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司馬炎勤政治國 氐池縣天降符瑞
第三章司馬炎勤政治國氐池縣天降符瑞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www.kanshuge.com/看書閣*www.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上調《桂枝香》
第二天,司馬炎早早起床,用過早膳,來到太極殿上朝。此時雖早,但朝廷百官早已分列兩排站好,見司馬炎到來,齊齊拜倒,山呼萬歲。司馬炎道了聲「眾愛卿平身」。待百官肅立,秩序井然後,他威嚴地掃視了一下新朝的文武大臣們,想起魏國禪讓,自己得登大統的前因後果,不待有官奏請,即面諭群臣曰:
各位愛卿,晉國新立,百廢待舉,要安邦定國,綏撫四夷,國家必須倡導勤儉節約,拋卻靡靡之音。朕將盡拿皇宮庫藏的珍珠玉石、奇玩瑰寶,按不同等次分賞王公以下官員,朕希望各位愛卿也要以天下蒼生為已任,替朕分憂,助朕勤儉治國,以不辱上天的使命。眼下國家還並不太平,東有吳國多次騷擾邊民,并吞我大晉國土,北有胡人蠢蠢欲動,虎視眈眈。國家新立,須勵精圖治,不但軍隊要強大,百姓也要有安居樂業的生活。眾卿家肩上的責任繁重,還望各位愛卿齊心協力,輔朕共創偉業。
群臣聽說,紛紛跪地應諾帝命。尚書令裴秀、太尉何曾、驃騎將軍王沈和車騎將軍賈充聽后出班奏道:啟奏皇上,如今國家新立,第一要務即是加強軍隊建設,增強國家實力,以定國安邦,同時要綏撫四方,須派出使臣前往各胡族曉諭我皇登基之事,以讓四方來朝共賀,知曉我新朝天威。朝中再有百官輔助勤儉治國,方可國強民富。
司馬炎道:「諸位愛卿可有良策?」
何曾道:「皇上可設置中軍將軍,以用來統治宿衛的左衛、右衛、驍騎、游擊前軍、左軍、右軍等七軍,以強化中央集權,加強軍隊的統治。然後再任用大將軍出鎮四方,共守國之安危」。
司馬炎道:「依卿之計,不知何人可當此重任?」
大司馬石苞出班奏道:「啟奏皇上,老臣以為,此重任可由中領軍羊祜羊將軍擔任。」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世襲朝廷俸祿二千石以上官吏,至羊祜已累至第九世,舉族為官都以清德聞於朝野。其祖父名叫羊續,曾擔任漢朝時的南陽太守。其父名叫羊街,魏朝時任上黨太守,羊祜還是蔡邕的外孫,景獻皇后的同胞弟弟。可謂是皇親國戚。文皇帝司馬昭為魏大將軍時,羊祜為黃門郎。陳留王曹奐當皇帝時,賜其爵關中侯,及五等建,封鉅平子,后因誅鍾會有功,拜相國從事中郎,與荀勖共掌機密。不久遷中領軍,統領京城宿衛,負責守衛京城安危,事兼內外。
司馬炎當然知道羊祜,在其受禪路上,羊祜有佐命之功。此時見大司馬石苞出班奏請,便道:「公意甚合朕心。」於是便臨朝宣旨,令中領軍羊祜出任中軍將軍,統帥朝廷七軍。
詔令宣布完畢,司馬炎見朝臣再無事起奏,便讓近侍監宣布中軍將軍羊祜留下,其餘大臣退朝。
羊祜聽令,便留了下來。司馬炎待眾大臣走畢,這才走下太極殿,又摒退身邊一切侍衛,對羊祜道:「羊將軍,您是前朝名望,朕此次封你為中軍將軍,您可知朕之深意。」
