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殿試開始
小別院里,朱陽正在看書,劉遠從外面跑了進來:「少爺,朝廷剛剛貼出告示,曹國公李景隆自裁了!」
「那秦王朱樉呢?」朱陽放下手中的書,抬頭問道。
「說是被貶為庶民,擇日押解前往鳳陽幽禁,但是皇上並沒有將秦王的爵位廢黜,而是將其給了朱樉的長子朱尚炳,讓他繼續留在長安處理藩務!」劉遠將自己打聽的消息一五一十地說道。
聽完劉遠的訴說,朱陽砸了砸吧嘴,朱元璋這麼重視親情的人,這次幽禁了自己的兒子,殺掉了自己外甥的兒子,估計心都碎了。
不過這個消息對朱陽來說卻是最不完美的。
「為了讓咱這位陛下好受一點,你去安排一下,讓李五去鳳陽,待朱樉到了鳳陽就找幾乎下手,早點讓他與李景隆團聚,免得李景隆等的太過著急!」朱陽摸著下巴,說道。
當初李景隆開了那則謠言的頭,而朱樉藉機布局雖說針對的是太子,但首當其衝受到傷害的卻是朱陽。
既然朱樉不顧及朱陽的死活,那朱陽自然也不會手下留情。
而且李景隆死了,朱樉怎麼可以一個人獨活在這個世上?要不然李景隆得多孤獨啊。
「另外通知在琉球的人,讓他們加緊準備,對呂宋的謀划已經基本完成,也該收穫了……」朱陽沉思了一會兒,繼續吩咐道。
殿試的日期漸近,養父給予的科舉考試的任務也差不多快完成了,再待在京城也沒了意義。
而且這些天在京城發生的事讓朱陽對這裡有一絲絲不安,他總感覺有人在背後算計他什麼。
還有就是李景隆的死讓朱陽有些拿不準未來的趨勢,尤其是對建文元年的靖難之役。
朱棣雖猛,但是沒有對方的豬隊友幫忙,靖難之役要想成功也不是那麼容易。
鑒於此朱陽也做好了兩手準備:朱棣若是靖難成功,就按照原計劃去北美做自己的土皇帝;要是朱棣靖難不成功,那就將先大明后美洲,明不落帝國雖然讀起來拗口,但讀久了也就順了。
至於朱允炆,朱陽一直覺得他失蹤或者自焚是最好的選擇。
布置完一切之後,朱陽又重新拿起書本,認真研讀起來。
穿越前所經歷的那些考試對朱陽的影響太大,結果導致朱陽即使穿越了也總感覺要是考不好就會有一位嚴厲的老師在辦公室等著罵他,或者直接祭出喊家長的大招。
這畫面想一想就感覺瑟瑟發抖。
……
時間一天天過去,殿試也在眾多學子的期盼下來臨了。
凌晨,天還未亮,朱陽就在太監的帶領下來到了奉天殿,這裡將是所有貢士參加殿試的考場。
殿試雖然只考策問,也只考一天,但是禮節卻十分的多。
按照禮部制定的流程,所有貢士在拿到試卷之前必須歷經點名、散卷、贊拜、行禮等禮節。
只是這一次令眾人奇怪的是,身為皇帝的朱元璋竟然沒有出現,大臣們宣布的對外口徑是偶感風寒、身體不適。
監國太子朱標也未出現,說是要重要軍務要處理。
原本朱陽還打算趁此機會好好的偷看一眼朱元璋,驗證一下是否真是鞋拔子臉,如今卻見不到了。
朱陽一邊在心中遺憾的嘆息,一邊將注意力放到了奉天殿上。
奉天殿位於南京故宮南北主軸線上,上承重檐廡殿頂,坐三層漢台階之上,面闊九間,進深五間。
奉天殿殿左為中左門,右為中右門。殿前為廣庭,東為文樓,西為武樓。正殿前門為奉天門,左為左紅門(后更名東角門),右為右紅門(后更名為西角門)。門外兩廡有左翼門、右翼門,南為內五龍橋。
後世在北京看到的太和殿其實就是按照南京奉天殿建的,後來滿清入關之後,將奉天殿改為太和殿,又被稱之為金鑾殿。
說起來此時的南京故宮還有著「世界第一宮殿」的美譽。
整個明清時代的建築物基本都能在這裡找到影子。
只可惜朱棣登基之後在北京依照南京故宮的樣子在元朝皇宮的基礎上仿建了北京故宮。
從此南京故宮就逐漸被廢棄了。
後來人只能在殘存的地基上看到它曾出現的痕迹。
朱陽喟然一嘆,華夏歷史上有太多的建築物泯滅在時間的長河中,除非穿越,後世人只能在電腦上看到它當初的復原圖。
如果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所有知名的建築都被保留,後世人都不需要看文字,只看著這些建築就能知道華夏文化是多的璀璨與絢麗。
只可惜在這個世上沒有如果,只有殘存的廢墟。
……
「禮畢」
隨著禮部官員的高聲唱和,殿試之前的流程終於走完,朱陽隨著大眾來到了考試的桌前。
一群禁軍拿著試捲走了過來。
殿試正式開始!
朱陽聞著墨香,打開試卷,果然是一道策問題:「昔列聖之相繼,大一統而馭宇,立綱陳紀,禮樂昭明,當垂衣以治。何自弗寧,少壯盡行,內騷華夏,外成八荒,牝馬胎駒於行伍,旌旗連歲於邊陲,此果好殺而有此歟?抑蠻貊欲窺而若是歟?觀之往事,亦甚艱矣!今欲罷乘機絕遠戍,垂衣以治,又恐蠻貊生齒之繁,不數十年後為中國患。當此之際,似乎失今可乘之機,豈不為恨?今興止未判,其於乘機絕(戍),孰可孰不可,爾諸文士論之,以妥內外,朕將親覽焉。"
這篇策問主要涉及國防戰略與國家建設的問題。
策問開篇講古代聖王統一四海后,「立綱陳紀.禮樂昭明」,可以垂衣而治。
接著談到明朝的現實:由於連年的邊境戰事,人民沒有得到安寧,影響了國家正常的經濟建設,這究竟是我(朱元璋)這個統治者好殺呢,還是由於周邊的野蠻人經常過來騷擾大明邊疆造成的呢?
現在我(朱元璋)想趁機平定邊患,但國民又無法安心生產;若是垂衣而至的又擔心若干年後蠻夷發展起來威脅到大明的安全,那樣就會為今天錯失機會而感到後悔,我(朱元璋)現在舉棋不定,你們寫一篇安內攘外的好辦法,我(朱元璋)將會親自御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