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天香引
今年孟夏就有些悶熱,進了五月,日頭更是毒了起來。丫鬟們給喬琬張羅著換了芙蓉簟,又移來了玉山枕。
喬琬會幾筆丹青,閑來畫團扇,可以分院子里的丫鬟們頑。
春水見了,笑道:「若我得閑了,把小姐贈我的扇子描下來綉好。做得了綉扇,每年夏日就用這個,畫扇倒可以存得久一些了。」
疏影道:「就你那綉工,只怕玷污了小姐的畫。」
春水雙手合十:「我一定好好綉,綉到明年夏天也不怕。」
「明年讓小姐再畫……」疏影的話一頓,復又笑道,「明年就是在宮裡了,有宮扇夠你用呢。」
喬琬已經打定了主意不帶她們進宮,只聽她們頑笑,此時也並不駁她們的話。
清晝坐在窗下打絡子做扇墜,道:「小姐今年倒是不畫摺扇子了,前些天三公子派小子送東西過來的時候還在問呢。」
喬琬說:「他總愛混帶出去,偏不畫給他。」
春水是個愛說愛笑的,如今熟絡了,竟道:「小姐為什麼不送給太子殿下呢……」
屋內一時靜了,幾人都停下手上的活看她,只有秋山還在慢騰騰地給喬琬打著涼扇。
春水一向靈巧能言,這回只漲紅了臉,低聲道:「婢子只是想……太子殿下總給小姐送禮,如今端陽剛過,小姐回禮一把自己畫的扇子倒也無妨……」
喬琬想了想,卻道:「你說的有理。」
疏影一時沒了主意,她看向素來穩重的清晝。
清晝也有些擔憂:「小姐,雖是天子賜婚,但這畫扇豈不是私相授受……其實也非大事,只怕有心人又嚼舌根去。」
喬琬並不在意道:「沒有題字加印,誰知是我畫的。疏影,你去找些素扇面來,不妨什麼扇骨,我想好畫什麼再來配扇墜……」
疏影抱了扇匣來:「小姐,當真送嗎?」
「當真送。」
太子的提攜竟是在死境中為宣寧侯府尋出了另一條生路,雖依舊是一場豪賭,但喬琬內心不願向昭王低頭,因此對太子是有感激之情的。
況且自賜婚以來,東宮往宣寧侯府上送了許多禮,雖說是為了圓太子「愛重」之意,但喬琬終是無以為報。一柄畫扇,暫充瓊瑤。
喬琬在扇匣里揀了把烏木骨的素扇,又讓秋山研墨。
「小姐,你想畫什麼呀?」春水靜了半天,又忍不住問。卻被疏影瞪了一眼,讓她噤聲。
喬琬在桌前靜下心來,想到的竟是重生以來第一回在毓園見到的太子。那道不該有的門、那個不該早死的高公公,這是段奇異的、她不願多想的經歷。
然後她又想起回來的頭一晚,她在病中做的那個噩夢。
前世長樂宮的筵席外,在那個冷絲絲陰愁愁的雨夜裡,她望著毓園孤寂的竹林,心裡想的竟是太子。
「就畫墨竹吧……」她說。
**
不過閑了幾日,蕭氏帶著喬琬看家中的賬冊。喬琬前世是學過的,也協過婆母掌家,因此並不在話下。
蕭氏笑道:「你學得倒快,我在閨中時就不喜這些,當年真是一頭霧水,不耐極了,哪有出去打馬球有趣。不過也不必為這些耽了心性,你只需看懂即可。」
喬琬從小就未曾見過外祖一家,只聽聞鎮國公因為戰功赫赫,本也是卸甲於京中,后又被先帝請去鎮守西北。
蕭氏與侯爺在京中便相識,家中又同是西北邊將,順理成章定下了婚約。
而宣寧侯府人口簡單,為了不受制於外戚之名,一旦襲爵總是早早與兄弟分家。
早些年侯爺在外征戰,家中只有蕭氏操持中饋。除了終日擔心邊疆戰事,蕭氏並無甚煩惱。
太和十年,北狄集結各部兵馬來犯,鎮國公與三個兒子馬革裹屍,國公夫人驚怒而亡。蕭府幾位尚無子嗣的嬸母改嫁,唯一活下來的小舅舅廢了雙腿。他不顧蕭氏去信苦苦相勸,依舊一心留在了西北。
正是這一年,蕭家滿門將軍只剩幼子一人,蕭氏大病了一場,宣寧侯再次請纓前往西北。
直到太和十五年,西北大捷,宣寧侯回京后被御賜成為「太子黨」。
喬琬憶起上回與太子見面時的種種憂思,不禁想起開國諸位武勛,是如外祖一家那般鎮守邊關死得其所,還是該如成國公、英國公於玉京苦苦掙扎傳家?