羊祜知道自己能當上七軍統帥,是何曾、裴秀、賈充等大臣早已上表力諫的結果,當然也是司馬炎從小與他交好的結果。他知道,此際適逢晉朝開國,司馬炎封官晉爵以籠絡人心,本也是平常之舉,而設立中軍將軍,只是為了加強國家軍事力量的高度集中,是固國本的第一步。因為王化若要平安久遠,軍隊是中流砥柱,是以受命之日,羊祜倒並沒有感到驚奇。可是當司馬炎開口就這麼一問,他一時竟然回答不上來。是的,保土安民,為皇帝效勞,這都是明擺著的,但到底新皇帝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葯,他一時倒真是揣摸不透。
司馬炎見羊祜愣怔的樣子,便道:「羊將軍,蜀國已經納入晉國的版圖了,但朕這天下仍是不太平啊!」
羊祜被司馬炎一語點醒,立即明白過來,介面便道:「臣聞始皇帝滅亡六國而一統江山,漢武帝勤政而安四夷,皇上您雄才大略,微臣未能為您分擔憂愁,真是罪該萬死。不過,吳國偏於南隅,雖不如我大晉朝天威浩蕩,但現如今其君臣仍未完全離心相向,而且又得吳國老臣良將鎮守邊關,擁兵強馬壯之利,挾長江天塹之險,坐巫山難越之固,不知皇上準備令臣如何施為。但凡有滅吳良策,為臣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司馬炎見他已知自己的心意,便道:「朕一時也未能有什麼奇謀妙計,這事是朕之心患,還得依仗將軍多多為朕分憂。」
羊祜道:「皇上,兵法有雲,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微臣聽說當今的吳國皇帝孫皓,暴政為民,荒淫腐化,但其守將仍忠心耿耿,更挾天險之利,我朝又剛新立,百廢待舉,若要貿然出兵,恐沒有十分的勝算。」
司馬炎聽他一分析,道:「羊將軍,這是千秋功業的大事,當然不可兒戲般等閑視之,即使要朕多等些時日,朕也不會貿然行事,朕要你回去后好好擬訂一個可行性計劃,及時呈上來,讓朕過目。不過,此事僅朕和將軍可知,除此之外,再不可有第三人知道。」
羊祜道趕緊跪地磕頭道:「皇上,臣定謹遵皇命,萬死不辭。」
司馬炎笑著扶起他,欣慰地道:「羊將軍,難得你與朕心意相通,這舉朝上下,知我心意者,唯將軍也,滅吳之事,也是非將軍不行啊,將軍回去后,小心準備,滅吳事大,朕定將鼎力支持。」
羊祜站起身來,道:「微臣蒙皇恩垂青,定當肝腦塗地。」
司馬炎道:「羊將軍,天色已不早了,您就在朕的太和殿與朕一起進膳吧!朕要與你邊吃邊談,磋商一下其中的細節。
羊祜道:「皇上,關於伐吳一事,微臣也一直在準備,但沒有制定出具體的準備方略和周詳的打算,待臣深思熟慮后再向皇上陳奏。|www.kanshuge.com|看書閣|」
司馬炎知羊祜做事一慣縝密細緻,不到深思熟慮,不會貿然行事,便道:「那好吧,朕就等著將軍的佳音了。」
羊祜道:「皇上放心,微臣定不辱使命。」然後就拜謝出宮,回府而去。
司馬炎看著他堅定有力的步伐,眼中也充滿了堅定的神色。
