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玉丘小學(1)
[筆下文學Www.bxwx.net]
51.我父親的啟蒙老師陳尊榮做了玉丘小學的第一任校長,當然他同時也是班主任和任課老師。他的學生比早年辦私塾時多了好多,但他不再收學禮,而是由大隊給工分。他的工分每學期算一次,按實際天數記,每一天一個全勞力的工分。儘管寒暑假沒有工分,但還是有人說便宜了這老頭,象他這個樣子,要讓他出工的話,頂多給個半勞力待遇都還算是便宜了他呢。當時高年成說人家是靠手藝吃飯,吃手藝飯的人肯定比你們動手腳的值錢嘛!再說除了他你們誰能教孩子們讀書呢?高支書這麼一說,大家也就覺得倒也是,不過寒暑假期間老頭兒參加勞動時還只能給個半勞力的工分才算公平。
原先玉丘觀里的道士們都被打發走了,陳尊榮守著個玉丘小學校,白天帶著一群孩子念書,夜晚一個人守著若大個院落,也不覺得過於清凈,房間里的燈光總是亮到深夜。人們開始習慣於喊他陳老師,或者陳校長,不再叫他陳先生了。到後來學生多了,又有了不同的年級,陳老師一個人怕做不來了,高年成向公社提出過要求,請上級給派個老師來。公社答應給予考慮,但一直沒有個結果。陳老師只好把不同年級的學生全放到一個大教室里,輪流上著不同年級學生的課。這一做竟然就是好些年,直到1960年陳老師死在大教室里,把學生們嚇得哭爹叫娘。大隊只好宣布小學放假,高年成跑到公社急急地催著要老師,公社幹部說這國家教師不是說要一個就能要得來的,等著看吧。後來公社幹部高高興興地帶了一個人來到玉丘,說是上面安排的老師來了。可是人家到學校后,一打聽那裡原來是個道觀,還有許多青面獠牙的菩薩是被砸了的,前任老師就死在教室里,無論如何不願一個人住在那麼個荒涼的道觀里。高年成馬上說這樣吧,我們安排你住老百姓家裡,白天到學校上課怎麼樣?人家說就是大白天一個人帶著孩子們在那裡也怕,不幹不幹!無奈,公社幹部只好又將那人送回去,臨走時朝高年成撇了撇嘴,意思是你都看到了,有什麼辦法呀!
公派老師沒有到位以前,總不能讓學生長期放假吧,再說誰知道要等到何年馬月才會有公派老師來玉丘小學呢?在支委會上,父親提出了一個建議:幾個有文化的支委輪流到學校代課,把課先開起來再說。高年成說這辦法也行,就帶頭上了一天課,學生們總算又回到了學校。不久后高年成要調公社當幹部,他在填寫履歷表時還特意加上了「當過教師」一欄。第二年成立玉丘大隊時,玉丘小學仍然沒有公辦教師來報到,父親和幾個支委就只好這麼將就代著課,誰知這一代就是兩年多。
有一天何香蘭正在給學生上課,父親到學校找她有事,看到於家院子的於中將兩頭牛放在學校旁邊的草坪上吃草,他正在教室的窗子外邊朝裡面看,教室里學生們在哇啦哇啦地讀著書。
父親喊了一聲於中你在這裡放牛?於中嚇得趕緊把頭縮了回去,急忙就走。父親把他喊住了,並且把他帶進了教室。
父親是想起了於中是個在大城市裡讀過書的人,不是可以當個老師嗎?
父親到教室里跟何香蘭說了幾句什麼,然後跟何香蘭坐到了最後一排的學生座位上。父親讓於中上台去試試給學生們上上課,於中不敢去。何香蘭說於中你個飯桶,你不是讀了蠻多書嗎,支書要你上個課試試看,上得好的話你可以當老師了,還不好嗎?
