅棗氣得想上手呼她,奈何懷裡抱著蓮子,就轉頭支使一旁看熱鬧的劉花生。
眼看二姐要伸出魔爪,劉桂圓慌忙揀出一副縫了一半的手籠,邊跑邊說:「我去找田如柏,給他送副手籠!」
田如柏教了她二十來天的字,直到後來他們夫子病好了才結束,不管怎麼說,在他的教導下,自己如今「學會」了好多字,同時教會了大姐二姐好多字,應該給人送副手籠感謝一下。
到了田如柏家,劉桂圓偶然見識到了搓氈的全過程——就看到田如柏坐在一根長凳上,手裡拽著兩根麻繩,將捲成圓柱的毛氈拽緊,不停地用腳滾動出水,腳下的羊毛逐漸變硬,最後形成了毛氈。
這個田如柏,人不大怎麼會搓氈?看到原本亂蓬蓬的羊毛變成羊毛氈,劉桂圓心裡那個羨慕,張口就問他:「小柏哥,你會制毛氈,教教我唄。」
「我咋教你?這是我二伯的獨門手藝,除了他自家人,就只教了我一個,要是我教了你,他肯定不樂意。」
田如柏將腳底下滲著水的毛氈,解開晾在竹架晾乾,然後擦擦額頭上的汗說:「這可不是門輕鬆活,不僅費力氣還要看手藝,我二伯的兒子小槐你知道吧?他到現在都搓不好氈,氣得二伯罵他笨。」
田如柏的意思很明確,羊毛搓氈那是手藝活,輕易不外傳,還有就是搓氈得看悟性,有的人手笨就是搓不出來。
「那好吧。看你弄得怪像樣,我還以為簡單呢。」
劉桂圓知道田如柏的二伯就是田有義,挺嚴肅的一個男人,他小兒子田如槐她也認識,原來經常和田如柏一起賣冰粉的那個,只是沒想到搓氈那麼難。
「你想學擀氈掙錢?」田如柏看她感興趣,反問了一句,反正他自己擀氈,就是為了攢束脩的錢。
「不是,我想用羊毛線做手籠,呶,就是這個,送你一副,你沒事自己縫。」
劉桂圓早想過打羊毛手套,那個可比棉手套暖和多了,可是她不清楚羊毛怎麼才能變成毛線,這幾天一直在發愁來,哪不想這麼快就找到了解決方案。
田如柏接到手裡一看,一雙青色的半指手籠,上頭還縫著盤扣,手指的地方故意沒縫嚴實,心下瞭然,說道:「行,這個我有空縫上就戴,你說想用去羊毛線縫手籠,那怎麼縫?」
「那你知道羊毛怎麼紡成線嗎?」劉桂圓一句話兩句話和他說不清楚,索性想先弄明白羊毛怎麼變成線。
田如柏想了想,就說:「羊毛紡線麻煩,但不是紡不出來,走,我帶你去俺二伯家看看,他或許知道。」
在去田有義家的路上,田如柏主動介紹了他二伯家成員,他和二伯娘顧氏一共育有兩子兩女,老大田如榕已經娶妻生子,老二田新蕊和老三田新月也已嫁人,只有一個老四田如槐正在讀書,所以家裡負擔最輕。
到了田有義家,顧氏正帶著大兒媳擱家洗羊毛,聽說劉桂圓想看羊毛怎麼紡成線,笑著說:「俺當是啥子事,羊毛弄乾凈了,用竹篦子刷蓬鬆點,再卷在一起用紡錘一點點紡就行。」
劉桂圓當然好奇,她在後世只知道機器生產的毛線,哪見過手工紡出來的毛線,她還以為工序很複雜呢。
「那顧大娘,你們為啥不用羊毛線織衣裙,我看擀氈怪麻煩。」劉桂圓試探著問。
「你講的是緙毛吧?那個手藝比擀氈還難,俺們可不會弄。」顧氏站起身,擦擦沾水的手,繼續說道:「緙毛的織機在咱這地方買不到,就是買到了你也不會用,每緙一下,梭子怎麼動,經緯怎麼排布,那都有講究……」
在顧氏的介紹下,劉桂圓知曉古人早就習慣使用羊毛線了,只是他們不用棒針勾連成衣,而是使用更高級的緙毛機,而且緙出來的工藝,比織出來的毛衣複雜十來倍。
但這不影響她用棒針織毛衣,只要收點羊毛,在家紡成線,用削尖的棒針一勾一連,就可以編織出毛衣、毛褲、毛帽、毛手套等各種衣物,只要她守住各式針法,她每年靠著織毛衣就能發大財了!
劉桂圓興奮地不行,就對顧氏說:「那俺可能看看怎麼紡的?我自己以後想在家裡紡毛線,不知道該準備啥。」
「那有啥不能,我這咱紡給你看。」
顧氏指派大兒媳王香葯,叫她到屋裡拿竹篦子和一個紡錘,當著劉桂圓的面兒,在竹篦上放上羊毛,互相摩擦后,羊毛變得蓬鬆,再用紡錘上的線牽引著羊毛跟著旋轉,很快一撮羊毛線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