第二日臨朝,陳留王曹奐派使臣入朝陳事。司馬炎為顯新朝皇恩浩蕩,宣揚以德治理天下的用意,又詔令陳留王曹奐使用天子的旗幟,備用按東西南北中方位配置的青、白、紅、黑、黃五色侍從車,准許他繼續沿用魏國的曆法,照舊制在鄴城南效祭天,北效祭地,禮樂制度亦如從前,絲毫不加改變,並特許其上書自己無須稱臣。
陳留王使者臨朝代曹奐受詔后,跪拜再三,山呼萬歲,稱謝回鄴。
封完陳留王曹奐,司馬炎又臨朝賜山陽公劉康、安樂公劉禪的子弟各一人為駙馬都尉,並詔告天下。為加強王室對軍隊的控制,又任命安平王司馬孚擔任太宰、假黃鉞、大都督中外諸軍事。
待分封完畢,又令內侍監董光明代讀皇帝詔書,詔曰:
以前王凌策劃廢黜齊王曹芳,但曹芳終究未能保住自己的帝位。鄧艾雖然自誇功勛,有失臣節,但他沒有反抗接受處罰。現在,徹底赦免他們家屬的罪行,其家族各自回到原地並確定自己的直系繼承人,使衰敗的世家興旺起來,滅絕的大族後繼有人。朝廷有關部門應簡化法典,省並刑律。廢除曹魏時期對宗室擔任官職的禁令。軍中將官佐吏遭遇三年喪期的喪事,准許回家服完喪禮。百姓免去他們的徭役。停止部曲將領、州郡長吏以下人員的人質制度。削減郡國供給皇宮的徵調,不準主管音樂的部門演出奢侈華麗的散樂、雜技等伎藝,以及雕刻彩飾這類出遊、田獵的器具。鼓勵王公大臣、市井百姓敢於講真話,並設置諫官專門來主管這件事。對敢於直諫的人,將受到封賞。
宣詔完畢,太尉何曾出班奏道:「啟奏皇上,國家詔令,須置之四海,方能令百姓感恩戴德,讓四夷臣服來朝。皇上可派出朝廷欽差大臣,出使四方,巡視天下,一來視察民間風土人情,二來可以宣揚王化詔令,禁止不合社制的祭祀。如此,方能威達四方,德服天下」。
司馬炎想了一想,問道:「何公此奏甚合朕意,不知何公可有人選?」
何曾道:「老臣以為,散騎常侍兼侍中侯史光可當此重任。」
侯史光,字孝明,東萊郡掖縣人。幼有才悟,受學於同縣劉夏。舉孝廉,州闢為別駕。咸熙初年,升為洛陽縣典農中郎將,封關中侯。司馬炎登基大封群臣時,受封散騎常侍、兼侍中。
司馬炎當然知道侯史光此人。於是又問何曾道:「僅侯侍中一人嗎?」
車騎將軍賈充出班奏道:「啟奏皇上,還可派皇甫陶和荀翼一起持節出使四方,宣揚王化。」
司馬炎一聽,即道:「如此甚好,內侍監,傳詔,令大臣退朝。著侯史光和皇甫陶與荀翼三人明日入朝見朕。」
第二日,侯史光等人臨朝領旨,司馬炎給予其符節,三人在洛陽京都稍事準備,即正式出使四方,宣揚王化去了。
朝會上,禮部大臣奏說皇朝新立,須建立供奉七代祖先的廟堂。司馬炎臨朝徵求王公大臣的意見,大司馬石苞奏道:「皇上,我朝新立,皇上又詔令免去百姓們的徭役,而興建供奉七代祖先的廟堂,工程浩大,必須讓百姓們服繁重的徭役方能建成,皇上還曾詔令天下,重儉節葯,不可奢靡浪費,在國家新立之際,皇上不可出爾反爾,失信於民,此事還是稍緩一些為好。」
司馬炎道:「大司馬所言甚是,朕認為,供奉祖先的廟堂終究是要興建的,但正如大司馬所言,凡事當分個輕重緩急,朕也不願開先例興這奢靡之風。此事就此議定,禮部眼前不可再提。」
這時,司馬炎突然想起宮中主唱雞歌的衛士,便又道:「國家不能強加徭役給百姓,既不能征百姓興建廟堂,那宮中主唱雞歌的衛士也是人啦,不能再把這樣的苦役強加給人民。從今天起,宮中除去五更主唱雞歌的衛士。」