於中慌慌張張地到了講台那裡,緊張得面紅耳赤。但他還是打開講台上那本書看了起來,然後就領著學生們讀了。
何香蘭聽了一會後就對於中說:「你不要光是教學生讀,該怎麼上課的要怎麼上,懂嗎?」
於中一聽就拿起了一支粉筆,在黑板上寫了幾個課文中的生字,叫學生們念,念了以後又給學生解釋是什麼意思。慢慢地於中不怎麼緊張了,把課上了下去,直到何香蘭叫可以休息了,於中就對學生們說下課了!孩子們呼啦一下往外跑,有的就叫著他老師了。
後來於中真的就當了玉丘小學的老師,準確地說還是校長,跟原來的陳老師陳校長是一樣的。
於中那時還不到十八歲。開始時支委們也提出來過,於中這種成份的人,讓他當老師合適嗎?但父親認為可以的,又不是叫他當官當工人,還不是記工分的事,人家在大地方讀過書,能把孩子們教得好就行,不行的話隨時都可以把他撤下來嘛!
於中是舊保長於伯堂的小兒子,從小在省城讀書,兩三年前他十五歲的時候才跟著他姨娘回到家鄉。
於中有個舅舅在省城,據說是個資本家。解放那年的秋天於伯堂決定把小兒子送到省城他舅舅那裡去讀書。那時於中可能還不到五歲,跟別的孩子不同的是,快到上學的年齡了還沒有扎奶(斷奶的意思)。於中跟小孩子們玩著玩著,一看見他娘來了,走到跟前掀開他娘的衣服就摸娘的奶。他娘就順從地蹲下身來讓他咬住奶頭,也不知道於中到底吸到奶汁沒有。為了這個原因,於伯堂的婆娘席芬跟著去了省城,好能夠給於中餵奶。即使沒有什麼奶汁了,就是為了兒子的習慣,她也不忍心讓於中說改就改了。
於中的舅舅家裡是有奶媽的,他舅舅見外甥還撅著娘的奶頭,就說讓他跟著他的小老表一起吃奶媽的奶得了。於中在奶媽那裡吃得很過癮的樣子,他的娘看了就高興,笑咪咪地說中中你可不要太貪吃,一個人的奶水哪夠你個大毛毛吃呀!你把奶水喝光了,小弟弟吃什麼呀!資本家說沒什麼沒什麼,大不了再請個奶媽就是!於中的娘放心了,在她兄弟那裡住了幾個月後就回到了獅子嶺。
於伯堂的婆娘回到獅子嶺不久就趕上了為自己的丈夫送行,當時她在群眾的口號聲中也不敢哭,等人都散了才撲到於伯堂已經冷了的身體上放聲大號起來。於伯堂是被政府槍斃了的惡霸分子。
於中的哥哥和姐姐在聽說老子就要被人民處決的當天夜裡,兩個人丟下老娘一個人在家裡,跑了出去,從此再也沒有回來。
於伯堂的婆娘在丈夫死後,又跑了一對兒女,哭得死去活來。開始她想到去死,投塘,上吊,吃老鼠藥,都被人發現而沒有死成。後來不知怎麼的她卻不再去尋短路了,一個人平平靜靜生活了下來。據有些女人說她是想到自己的一對兒女終有一天會回來,還有就是她希望小兒子在外邊用功讀書,日後變個好人,她等著小兒子出息的那一天。
但她終於沒能等到她的兒女回來,更沒能等到小兒子出息的那一天。1960年她餓得爬不出門檻了,眼看自己的日子將盡,她對路過門口的女人說發發善心吧,求給捎個信出去,讓她的妹子把她的小兒子帶回來給她看上一眼,要不然她死不瞑目!
