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救戰俘蔣干治閩中 依呂蒙周瑜救彝陵二

五六救戰俘蔣干治閩中 依呂蒙周瑜救彝陵二

且說周瑜見蔣干答應前往閩中,即為蔣干向孫權討得「閩中太守」封文,設宴為蔣干送行。

蔣干聚集戰俘,陳明厲害,皆願隨往。

周瑜即命黃蓋率五百軍兵護送至閩中便回。

蔣干告別周瑜,與黃蓋引領曹軍戰俘,路經九江,搬取家小,翻山越嶺,至閩中赴任,黃蓋引五百軍自回復命。

蔣干從戰俘中挑選一千精壯組成團練,其餘分撥郡治附近屯田墾荒,招撫、解除各個部落的部曲武裝,出榜安民,減免賦稅,設立學堂,獎勵農耕漁捕,教化民風民俗,民皆誠服。

閩中邊遠之地,文人缺乏,蔣干正為設立學堂缺少管理人員發愁,忽報故友許靖來投,大喜,急忙出迎。

許靖,字文休,汝南人,年輕時與堂弟許邵因喜好評品人物而知名。

但兩人私下感情並不好。

許邵任汝南郡功曹時,排斥許靖並使之不得被錄用,許靖只好替人趕馬磨糧養家糊口。

等到潁川人劉翊擔任汝南太守時,才薦許靖為計吏,負責察舉孝廉,后又任尚書郎,掌管官員選用。

董卓專權時,用周毖為吏部尚書,與許靖共同商議舉貶升降天下官員,許靖則被任命為巴郡太守。還未到任,被改任為御史中丞。

後來,所任官員大多隨曹操、袁紹起兵討伐董卓。

董卓怒斥周毖並將其斬殺。

許靖因受牽連,逃難至揚州吳郡,又逃至會稽。

會稽太守王朗與許靖交厚,予以保護。

許靖出於仁厚之心,收養撫恤逃難至此的親族鄉鄰,經常照料並接濟他們。

孫策東渡長江,人們紛紛逃往交州躲避戰亂,許靖自己坐在江岸上,讓隨從人員乘船先走,親屬族人都出發后,自己才起身隨後跟去,當時看到這一場景的人莫不讚歎。

陳國人袁徽也寄身交州,給尚書令荀彧寫信說:「許文休是英才偉士,智謀策略足以參與國家大事。自他流落交州以來,與眾人生活在一起,每當遇到憂患危急之事,他總是先人後己,與親族內外的人同飢共寒。他以人倫綱常對待同類,仁義寬厚,都很有收效,只是無法一一列舉而已。」

