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李承明
張管事含笑點點頭回:
「正是,你先同我回府,宋霖那邊我再著人去請就是。」
謝杏兒回身看了眼婆婆他們,見婆婆點頭便同張管事往李府去了。
因著宋家距離李府不遠,張管事並未駕馬車前來,現下謝杏兒和她一同回李府自然也是步行。
謝杏兒落後張管事半步,跟在她左手邊邊。
走了有一段距離后,她想到心裡的那個念頭,實在是忍不住便輕聲開口問道:
「張姨……不知是否府上有主子回來了?」
張管事聞言側頭看向她,臉上笑意不減,在她疑惑的眼神中點頭回應:
「的確如此!這次乃是大喜事兒,一會兒回府你就知道了……」
得了張管事的明言,謝杏兒心裡便輕鬆不少,於是一邊同張管事小聲說著話,一邊步履不停的往李府走去。
沒一會兒,一行人就回了李府。
進李府後,謝杏兒有些詫異的跟著張管事去了前院。
離前院書房院外還有一截路,遠遠地謝杏兒就看見門口正有人看守著,張管事先是還沒到謝杏兒走到跟前,就見那候著的人幾步迎上來。
嘴裡也問道:「張管事,這位可是謝娘子?」
張管事帶著謝杏兒走上前去,點點頭回道:「正是!」
說著她回身同謝杏兒稍作解釋道:
「杏兒,這位是二少爺身邊的親隨尋風。」
謝杏兒聞言點頭問了聲好。
接著便聽張管事又問:
「可派人再去府衙請宋承經來了?」
先前從宋家出來時,張管事就吩咐了丫頭趕忙回府,請外院管事另外派人去請宋霖。
那尋風笑著答道:
「已經著人安排了,二少爺也在書房等著呢。」
謝杏兒聽到書房裡等著的是二少爺,當即就有些驚訝,不過再一想,李府老爺就兩個兒子。
大少爺科考封官,那這家中經商的老本行交給二少爺也是理所應當的。
不過原先謝杏兒以為府中主子至多會派管事來處理這事兒,或者只回信一封讓張管事處理了就是。
卻沒想到不但玉京為這事兒派了人回來,且回來的還是二少爺。
接著便聽張管事回道:Z.br>
「那成,我們再等等……」
謝杏兒聞言點點頭,跟在張管事身邊候著。
大約過了一刻鐘,謝杏兒便看到宋霖在李府下人的帶路下來了。
一聲通報過後,謝杏兒夫妻倆跟著尋風進了書房——
李府的主子本就不多,正經主子就那麼幾位,因此往些年謝杏兒在李府當差時也是見過李二少爺的。
進了書房裡,果然二少爺已經在書桌后等著了,見了尋風帶人進來,他放下手中正看著的書,先是打量了謝杏兒夫妻倆。
恭敬知禮但不諂媚,眉目清明神色舒暢,李二少爺李承明暗暗點點頭。
待兩人問過好后李二少爺便讓人奉茶隨即請二人坐下,然後看向謝杏兒開口問道:
「你就是王娘子的乾女兒?」
謝杏兒愣了一下,沒想到二少爺會突然問起這個,但隨即還是老實答是。
便又聽他問:「那玉竹紙便是出自你手?」
謝杏兒點點頭,看了眼身側的宋霖,在他鼓勵的眼神中開口如實回答:
「那玉竹紙的確是出自我手,但那造紙的法子卻是從別處得來的……」
謝杏兒雖然在先前寄給乾娘的信中也說明了情況,不過這會兒二少爺既然問起了,她便又再詳細說了一遍。
說完造紙之法的出處和造紙的過程后,又接著說了些近幾日發生的事。
「不過那法子畢竟不是我手中獨一份,原也是從好友那得來的,近幾日偶然得知那法子城中蔣家也知道了,且已經開始去琢磨了。
只是……蔣府立身不正心思也不正,興許是覺得那早知道法子太過晦澀難懂……
不但前幾日想了法子讓人偷了我莊子上的紙,還想買通我們莊子上的佣戶去學了那些法子……」
謝杏兒當初寄信給乾娘的時候,不但說明了情況,還把從月娘那書上記載的竹造紙的法子也抄錄了一份,同時還把宋家莊子上的造紙作坊里做好的玉竹紙一塊兒寄了去。
遠在玉京的乾娘收到謝杏兒這番信件,第一時間就報給李府大少爺了。
雖謝杏兒不是讀書人,但她也知道筆墨紙硯的價值,再加上宋霖的擔憂,夫妻倆商量一番后,謝杏兒就決定了這法子還是得靠李府。
若李府大氣,自然不會虧待她,若李府這樣和善大度的人家都在這事兒上小氣了,更加說明宋家留不住這等好東西。
因此謝杏兒給乾娘的信中也明說了,無論是如曾經的那些吃食法子一樣,李府打算買下,還是另有其他打算,她都是願意的。
而李府大少爺初看到那造紙之法時還有些不信,但看到玉竹紙后眼裡便只剩意外之喜了。
隨即琢磨了兩日,就和李老爺商量把這事兒交給了他親弟弟李府二少爺負責,著他親自回一趟渝州城去探明實情。
這事兒既然交給了李承明管,那內里的情況他自然是知道,若不是他親眼看到了那紙,確信那並不是他所知道的如今市面上所流通的任何一種。
無論如何他也不會相信一個平頭百姓,竟然能有這好運道,只靠一本雜談的幾句話,竟能琢磨出造紙之法。
而且所出之紙,和書上描繪的結果無甚差別,雖不如書上說的完美,但也勝過當時流通的許多紙張了。
李承明認真聽著謝杏兒的回話,再想到大哥說的那些話……
他當即打斷謝杏兒:「那蔣家可成事了?」
謝杏兒搖搖頭回:「那倒沒有,我們早有防備之心,那被收買的佣戶也及時抓住送到官府去了。」
李承明眉毛一揚,心想蔣府在渝州城經營百年,能從那蔣老爺手裡過招,這夫妻倆倒有幾分本事。
「做的不錯。」他先是稱讚了一句,然後又道,「聽王娘子說你這造紙之法琢磨了近一年,想必有許多心得體會,不知是否方便讓我去現場觀摩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