但說千道萬,前一世敗落的最慘的只有宣寧侯府罷,身為外戚又是太子黨,竟是散了個乾乾淨淨。
喬琬想,待大婚之日她得求一求太子殿下,有一日若是厭棄了喬家,請讓喬氏父兄到邊疆鎮守國門。人固有一死,戰死疆場守護一番黎民百姓,總好過死於莫須有的罪名。
「婠婠,你在想什麼?」蕭氏問道。
侯府眾人極少再提起鎮國公府,喬琬也不敢在蕭氏面前說起,只道:「我在想有些日子沒去長春宮請安了,母親與我同去嗎?」
蕭氏想了想:「也好,正好與太後娘娘稟告,你及笄禮的嘉賓定下了。」
向長春宮遞了請安摺子,喬琬又命清晝備下外頭時興的果點,親自帶人去詢問幾位教儀是否要一同進宮。
仲夏的午後,翠竹與碧紗相映,簟幾生涼,靜室聞蟬。
王司贊正在插花,聽了喬琬的來意,婉拒道:「如今倒也不必回去述職,縣主到長春宮請安,最是規矩不過了,我同去反而打擾了太後娘娘。」
喬琬也不勸她,只看她插的瓶花,疏落有致、俊逸清麗。
二人聊了幾句花道,喬琬便告辭了。
這院子侯府盯得極嚴,從僕婦到丫鬟全是家生子。喬琬聽了院中僕婦這些日子來報,王司贊終日觀花修竹、點茶吟詩,倒是像到宮外鬆快來了,全然沒有探尋什麼消息的意思。
喬琬又去探望了李嬤嬤。
這李嬤嬤剛剛午歇起來,正坐在廊下逗鳥。她見了喬琬便起來行禮,神色平和,倒沒有了剛出宮時冷肅了。
「老奴本該與縣主一同進宮,再叩謝太後娘娘大恩大德。但是那日在德康公主面前竟沒有護住縣主,老奴無顏見太後娘娘。」
喬琬沒想到這老嬤嬤竟拿這話等她,怕是見慣了她在太後面前裝乖賣嬌,以為她是個好拿捏的。這李嬤嬤平日里看著肅整,性格竟是有幾分奸滑。
喬琬權當不知,順著道:「嬤嬤不必放在心上。當日情勢急迫,有些一時沒想到的,太後娘娘定不會怪罪。」
李嬤嬤這才福身道:「多謝縣主。」
喬琬最後拜訪了清佩姑姑與霜清,她們一同進宮,自不必說。
**
進宮這日天氣晴好,碧空如洗。
平日在家裡不覺得,此時出了門才發現這晴熱也太曬人了一些。
喬琬想替母親打扇,卻被蕭氏止了:「你別忙,可不要汗津津地進宮去。」
疏影忙挪過來打扇,笑道:「小姐歇著吧,我來打扇子,待會兒便不入宮了,不可唐突貴人。」
蕭氏身邊的素月笑了:「你是不想頂著太陽走宮巷,只想在車上躲懶吧。」
本來為了避開烈陽,出門早了些。喬琬想,今日怕是要在長春宮裡待上多半日,等日頭西斜了再出來。
長春宮的宮苑內松柏蒼翠,沒有了當初滿擺的牡丹,倒顯得清幽。
眾人給太后見了禮,太后笑道:「這樣熱的天,難為你們孝順來看我,路上可還好?」
蕭氏道:「還未到暑月,倒也還好。」
八寶姑姑引著她們坐下,又上了準備好的熟水涼茶來。
太後轉向一旁侍立的李嬤嬤:「難得進宮一趟,你回值房敘舊去吧。」
李嬤嬤忙起來謝恩,行了個大禮。她在長春宮內看起來確實寡言穩重,喬琬也明白太后賜她入府終是一片慈心。
太后又問清佩姑姑:「沒想到諶兒竟是送你去了府上,若有不周,你多包涵。」
清佩姑姑忙道不敢。
「你們是在老身這裡坐坐,還是回元熙宮去?」
清佩姑姑垂首道:「多謝太後娘娘體貼。如今在太子殿下跟前並無要事,應該陪著縣主才是。」
「也好,看座罷。」太后擺擺手,就有宮人搬了圓凳來,讓清佩姑姑和霜清坐下下首。
太后這才拉著喬琬的手道:「謙謙給你端禮物去了,你且等她。」
喬琬好奇道:「怎麼還有禮物呢?」