她的妹妹席英,就是於中的姨娘,比於中其實只大得上五、六歲的樣子。解放那年席芬帶著十來歲的妹妹席英和不到五歲的兒子於中,象帶了一對兒女似地到省城她的哥哥家,一晃已經十來年過去了,她現在什麼都不想,就想看兒子和妹子一眼。
席英開始是跟於中在一塊讀書的,席英讀高年級,於中剛開蒙。等到於中讀高年級時,席英去了一個女子中學讀書。在女子中學讀書時,席英愛上了自己的老師,沒等畢業,就由當資本家的大哥做主跟老師結了婚,那年席英還不到十六歲。
席英的丈夫後來被打成右派,又因為娶了個比自己小十幾歲的資本家的妹妹加學生,被認為反動透頂,強迫勞動改造,被送到郊區農村參加修水庫。半年不到,上面來人通知席英說她丈夫死了,就死在水庫工地上,政府給她發了一點錢算是作為撫恤金。
幾年前席英那只有幾歲的女兒得了急性肺炎死了,她的哥哥也不再是資本家,已經養不起她和外甥於中了。席芬的哥哥得知家鄉的大妹子要死了,他自己根本不可能回來,就讓妹妹席英帶著於中回家,他也知道妹妹跟外甥這一去恐也難再見面了,淚水也在眼眶裡打轉。
只可惜於中跟他姨娘席英兩個回到獅子嶺時並沒能見到席芬的面,於中跟他的小姨娘到家的那一天,他娘已下葬過了「頭七」了。他連給自己親生母親「登山」后的「頭三」送火把都沒能趕上。席英一打聽她大姐的「頭三」就沒有人給送過火把,當時是隊里出面將席芬草草地下了葬,連個追悼會也沒開,事實上也沒辦法開的,惡霸的老婆死了怎麼能開追悼會呢?即使讓開,追悼會上又講什麼呢,講惡霸的老婆大半生榮華富貴,暮年凄凄慘慘嗎,那是不成個體統的。追悼會上只能講一生做牛做馬,苦大仇深,再加人品呀,人緣呀,敬老愛幼呀(也不準講「孝心」的,「孝」是封建糟粕,是「三綱五常」的東西,是家長制,是兒女對父母的絕對服從)等等等等。惡霸的老婆既無苦大仇深,更沒有當過牛馬,離「水深火熱」相去太遠,至於晚年的落魄凄惶,只能是咎由自取,怪不得貧下中農,所以貧下中農根本不可能給惡霸的老婆開什麼追悼會。
席英領著於中給他的娘補送了三天的火把,這是許可的,「頭三」的時候只是沒有人給他娘送罷了。在天剛剛煞黑的時候,於中手裡舉著個稻草紮成的火把,點燃了,跟在他小姨娘的後面,摸到了他娘的墳頭。在席英的指點下於中將火把放到墳前燒盡了,口裡說著娘啊,兒子給你送火把來了,你領了去照路吧!三天的火把送完了,席英總算放下了一個心,這樣她的大姐在陰間就至少不會摸黑了,要回家裡看看也能認得個路。
至於「頭七」到「七七」(也叫「倒七」)的所有禮節,土改時已經全部廢除,師公師婆們象被槍斃的地主惡霸一樣地在村野里蒸發掉了。事實上當時席英也不過只有二十來歲,沒個老輩人指點,這些東西她還摸不著個門兒。
席英跟於中兩個人回來后,大隊就受公社的指示將他們兩個人看管了起來。其實席英的娘家那邊也早已經沒了親人,她就主動到地里參加勞動,把十五歲的於中也帶在身邊。於家生產隊經請示父親,父親又向公社作了彙報,公社指示可以讓他們出工,與社員們同工同酬,就是要他們做到自食其力。這樣席英就在玉丘安下個身來,於中則跟著參加勞動。因為於中什麼農活也不曉得做,父親就跟於家生產隊的隊長商量了,讓他「樣牛」吧,總做得到的。玉丘話「樣牛」就是放牛的意思,這裡的「樣」還不是「養」,只是「養」的一部分,就是在牛不耕作時將牛牽到野外吃草,看好牛既不丟失,也不要讓牛犯了事。「樣牛」多是老年人或者小孩子的工,他們被稱做「樣牛佬」、「樣牛奶崽」。到玉丘去考察一個人的履歷,假如被告知說某某是「樣牛奶崽」出身,意思就是說那人從小沒讀過什麼書,斗大的字認不得一籮筐的。因此「樣牛奶崽出身」就成了文盲的代稱,當然有時還有「苦大仇深」的意思。當時於中從正規學歷來講,是玉丘最有文化的人,但他卻當過三年的「樣牛奶崽」,算是早期的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也說得過去。
