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病
父親病了,是腦梗導致的一側肢體失去了活動的能力。
父親生病的當天,我正在參加高中畢業20周年同學聚會,接到父親電話的時候,多少喝了點酒。電話那頭父親說可能是肩周炎犯了,一隻胳膊突然舉不起來了。知道我在聚會後就說不用急,第二天再看病不晚。
現在想想,我真是充滿了自責,醫生說腦梗黃金救治時間是發病六小時以內。第二天一早我開車趕回老家時,倒在床上的父親已經一側的肢體完全喪失了活動的能力。
經過幾個月的治療和康復鍛煉后,現在的父親只能用一隻左手勞作,勉強還能自理。這讓我想起年輕時的父親,憑一雙勤勞和靈巧的手給我們這個家帶來了多少溫馨和希望,給我們的童年帶來了多少歡聲和笑語。
父親一生勤勞節儉,和所有魯中大地上的普通農民一樣,種地之餘,養豬養牛補貼家用。我們家鄉地處魯北平原。北依黃河,南臨小清河和馬踏湖,水道縱橫,盛產蘆葦,之前這可是用來蓋房子做屋頂,做土炕上鋪的席子,編製蓋鍋用的蓋墊以及其他生活用品的最佳材料。
深秋時節,地里的農活已經幹完,另一項宏大的工程卻剛剛拉開大幕。我們這裡一年中除了寒假暑假外,還有專門收割蘆葦的「蘆葦假」。可見蘆葦產業在當地的影響之大。父親從爺爺手裡接過了編製蘆席和「蓋墊」的手藝,現在看來,怎麼也得算半個手藝人。「蓋墊」這種以前家家戶戶都用的日用品,現在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取而代之的是各種金屬製品的鍋蓋、缸蓋。兒時的記憶里,一大家人在一個院子里生活,家家都有口大鐵鍋,蒸饅頭、包餃子都離不開它。所謂「蓋墊」,即用蘆葦或高粱秸稈編織而成,一面用來做鍋蓋、缸蓋,另一面較為乾淨,用來做墊子,盛放各種麵食。所以說市場需求很大。
編織蓋墊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工期長,工藝複雜。從收割蘆葦,到晾曬、鍘切,再用一個叫「穿子」的特殊工具,把一根根蘆葦順著根部穿開,再到用碌碡碾壓順滑,這時的蘆葦經過上述幾道工序已經不像原先那樣桀驁不馴了,而是變成了一根根閃著金色光澤、即柔軟又有韌性的天然纖維材料,等待著手工藝人把他們編織成各種生活用具。
編織蓋墊在我印象中都是在冬天的晚上,因為在農村,即使在冬天,白天也還是有很多事情要去做的。到了晚上,點一盞煤油燈,父親手拿一個特製的工具,即像刀又像鏟,端坐在屋子正中央,像一個氣定神閑的將軍,那些早先被加工好的蘆葦此刻在他手裡上下翻飛,即像蝴蝶翩翩起舞,又像銀龍在身邊遊走。半個小時左右,一個呈規則的六邊形的蓋墊就大功告成了。
我從不知父親是在什麼時候睡下的,因為我的夢總在伴著父親編織蓋墊時的「窸窸窣窣」聲拉開帷幕的。只知道第二天一早醒來,原先躺著的蘆葦,變成個一排士兵般整齊挺立的蓋墊。
蓋墊編好了,還要想法賣出去,父親看好了百里之外的鄒平大集。於是在人們還在睡夢中時父親就開始往他的老夥計——騎了多年的永久牌自行車上裝蓋墊了,因為路途遙遠,一天勉強能來回一趟,所以父親總是想方設法的多裝,現在來看,絕對是超載行駛。檢查無誤后,就裝著母親煮好的雞蛋上路了。
當時的我們,不知道一百里路是什麼概念,更不知道父親頂著呼嘯的北風,馱著沉重的貨物,跋涉在路上時,是否感到過勞累,也不知道在大集上,他面對怎樣挑剔的客戶,如何把一個個浸透著他汗水的蓋墊賣出,只知道深夜時分,父親拖著疲憊的身子趕回家,但是給我們帶來的卻是新奇的玩具、好吃的糕點、學習的文具和一幅滿足的笑容......
父親的手除了勤勞之外,還格外靈巧,一年之中,除為數不多的從鄒平大集回來時,給我和哥哥帶回點玩具,其他都是他自己動手給我們製作的,我最喜歡的,就是他用高粱的秸稈編織成的風車了。風車像一個超級小的橢圓形的籠子,編好了以後,我會拿著它爬到院子里最高的樹上,用一根竹竿把風車綁在樹榦上,這樣一個冬天,只要一放學回家,一抬眼就能看到風車在光禿禿的樹梢上「嗚嗚」的轉動,這一幕成了我童年最好的回憶之一。就在父親生病前不久,我還像孩子似的央求他再給我編織一架風車,還開玩笑的說,這要是拿到馬踏湖景區門口去買,准能賺錢。
可惜呀!父親卻病了,他的一側的手再也不能動了,再也不能幹農活、編蓋墊、給我做風車了。現在每次回家,看到顫顫巍巍的父親,再想起他以前生龍活虎的樣子,心裡怎一個「痛」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