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自此吉安夫婦琴瑟和鳴,兩相敬慕,族裡再無失當言語。鞶鎮當時南來北往的官兵亂匪也少有來擾,一方百姓也算暫了避時亂,雖比不得世外桃源,卻也是祥和安頓。只可惜此年秋收糧食收成銳減,多的是疲弊人家食不裹腹。夫婦兩人傾其大部米糧,舍粥食百天,待過了青黃不接占年(民間對糧食嚴重欠收或絕收年景的統稱)的年景,百姓感恩戴德,一併取了錢糧來謝,二人堅辭不受。夫婦兩人行善積德,仗義疏財一時傳為佳話。更有甚者說其二人菩薩轉世,化作凡人,來救民間疾苦。
柳姑娘千里尋夫,終得團圓。王氏念及柳姑娘痴情,以姐妹相稱。
數年後王氏誕下三子,皆聰慧伶俐。柳姑娘育有一女,俊俏活潑,吉安甚是疼愛,見其好習武功,天賦長於三個哥哥,便取名喚作「賽兒」,又因柳家無後,便從了母姓。四近有人稱道:「養女當如柳賽兒」。
自此吉安安心躬耕,不問前程。
某年伏牛山的二當家果然奪了半壁江山,有一次兵敗路過鞶鎮,吉安出手相救。待稱王以後,為籠絡豪傑,便來相請,吉安只稱病不出,自稱武功已廢,出不得軍陣,登不得廟堂,苟延殘喘而已。
至於為何廢了武功,坊間流傳多種說法,較廣流傳的有兩種:其一是吉安不願再參與世間紛繞,便以此作託辭;其二雖有些神話色彩,卻更為世人接受。
傳說吉安是神牛轉世,到底是牛魔王或是太上老君的坐騎不得而知。
吉安聽信神仙道人所囑,每日在田間耕作,所做農事不下十人,並不勞累。
某日艷陽高照,直勞作到中午,揮汗如雨。天邊忽的飄來一片雲彩,頓覺清涼。吉安便把胡衫鋪地小憩,不覺沉入夢境。
王氏左等不回右等不來,便教柳氏去尋。柳氏道:「他一個大男子卻是用不著去尋,天熱飯菜又涼不了。你只管這般疼郎君,不知道便以為你疼孩子!」
王氏嗔怪道:「一天只姐呀姐的叫著,一忽兒便說這欠管教的話。你不去,我便自個兒去,回來錘你不遲!」說罷便離了宅院去田裡尋找。
王氏到得田裡,卻不見個人影,正四下里尋找,只看見一頭青牛卧在墒溝(耕地時翻起的溝)上,身下壓了吉安的胡衫,心疼把衣物壓壞了,便大喝一聲,驅趕那青牛。誰知青牛一個激靈,又變回了吉安的人身。王氏嚇得當場昏暈。
自從吉安元神教王氏看了,便丟失了神功,只食量大,力氣也大,日日辛勤勞作,卻不再爭鬥。
這年吉安九十又九,卻也做了一件也算匪夷所思的趣事。
自從吉安被王氏看見元神,破了修為,漸漸體力下降,武功也幾近告廢。每日食量如牛,生生把吉家吃得日見衰落。吉安逢九九至陽,天下大旱,赤地千里,鞶鎮因了頭年豐產,糧食多有積聚。又加鎮東有條玉帶灣,長年積水不幹,農人汲水澆灌,也保住了不少收成。也有離水源遠的,便幾近絕收,外加四近饑民千八百人,食不果腹。然鞶鎮多有富家,不願舍糧,朝廷的賑災糧一時半會兒到不得。有慈善人家舍粥食不足以應付,便遊說糧多富家,只說若饑民生亂,傾巢之下,安有完卵,聽者只是不顧。
眼看饑民日見增多,所捐善糧無已為繼,饑民漸有騷亂。有人便請吉安出來相說,以求眾鄉紳富戶慷慨解囊,共度時艱。
吉安只教人稍安毋躁,只待來日便可有糧。
話說鞶鎮有口古井,水豐且清,幾百年來養育一方,不曾水盡枯竭。四近處以飲此水為主。本地居民感恩戴德,為其鑲了雕石護欄,刻了牌匾,上書:聖母泉。寓意聖母以乳汁護佑百姓,滋養一方。
翌日清晨,古井旁聚了百人,都為起早汲飲水而來。眾人皆議論紛紛,原來那井口已然堵住,堵井口之物,是農人用於碾壓谷穗打場用的石滾子,方言叫作碌砫。此物一端粗另端細,石匠剔鑿而成。那井口上大下小,三隻石滾子大頭朝上,塞了井口。
眾人看罷,面面相覷。那石滾子少說一兩百斤,若單取其一,另外兩隻便墜入井底。正躊躇無措,一後生道:「卻是吉安太爺必有辦法。」有機靈點的說道:「說不準便是太爺爺作得怪。那才是解鈴還須繫鈴人,還是快快去請的好。」
有腿快的一忽兒便回來相告,只說各位族老鄉紳去請方來。
沒奈何眾人請了眾鄉紳族老,來到吉老爺子庭院。吉老爺子早拿了把椅子,當庭坐了,扶手邊立了一把嶄新的笤帚。見眾人進來請安,起先並不言語。待眾鄉紳差不多齊了,方起身拿了笤帚,指了眾鄉紳道:「既是聖母賜泉,便為一方飲用,大家當同舟共濟度這天災年,有米大家吃才是!既是鄉鄰飯也吃不上,這井也沒什麼用,堵了一了百了!」又舉了笤帚奔了一中年鄉紳道:「一年收了三五百擔糧食,你吃得下?」說罷,便劈頭蓋臉打去,那鄉紳趕緊嬉笑躲了。吉老爺子看打空了,眾人只想必是追著打,沒成想卻是連揮數下,把後面的幾位一頓抽打。那幾位挨打的鄉紳也不敢氣惱,只佯裝著求饒。有年輕後生道:「太爺爺莫打,我等打了水,做了飯,吃飽了才有力氣舍糧食。」吉老爺子道:「那倒也是,我這便去將那碌砫取了出來,正事卻是耽誤不得。」眾人竊笑,吉老爺子已大步邁出庭院。
眾人尾隨了吉老爺子到那井前,只見老人家稍稍運氣,左手扶住兩隻石滾,令其不得下陷,右手捏了第三隻石滾的石棱軸坑,一用力便拎了出來,接著是兩隻三隻。鞶鎮人知他神力,卻依然是讚嘆不已。
有後生打趣道:「太爺爺定是有幫手運了來,除非逐個的抱來,要三趟哩。自打穀場得有一里來地,太爺爺來回三趟,昨夜怕是一宿沒睡?」
吉老爺子也不言語,只把兩隻石滾夾在一邊,另一邊夾一隻,從容不迫向那打穀場而去,眾後生怕累壞太爺爺,便央求他就地放下,吉老爺子也不執拗,就地放了石滾,只顧自還家去了。
自從吉安塞井促捐,幾家財主便爭襯著大舍食糧,普通富戶也不相讓。鞶鎮四近一時再無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