於中後來被證明當老師很稱職,他的書確實教得好。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也就習慣地喊他於老師,或者於校長了。大隊支委們都說還是支書有眼光,能發現人才。直到於中犯事的時候,人們還得承認人才還是個人才。
[筆下文學Www.bxwx.net]
51.我父親的啟蒙老師陳尊榮做了玉丘小學的第一任校長,當然他同時也是班主任和任課老師。他的學生比早年辦私塾時多了好多,但他不再收學禮,而是由大隊給工分。他的工分每學期算一次,按實際天數記,每一天一個全勞力的工分。儘管寒暑假沒有工分,但還是有人說便宜了這老頭,象他這個樣子,要讓他出工的話,頂多給個半勞力待遇都還算是便宜了他呢。當時高年成說人家是靠手藝吃飯,吃手藝飯的人肯定比你們動手腳的值錢嘛!再說除了他你們誰能教孩子們讀書呢?高支書這麼一說,大家也就覺得倒也是,不過寒暑假期間老頭兒參加勞動時還只能給個半勞力的工分才算公平。
原先玉丘觀里的道士們都被打發走了,陳尊榮守著個玉丘小學校,白天帶著一群孩子念書,夜晚一個人守著若大個院落,也不覺得過於清凈,房間里的燈光總是亮到深夜。人們開始習慣於喊他陳老師,或者陳校長,不再叫他陳先生了。到後來學生多了,又有了不同的年級,陳老師一個人怕做不來了,高年成向公社提出過要求,請上級給派個老師來。公社答應給予考慮,但一直沒有個結果。陳老師只好把不同年級的學生全放到一個大教室里,輪流上著不同年級學生的課。這一做竟然就是好些年,直到1960年陳老師死在大教室里,把學生們嚇得哭爹叫娘。大隊只好宣布小學放假,高年成跑到公社急急地催著要老師,公社幹部說這國家教師不是說要一個就能要得來的,等著看吧。後來公社幹部高高興興地帶了一個人來到玉丘,說是上面安排的老師來了。可是人家到學校后,一打聽那裡原來是個道觀,還有許多青面獠牙的菩薩是被砸了的,前任老師就死在教室里,無論如何不願一個人住在那麼個荒涼的道觀里。高年成馬上說這樣吧,我們安排你住老百姓家裡,白天到學校上課怎麼樣?人家說就是大白天一個人帶著孩子們在那裡也怕,不幹不幹!無奈,公社幹部只好又將那人送回去,臨走時朝高年成撇了撇嘴,意思是你都看到了,有什麼辦法呀!
公派老師沒有到位以前,總不能讓學生長期放假吧,再說誰知道要等到何年馬月才會有公派老師來玉丘小學呢?在支委會上,父親提出了一個建議:幾個有文化的支委輪流到學校代課,把課先開起來再說。高年成說這辦法也行,就帶頭上了一天課,學生們總算又回到了學校。不久后高年成要調公社當幹部,他在填寫履歷表時還特意加上了「當過教師」一欄。第二年成立玉丘大隊時,玉丘小學仍然沒有公辦教師來報到,父親和幾個支委就只好這麼將就代著課,誰知這一代就是兩年多。
有一天何香蘭正在給學生上課,父親到學校找她有事,看到於家院子的於中將兩頭牛放在學校旁邊的草坪上吃草,他正在教室的窗子外邊朝裡面看,教室里學生們在哇啦哇啦地讀著書。
父親喊了一聲於中你在這裡放牛?於中嚇得趕緊把頭縮了回去,急忙就走。父親把他喊住了,並且把他帶進了教室。
父親是想起了於中是個在大城市裡讀過書的人,不是可以當個老師嗎?
父親到教室里跟何香蘭說了幾句什麼,然後跟何香蘭坐到了最後一排的學生座位上。父親讓於中上台去試試給學生們上上課,於中不敢去。何香蘭說於中你個飯桶,你不是讀了蠻多書嗎,支書要你上個課試試看,上得好的話你可以當老師了,還不好嗎?
