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曹操平叛戰濮陽 陶謙病危讓徐州(二)
袁紹與呂布在常山會戰原黑山軍首領張燕。
這張燕因身輕如燕,又驍勇善戰,所以軍中都稱他為「飛燕」。
後來張燕的部隊不斷壯大,與常山、趙郡、中山、上黨、河內等地義軍互相聯絡,部眾發展到近百萬人。
朝廷卻無力派兵圍剿,改為招撫。
於是,張燕派使者到京城洛陽,上書朝廷請求歸降。
朝廷任命張燕為平難中郎將,使他管理黃河以北山區的行政及治安事務,每年可以向朝廷推薦孝廉,並可派遣計吏直接到京師奏報。
袁紹與曹操剿滅黑山軍時,張燕已經投降朝廷,未能救援。
這次袁紹聯合呂布與張燕主力在常山展開激戰。
張燕只剩一萬多精兵、幾千騎兵。
呂布經常騎著能夠騰躍城牆、飛跨壕溝,名叫赤兔的良馬,與關係較為親近的麾下猛將成廉、魏越等幾十個人騎馬衝擊張燕軍陣,有時一天三四次,每次都砍不少首級回來,連續作戰十多天,終於打敗了張燕的軍隊。
呂布仗恃自己戰功,再次向袁紹要求增加軍隊,袁紹卻不答應。
而呂布手下將士時時搶劫、掠奪,引起袁紹疑恨。
呂布覺察后甚感不安,請求回洛陽。
袁紹表示同意並以天子名義任命呂布領司隸校尉,派甲士相送,暗中卻想除掉呂布。
呂布對袁紹行為有所懷疑,就派人在營帳中彈著箏,自己卻悄悄逃了出去。
袁紹派甲士半夜刺殺呂布,卻發現床上無人,急忙下令關閉城門,封鎖嚴查。
呂布得脫,欲逃河內與張楊聯合。
袁紹派兵追殺呂布,士兵無不懼怕,不敢逼近。
呂布途經陳留,正值陳宮為陶謙說情,曹操不聽,便往陳留投靠張邈。
陳宮在張邈處聞知呂布來到陳留,趁機勸說張邈:「現在天下分裂,英雄豪傑並起,張牧守擁有十萬軍兵,處在可以四面作戰之地,按劍雄視天下,足以成為人中豪傑,卻反被人控制,不是太卑下了嗎?現在兗州軍隊東征,其地空虛,呂布是猛士,善於作戰,英勇無敵,將他接來一同佔據兗州,觀望天下形勢,等候時事變化好轉,足以縱橫一時。」
張邈聽從了陳宮的意見,就同弟弟張超等人迎接呂布,請他當兗州牧,佔據濮陽,兗州所屬郡縣一同響應。
時荀彧和壽張令程昱守鄄城,呂布到后,張邈派劉翊告訴荀彧:「呂將軍來幫助曹使君進攻陶謙,應該馬上供給他們軍備糧食。」
眾人疑惑,唯荀彧知其計,立即命令軍隊加強防範,並急召東郡太守夏侯惇。
當時曹操率大軍出征徐州,留守兵力很少,而且很多人都與張邈、陳宮勾結。
夏侯惇到后,乘夜誅殺謀反者數十人,軍心方安。
豫州刺史郭貢受呂布煽動,率眾數萬來到城下,軍中甚懼。
郭貢要求見荀彧,荀彧欲往。
夏侯惇說:「君乃一州屏障,如前往定有危險,不可去。」
荀彧說:「郭貢與張邈平素並沒有什麼往來,又來得匆忙,計劃肯定還沒有商定。趁他計策未定去說,就算不起作用,也可使其保持中立。如果不見先懷疑,他就會因惱怒而計成。」於是出城會見郭貢。
郭貢見荀彧毫無懼意,認為鄄城易守難攻,引兵而去。
荀彧又與程昱定計,保全了三城。
且說曹操自徐州回到兗州境內,聞知呂布屯兵濮陽,笑說:「呂布一時得到兗州,卻不佔據東平,切斷亢父(今濟寧南五十里處)、泰山交通險要,而屯居濮陽,吾知道其無謀之輩也。」遂引兵前往濮陽攻打呂布。
呂布引張遼、臧霸出城迎戰,曹操先令收編的青州兵迎敵,雙方交戰。
青州兵乃曹操在三十萬青州黃巾軍中挑選出的精兵強將,在抵抗漢室官兵戰鬥中個個驍勇,而今卻難抵擋呂布、張遼、臧霸所率鐵騎的衝殺,四處奔逃,曹操陣腳大亂,鳴金收兵。
呂布按照陳宮反間計,利用城中姓田的巨富送信給曹操,說是願為內應,幫助曹操奪取濮陽。
曹操信以為真,趁機入城。
眾將勸他留在城外督戰,曹操卻說:「吾不親自前往,誰肯奮力向前。」於是身先士卒,率先殺入城門。
入城後方知中計,急忙令人放火燒東城門,表示沒有退回之意,激勵將士與呂布決一死戰。
曹操入城,四門火起,兵將四散,左衝右突,不得出城。
火光中見呂布躍馬挺戟而至,曹操急忙用衣袖掩面。
呂布從後面趕來,用戟敲了敲曹操的頭盔,問他「曹操在哪兒?」
曹操向背後一指說:「那個騎黃馬的就是。」
於是呂布追擊騎黃馬的人,而放走了曹操。
