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軍事強國最先進戰鬥機研發進展

當今軍事強國最先進戰鬥機研發進展

一、俄羅斯

SU-37,蘇-37,是蘇-27的改進型,是一種具有矢量推進器的超機動戰鬥機。蘇-37的試驗機(內部編號T10M-11)是從蘇-35的原型機發展而來,於1996年四月在莫斯科附近的Zhukovsky試飛基地進行了處女航。蘇-37的發動機不僅比以前的蘇-27系列有更強的常規推力,而且它的Lyulka/SaturnAL-37FU(ForsazhUpravlaemoye意為「補燃,可控」)發動機有液壓控制的噴管可以在水平/-15度範圍內轉動。矢量推進器和飛行控制系統完美結合,不需要駕駛員操控。一個緊急系統可以使噴管在飛行時失控的情況下恢復水平。蘇-37裝備了新型的更強大的NIIPNO-11M脈衝多普勒相控陣雷達和NIIPNO-12后視雷達及后射**系統,使駕駛員能向在蘇-37後方的目標開火。蘇-37是第一架裝備了矢量推進器的航空器因此能與F-22一較高下。而Lyulka並未就此止步,一種新型的軸對稱(即三維可控)噴管正在研製當中,它將用於S-55,蘇-35的單引擎改進型。同時矢量噴管也將裝備到蘇-35上,使之具備末段速度控制能力。

蘇-37是俄羅斯蘇霍伊實驗設計局開始型聯合股份公司研製的多用途全天候超動性戰鬥機,蘇-37在蘇-27基礎上為俄羅斯空軍研製一系列第四代戰鬥機和第五代多功能戰鬥機計劃實施過程中的重要一步。蘇-37採用「不穩定三翼面」氣動布局和推力矢量控制技術,實現了發動機推力量控制系統與收音機電傳操縱控制系統的一體化,使其獲得了前所未有所優異的氣動性能,因此,使蘇-37在「零」速度和大攻角下同樣也可以具有高機動性,超敏捷性使其可以在任何位置鎖定和攻擊目標。該機採用了集成式遠程電子控制系統以及現代化的數字式武器控制系統,可以推帶14枚空空**或8000千克的武器,多功能前視相控陣雷達可以同時跟蹤15個目標,4個廠角液晶顯示器用於顯示器用於顯示戰術和飛行-導航數據。蘇-37原型機於1996年4月2日首飛,在1996年范堡羅航展上首次分開露面,它所完成的「尾沖」、「鍾」等機動動作都屬首創,使其成為公眾先進軍機中的「明星」.。

圓周機動就是大迎角眼鏡蛇動作接低速環形垂直旋轉,使水平姿態的飛機快速與360度小半徑跟斗融合一起。

鐘形機動就是從垂直爬升開始降速到頂點處的零速,並將這一位置保持2到4秒,然後向後倒仰,垂直下落並滾轉到另一個平面上。

一些軍事評論家認為,蘇37的圓周機動和鐘形機動代表了當今在研機型的最高水平,這些機動動作在與F22等隱形戰鬥機的遭遇戰中具有重要的實戰意義。

蘇-37用於替換蘇-30MK型機,以及改進型殲擊機蘇-27SK和蘇-27SM。據稱,在第五代殲擊機還未製造出來之前,該型機可提高蘇-27系列殲擊機的出口潛力。蘇-37型殲擊機也是向第五代殲擊機發展的過渡機型,它保留了蘇-30MK型機的結構,同時利用了在前掠翼蘇-47型機上已經試驗的新技術。此外,蘇-37型機也將使用為第五代殲擊機而研製的機載設備和武器,並對其進行試驗。該機將於2006~2008年間製造,因為第五代殲擊機不會早於2010~2012年才能開始製造並裝備部隊,而且形成戰鬥力。專家指出,在蘇-37型機上使用的AL-31F改進型發動機也是第五代殲擊機所使用AL-41F型發動機的過渡型,AL-41型發動機由"薩圖恩"企業設計。

設計者:蘇霍伊設計局(SukhoiDesignBureau)

原制國:俄羅斯(Russia)

機種:多用途戰鬥機(Multi-rolefighter)

乘員:1

首飛:1996

服役:?