於中慌慌張張地到了講台那裡,緊張得面紅耳赤。但他還是打開講台上那本書看了起來,然後就領著學生們讀了。
何香蘭聽了一會後就對於中說:「你不要光是教學生讀,該怎麼上課的要怎麼上,懂嗎?」
於中一聽就拿起了一支粉筆,在黑板上寫了幾個課文中的生字,叫學生們念,念了以後又給學生解釋是什麼意思。慢慢地於中不怎麼緊張了,把課上了下去,直到何香蘭叫可以休息了,於中就對學生們說下課了!孩子們呼啦一下往外跑,有的就叫著他老師了。
後來於中真的就當了玉丘小學的老師,準確地說還是校長,跟原來的陳老師陳校長是一樣的。
於中那時還不到十八歲。開始時支委們也提出來過,於中這種成份的人,讓他當老師合適嗎?但父親認為可以的,又不是叫他當官當工人,還不是記工分的事,人家在大地方讀過書,能把孩子們教得好就行,不行的話隨時都可以把他撤下來嘛!
於中是舊保長於伯堂的小兒子,從小在省城讀書,兩三年前他十五歲的時候才跟著他姨娘回到家鄉。
於中有個舅舅在省城,據說是個資本家。解放那年的秋天於伯堂決定把小兒子送到省城他舅舅那裡去讀書。那時於中可能還不到五歲,跟別的孩子不同的是,快到上學的年齡了還沒有扎奶(斷奶的意思)。於中跟小孩子們玩著玩著,一看見他娘來了,走到跟前掀開他娘的衣服就摸娘的奶。他娘就順從地蹲下身來讓他咬住奶頭,也不知道於中到底吸到奶汁沒有。為了這個原因,於伯堂的婆娘席芬跟著去了省城,好能夠給於中餵奶。即使沒有什麼奶汁了,就是為了兒子的習慣,她也不忍心讓於中說改就改了。
於中的舅舅家裡是有奶媽的,他舅舅見外甥還撅著娘的奶頭,就說讓他跟著他的小老表一起吃奶媽的奶得了。於中在奶媽那裡吃得很過癮的樣子,他的娘看了就高興,笑咪咪地說中中你可不要太貪吃,一個人的奶水哪夠你個大毛毛吃呀!你把奶水喝光了,小弟弟吃什麼呀!資本家說沒什麼沒什麼,大不了再請個奶媽就是!於中的娘放心了,在她兄弟那裡住了幾個月後就回到了獅子嶺。
於伯堂的婆娘回到獅子嶺不久就趕上了為自己的丈夫送行,當時她在群眾的口號聲中也不敢哭,等人都散了才撲到於伯堂已經冷了的身體上放聲大號起來。於伯堂是被政府槍斃了的惡霸分子。
於中的哥哥和姐姐在聽說老子就要被人民處決的當天夜裡,兩個人丟下老娘一個人在家裡,跑了出去,從此再也沒有回來。
於伯堂的婆娘在丈夫死後,又跑了一對兒女,哭得死去活來。開始她想到去死,投塘,上吊,吃老鼠藥,都被人發現而沒有死成。後來不知怎麼的她卻不再去尋短路了,一個人平平靜靜生活了下來。據有些女人說她是想到自己的一對兒女終有一天會回來,還有就是她希望小兒子在外邊用功讀書,日後變個好人,她等著小兒子出息的那一天。
但她終於沒能等到她的兒女回來,更沒能等到小兒子出息的那一天。1960年她餓得爬不出門檻了,眼看自己的日子將盡,她對路過門口的女人說發發善心吧,求給捎個信出去,讓她的妹子把她的小兒子帶回來給她看上一眼,要不然她死不瞑目!