巨鹿人張翔奉命出使交州,想憑權勢徵召許靖,試圖與許靖訂下誓約,許靖拒不答允。

許靖又寫信給曹操,希望他能讓國家安寧,百姓得到恩濟,並對他提出了一些意見。

張翔怨恨許靖不為自己所用,把許靖寄給曹操的信簡搜查出來后,全部都扔到水裡。

許靖在洛陽時與蔣干有交,見張翔不能容己,聞知蔣干在閩中治理有方,便前往投奔。

蔣干異鄉遇故知,甚為高興,任為從事,主管閩中教學。

許文休因喜歡評論名人的功過是非而知名,經常和周圍的同僚談論蔣乾的事,這就必然會說到赤壁之戰中蔣乾的功勞,並說周瑜若無蔣干相助,說不定早已被曹操俘虜。

誰知周瑜對蔣干終不放心,便將親信安插到戰俘中隨至閩中。

親信把許靖所說密報周瑜。

周瑜聞知,異常生氣,本以為把蔣干調離自己身邊,可以耳根清靜,誰想又弄出這些事來,尤其是說蔣乾的功勞居然比他大,著實難以容忍。

周瑜授意閩郡的一個官員出面告發蔣干,並暗許其日後繼任蔣干職務。

那名官員便上奏吳侯,說蔣干任用奸人,意圖謀反。揪住許靖原在曹操手下,反被蔣乾重用這件事,一口咬定他們是曹操派來的姦細。

由於周瑜的運作,不久吳侯就派人捉拿蔣乾和許靖。

蔣干設計放走了許靖,隻身被押解到建業,關進監獄,擇日處斬。

處斬的前一天,周瑜來看蔣干。

蔣干對周瑜說:「公瑾,看在你我同窗的份上,不求你放了我,只求不要再追殺許文休,他是因為我而惹的禍。」

周瑜做出很傷心的樣子說:「子翼,這是吳侯之令,吾也沒辦法啊!」

蔣乾麵向牆壁,不再理周瑜。

次日,蔣干被斬。

單說許靖為了躲避孫權的追捕,便引親族逃入相對安定的西川。

益州牧劉璋聞知許靖入蜀,便派人尋覓,先任命為廣漢太守,又接替王商任蜀郡太守。

回頭再說周瑜赤壁大敗曹操,意欲奪取荊州,軍分五營,臨江下寨。

曹仁在江陵聞報周瑜攻取南郡,已渡漢江,前鋒數千人已至城下。

曹仁登城遠望,募得三百人,便令一直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部曲驍將牛金迎戰。

吳軍丁奉縱馬來迎,約四五合,丁奉詐敗而走。

牛金引軍追趕入陣,被圍裹陣中,左衝右突,不得突圍。

曹仁與長史陳矯俱在城上,望見牛金等三百人垂危瀕沒,左右眾人皆失色驚懼。

惟曹仁意氣奮怒,呼左右取馬來,陳矯等知曹仁欲下城救牛金,於是一起拉著曹仁說:「賊眾強盛,勢不可當,何不放棄這數百眾人?」

曹仁哪裡肯聽,披甲上馬,帶領其麾下壯士數十騎出城,與吳軍距百餘步之遙,迫近城溝。

陳矯等以為曹仁只是在溝上擋住,為牛金支撐作勢,誰知曹仁竟渡溝直前,沖入敵圍。

吳將徐盛迎戰,不能抵擋,牛金等乃得解救。

但敵圍之中有餘眾尚未盡出,曹仁復又直進突入,將余兵從圍中拔出,正遇蔣欽攔路,曹仁與牛金奮力衝殺。

混戰一陣,蔣欽敗退。回見周瑜,周瑜怒欲斬之,眾將告免。

周瑜點兵,要與曹仁決一死戰。

甘寧說:「都督不可。今曹仁令曹洪據守彝陵,為犄角之勢。吾願領精兵徑取彝陵,都督然後攻江陵,南郡可得。」

周瑜從之,即令甘寧領本部人馬攻打彝陵。

曹仁聞報,與陳矯商議。

陳矯說:「彝陵與江陵互為犄角,彝陵若失,江陵也難保,宜急速救援。」

曹仁遂令曹純與牛金暗地引六千騎兵往救曹洪。

曹純使人潛入彝陵,教曹洪出城誘敵,然後合圍擊之。

甘寧兵至,曹洪令襲肅守城,自引軍出城與甘寧交鋒,戰有二十餘合,曹洪敗走。

甘寧卻不追趕,直取彝陵。

襲肅厭恨曹操,只是無奈而降,今見東吳兵至,即不戰而降。

甘寧所部本為七百人,與襲肅所部三百,增至一千,固守彝陵。

曹純、牛金兵至,與曹洪合兵一處,圍攻彝陵。

情勢危急,甘寧與襲肅商議,襲肅說:「敵眾我寡,料難抵禦。將軍不如引軍突圍,搬取救兵,吾在城中與其逶迤周旋,等救兵至,我為內應,再復奪取。」

甘寧說:「既然取之,豈可輕而棄之?只要安定民心,鼓舞士氣,堅守待援,危機可解。」

甘寧重壓之下,沉著冷靜,一面安撫百姓,穩定軍心,鼓舞鬥志;一面令人混出城門,向周瑜求救。

周瑜接到甘寧求援,聚眾商議。副都督程普說:「當急速派兵救援。」

周瑜說:「我軍主力正當要衝之地,若分兵往救,曹仁必乘虛來襲,何以抵擋?」

其餘諸將都認為沒有兵力可派作援軍。

這時呂蒙站了出來:「甘興霸乃江東大將,拚死奪取彝陵,今死守待援,豈可不救?」

周瑜說:「吾欲親往去救興霸,但誰能代理我在此抗拒曹仁?」

呂蒙說:「若都督親往,吾願為前驅,都督斷後,不須十日,定奏凱歌。此處可留凌統凌公績當之。」

周瑜說:「不知凌公績願代我擔當此任否?」

凌統說:「吾與興霸有仇,是私仇;都督前往解彝陵之圍,事關東吳大局。我怎能因私仇而視大局而不顧呢?只是我能力不及,若十日為期,可當之;十日之外,不可勝任。」

周瑜大喜,遂留兵一萬,交付凌統統管,即日起大兵往援彝陵。

呂蒙向周瑜獻計說:「彝陵至江陵有一條偏僻小道,相通極為方便。可差三百士卒前往砍倒兩邊樹木,橫置道上,堵塞其路。敵軍敗逃,必走此路;馬不能行,必棄馬而走,馬盡可為我所得。」

周瑜依計,遣五百士卒去砍樹塞路。

周瑜率大軍至彝陵,周泰奉命綽刀縱馬殺入敵圍,徑至城下。

甘寧望見周泰到來,親自出城迎入,聞知都督親領大軍前來救援,傳令軍士嚴裝飽食,準備內應。

曹洪、曹純、牛金聞周瑜兵至,一面使人往江陵報知曹仁,一面分兵拒敵。

周瑜督軍掩殺,甘寧、周泰、襲肅從城中殺出,外援內應兩面夾擊,曹兵大亂,果然從小路敗走,卻被樹木塞道所阻,馬不能行,皆棄馬而逃,吳軍得馬三百餘匹。

周瑜驅兵追趕,正遇曹仁往彝陵救援,混戰一場,看天色已晚,各自收軍。

甘寧聞知呂蒙力勸周瑜親來救援,甚為所感;聽說凌統為救援彝陵,顧全大局,暫棄私仇,代周瑜抗拒曹仁,頗為感動。

有人勸甘寧說:「兩軍交戰,誤傷其父。可往見公績,當面冰釋前嫌。」

甘寧卻說:「兩軍對陣,斬殺敵將,使命所在,何過之有?殺父之仇,不共戴天,為父報仇天經地義,何錯之有?我無過,他無錯,何來嫌隙?我為東吳奪城,他為東吳救援,都是為了大局。既然同為大局,免生枝節,還是避而不見為妥。」

眾皆嘆服。正是:是非混雜誰能分,恩怨相報何時了?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wap.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實話三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實話三國
上一章下一章

五六救戰俘蔣干治閩中 依呂蒙周瑜救彝陵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