引擎:兩台LyulkaAL-37FU補燃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推力30,855lb

尺寸

翼展:15.16m/49ft9in

機長:21.94m/72ft

高:6.84m/22ft5in

重:40,565lb(17670kg)空載/74,956lb(32494kg)最大起飛重量

升限:59,055ft/17999.964m

速度:2,440km/h/1,516mph

航程:3,500km/2,175miles

武備:一台GSh-30-130mm機炮150發炮彈,十四個外掛點18,075lb彈藥,包括空空**R-73/R-77AAMs,空地**AGMs,**,火箭,副油箱,和電子戰艙ECM。12個外掛點,最多可以攜帶14枚空空**,空戰時可帶R-73E短距紅外製導空空**和RVV-AE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對面攻擊時可帶各種紅外和雷達制導**,包括X-29T/L,X-59M,X-31P/A等,也可攜帶KAB-500和KAB-1500帶激光或電視制導系統的高精度**。

主要機載設備全天候/全高度數字式多功能遠距前視N011雷達,具有相控陣天線,可以同時跟蹤15個目標。N012后視雷達,光電監視和瞄準系統,激光測距器,雷達和**發射告警接收機、箔條/電子干擾誘餌投放器,液晶電子顯示設備,頭盔顯示器等。

動力裝置2台留里卡設計局帶推力矢量控制(TVC)的實驗型AL-31FU加力式渦扇發動機,該發動機設計目標是靜推力83.3千牛,加力推力142.1千牛。

俄羅斯開始製造四代半殲擊機蘇-37,其唯一的一架試驗型機於2002年底墜毀。儘管該殲擊機仍處於研製階段,但其技術性能,以及與原型機蘇-35型機的原則區別眾所周知,而且將繼續進行試驗。據稱,與原型機所不同的是,蘇-37型機首先改變了機身結構,並且在機載電子設備方面有較大的改進。蘇-37與蘇-35一樣,都採用"非穩一體化三翼面"外形,這一外形被視為傳統外形,早在帶前翼的蘇-27系列飛機上進行了試驗。此外,在新型飛機上,安裝了帶推力矢量的AL-31FP型發動機,並且由機載計算機或通過專用的側部手柄來手動控制噴氣流。

飛機更大的改變是機載電子系統。由於使用了多通道數字電傳操縱系統,包括人工智慧系統,與蘇-35相比,蘇-37獲得了補充的能力,例如,可對任何空中之敵(包括小型目標)實施提前攻擊,所有信息和瞄準系統的多通道性和演算法保護性,不進入敵防空區便可對地面目標實施攻擊,超低空飛行並且飛越或繞過地面障礙物,包括自動飛行狀態,對空中目標和地面目標的自動集群行動,對抗敵方的無線電電子和光學電子設備,所有飛行階段和作戰使用的自動化等。

蘇-37還配備了最新型的脈衝多普勒機載雷達系統,帶有固定式相陣控天線陣和后視雷達。此種全天候機載雷達可同時跟蹤空中和地面上的數種目標。改進型光電瞄準系統包括熱成像儀,它與激光測距目標指示儀一起工作。光學雷達系統與機載雷達和改進型飛行員頭盔瞄準儀組成統一的系統,還配備與集群其它飛機進行目標信息交換的系統。在唯一的一架樣機(機號711)墜毀后,有消息稱墜毀的是蘇-35。這主要是因為在飛行過程中,殲擊機上安裝的是使用在蘇-35型機的老式發動機。

二、美國

B-3,B-3轟炸機是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在2009年9月16日出席馬里蘭州美國空軍協會年會時透露的、為加強美軍的空中遠程打擊能力而宣稱支持美國空軍研發的新式遠程(戰略)轟炸機。

雖然對於這款新型轟炸機型號蓋茨諱莫如深,但輿論普遍認為它應該叫「B-3」。而按照美國空軍的計劃,新型轟炸機將在2018年生產出原型機,經過綜合測試后儘快列裝,B-3將因此成為2040年後美國空軍的「戰略堡壘」。

美國現在已經擁有B-2、B-52等多種型號的遠程轟炸機,為何還要搞新型轟炸機呢?