她的妹妹席英,就是於中的姨娘,比於中其實只大得上五、六歲的樣子。解放那年席芬帶著十來歲的妹妹席英和不到五歲的兒子於中,象帶了一對兒女似地到省城她的哥哥家,一晃已經十來年過去了,她現在什麼都不想,就想看兒子和妹子一眼。
席英開始是跟於中在一塊讀書的,席英讀高年級,於中剛開蒙。等到於中讀高年級時,席英去了一個女子中學讀書。在女子中學讀書時,席英愛上了自己的老師,沒等畢業,就由當資本家的大哥做主跟老師結了婚,那年席英還不到十六歲。
席英的丈夫後來被打成右派,又因為娶了個比自己小十幾歲的資本家的妹妹加學生,被認為反動透頂,強迫勞動改造,被送到郊區農村參加修水庫。半年不到,上面來人通知席英說她丈夫死了,就死在水庫工地上,政府給她發了一點錢算是作為撫恤金。
幾年前席英那只有幾歲的女兒得了急性肺炎死了,她的哥哥也不再是資本家,已經養不起她和外甥於中了。席芬的哥哥得知家鄉的大妹子要死了,他自己根本不可能回來,就讓妹妹席英帶著於中回家,他也知道妹妹跟外甥這一去恐也難再見面了,淚水也在眼眶裡打轉。
只可惜於中跟他姨娘席英兩個回到獅子嶺時並沒能見到席芬的面,於中跟他的小姨娘到家的那一天,他娘已下葬過了「頭七」了。他連給自己親生母親「登山」后的「頭三」送火把都沒能趕上。席英一打聽她大姐的「頭三」就沒有人給送過火把,當時是隊里出面將席芬草草地下了葬,連個追悼會也沒開,事實上也沒辦法開的,惡霸的老婆死了怎麼能開追悼會呢?即使讓開,追悼會上又講什麼呢,講惡霸的老婆大半生榮華富貴,暮年凄凄慘慘嗎,那是不成個體統的。追悼會上只能講一生做牛做馬,苦大仇深,再加人品呀,人緣呀,敬老愛幼呀(也不準講「孝心」的,「孝」是封建糟粕,是「三綱五常」的東西,是家長制,是兒女對父母的絕對服從)等等等等。惡霸的老婆既無苦大仇深,更沒有當過牛馬,離「水深火熱」相去太遠,至於晚年的落魄凄惶,只能是咎由自取,怪不得貧下中農,所以貧下中農根本不可能給惡霸的老婆開什麼追悼會。
席英領著於中給他的娘補送了三天的火把,這是許可的,「頭三」的時候只是沒有人給他娘送罷了。在天剛剛煞黑的時候,於中手裡舉著個稻草紮成的火把,點燃了,跟在他小姨娘的後面,摸到了他娘的墳頭。在席英的指點下於中將火把放到墳前燒盡了,口裡說著娘啊,兒子給你送火把來了,你領了去照路吧!三天的火把送完了,席英總算放下了一個心,這樣她的大姐在陰間就至少不會摸黑了,要回家裡看看也能認得個路。
至於「頭七」到「七七」(也叫「倒七」)的所有禮節,土改時已經全部廢除,師公師婆們象被槍斃的地主惡霸一樣地在村野里蒸發掉了。事實上當時席英也不過只有二十來歲,沒個老輩人指點,這些東西她還摸不著個門兒。
席英跟於中兩個人回來后,大隊就受公社的指示將他們兩個人看管了起來。其實席英的娘家那邊也早已經沒了親人,她就主動到地里參加勞動,把十五歲的於中也帶在身邊。於家生產隊經請示父親,父親又向公社作了彙報,公社指示可以讓他們出工,與社員們同工同酬,就是要他們做到自食其力。這樣席英就在玉丘安下個身來,於中則跟著參加勞動。因為於中什麼農活也不曉得做,父親就跟於家生產隊的隊長商量了,讓他「樣牛」吧,總做得到的。玉丘話「樣牛」就是放牛的意思,這裡的「樣」還不是「養」,只是「養」的一部分,就是在牛不耕作時將牛牽到野外吃草,看好牛既不丟失,也不要讓牛犯了事。「樣牛」多是老年人或者小孩子的工,他們被稱做「樣牛佬」、「樣牛奶崽」。到玉丘去考察一個人的履歷,假如被告知說某某是「樣牛奶崽」出身,意思就是說那人從小沒讀過什麼書,斗大的字認不得一籮筐的。因此「樣牛奶崽出身」就成了文盲的代稱,當然有時還有「苦大仇深」的意思。當時於中從正規學歷來講,是玉丘最有文化的人,但他卻當過三年的「樣牛奶崽」,算是早期的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也說得過去。
於中後來被證明當老師很稱職,他的書確實教得好。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也就習慣地喊他於老師,或者於校長了。大隊支委們都說還是支書有眼光,能發現人才。直到於中犯事的時候,人們還得承認人才還是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