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夢山海
「烏——」隨著一聲大鯤的鳴叫,阿凱的眼前也逐漸清晰了起來,果然!鯤鵬龐大的身軀自下而上,從一個巨大的溝壑裡面游出,溝壑之深,之廣,就連巨大的鯤都顯得如同一隻乖巧的浮遊,宛如滄海里的一粟,漂浮在大壑之上。
林洪和阿凱順著鯤尾鰭上的小須爬到了這隻巨鯤的後背,這個粉紫色的巨鯤,背如山嶽,翼若巨雲。光從尾須爬到鯤的後背,父子二人就花了將近半天的時間。終於父子二人來到一個鯤後背一塊還算比較平穩的地方盤腿坐下。
阿凱坐在巨鯤之上,自上而下向下俯視,目光穿過薄薄的雲海,映入眼裡的赫然是一道巨大的溝壑,就像是這這一方世界從這裡,裂開兩半!巨大的溝壑自上而下望去,深不見底。赫然如同一道這個世界不可被磨滅刻骨銘心的巨大疤痕。而四周的海水洪流,
「這,就是歸墟嗎?」阿凱問道
林洪看著四周巨大的溝壑兩邊,不停的有海水嘩嘩的往裡倒灌,傾瀉。林洪淡淡道:「八紘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減。應該就是這本《山海經》裡面記載的歸墟了。」
「真的!那我們現在豈不是來到了「天界」?」阿凱的語音里夾雜著三分期許,三分激動,三分新奇,甚至還有一分害怕。
林洪默不作聲點了點頭:「我們現在是在天界沒有錯。」林洪的情緒遠沒有阿凱來的那麼複雜,堅毅的臉上甚至透露不出半分情緒的波瀾,林洪只是嚴肅道:「來到山海大荒界只不過是剛剛開了個頭而已,羊皮天書裡面記載,這個歸墟大壑之不過是,天界裡面偏僻的一角而已,位於天界之極東。而我們要找的九尾狐,位於青丘山上。離這裡可能還得有個十萬八千里。」..
隨後林洪頓了頓道「而這個山海界,羊皮天書的記載,凶獸橫行,十分的危險,所以靠我們自己過去還是不太現實。所以我們現在只能靠著它帶我們過去了。」說罷林洪拍了拍自己身下的巨鯤。
「可是我們也不知道,這鯤,要去哪裡。」阿凱道
林洪輕輕撫摸了一下巨鯤的後背道:「鯤,遨遊於天地之間,居無定所,四海為家,逍遙於天地之間,只不過羊皮天書裡面記載著,鯤來自於山海大荒界最北端的一個天池,名為——北冥。如果這頭巨鯤是向北遨遊的話,那我們確實是可以讓他載我們一程。況且現在這個情況,四面都是大海,我們也去無可去,索性就全交給鯤了。」
阿凱點了點頭表示贊同,林洪從懷中拿出那本羊皮天書,這本羊皮天書,從二人在大海風暴剛剛開始的時候就被林洪收在懷裡。儘管經歷了海浪的侵襲,海水長時間的浸泡,這本無論是材質還是字裡行間都透露著古樸的羊皮天書,依舊熠熠生輝。
林洪輕輕撫摸著這本《山海經》對著阿凱道:「這本書是我有一天在海里偶然所得,在我打開它的那一瞬間,我以為裡面的故事都是虛幻的,你爸爸我年輕的時候也算是走遍了大半個大陸的版圖,可還是因為裡面記載了太多太多,我以前沒有見過,沒有聽說過的東西,所以我一直覺得這本書只不過是那些雲遊詩人編撰出來的惡作劇。」
林洪深深的嘆了一口氣語重心長地拍了拍阿凱:「後來要不是小雅病重,我尋訪大陸上的各大名醫,都治不好小雅的惡疾,我只能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在這本書上記載的九尾狐身上。」
「現在看來,如果這本書上記載的東西都是真實存在的話,那我們原本的那一個世界之上,其實還存在著一個天界。」說罷,林洪伸出手輕輕的撫摸著《山海經》隨後對阿凱道:「臭小子,這本天書《山海經》一共記載山海大荒界的約四十個國十座山,三百條水道,一百多位山海界的神魔,和四百多種異獸,你先拿去好好看看。讓你更了解這天界的一草一木,多少有點好處。」說罷林洪將這本天書遞給阿凱。
阿凱接過《山海經》,到現在阿凱也知道了這本看起來古樸的羊皮天書是有多麼大的份量了,畢竟已經身處山海界,阿凱也不會去懷疑它的真實性,阿凱也堅信,那些流傳在大陸上的傳說,童謠都是真實的,可能有先人來過這個世界,然後又安全的回去,告訴大家,這個世界的存在。
阿凱此時很堅定的相信,山海大荒界,是真實存在的!
想到這裡,阿凱輕輕地打開了第一頁,翻開了這本《山海經》
山海經第一頁寫著:《山海經》全書十八卷,十八卷共分為三大部分,分別為《山經,《海經》九卷,《荒經》四卷。其中《山經》以山為綱,分東,南,西,北,中山系,記載九州山嶽,礦物,靈草,生靈,因此也可以被稱作山經》而《海經》分有海內經與海外經,記載九州大陸四周東,南,西,北四大海域,而《荒經》記載四大海域之外還有大荒界,大荒之中有無盡神魔,焚山蒸海。神魔人各大部落之間,更是互相廝殺,爭鬥,誕生了一個個熱血英雄的故事。
《山海經》第一頁短短几句話,就給阿凱勾勒出一個非常宏大的世界《山經》《海經》《荒經》構建出一個山海大荒界的體系。就這樣阿凱就像是一個求知慾旺盛的孩子一頁頁地翻著《山海經》。
而林洪先是看了看阿凱,若有所思的笑了笑:「哈哈這個小子,和我當初打開這本書時候的樣子一模一樣。」隨後林洪目視前方負手而立,站在巨鯤的後背,眺望遠方,任憑巨大的海風在臉頰之間呼嘯而過。
世之覽山海者,皆以其閎誕迂誇、多奇怪、俶儻之言,莫不疑焉。嘗試論之曰:庄生有雲,人之所知,莫若其所不知,吾於《山海經》見之矣。夫以宇宙之寥廓,群生之紛紜,陰陽之煦蒸,萬殊之區分,精氣渾淆,自相濆薄,遊魂靈怪,觸像而構流形於山川、麗狀於木石者,惡可勝言乎。——郭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