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分裂的魏國
對於司馬懿來說,最近無疑是鬱悶的。
「查清楚了么?當日防守許昌的是誰?陽翟的又是誰?在陽翟郊外打敗吾軍的又是誰?」司馬懿在行轅中,對一名執行刺探任務的家臣說道。
「回大人,現已經查明,當日鎮守許昌的,是桓范。救兵是曹爽、王凌;至於陽翟的,乃是文欽。至於在城外擊敗我們的,則是,則說是我皇陛下親自率軍!」
司馬懿一聽,先是沉吟一會兒,然後笑道:「好啊,這小孩兒終於長大了!好得很!」
這時司馬師走了進來:「父親,蔣濟大人說他身體不適,已經辭去軍職,回洛陽家中養病去了。」
「隨它去,反正這人也沒有多大用處。我們要注意的,是曹爽,他已經從一條被囚禁中的龍,成長為呼風喚雨騰雲駕霧的神靈了,她得到桓范指點,竟如此厲害。
「父親,其實還有一個消息,曹魏的宗室王公除與曹爽兄弟直屬外,現在均置於鄴城監視起來了。」
「國不可一日無君,如今天子被桓范、曹爽等小人挾持。不能處理國事。吳蜀兩國又有虎視之意,你說我們這些大魏的忠臣,應該怎麼辦呢?」
「孩兒已經準備好了,本想讓彭城王入繼大統,可是太後派了甄德彥孫過來,對孩兒表達了她的看法。太后說:「皇帝曹芳春秋已長,不親萬機,耽淫內寵,沈漫女德,日延倡優,縱其丑謔;迎六宮家人留止內房,毀人倫之敘,亂男女之節;恭孝日虧,悖慠滋甚,不可以承天緒,奉宗廟。使兼太尉高柔奉策,用一元大武告於宗廟,遣芳歸藩於齊,以避皇位。至於東海王霖,乃是高祖文皇帝之子。霖之諸子,與國至親,高貴鄉公髦有大成之量,其以為明皇帝嗣。」
「哦,原來太后喜歡高貴鄉公曹髦?他現在亦是個孩子,也怪可憐的,那好,就迎立高貴鄉公為帝!這孩子現在何處?」
「現在這個曹髦,也是身在鄴城。」
「火速派人接至洛陽,先以王侯之禮待之,等見過太后,告知天地,改元即位。」
「是,另據可靠情報,曹爽將於近期親自攻打昆陽。」
「這個消息可靠嗎?」
「絕對可靠!兒子請求親自坐鎮昆陽,以雪許昌之仇!」
「好!吾兒此行甚好,至於陽翟方向的防備,吾交給司馬望。此外我讓伷兒寫一封信給諸葛誕,讓他投降吳國,桓范曹爽王凌必定首尾不能相顧,腹背受敵,即使他們三人挾天子以令諸侯,也毫無用處!」
「現在是時候回去洛陽,迎接我們的新君。」
曹髦,字彥士,沛國譙縣人,魏文帝曹丕之孫,東海王曹霖之子,正始二年,生於東海王宮,自幼聰明好學,才慧早成,正始五年,封為高貴鄉公。今年方八歲。
這天,身在鄴城的曹髦,接到來自洛陽的車駕,說是太后要以天子之禮召見他。曹氏宗親雖然知道不會是什麼好事情,但是也無可奈何,身邊的心腹侍從李昭就勸解曹髦道:「自古以來,福禍相依,咱們不如見步行步,這樣拒絕太后的旨意,反而直接對我們不利,去試試,或許會有轉機。」
於是曹髦欣然前往洛陽,負責迎接車駕的,是著名學者裴秀先生,其豐富的地理知識讓小公爺大開眼界,十分歡喜,親切地稱呼他是儒林丈人。
等到了洛陽,太傅司馬懿率領文武百官到洛陽西掖門南拜迎,曹髦見狀也趕緊下車答拜百官。
「按禮儀您為天子,不必答拜臣下。」司禮官說。
「可是現在眼下我也是別人的臣子啊!」
曹髦說著,對群臣答拜還禮,親手扶起司馬懿,讓他同乘車駕。到了止車門,曹髦也要和群臣一樣下車步行。
司馬懿笑著說道:「按慣例,您可以一直乘車進去的。」
「哎呀,太傅啊!我被皇太后徵召而來,至於安排我做什麼現在還說不準呢,我還是下車和群臣一樣步行吧!」