說罷,她又想起來,讓清晝端了扇匣來:「太後娘娘,這是我今年畫的團扇。比不得宮裡的,您留著看個趣兒吧。」
太后聞言笑起來,眉目舒展:「你當年畫的第一柄團扇我還收著呢,這些年的湊了一匣子,我正好輪著用。」
喬琬有些羞赧道:「太後娘娘,您就用最新的吧,從前的可別用了……」
眾人正笑著,嘉寧公主從外面進來了。只見她盈盈行了禮,手上還捧著個盤枝琉璃盞。
「你端了什麼進來?」喬琬問她。
嘉寧公主走近了,笑道:「是嶺南急送來的荔枝。今年天熱得早,便早早送到宮裡來嘗鮮。各處得的也就一點,這是東宮的份例了。」
太后道:「我昨日吃過幾個了,這些連著長春宮的份例,你們小姑娘家的分著吃吧。」
喬琬看著那小小一盞荔枝,如果連東宮都只分到這些,那麼其他宮裡自然更少,可見此物稀罕。
「這,」喬琬不禁看了看母親,又有些猶豫道,「這是東宮孝敬給太後娘娘的,如此孝心,婠婠怎可……」
「哎呀,」嘉寧公主打斷她的話,「祖母吃著有些上火呢,這是太子哥哥特地送來給你的。」
嘉寧公主把那一捧冰涼涼的琉璃盞放到喬琬手中,道:「再說,你不是從小就愛吃荔枝嗎?前年你在宮裡難得吃到的木蘭溪下陳紫,那就是太子哥哥孝敬的。後來他就記下了,今年新得的這叫『蘭竹』,聽聞你要進宮裡來,昨日就送來啦。」
喬琬鬧了個紅臉,她不是貪嘴之人,從不敢多言自己喜歡這耗力送來的吃食。沒想到不僅被嘉寧公主看穿,竟連太子都發現了。
太後點點她:「我知道你嫌這個耗力傷財,但是太子拿自己份例給你的,你就收下吧。」
喬琬點頭接了,只是先放在一旁的小几上,又牽著嘉寧公主去挑扇子。
太后今日心情舒朗,與蕭氏閑話起家常來。
說了一會兒,太后道:「京中最近有一樁奇案,你們知道嗎?」
嘉寧公主第一個興沖沖應道:「什麼奇案?」
太后並不避諱,直接道:「說是延平郡王的世子,前些日子在花樓毒發身亡。」
嘉寧公主自是與宗室親近的,她道:「我知道延平郡王,他跟著岐王在宗人府做事,怎麼他家世子竟是個愛逛花街的嗎?」
喬琬更是大為震驚,只道還好英國公家婉拒了這門親事。
「怎麼,婠婠也知道他們家?」嘉寧公主問。
喬琬點點頭:「聽三哥說,他們家前陣子還找了冰人去英國公府上呢。英國公家的大公子和我大哥去打探了世子人品,後來也就不了了之。」
「萬幸萬幸!」嘉寧公主連連嘆道。這世子是個愛逛花街的紈絝也就罷了,只怕英國公家若是沒有及時婉拒,倒傳出些祁紈不吉的名頭,便是倒霉了。
太后聽她們說了,也感嘆道:「真是萬幸!不過後來聽說倒不止他們一家出事,順天府正查著呢。只因為死了宗室,前些天岐王妃在我這裡說了一嘴。」
喬琬前世並未聽聞這樣大的案子,不禁道:「不知是何人這樣大膽,竟敢在玉京謀害宗室。」
嘉寧公主則問:「他中的是什麼毒,怎麼還有其他倒霉蛋也中毒了嗎?」
太后皺眉道:「說來也奇了,有毒的竟就是這天香樓自己的香引子,如今那老闆哭訴是有人給香里做了手腳。我聽了極是后怕的,你們這些日子不要用外頭的香,拿自己早前合的香丸來用吧。」
眾人皆點頭稱是。
喬琬突然靈光一閃,記起來前世的一件事來。
作者有話說:
端午習俗是各朝雜糅的,其中有一項送畫扇,因此本章出現了一些這樣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