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衝天大將軍4
淮河防線失守,消息傳到長安,朝廷上下大為驚恐,上下亂作一團。各鎮兵馬也大為驚恐,各種傳言滿天飛,有說黃巢的軍隊以人肉為食的,有說義軍能騰雲駕霧刀槍不入的等等,越傳越邪乎,越傳讓人心裡越沒底,恐怖畏敵的情緒籠罩各路軍隊。
唐僖宗召集群臣商議,一派主張通過授予黃巢天平節度使來先行安撫,等各路兵馬到位時再行剿滅,一派主張不能示敵以弱,只需要派兵守住重要關口,只要賊兵不能入關,掠奪一番,必定會返回江、淮一帶,到時候再派兵圍剿。唐僖宗拿不定主意,大宦官田令孜這時自告奮勇站了出來,請命帶神策軍把守潼關,田令孜放出豪言,人在潼關在,黃巢要想進長安,得先從自己屍體上踏過去。唐僖宗很感動,感嘆關鍵時候還需要靠自己人啊,阿父就看你的了,決定讓田令孜率領神策軍十萬餘眾東守潼關。
越過淮河,進入中原老家,義軍群情振奮、鬥志高昂,仗打的順風順水,打出了士氣、打出了威風。先前留守山東茄礽山的義軍也開始揚眉吐氣,在朱溫的率領下,從山中衝出,與黃巢大軍匯合,黃巢眾部一時達到60餘萬人,對外號稱百萬大軍。
義軍進入汝州后,黃巢向各藩鎮發出通告,我這次帶兵百萬,目的是去攻取東都洛陽,識相的就守好你們自己的城池,別出來添亂,否則兵鋒所向,後果難以預料,當然了,我們是義軍,沿途不會燒殺搶劫的,頂多打打秋風,請大家多多理解多多配合。這個通告簡明易懂,也很有效果,各州縣長官都是聰明人,都選擇放行,越通暢越好,於是黃巢軍兵不血刃到了洛陽城下。
此時駐守洛陽的是老熟人齊克讓,齊克讓上次作為總招討使,還沒有黃巢正式對決,就因為內部不合,帶兵退回了根據地兗州,導致淮河防線徹底崩潰,眼看黃巢勢大,感覺兗州也沒守不住,就重整軍隊,一路向西北撤到洛陽附近,想著可以歇一口氣。想不到隊友都是豬隊友,讓黃巢兵馬這麼快就到了洛陽城下。齊克讓還是心裡沒有底,覺得洛陽無險可守,就繼續撤退,帶兵撤到潼關。老齊帶軍隊一撤,洛陽留守劉允章就率領各司領導打開城門,歡迎黃巢軍隊進入洛陽,黃巢一看洛陽這幫大都市官員覺悟高素質高,就要求軍隊注意形象,所以洛陽城此時並沒有遭到損壞。
公元880年12月,黃巢大軍進入洛陽,義軍紀律嚴明,只是「供頓而去,坊市晏然」。8年1月,黃巢在洛陽含元殿登基稱帝,國號「大齊」,併發布詔書大赫天下,隨後大封有功之臣,封尚讓等四人為宰相、孟楷等為尚書兼軍容使,封朱溫等為諸衛大將軍,封大詩人皮日休等為翰林學士,同時下令,原唐朝官員三品以上全部停任,四品以下官復原職,整體上大家都很滿意,三品以上大官都照顧了自己人,四品以下官員還是以前的唐朝官員團結了大多數,大家其樂融融,團結在黃巢的周圍,為下一步目標攻取唐朝首都長安而奮鬥。..
進攻長安必取潼關。潼關位於陝西省渭南市,北臨黃河,南踞山腰,「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地處黃河渡口,位居晉、陝、豫三省的交界處,是西進長安的咽喉要道,是關中的南大門,素有天下第一關的美譽。
880年12月1日,黃巢大軍兵臨潼關,以大將尚讓為先鋒,開戰前向齊克讓發了一封恐嚇信,「當年我軍路過貴軍猛將高駢的駐地,打得高駢像老鼠一樣逃竄,你考慮考慮吧」。齊克讓不用考慮,閉上眼就知道自己處境困難,目前只有1萬多人,要命的是還缺乏物資糧食,但是已經退無可退了,身後就是潼關,潼關身後就是長安,再退回長安,這項上人頭肯定立馬被唐僖宗砍下,只有閉上眼守吧!
齊克讓在潼關外安營紮寨,並派人火速向朝廷告急,請求支援。
守住潼關就等於守住了長安。
朝廷這邊是大太監田令孜任總指揮,田令孜在黃巢軍隊未攻克洛陽時慷慨激昂,在朝堂上一副硬漢作派,可聽說黃巢軍隊真的佔領洛陽兵發潼關時,田令孜就身體不適了,只能在後方遙控指揮,派左軍馬軍將張承范為先鋒率神策軍3000弓弩手前往潼關支援前線。
神策軍是中央軍,皆是長安豪富子弟,只是為了良好的工資待遇才賄賂宦官挂名軍籍的,平日高車大馬,悠然自得,未嘗經歷戰爭,中看不中用。所以一旦聽說出征,嚇得父子抱頭相哭,為了逃避戰事,就花錢讓饑寒交迫的窮人代為出征。張承范很無奈,帶著唐僖宗的口頭承諾——我一定會再派援軍的,帶著一群就是從沒拿過刀槍的窮人,饑寒交迫中從長安趕往潼關。
是的,沒有軍械、沒有後勤,像一群逃難的流民,不說誰也沒笑話誰,沿路全是逃難的災民。路過華州時,華州已成為空城,所幸的是軍械庫里還有武器,糧倉里還有三日糧食,這支支援的隊伍才有點軍隊的樣子。緊趕慢趕,在11月底,這支援軍終於到達潼關。
潼關外,戰爭已經打響。尚讓率領大軍漫山遍野而來,齊克讓豁出去了率部抵抗,激戰了一上午,打退了義軍的進攻。看到中午了,雙方退兵,按照慣例回去吃完飯再打,可齊克讓這邊竟然沒有午飯,沒辦法啊軍糧已完,齊克讓只能鼓勵將士奮勇再戰,晚上大家吃好的。不一會兒,飽餐戰飯的黃巢的大軍就蜂擁而至,齊克讓奮力作戰,從午時一直到酉時,實在扛不住飢餓,士兵鼓噪起來,燒了營寨潰逃了。沒辦法,齊克讓只好退入關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