曹髦到太極宮東堂。皇太后,也就是曹叡的皇后,在那裡會見了他。當天。他便在太極前殿正式登基稱帝,參與典禮的百官都很高興。
新君即位,向來是大赦天下,但是這次有個例外,就是曹爽禍國集團成員不可饒恕,曹爽的弟弟曹皚、表弟夏侯玄、何晏、鄧颺、丁謐、桓范之子孫、黃門侍郎張當等人皆伏誅,並夷三族。
幹完這一切,洛陽朝廷宣告全國改元,年號嘉元,是為元年。
當消息穿過兩軍壁壘,來到許昌的時候。許昌城內也是一片張燈結綵,因為第一次大明鏡台會議正在召開,來自靖難軍所掌控的地區,統共60名代表出席,大會在祥雲宮舊址后的景泰宮舉行,並按照大將軍的建議,改名為臨時明鏡台所在地,待他日光復洛陽,再在明堂舉行永久會議,大會推選了淮上長老文載道為住持,天子也將國璽存放在明鏡台,宣告國家一切條令法度之制訂,盡數交由明鏡台議郎商定。
洛陽迎立新君,並且改元嘉元的消息傳至明鏡台,所有人先是錯愕,之後就是義憤填膺,繼而怒不可遏。
「天子仁德忠厚,大將軍勇武無匹。這裡人所咸知,司馬懿竟敢劫持太后,借太后之名擅出己意,亂立新主。假冒周公攝政,實行王莽之心?」議郎們雖然平日里在鄉下都是有頭有臉的人,但何時有機會像現在這樣參與國家大政?因此個個都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旋即通過「廢除司馬懿太傅,並為大魏國賊」「建立最高統帥部,組織靖難軍討伐以重建大魏帝國。」「授權明鏡台設立戰時內閣」等重大決議案。
並在文載道的提議下,亦將始政年號改元,以茲新政氣象。
列席的大將軍曹爽建議,改元明治。
議郎蔡良則提議,改元道統。
最後天子敲定,改元明道,是為元年。
至此,大魏王朝正式分裂成為兩部分,同時兩個朝廷並立,一個是位於洛陽以曹髦為中心的嘉元朝廷,一個是位於許昌以曹芳為中心的明道朝廷,他們互相稱呼對方是偽朝叛逆賊軍。
消息傳到吳國,本就身患重病的吳大帝孫權突然精神飽滿,還起床一連吃了好幾碗麵條。他召見太子孫亮,重臣全尚、孫琳、諸葛恪等人商議今後的國策。
也就在這時候,邊防守將來報,說魏國淮南留守諸葛誕派人過來,說諸葛誕願以淮南之地獻與吳國。
孫權大喜過望,正欲應允請求。諸葛恪勸道:「陛下,此刻魏賊分裂,二政並存,諸葛誕投降吳國,絕非吳國之福,魏分二政,嘉元明顯勢大,明道止一廢帝,能成何事?然淮南歸順,必然會激怒明道與我軍作戰,斗得兩敗俱傷,洛陽坐收漁利也。」
孫琳笑道:「若依諸葛大人此言,則以後誰人還敢歸順我大吳?到口的肥肉豈能不吃?此天賜良機也!我認為應當果斷出兵接受淮南之地。」
最後,孫權接受了全尚提出的折衝方案。
即是以保護諸葛誕的名義,出兵壽春,待局勢明朗起來,再作進一步行動。
於是吳國派出了名將丁奉前來接收壽春,地方長官諸葛誕早就出城三十里跪迎吳軍,丁奉愉快地收下了諸葛誕身上所攜帶的寶劍,一直策馬來到壽春城下,抬頭卻發現壽春城城門緊閉,城頭上旗幟全無。
「這是怎麼一回事?我剛才出城的時候還好好的?」諸葛誕驚訝道。
突然一聲鑼響,城頭上出現一面大紅綉金錦旗,旗上寫著幾個大字:
大魏國大將軍暨陸軍大臣
之後城頭上出現一群身穿銀甲的武士,當中一人高聲叫到:
「諸葛大人,你終於將吳軍引來了?你立了一大功啊!」
這城下的諸葛誕這時看的分明,大吃一驚,此人到底是誰。
「大將軍曹爽?你怎麼會在壽春?」
說話間,吳軍護軍飛跑來報:
「大人不好了!在前方不遠處,突然出現了兩彪人馬,他們正在試圖左右包抄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