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湖騎士】109.太醫
52.太醫
多病所須唯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
~
道之直接來到宮中,東福王內心憂慮,他心繫百姓,憂心災情,也擔心不懷好意的人藉機興風作浪。
朝上道之留意著三位尚書,他們神情泰然,東福王問是否有事要報,沒人出聲。接下來的幾天,東福王次次問,三位尚書都不作聲,其他人也沒有奏報,顯然有種默契,似乎在等什麼。
病災的事還是從陳州傳到東都城中,道之也預料到了,這種事想封也封不住,流言總會飛,何況尚書們的人遍布各地,道之也沒打算封住流言,這些流言像是印證了方老太爺的話。
這天朝堂,沉默了好一陣的吏部尚書突然稟報:
「陛下,陳州境內午縣有災禍出現。」
「以愛卿之見,當如何處理?」終於有人提出了,東福王也沒有拐彎抹角。
朝臣們在下面開始大肆談論,個個其實早已知曉。
「陛下,傳言是上天的懲罰。」吏部尚書。
「此乃邪氣所致,非人力所能左右。」刑部尚書。
「何以見得,刑部尚書既非郎中,也不是術士,如何斷定為邪氣?」禮部尚書。
「百姓受難,百姓所言。」刑部尚書。
「堂堂尚書,豈可輕信市井傳言?」禮部尚書。
「市井傳言,乃百姓心聲。此前因糧食稅百姓不滿,此乃人禍,如今陳州百姓無辜死去,就是天災了,無論天災人禍,最後都是百姓遭殃。」吏部尚書。
刑部尚書接著說:「之所以有天災人禍,定是東福國的某些舉措有不當之處,未順天意。」
「以尚書之意,天意為何?又如何才能順應天意?」禮部尚書。
「我國乃糧米大國,先有糧貿受阻,朝廷未妥善處理,才有糧產重地出現百姓無故死亡,看來我東福國氣息不順,才致邪氣作惡。」刑部尚書。
「如今正值農耕,陳州百姓死去,是會動國本的,得罪了上天才會如此。」吏部尚書。
「那麼敢問吏部尚書,當如何是好呢?」禮部尚書。
「糧米貿易與陳州本都由戶部掌管,戶部尚書在時,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糧貿暢通,百姓豐衣足食,以臣之見只要讓戶部尚書立刻還朝,方可太平。」吏部尚書。
「陛下,戶部尚書之職久缺,女子入朝違反天道,才致東福國災禍不斷。」刑部尚書。
「那麼到底是戶部尚書還朝,還是女子入朝呢?」禮部尚書。
「兩者都是原因。」刑部尚書。
「因戶部尚書不在朝,女子才入朝,本就是一回事。」工部尚書。
……
「如果戶部尚書不還朝,女子仍在朝,且陳州的災情能夠改善,各位尚書作何想?」道之。
「不知如何改善?」吏部尚書。
「尚不知。」道之。
「多久能改善?」刑部尚書。
「一年如何?」道之。
「如果一年後並無改善呢?」吏部尚書。
「如果一年之後災禍不止,糧貿依舊不通暢,戶部尚書回朝,撤去蘇蘇的陳州刺史,本人辭官隱去,各位尚書意下如何?」道之。
吏部尚書盯著道之表
(本章未完,請翻頁)
情先是質疑,想了片刻后,突然臉上閃過一絲笑意,心中暗喜,隨即說道:「也好,我倒是要看看兵部尚書如何與天斗。」
「是天災,還是病災尚且未知,與天斗也好,與人斗也好,一年後再說。陛下,當務之急何不先聽聽太醫們的看法呢?」道之只能暫時給他們提供個渠道把他們的嘴堵住。
東福王立刻把太醫署的太醫及宮中所有懂醫藥的人都傳到朝堂。太醫署的太醫們了解這幾位尚書,一直以來他們的處境尷尬,習慣了謹小慎微,不敢發表過多見解,朝廷的事可以不辦,但絕不能得罪上這些尚書。太醫們雖大多為兩朝的老醫,對這病也不了解,更不要說去治療了,注意到尚書們的眼神,個個只能低下頭。
見沒沒有太醫講話,東福王有些失望:「你們也認為是天降災禍嗎?如果真是上天的責罰,應該降在朕身上,百姓何錯之有?」
邪氣上升之類的流言蜚語已經傳遍了東都的大街小巷,太醫們已有耳聞,安靜中,後排傳出一個聲音顯的格外響亮:「陛下,臣願前往。」
目光尋著聲音聚集在一個老頭身上,大家都很驚訝,東福王看向老者,面孔陌生,從他站的位置來看他應該是沒有資格給自己看病的。
朝堂上太醫們在下面私語道:
「他?」
」他怎麼也來了?」
「是他?」
「他不可能行。」
……
