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來者侵犯財產罪?
一妙悟凝情,偶然好物象。
非心非物觀,異質同構論。
皆欲之升華,又心師造化。
闡生活之感,釋財之創造。
「一個人的財產,是他對於生活感受的折現,財產越多,說明這個人對他的生活感觸更深刻。」的觀點反映的事實,在80歲以後的田紅看來,不過是人類實踐活動的一種經驗,不在他的人生理念里。「用平和的心境去感受生活,在某一刻突然感受到的情感體驗,會加強人對現實的認識」。這才是田紅的觀點——與格式塔心理學有一定相似。
是的,田紅有一些心理學知識,由於田紅對性的觀點有其它認識,在年輕時學習「精神分析學」,看到其中關於「藝術是**的轉移和升華」的描述時,是笑了的。田紅認同的心理學觀點是中國美學史上的「師造化」理論。比起在俗世中尋找精神寄託,田紅更認可人可以從「自然造化」中感受美好。田紅在兒子很小的時候,教育兒子:「『師造化』理論在堅持藝術與現實關係的唯物論基礎上,並不否認『心』的作用,不排除主觀情感意志的融入。它在本質上講不是再現模仿,而是更重視主體的抒情與表現,是主體與客體、再現與表現的高度統一……」
田紅的兒子從小受這類教育,才會在成年後跟著田紅一起看樹。田紅的兒子領悟了「世界的普遍規律可以通過綜合的研究、考察人類社會的一切現象。」的觀點后,覺得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他決定在不同於普通人的生活模式中,離開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現象的共性問題,去「仗劍走天涯」,看「世界的本質、特徵及其發生、發展的規律。」田紅的兒子在忍飢挨餓時意識到自己是這世界「最普通、最一般的人」,回家后,很多事情上不敢做主,任由他媳婦訓斥。
田紅的兒媳婦訓兒子最多的話題是「你怎麼還不好好掙錢,仗劍走天涯能養活這個家嗎?」,有時,田紅的兒子被訓得受不了了,會有拿著劍出門打劫的想法。這類想法之所以沒有實踐,是因為田紅的兒子知道每個人都有「能動的創作、接受和批評」的過程。簡而言之,田紅的兒子心中是有正義感的,而且很強,讓他去打劫,他做不出來。在田紅的兒子老了后,他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學會「獨立自主」,也是情理之中的情況。田紅的孫子有「發展經濟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的意識,卻註定是一個時代的普通人。這不是悲劇,是一個時代的進步,因為在田紅80以後的社會,普通人是最幸福的。
世界在發現戰爭不能帶來更多利益時,選擇了共同發展,於是文明高速進化,社會越來越進步。到了田紅80歲時,很多人對經濟的認識是工業自動化時代後半平均分配的福利政策,發達又健康的經濟模式沒有讓人類空虛,智能傢具充實了人民的精神。中國作為發展好的國家,平時除了幫扶落後國家發展時講經濟問題,經濟能力的強弱在國際中沒了差別。這類情況,在田紅年輕時候,是不可思議的,當時的社會,經濟強弱決定了國家軍事實力、生活水平、教育條件,很多人因為經濟能力的差別吃著不同的苦。田紅年輕時雖然學習「藝術」,卻不敢把生活理想化,把未來當作生活的目標,「眼前就是所有」。等一切變成現實,生活變得安穩,田紅覺得自己一生的悲苦都是可笑的,為此發笑時,又覺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