有大臣上奏道:「皇上已遵天命,應及時冊立楊貴妃為皇后,以天地一統,萬世澤芳。」司馬炎知此事已事在必行,於是准奏,詔令有關部門準備冊立大典,即日冊封貴妃楊艷為皇后。
楊艷,字瓊芝,弘農郡華陰縣人。其父為楊文宗。楊艷少時聰慧,善書,資質美麗,閑於女工,有相面者見了她后對人說,此女當極貴。文帝司馬昭聽說后,便為司馬炎娶回家做老婆,甚得司馬炎的寵遇。此時要冊立皇后,楊艷當然是唯一人選了。
皇上吩咐的事,容不得有關部門半點拖塌,禮部準備了一整個晚上才準備好。第二日,司馬炎即舉行了盛大的冊封儀式,正式冊封楊艷為皇后。
楊艷當上皇后時,有關部門為討好司馬炎和楊皇后,奏請司馬炎依漢朝先例,讓皇后、太子各食湯沐邑四十縣。司馬炎道:「考察堯舜禹之古典,並未有此記載,因此所奏不合古典律例,不予採納。」
泰始元年二月,司馬炎詔令解除原魏國對漢朝宗室任官的禁令。又下詔書說:五等爵位的分封,都是選取過去建立了功勛的人。對後代的爵位傳遞應該依功分配,按功行賞,並規定:無功繼承爵位的,本爵是縣侯的傳爵位給次子則爵位降為亭侯,鄉侯的降為關內侯,亭侯的降為關中侯,都收取他的封戶租稅的十分之一作為俸祿。又臨朝進封中軍將軍羊祜為尚書右僕射、衛將軍。羊祜於朝會結束后單獨向司馬炎上奏了伐吳書。從天時、地利、人和、風土、人情、禮儀等數個方面詳細分析了吳國目前的現狀,提出伐吳須作精心準備,不能急於求成的觀點。司馬炎細閱后,與羊祜商談了有關準備的細節。司馬炎認為:荊州乃是伐吳的重要前哨,必須經營好荊州,方能最終達到滅吳的目的。
羊祜對司馬炎進言道:「皇上,伐吳以統一天下乃是千秋功業,微臣到南夏后,一方面開設學堂,安撫百姓,恩惠邊民;一方面發動軍隊,開墾土地,積聚糧食,建造武庫。只要一切準備就緒,就不愁吳國不滅」。羊祜的想法又受到了司馬炎的稱讚,於是羊祜主動請求司馬炎把他調到荊州鎮守,以為伐吳作準備。
第二日臨朝,司馬炎詔令中軍將軍羊祜都督荊州諸軍事、假節、散騎常侍,衛將軍如故,即日出鎮南夏。
羊祜臨行時,司馬炎親自為他餞行,君臣心照不宣,依依話別。
為了滅吳大計,過了幾天,司馬炎決定在朝中加強忠臣良將的力量,便又下詔書說:古代百官,都可以規誡帝王的過失。然而,保氏官特別的直言規勸天子作為自己的職責,現在的侍中和散騎常侍,實際上就處在保氏官這樣的職位上,你們要擔負起保氏官的職責。朕還將挑選那些能夠打破情面,矯正過誤,匡扶救助和彌補不足的人來兼任侍中和散騎常侍,以加強這方面的力量,使朕得以治理好國家,讓黎民百姓安居樂業。
詔下,朝中大臣無不稱頌。
隔了幾天,吳國派遣使臣前來弔唁文皇帝司馬昭,有關部門見吳國僅以臣禮為司馬昭弔唁,便上奏司馬炎,須令吳國使節上奏稱臣,晉國當以詔書回答吳國。司馬炎則不那麼認為,他對大臣說:以前,漢文帝,後漢光武帝懷柔安撫公孫述,都沒有辨正君臣的名分禮儀,這是用來籠絡還沒有歸服的人的心啊!吳國還未收入晉國版圖,天下還未一統,這是朕一直憂心的大事。況且吳主孫皓派遣使臣前來晉國弔唁的時候,還不知道晉國已經接受了魏帝的禪讓,不能怪罪於人家,還是按書信的方式來回答他吧。
眾大臣此時方知司馬炎的良苦用心。於是,有關部門便根據司馬炎的旨意,用書信代替了答吳的詔書。