尚書們回頭看了一眼老者,沒出聲,個個都在冷眼看熱鬧。見到東福王一臉茫然,太監走近小聲報告道:「是宮中管藥材南管事,太醫們開了方子后,就到南管事那裡去取藥材熬制,每次取葯他都會問是什麼病,什麼癥狀,說可以避免拿錯葯,我們也不明白,方子上都寫著藥名呢,看他年老,知道的就告訴他了。以前也是太醫,因得罪了人,就沒機會給陛下看病了,在藥房做管事已經幾十年了。」
「好,好,南管事迎難而上,難得,朕恢復你南太醫之職,立刻前往。」
東福王環視著其他太醫:
「還有哪位太醫願意與南太醫一同前往?」
太醫們已聽聞災病的厲害,即便想做點什麼,礙於朝堂上的尚書們也少了該有的勇氣,只能默默的又低下頭,內心卻在掙扎。
東福王只好宣布:「道之與南太醫去處理此事,朝廷將盡一切所能賑濟這次災情。」
在散朝的路上,禮部尚書找到道之問:
「道之大人,不知有何良策?」
「沒有。」
朝堂上道之表現的信心滿滿,禮部尚書以為他已經找到了解決的辦法,驚訝的問:「道之,為何敢以身家性命做保。」
「朝廷上幾位尚書咄咄逼人,此事若沒人來承擔,最後只得讓陛下擔。」道之。
禮部尚書對道之的話很感慨,又問道:「此事會不會是尚書他們所為?」
「不像是人禍,不過決不能讓他們詭計得逞。」道之。
「何出此言?」禮部尚書。
「如果真採納了他們的建議讓戶部尚書還朝就能解決,他們可就代表天意了,他們代表天意,那麼陛下呢?雖是天災,不代表他們就能假以之名,而行己之私。此次災禍究竟如何而起,目前還不得而知,不過凡是那些尚
(本章未完,請翻頁)
書們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他們主張的,我們就必須反對。」道之。
禮部尚書覺得有道理,雖然還沒有什麼良策,禮部尚書知道其他尚書絕不是為百姓考慮,心裡不由的佩服道之的果敢。
~
東福王隨即下令從即日起,災禍不去,宮中膳食,不管是誰,菜不過三,任何人不得浪費,違令者三日不得進食,節約宮中各項開支,賑濟陳州。
王后聞訊后,號令後宮捐贈,不久捧著首飾盒子來到陛下的書房:「陛下,這些拿去換作銀兩賑濟陳州災民吧。」
東福王撫摸著王后的手,然後把首飾盒子輕輕的推了回去:「王后之尊,怎麼能沒有首飾裝飾呢。」
「陛下,尊來自百姓的敬仰,而不是靠首飾,宮中膳食菜不過三,聽聞陛下每餐一菜一湯,陛下的尊貴正是來自體恤百姓,這些珍貴首飾本就是陛下送給臣妾的,此時才是真正體現其珍貴的時候。」
東福王把王后抱住非常感動,從此王後宮中每餐也是一菜一湯,宮中其他妃子雖有怨言但也不敢超越王后。
~
臨行前,東福王特意來送道之和南太醫,深情的囑咐道:
「不管在朝中受過多少委屈,都不關百姓的事,人命關天,一定要把災病控制住,不能波及到其他州縣的百姓。滿朝文武置身事外,冷眼旁觀,甚至想讓病情擴大,南太醫,百姓病了就是朕病了,這次前往就是在給朕看病,給朝廷看病,以前你給朕把最後一道關,現在還要靠你給東福百姓把最後一道關。」
「陛下,臣一定拼了我的老命。」南太醫感動不已。
「不能拼上老命,是去救命,朝廷需要南太醫,陳州百姓需要南太醫。」
「陛下,陛下……」南太醫跪在東福王面前,多少委屈頃刻間化為烏有,他早已淚流滿面,淚水滴落在這片土地上,東福王把他扶起來又對道之囑咐道:
「朝廷已沒有多餘的庫銀了,今年朝廷是否有充裕的糧食,全在陳州,陳州百姓就靠你們了。」
道別後,正要出都城,太醫署的老太醫們站成排正等道之和南太醫。
「尚書大人,在朝上……」
「三位尚書在,何必多言呢。」道之立刻下馬握住一個老太醫的手。
「尚書大人,南太醫,我等連夜查太醫署的典籍,我們認為可能有幫助的典籍都在這裡,相關之處我們都已標記,希望能對尚書大人和南太醫有些幫助,我們幾個也只能這樣,百姓就多勞尚書大人和南太醫了。」老太醫語氣無奈。
「救死扶傷本是我們醫生的本職,可是……勞煩各位了。」另一個太醫說。
道之看著老太醫們:「各位太醫,我先代陳州百姓謝謝各位,宮裡,陛下就有勞各位多多用心了。」
「尚書大人請放心。」
看到這麼多人的期望,南太醫的心越來越暖,原來自己並沒有那麼孤單。剛進入陳州地界,軍中所有的郎中在路上正等著道之。
「將軍,厲來讓我們都來了。」
「將士們,這場戰爭我們還不知道敵人是誰?可能很危險。」道之。
「願為東福國赴湯蹈火。」
道之的隊伍壯大好多,他們一同來到北城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