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紛爭
梁正啟這番慷慨激昂的陳詞一出口,六部尚書和兩名閣員都是神情各異。
內閣次輔顧自審滿臉憤怒,順列第三的李春芳則是誠惶誠恐。
禮部尚書李明傑皺眉沉思,戶部尚書劉勤善在心中打著得失的算盤。
刑部尚書史申正和吏部尚書步舵煙對視一眼,皆是若有所思。
上了年紀的工部尚書尹辰器一臉不明所以,似乎完全沒搞懂現在是什麼情況。
只有剛剛在薊門立下戰功,升遷回京城的兵部尚書楊博波瀾不驚,老神在在地站在一旁。
「梁閣老,朕敬重你身為內閣首輔,為大明兢兢業業,但是這麼大的好事,你到底在反對什麼?」
果不其然,康寧女帝臉色一冷,上身微微前傾,要向梁正啟討個說法。
「回陛下。」梁正啟面色如常,絲毫沒有因此而自亂陣腳:
「改稻為桑並非不好,因此帶來的巨額銀兩更能豐厚我大明內庫,只是——這無法適用在浙江一帶而已。」
「好你個梁正啟!」顧自審這下終於忍不住跳了出來,怒髮衝冠指責起來:
「我看你個老小子就是平日里反對陛下反對習慣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別處能夠改得下來,怎麼到了浙江一帶,偏偏會推行不下去?!」
厭惡地瞥了一眼顧自審,梁正啟並未搭理他:
「陛下,還請讓老臣闡明原因,再作定奪。」
「嗯。」
康寧女帝舒展了一下身子,看著顧自審微微點頭:
「顧愛卿,梁首輔言之有理,還是聽聽他這麼說的理由,再看看該如何處置吧。」
「陛下聖明!」
不動聲色奉承康寧女帝一句,顧自審隨即乖乖退下,站回隊列中后還不忘惡狠狠地瞪一眼梁正啟。
然而梁正啟對此根本不為所動,雙手抱在一起就開始講起來:
「陛下,雖然改稻為桑能讓我大明與外邦互通有無,白花花的銀兩也確實誘人,但是浙江一帶的地理卻是十成土地,農田僅佔兩成不到,其餘的都是大山與江河。
平日里百姓的農耕已經夠苦,端午左右的汛期更是苦上加苦,加之今年的冬苗已經種下,臨時更改為桑苗的話,本就需要鄰省調撥糧米的浙江,不知會餓死多少人。」
梁正啟此番話說完,康寧女帝若有所思,剛想開口說些什麼,禮部尚書李明傑卻主動出列:
「啟奏陛下!我大明國庫雖然沾了國庄的光,日進斗金,但是國庄畢竟是皇家財產,浙江一帶的賦稅也主要靠著陛下登基后減緩海禁,與域外通商而來。
以臣所見,浙江的糧食既然已經年年靠著鄰省調撥一部分,那再增多些,想必也不是什麼難事。」
「不可!」
李明傑話剛說完,同為大皇子一派的戶部尚書劉勤善卻站了出來:
「陛下,我大明國庫雖然不能只靠國庄增添收入,但是改稻為桑一事卻實不可為。一年之內便要改完,豈不是殺雞取卵?不如改上一小部分,徐徐圖之。」
話剛說完,吏部尚書步舵煙也跟著站出列:
「陛下,臣也認為此事不可操之過急,平日里讓鄰省官員調撥糧食就已推三阻四,每年都有不少官員因此被降職,因為耽誤期限而獲罪的船幫更是數不勝數,還望陛下三思!」
「哦?」康寧女帝聽步舵煙這麼一說,轉臉看向了刑部尚書史申正:
「史愛卿,此話當真?」
已經被點到名字的史申正只好出列,
拱手回答道:
「回報陛下,確有此事,刑部每年處理的有關事宜,只多不少。」
見六部尚書已經有三名表明了立場,李春芳趕忙搶在顧自審開口前站出來,深鞠一躬后才道出自己的想法:
「陛下,梁閣老為國為民,雖然言語有所激烈,但是一片赤誠之心並不作假。顧次輔為皇家和國庫一片心意,這才會出言反對。
依老臣所見,此事的確牽扯甚大,還需陛下親自定奪。」
「善。」
康寧女帝輕點下頜,臉上終於見到微微笑意:
「李愛卿所言極是,此事確實需要深思熟慮,既然現在談論不出來什麼結果,那就先留中不發,等過完年後,諸位愛卿再想個妥善的法子吧。」
見康寧女帝願意先退一步,梁正啟也沒什麼好說的,帶頭領著其他人謝恩:
「多謝陛下!陛下聖明。」
暫時擱置下江南織造局的奏疏,康寧女帝似乎憊懶了起來,上身向後靠住了椅背:
「這第二件事呢,就沒這麼正式了,恩靜,讓人給諸位愛卿送上座椅和火爐來。」
「喏!」
恩靜領旨離去,沒過一會兒就帶著侍衛搬來九把紅木座椅,依次放好后,又指揮著布置好取暖的火爐。
九位大臣也都鬆了口氣,集體謝恩后相互推讓幾句,最終還是梁正啟先行落座,其他人根據資歷依次坐好。
待到九人坐穩,康寧女帝喝了口熱茶,這才不緊不慢開口道:
「老三……朕的獨子,今日和朕一起遭到了叛賊遺孤的刺殺,所幸恩靜侍衛長及時趕到,這才把他救下。但是短短一個月,他就遭到兩次謀害,雖然都沒有得逞,但長此下來不是個辦法。」
梁正啟剛剛舒緩的眉頭再次緊皺,沉吟片刻才開口問道:
「不知這亂臣遺孤,是如何進入宮內的?」
這個問題一出,其餘大臣頓覺毛骨悚然。
「嘿,是老二的首席謀臣,田立樂,這小子其實是吳仁永的兒子吳勤明,家父死後改名換姓潛入京城,花了這麼多年終於抓住機會了,當然,老二並不知情,但也需要承擔責任。」
道出吳勤明的身份,康寧女帝才想起來般繼續說道:
「對了,這個吳勤明當初進京用的是假文憑,賈指揮的侄子收了三十兩銀子就把他放進來了,過了年,愛卿們還得商討一下兵馬司指揮使的位置誰來當。」
坐在第三的李春芳不斷擦汗,他前面的顧自審卻搶在梁正啟前面開口了:
「既然如此,陛下何不為三皇子添一名貼身侍衛?臣這裡就有個合適的人選。」
聽顧自審這麼一說,康寧女帝跟著眼前一亮:
「也是,正好老三不到半個月就要十六了,那就借著出閣的名頭,給他派一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