這時,已禪位的陳留王曹奐凡有事,無論巨細,均不厭其煩地上奏司馬炎讓批准或讓他知道,以示其臣心忠正。司馬炎鑒於此,為宏揚王恩,宣揚德化,便又特別針對此事下達詔令說:陳留王品德謙恭,每有一事就上表奏聞,這不是朕尊崇他的辦法啊!主管的人應該向他講明用意,不是重大的事情,就不用上奏,幾重大之事,就由王國的屬官用表的方式上奏」。
陳留王曹奐接詔稱謝。而就在這時,驃騎將軍、博陵公,司馬炎的開國功臣王沈去世了。司馬炎為他舉行了盛大的悼念儀式。藉此讓國家的王公大臣看到他對臣子的厚愛,以讓他們更加忠心耿耿地替自己為國分憂。
王沈去世不久,濟南王司馬遂也去世了。司馬炎見開國功臣一個個逝去,心中悲痛,為求神靈護佑,便在朝議上批准了大臣提出的營建太廟、以祀先帝的奏請。魏中書郎張華當初雖站錯了隊,但畢竟博學多才,強記默識,四海之內,瞭若指掌,且懂得建築諸般技術,還是受到司馬炎的賞識。司馬炎受禪后,拜張華為黃門侍郎,封關內侯。司馬炎既識其才,便常與之討論或求教漢朝時的宮室制度及建章千門萬戶,張華無不對答如流,而且能畫地成圖,令司馬炎十分高興,每每與之相討忘寢。張華因當初一力支持齊王司馬攸繼承晉世子,後來司馬炎繼承王位后,害怕司馬炎為禍自己。於是,當司馬炎受禪后,凡事總與他保持一致,他知道司馬炎禪代魏朝後,志在滅吳,於是也鼎力支持,朝中當時屬意伐吳以滅孫皓的除中軍將軍羊祜以外,就只有張華心念堅定了。因此,司馬炎對張華也便不記前嫌,凡事總要與他商討,此次臨朝欽點張華負責營建太廟工程,其實亦是他早就計劃好並在私下得到張華主動請纓后的事。
張華接令后,便召集民間能工巧匠,從荊山運來木材,又選在華山開採用以修建太廟的石料,不分晝夜人背馬馱運至京城洛陽。為讓司馬炎對自己建造的太廟滿意,他又請工匠鑄造了十二根銅柱作為太廟的支撐,銅柱表面塗上黃金,雕刻各種栩栩如生的物像,上面用夜明珠加以裝飾。不久,一座造型雄偉,金壁輝煌的太廟建造起來。司馬炎在張華建造太廟之後,總聽朝中大臣說太廟如何宏偉壯觀,早就想親身前往一觀,太廟竣工時,立即親自前往觀看,見太廟比傳說的還要宏偉壯麗,龍心大悅,立即封張華為中書令。張華在承建太廟時,太過於注重外部的視覺效果,在選擇太廟大梁時,沒有充分計算大梁的受力承重,導致後來太廟大梁折斷,進而影響其仕途一生。
司馬炎營建太廟不惜讓人對他有奢侈之印象,原因有二,除了設立供奉先帝神龕為尋求先帝神靈護佑外,還為冊立晉太子作準備。因為按照帝王冊立太子之儀式,太子冊立后,必須前往太廟祭祀上報天帝知曉,以求得天帝的神靈庇佑。
冊立太子是封建王朝的一件大事。晉武帝司馬炎受禪后,百官待國家復興有了好轉的跡象,即把立太子的事在朝議上提了出來。
初始時,司馬炎並不看好自己的兒子司馬衷,可由於長子司馬軌早夭,楊皇后又堅持立嫡立長的古訓,雖然有很多大臣如衛瓘等不看好司馬衷,但司馬炎還是在賈充的權詐中,在楊皇后的枕邊風的吹拂下,頒詔天下,立司馬衷為晉朝皇太子。