研發「全天候」型轟炸機

美國空軍裡面適合進行遠程打擊的機型雖多,但在美方看來,各有其不足。美國《航空周刊》在今年初披露,B-2隱形轟炸機有很遠的射程及很大的武器搭載能力,但只能在夜間行動,而且高達20億美元的單價也太咬手;B-52轟炸機載重量大、射程遠,但極易受到防空系統的攻擊,因此只能從遠處攻擊;B-1B儘管是超音速轟炸機,但缺少隱形性能和遠射武器;F-22戰機能夠在高度危險的情況下,接近並破壞防護嚴密的地面目標,但只能攜帶兩枚中型**,並且如果不進行空中加油就不能進行遠程攻擊。

美國空軍所缺少的是一種能夠進行遠程攻擊、能夠在危險環境中倖存下來、擁有大載彈量、無論在什麼樣的天氣里都能晝夜不停地開展有效行動的轟炸機。為了彌補這種戰力空白,B-3的研發就應運而生了。

至於這種新型轟炸機的具體性能和採購單價如何,現在還難以定論,要看原型機何時出來以及美國空軍的**數量。現在包括美國的智庫都是根據蛛絲馬跡加以猜測,如蘭德公司的分析認為,新型轟炸機應能以2馬赫(1馬赫為340米/秒)的速度巡航,載彈量為6-9噸,在無需加油的情況下航程超過5000公里。但據此來看,只能算是中型和中程轟炸機。而美國科學家聯合會的分析則認為,新型戰略轟炸機的載彈量要超過B-52的27噸,但如此龐然大物要做到超音速巡航和隱形就比較困難。

B-3轟炸機特點

B-3轟炸機設計

B-3隱形戰略轟炸機擁有新穎的外形和結構設計,狀如蝙蝠。新機種的機身、機頭和機翼渾然融為一體。從設計藍圖上看,B-3完全是B-2隱形戰略轟炸機與子彈頭轎車外形的完美結合,且更利於其隱形。

在結構上,B-3隱形戰略轟炸機也充分利用上、下、后3個表面所封閉的有限空間,大膽革新布局,既可以避免地面雷達的跟蹤,又可降低被紅外線發現的可能性,從而達到隱形的最佳效果。

像會下蛋的蝙蝠

與其他轟炸機明顯不同的是,由於B-3隱形戰略轟炸機的機腹被用作提升機,因此其彈艙移到了介於發動機之間的機體后中部。屆時,**或**將沿著拖在機尾的軌道彈出,就像海軍軍艦從尾部投擲深水**一樣。

擅長偷襲的利器

B-3隱形戰略轟炸機的作戰能力將不同凡響,這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一是驚人的高超音速遠程飛行能力,可在一小時之內橫越大西洋;二是力求最佳的隱形效果,其機身雷達的散射截面大大少於B-2隱形戰略轟炸機的0.3平方米,甚至低於F-117的0.01~0.1平方米;三是強大的攻擊能力,研製中力求使B-3隱形戰略轟炸機,既具備像B-52那樣可實施地毯式轟炸,又具備B-2隱形轟炸機突施冷箭的作戰能力,其載彈量將會達到或超過B-52的水平,因此它將成為轟炸機中的「大哥大」。

