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故事裡的人和事
郝建明一口氣讀完了整個故事,他覺得這就是人物自傳,很離奇的事故事只有上文沒有下文,故事通篇敘述一個書香門第的世家養出的的孩子因為與家風格格不入而被父親大打出手后選擇逃離了故鄉,逃離了父母,從此消失的無影無蹤。這個故事發展來看時間線索就是清末民初時期,時間確是久遠的,他到底隱含了什麼信息在裡面,為什麼會造成陳一軍、張光毅的死,陳一軍是記錄故事的人,張光毅是知道故事的人,但陳一軍在殘缺的手記里說的明顯是兩個故事,那還有一個故事講了些什麼?去哪了?張光毅是否知道另一個故事?另一個故事會是這個故事的延續嗎?從目前的來看總之知道這個故事有關的人現在都死了,講故事的老人又是誰?他為什麼要記錄這段故事?他的故事為什麼會像詛咒一般蔓延,讓知道的人都憑空死去,郝建明認為知道了這個故事的人會不會從中已經發現了什麼秘密,不然平平常常的故事會這麼致命?郝建明又重頭開始讀,他想從故事中發現一些蛛絲馬跡,發現破解案件謎題的鑰匙,他提煉寫下了這個故事中的很多他自認為的關鍵之處,比如:故事發生地黔西縣、人物方家、軍閥時期劉都統、裡面關於下葬風水寶地的選取等等。等他再次讀完這個故事後,他全身的雞皮疙瘩暴起,他一下癱坐在椅子上,腦子裡不斷閃現出恐懼的畫面:接下來死的那個會不會就是自己?還有另一個故事又在哪裡?
此刻他發現自己的手也在顫抖,連桌子上的文件都拿不起來,身上的虛汗浸濕了他的衣衫,他從未這麼怕過,人可能真的在死亡的邊緣才會恐懼。不知過了多久,他才慢慢從恐懼的死亡中掙脫出來,然後他從兜里掏出一盒煙,慢慢的點上,深深地吸了一大口,他的神情才緩了過來,他才感覺到自己其實完全不配當警察,破了這麼多案子,抓過這麼多罪犯,見過這麼多死者,可是臨到自己的時候,卻是那麼的懼怕,難道真是諺語說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但他的職業素養立馬讓他回到案件線索的思考上來,他從桌案上找了紙和筆,寫了一封信,然後用信封裝好放在自己的抽屜里。他現在思路已經很清晰了,他知道接下來自己應該怎麼做。
他首先打電話給薛永仁,告訴了他關於這則故事的事,但為了同事著想,他並不告訴他具體關於這則故事的具體內容,更不敢發給他看,他怕因此給同事也惹來殺身之禍,電話那頭薛永仁一如既往地平靜,他告訴郝建明按自己的想法來,不要放棄,有什麼疑惑或者困難大家一起想辦法,然後就掛了。
郝建明從電話里得到了薛永仁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他點開電腦上搜索的網頁,他輸入了黔西縣,的確,關於黔西縣的信息就出來了,這是一個西南地區省份的一個小縣城,了解完黔西縣后,他又輸入方家的名字,但沒有獲得什麼有用的信息,接著劉都統,他找到了這個軍閥的具體名字,但這個人出生地並不在黔西縣,而是在黔興縣,兩個縣離得很遠,按道理故事裡的人物根本就跟劉都統接不上邊,除非以前的黔西縣就是今天的黔興縣,在慢慢從百度百科中,郝建明的猜測得到證實了,清朝時期的黔西縣就是如今的黔興縣,而黔興縣有一個有名的軍閥,他叫劉顯世,應該就是故事裡的劉都統。
既然故事裡的人與地點是真人真事,那麼前往故事發生地就可以一探究竟,順藤摸瓜就可以找到敘述故事的老人,那麼就可以真相大白了。郝建明第一感覺就是敘述故事的老人就是人物自傳的主人公,或者與故事有著很深淵源的人,老人就是命案的主要推手,他離奇的讓人記錄兩個自己都認為會招來「麻煩」的故事,他為什麼有要記錄下來,為什麼不選著自己來寫,非得讓陳一軍來記錄?方雲棠離家出走去了哪裡?。
這個故事裡藏著的秘密,郝建明預感到,他覺得真正讓陳一軍與張光毅死的原因並不是他們從故事中發現了什麼秘密,而是這兩個故事本身就是秘密,故事中的人名、地名本身是就有跡可尋,本身就是真實存在的。那麼這個黔西縣、劉都統、書香門第的方家、清江河真實性就可以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