泰始三年春季正月,司馬炎為兒子司馬衷舉行了盛大的立太子儀式,並頒布詔令曰:我以不足的德望,被推崇為晉天子,小心謹慎,心懷畏懼,擔心不能安定國家,匡救天下,想同全國上下共同努力整飭國事,發揚王者的政教,從根本上進行變革。對於設置繼承人,明確嫡長子,不是最緊迫的事。加上近代每次建置太子,必定有赦免罪犯、施行恩惠的事,其間往往是不得已才這樣做的,都是順從王公百官的奏請罷了。當今盛衰治亂的更迭變化即將穩定,國家準備用道德仁義的道理去教化他們,用真、善、美、丑、惡的典型去誘導和警戒他們,使百姓放棄投機僥倖的念頭,篤守始終如一的行為。因此,那些小恩小惠,國家此時已沒有必要採用它了。這樣的政策朕此時詔告天下,目的是使大家都明白。
冊立太子的儀式盛大而隆重,年僅九歲的司馬衷在禮部的引導下,走上了「太極殿」,皇帝司馬炎拉他坐到了自己身邊設立的太子椅上。
冊立儀式完畢,司馬炎又親率文武百官擁立太子到新建成的太廟,舉行了隆重地祭祀天帝和先帝的儀式。
諸事理畢。司馬炎雄心勃勃地又把全部心思放到了討伐吳國的大事上。
再說中軍將軍羊祜出鎮南夏后,一邊苦心經營,一邊為朝廷物色鎮南大將。諸事但凡有利朝廷伐吳的,均秘報司馬炎知曉。
在羊祜屯兵的南夏,靠近東吳邊境的一個城鎮,原來十分荒涼貧脊。羊祜既早有滅吳一統中國的遠大抱負,出鎮之日,即決心把南夏治理好,作為伐吳的前哨基地。上任后,他在南夏推行屯田政策,讓士兵開墾荒地八百多頃,經過一年的努力,糧食獲得大豐收,可供軍隊十年的食用。為攻打吳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羊祜對東吳軍民還實行招撫誘降的政策,對從東吳過來投降的人,給予很優惠的獎勵,而且來去聽便。有些投降過的東吳人回去后說羊祜怎樣優待他們,又打動了更多的人的心,跟著投降的人就越來越多。在羊祜鎮守南夏的時候,幾乎每天都有投降的東吳士兵和老百姓。
羊祜作風樸實,能夠與士兵同甘共苦。他經常穿著便服帶幾個隨從出去打獵。有時候,他還一個人去察看士兵的營房,對士兵問寒問暖,士兵都很愛戴他。一時之間,南夏是人心歸祜,邊境安寧,兵強馬壯。司馬炎得知羊祜在南夏的政績后,很是高興,便在心中萌生了及時伐吳的念頭,只是還沒有一個激活他下決心的導火索。
這天,司馬炎臨朝聽政,涼州張掖郡的太守焦勝上書說:氐池縣的大柳谷口有一處黑色的石崖,白天顯現出彩色紋理,光映長空,認為是晉國國富民強,繁榮昌盛的象徵。表奏皇上定奪,是否把黑石崖顯映的彩色紋理描繪下來,以尊天命。
司馬炎正在琢磨如何伐吳的事,聽說此事後,龍顏大悅,認為這是上天降福瑞於晉朝,是讓自己統一天下的徵兆,便令車騎將軍、魯公賈充親代自己前往張掖郡氐池縣查證落實,令其如郡守所奏屬實,即用絹帛全部描下,以作祭祀太廟之用。
車騎將軍賈充領旨出京,在張掖郡太守焦勝的引路下,連夜趕路,到得氐池縣的黑石崖,果然見到了黑石崖上在陽光中熠熠生輝的奇異景觀。
那黑石崖長寬丈八見方,生得倒不是特別險峻,只要會攀爬,工匠們不會費很大力氣就可以上去。此時正是日當正午時分,但見那黑石崖上仍是輕霧飄繞,說是霧,其實又不是霧,而是一種像極霧一樣的五彩光澤匯成的霧一樣的線條,籠罩住了黑石崖,令人生出「天宮仙境不慎掉落凡塵」的念頭。再仔細看時,但見那黑石崖在日光的映像下,現出一幅五彩的地形圖。賈充一見,大是訝異,再進得十丈,圖形更是清晰。但見:
