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魏進忠的野心】

177【魏進忠的野心】

「減不減賦,跟俺有何關係?」魏進忠又說了一遍。

劉時敏垂下頭,沒做回答,只看著手裡的信。一旁劉應坤也幫了一句腔,「是啊,乾爹為啥要聽他的?乾爹只需為皇上一人服務,根本不必考慮其他人的想法。而皇上貴為天子,即是天道,又何論民心?」

「唉,呵呵,」劉時敏聽到這,終於沒有繼續沉默,「師弟,徐上海來信,可並不都是說這些。」

「他信上還說了什麼?」

「誠如應坤所言,皇上為天子,本可不論民心。但歷史上有許多賢明帝王,依然選擇聽取民意,或說愛民如子,這被史家、後世之人稱讚為一種美德,並記錄於史冊。千百年來,自秦皇滅六國一統華夏,聽取民意、愛民,便是天下君主一種可以選擇的權利……」

「於法理上,民意並不能左右廟算決策,而真正能走出廟堂的決策,都是在廟堂之上的各方,協商妥協之後,以旨意的方式來號令天下,或者乾脆就是皇上的意志。但是,真正執旨意而行,能推廣到縣鄉一級之人,卻非朝廷欽定的官僚,而是以鄉紳豪右為主的民。他們同樣是民,但此民非彼民,他們自詡為民意的代表……」

「換句話說,朝廷旨意的貫徹,本質還是靠基層自治體系,非官僚體系。官府人力有限,在管不到的地方,民眾只能靠自己,即便身處廟堂之人再不情願,也不得不承認,要維繫基層運轉正常,讓國家賦稅能及時上繳,還得靠民意代表。這一直以來,都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

「話又說回來,江南賦重,而減賦的呼聲一直都有,它即是百姓的民意,也是鄉紳豪右等民的民意,因這關切到他們自身的利益。如王鏊,為何直到晚年,仍積極為減賦而奔走呼籲?他本身也代表了莫厘王氏這個家族。再如前陣兒,蘇州本地多個士族聯名上疏皇上,請減江南賦稅,這些士族本身也是當地的著姓望族,減賦同樣是他們利益所在。而真正能推動民意,讓朝廷重視的,也是他們……」

「相比均田均役的改革,其呼聲同樣由來已久,從宣德年的官田減科就開始。自宣德到嘉靖的百餘年,官田制度已經有了重大改變,比如平米法,核心就是官田、民田皆畫一加耗,不論大戶還是平民,都需支付用來運輸的耗米。實行平米法之後,儘管蘇州能振弊起衰,畢竟改革的目的,都只是儘力維護朝廷在江南的利益……」

「平米法之後,附加稅被保留了下來,但是官民田賦役負擔依然懸殊,這也倒逼賦役改革必須繼續下去。思路還是在於靈活運用加耗、改折等手段,但也曲折反覆,異常複雜。歷任蘇州知府,無不以均平過於懸殊的官、民田賦役為治政目標,如果要均平,不僅直接影響朝廷的大宗稅源,還會觸及更為敏感的本質問題……」

「所幸到嘉靖十七年,在保證賦稅總額不虧的前提下,終於還是實現了官、民田一則起科。官民合則的實現,是均田均役改革的基礎,此後徭役合併就成了江南賦稅改革的方向,徭役納銀,部分攤入田畝,也是條鞭的雛形……」

「但是一條鞭需要清丈土地,地方衙門的職能也要隨之轉變,首先清丈土地的難度就可想而知,也只有在海瑞任應天巡撫的半年中,整個江南在攤丁入畝和括查隱田的力度較有成效。其次,就是糧長應役的職能逐漸下移到里甲。可惜在張江陵之後,再大規模的賦役改革已不再,當然改革並為停滯,主要因為朝廷對於官員的考核,錢糧一項日重一日……」

「不過呢,同時又有很多問題出現,條鞭之後,像徭役徹底納銀,其實並未實現。蘇州的力役負擔依然沉重,甚至還衍生出更多,諸如白糧、官布、絲絹等的解運,和漕糧力役。再加之本地士紳地主多以優免行詭寄、投獻、花分、濫冒等手段,大批佃戶不堪重賦,以至破產……」

「其實問題,依然是那個問題,要實現均田均役,首先要清丈土地和限制優免……所以至此,徐上海來信說到這裡,想必師弟也清楚了,江南一地,各個世家、縉紳、望族、豪右,他們勢力都盤根錯節,尾大不掉,真想推行改革,阻力之大,僅憑一方根本無法推動……」

「明白了!」劉應坤突然插嘴進來,「簡單說就是,一方希望減賦,另一方卻希望均田均役,不能說倆完全不相關,但幾乎也南轅北轍了……」

魏進忠久不言語,似乎都忘了他面前還有滿桌豐盛的酒菜零食,幾乎沒動。對劉時敏所說的,他能聽得懂嗎?他當然聽得懂。

他之前一直不明白,為何朝廷上下大小官員,對征商稅都有一種『與民爭利』的認知,現在他有些懂了。國家財稅,一直都在奉行原定額標準,但是定額的財稅的短處,就是越發不夠用,所以要追加課徵來補充。就像皇上為何要向天下派出礦監稅使,從另一個角度看,不也證明國家財用之不足?

「難道不是因為定額財稅的原因?」魏進忠出聲回應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們是文官集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我們是文官集團
上一章下一章

177【魏進忠的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