曹操策馬冒火突圍,燒傷了左掌,猶如汴水戰中被徐榮追殺一般狼狽,險象叢生。
曹操正在危難之際,正好典韋尋找至此,夏侯淵也來到這裡,兩人拚命救起曹操,冒火而回。
曹操回寨,眾將問安,見曹操被燒慘狀,無不恐怖。
曹操反而笑著安慰將士,遂又將計就計,用詐死騙呂布偷襲營寨。
呂布果然中計,損兵折將,敗回濮陽,堅守不出。
此後雙方多次交戰,相持一百多天。
這時發生乾旱,又有蝗蟲為害,糧食不夠,出現了人吃人的現象。
曹操軍中糧盡,引兵回鄄城暫住,呂布將部隊移到山陽駐紮,各自罷兵。
卻說陶謙經受曹操這次沉重打擊,元氣大傷,自恨無力抗拒曹軍,連累百姓遭難,憂鬱成疾,日益嚴重,料知不久人世,急忙叫人把糜竺、陳登找來商議後事。
陶謙拉著二人的手說:「曹操之所以退兵,是因為呂布襲擊兗州。雖然現在因為旱災飢荒罷兵,等到明年定會再來攻打,徐州就危險了。」
陳登說:「玄德仁人,必能善待百姓;關羽、張飛勇猛,定能抗拒曹操。若將徐州託付,可保徐州無虞。」
陶謙說:「兩番相讓,均被推辭,再讓不受,如之奈何?」
糜竺說:「那時府君身體尚可,玄德故而不受;今病重如此,此時將徐州託付,定然不會推辭。」
陶謙派人去小沛,請玄德速來商議軍務。
劉備引關張帶領數十騎軍士來到,陶謙急忙請入卧室相見。
劉備見陶謙病篤,上前問安。
陶謙執其手說:「老夫病已危篤,朝夕難保。今請玄德公來,萬望以漢家城池為重,為一方百姓著想,受取徐州牌印,老夫死方瞑目。」
劉備說:「府君有兩個兒子,為什麼不傳授給其中一子呢?」
陶謙說:「長子商,次子應,其才能都不堪此任。還望明公時常教誨,使其上進,且不要讓他們管理州中事務,以免誤事。」
劉備又說:「憑劉備一人,豈能擔此重任?」
陶謙說:「北海人孫乾,字公祐,可以找來輔佐。」然後有氣無力地對糜竺、陳登說:「玄德乃當世人傑,二人一定要像對待我一樣善待玄德,共同治理好徐州。」
劉備還要推脫,再看陶謙,已經手指心口而亡,享年六十三歲。
死訊傳出,家屬痛哭,眾軍舉哀。
篆吏捧出牌印遞交劉備,劉備仍不接受。
次日,徐州百姓聞知陶謙去世,又多傳劉備仁厚,聚集府前哭拜陶謙,請求劉備接受徐州牌印。
張飛說:「兄長若再推辭,不就顯現是個偽君子了嗎?」
劉備顯得無奈,只得接受了徐州牌印,以糜竺為輔,陳登為幕官,孫乾為從事,叫關羽、張飛召領小沛軍馬入城,出榜安民。
然後一面派人持陶謙遺表送往京師,申奏朝廷;一面與各級官吏、大小軍士、死者家屬盡皆掛孝,設祭弔唁。
下葬這天,盡皆掛孝,府前街道兩邊,百姓擁擠哭泣。
正要起靈,忽見一人捧捲來到靈柩前,哭拜畢,展卷泣讀:「猗歟使君,君侯將軍。膺秉懿德,允武允文。體足剛直,守以溫仁。令舒及盧,遺愛於民。牧幽暨徐,甘棠是均。憬憬夷、貊,賴侯以清。蠢蠢妖寇,匪侯不寧。唯帝念績,爵命已章。既牧且侯,啟土溧陽。遂升上將,受號安東。將平世難,社稷是崇。降年不永,奄忽殂薨。喪覆失恃,民知困窮。曾不旬日,五郡潰崩。哀我人斯,將誰仰憑?追思靡及,仰叫皇穹。嗚呼哀哉!」
讀罷再祭,將悼文交給陶謙長子,轉身而去。
劉備率眾送陶謙靈柩至黃河岸邊寬廣平坦處墓地安葬。
送葬回來,劉備索悼文細讀,雖疏文才,但能揣摩大意,見那隸書工整,詞語憂傷華美,詢問糜竺方知,此人名叫張昭。
張昭字子布,徐州彭城人,年少時便好學,擅長隸書,隨白侯子安學習《左氏春秋》,與琅琊人趙昱、東海人王朗一道聞名又互為友好。
張昭成年後曾被舉薦為孝廉,但他推辭不受,與王朗一起討論以往君王避諱之事。
徐州才士陳琳等對他頗為稱賞。
徐州刺史陶謙慕名察舉他為茂才,被張昭拒絕。
陶謙認為張昭輕視他,因此將張昭監禁,后經張昭好友趙昱援救才被釋放。
即使這樣,在陶謙病逝后,張昭還是寫了《徐州刺史陶謙哀辭》這篇悼文,祭奠陶謙。
劉備極為欣賞張昭的才華與氣度,待安頓了陶謙後事,便去拜訪張昭。
鄰人皆說,張昭祭奠陶公回來,對眾人說,陶公已去,徐州失去仰仗,當無寧日,便攜家隨人逃難去了。
劉備與其失之交臂,惋惜不已。正是:順心唾手得徐州,求賢不遇失人才。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