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一條規則

第二十六章:一條規則

這道策問題其實說白了就是在問學子們:是選擇罷戰,休養生息呢?還是繼續跟敵人硬剛,直到把敵人剛死為止。如果選擇罷戰,那現在弱小的敵人以後變得強大了怎麼辦?如果選擇繼續跟敵人剛,那國內百姓就無法真正意義上的休養生息。

在古人的認知當中想要發展民生就必須停止戰爭;想要戰爭,那休養生息就是一個偽命題。

戰爭與休養生息是一個矛盾體,根本無法共存。

比如西漢,剛開始劉邦想著趁王朝初立,兵鋒銳利,正是一舉解決匈奴的時候,但現實卻是自己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山上七天七夜;事後漢高祖劉邦及其後來的繼承者不再選擇與匈奴為敵,甚至不斷斬殺進言對匈奴用兵的官員,一直罷兵奉行休養生息的政策,面對匈奴寇邊,西漢要麼被動防禦,要麼就是送公主去政治聯姻,用女人的幸福來換取國家的安定。

直到漢武帝劉徹登基才開始對匈奴進行報復性打擊。

再比如當初李世民剛繼位時,面對強大的突厥他也當了幾年的孫子,安心發展了幾年,之後有錢了,才露出獠牙,將突厥打成了重孫子。

如今大明的狀況雖然與西漢和唐朝不同,但也類似。

大明新建才二十多年,國內依舊百廢待興,北方元朝餘孽雖然經過幾次大戰之後殘存的元朝餘孽已經無法顛覆大明,但寇邊的行為卻時有發生。

歷史上,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四年以後選擇的是戰爭,而且還是在朱標死後,以藍玉為首的最後一批能征善戰的武將被屠戮一空的狀態下依舊沒有停止對北邊的征伐。

後來朱棣登基,他為了解決北方威脅,面對朝中無人可用的狀態,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御駕親征,對北方的瓦剌、韃靼發動五次北征。

這幾次北征雖然都取得了勝利,可付出的代價卻是從洪武開始到永樂結束,大明朝內部因為各種問題,農民起義從未斷過。直到後來朱高熾繼位,停止了永樂時期的大規模用兵,開創了後人讚不絕口的「仁宣盛世」。

……

朱陽提著筆,看著眼前的策問,他沒有像大部分學子那樣去做選擇。

戰爭與休養生息對於古人來說是個矛盾體,但對他來說卻不是。

因為後世太多的例子證明,戰爭是可以賺錢的,所謂槍炮一響,黃金萬兩。

北方游牧民族有牛羊,南方熱帶國家有糧食,海外更是有數不清的金山銀山,這些都可以促進國內的發展,何必要局限在國內,只要將目光放眼全世界,大明不但可以贏得戰爭,國內的百姓也可以過得很好,甚至可以超過前朝的任何一個時代。

朱陽埋頭奮筆疾書,他將大明描繪成一隻饕餮,準備對著這個世界張開血盆大口。

……

在考場的不遠處,主考官劉三吾以及六部尚書皆坐在此處,他們看著眼前的策問,眉頭緊鎖。

這次考題是朱元璋親自出的,直到此刻他們才跟考生一起知曉題目。

「陛下真是糊塗,為何要出這道策問?」戶部尚書趙勉低聲對著同僚說道。

繼續打仗還是休養生息,其實在朝堂上已有爭論,而且隨著洪武二十一年藍玉在捕魚兒海戰役中全殲以脫古思帖木兒為首的蒙元小朝廷(即是汗斡耳朵)之後,停戰發展國內的言論更是甚囂塵上。

他們覺得現在的大明已經足夠了,再打下去就是勞民傷財,是窮兵黷武。

如今將這道策問題拿出來,擺明了朱元璋是還有戰的心思。

「唉,看來陛下壓根就沒將咱們的勸諫聽進去啊!」兵部尚書沈溍附和道。

「吾等還要倍加努力啊!」沈溍感嘆道,他雖然身為兵部尚書,但卻討厭武將,對於用兵更加沒有好感。

坐在上首,一直閉目養神的劉三吾,突然睜開眼,看著不遠處的學子們說道:「既然如此,咱們定下一條規則,提倡用兵者皆不給予前位!」

「好!」

「應該如此!」

「理應如此!」

除了刑部尚書楊靖以及喜歡揣摩上意的詹徽,其他人都點頭附和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我大孫是狀元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明:我大孫是狀元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一條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