負責研製B-3隱形轟炸機的美國退役將軍透露:B-3隱形轟炸機裝備的武器將不是普通的**或者**,而是定向能武器——專門用於攻擊敵方雷達或者**發射架的微波武器或激光武器,它將執行遠程突襲敵方空防嚴密的目標、偷襲敵方生化武器基地以及攔截射向美國空軍基地或者本土的敵方來襲巡航**等任務。

美國軍方普遍認為,B—3的隱形性將優於B—2,它的雷達反射面接近於零,並且通過先進的偽裝來欺騙敵人的視覺。在此基礎上,美軍要在21世紀前期具備打一場全隱形戰的能力。

新型機將優先部署關島

據美國空軍官方網站透露,目前美國戰略轟炸機部隊目前主要由B-52、B-1B、B-2三種機型組成,其中B-52共有85架,B-1B共有66架,B-2共有20架。美國戰略轟炸機基本上部署在本土:B-2在蒙大拿州的懷特曼空軍基地,B-52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巴克斯代爾空軍基地和北達科他州的邁諾特空軍基地,B-1B則分別部署在德克薩斯州的戴伊斯空軍基地、愛達荷州芝廷霍姆空軍基地和南達科他州的埃爾斯沃斯空軍基地。

在冷戰結束后,美國空軍積極把戰略轟炸機向海外部署,首選地點就是關島。美國空軍認為,從關島起飛的戰略轟炸機在3小時內就可以飛抵台海上空,足以應對亞太地區的突發事件。

從2004年3月起,美國空軍6架B-52常駐關島,此後每年都有若干架B-1B和B-2A戰略轟炸機以演訓的名義輪番進駐。這些進駐關島的戰略轟炸機頻繁進行作戰演練,在去年不到半年時間,先後有兩架B-52和B-2在演練中墜毀,可見其演練強度之大,酷似實戰。

考慮到蓋茨以中國軍事現代化威脅到美軍在亞太地區「行動自由」為借口,支持研發新型遠程轟炸機。一旦新轟炸機服役,關島必定是其優先考慮的常駐基地。

SU-47不過是將SU-27變為前掠翼

F-16C單座輕型戰鬥機是F-16A的改進型。1982年12月首飛,1984年7交付美國空軍。F-16D由F-16C發展的雙座戰鬥/教練機.1984年9月第一架F-16D交付美空軍。F-16C/D是經過整體規劃、改進設計的全新型號,性能大大提高。

F-16C/D使用了諾斯洛普格魯曼AN/APG-68(V)雷達,增加了探測距離,工作模式增多,抗干擾能力更強。該雷達的空中作戰模式包括自由搜索、上視掃描、單/多目標跟蹤等,最多可跟蹤10個目標;在高脈衝頻率模式中可為AIM-7麻雀**提供持續照射,真正的擁有了超視距空戰的能力。對地作戰模式可提供對海、對地面移動/固定目標成像模式。在武器控制軟體方面,C/D使用了MILSTD-1760匯流排,具有了使用AGM-65D「小牛」空地**和AIM-120先進中距空空**的能力。

「block-25」是F-16C最初的生產批次。1984年,首架交付,試飛后其飛行控制軟體進行了改進。美軍共裝備了244架。「block-25」使用F100-PW-200發動機,後來改為F100-PW-220E。佛羅里達麥克迪爾空軍基地的第56戰術戰鬥機聯隊第61中隊是美本土第一個裝備F-16C的單位,88年10月形成作戰能力。

1990年11月26日,美軍希望用一種先進的戰鬥攻擊機取代A-10攻擊機。為此美軍計劃改裝400架F-16C/D「block-30/32」,換裝相應設備以適應近距空中支援和戰場空中遮斷任務。計劃換裝的設備包括一個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數字地形系統,系統加固,模塊任務計算機,和自動目標管制系統。隨後一架「布洛克-30」原型機在肖空軍基地進行了諸多的改進。

(以上內容由相關網路材料搜集整理而成)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特別行動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特別行動
上一章下一章

當今軍事強國最先進戰鬥機研發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