那黑石崖顯映的彩色紋理中,一條似江或河的主河道由西向東彎彎曲曲地延伸過去,河上還有著若干支流,正碧水泛波,河中帆船鼓盪,百舸爭流,好不熱鬧。在主河道的一側靠近像海的地方,一座栩栩如生的飛檐宮闕,正閃著五彩霓虹,映日生光。河中有洲,芳草繁茂,百鳥成群,似正在鬧林。林中一人,高頭大馬,頭戴金冠,手握利戟,卻僅現出一個背影,正揮動利戟斜指著那五彩的宮闕,只是不得睹其真面目。整幅畫看起來,真疑是玉宇瓊樓降凡塵,好一幅江南風光。
車騎將軍賈充見到此等奇特景象,也是百思不解其意,只得命人用一丈八尺絹帛,把那石崖遮蓋起來,然後每到日出,令能工巧匠上去依樣臨摹。如此一月方成。賈充親自押送回京。
司馬炎得此奇圖,亦是百思不得其解,遍詢朝中百官,上天賜晉朝此圖有何寓意,百官莫有對者。問及圖中所繪乃是國內何處景緻,朝臣亦不得而知。其實,出使吳國曉諭天威的吳國人相國參軍徐勛和散騎常侍、水漕督運孫彧見到臨摹下來的黑石崖圖后,經過仔細回憶,出班奏道:「啟奏皇上,當時臣等出使吳國,曾仔細繪製過吳國境內地形地貌。據臣回憶,這絹上所示之美景,似與吳國境內鎮江所處的地形地貌大致相同,皇上只要取來臣等繪製的吳國地圖,一對便知究竟。
司馬炎一聽大喜,立即令人從書房密室取出兩幅吳國地圖,當朝核對。這兩幅地形圖,只標示城市地域和簡單的地形地貌,沒有黑石崖上臨摹下來的圖那樣栩栩如生。但地形圖的分佈卻有著大致相同的輪廓。司馬炎一見大喜,立即傳圖與眾大臣觀看。中書令張華看過地圖后,趁機啟奏司馬炎道:「皇上,此乃上天寓示我大晉朝將討滅吳國,一統九州,乃是大吉之兆啊!」
賈充聽張華如此啟奏,立即大怒,出班奏道:「皇上,張華所言,雖能悅君心,但其意在讓國家重開戰爭,實為居心不良。吳國現正兵強馬壯,又得天時、地利之助,如皇上輕信張華之言,舉國之兵伐吳,若兵敗,後果不堪設想。我朝新立不過兩載,邊境又未完全歸順,若伐吳陷入膠著狀態,胡人趁機在邊境為患,我大晉是腹背受敵,到時,戰不能戰,和不能和,國之江山社稷危矣,皇上聖明,臣肯請皇上三思。」
張華待要爭辯,司馬炎揮手攔住,笑道:「兩位愛卿都言之有理,朕自有主張,此事不必再議。」
司馬炎的這一舉動,其實已經是完全站在了張華一邊,賈充何其聰明,欲要再辯,奈何君命難違,只得悻悻退朝。
司馬炎聽了張華所言,其實心中已完全同意了他的意見,雖然他知道張華有故意討好自己的意思。但他此時就是需要這樣的大臣在朝中為自己將來的行事製造言論,作好攻伐吳國的準備。而他從張掖郡氐池縣臨摹下來的奇異地圖上,也似乎獲得了滅掉吳國的決心和信心。因此,張華在朝議上這麼一說,他那顆統一天下的勃勃雄心無形之中又堅定了幾分。
第二天,司馬炎命人捧著那幅神秘的地圖,前往太廟舉行了盛大的祭祀典禮,默默禱告天帝,司馬炎終將完成滅吳大任,一統神州。儀式完畢,他又莊重地令人把神秘的地圖藏於秘府中。
此事把司馬炎的野心激發起來,他認為自己必將上尊天命成為完成統一中國大業的一代明主。於是,沒過多久,他便又頒布詔令,為百官加官晉爵,增薪進俸,又為百姓減賦少稅,命士兵可以回家奔喪,在耕田舉行祭農儀式。同時又頒詔曰:古代,設置象徵五刑的特異服飾表示恥辱,但是百姓都知恥而不去犯法。當今,雖然有誅滅父族母族的酷刑,可是作姦犯科的事不斷發生,為什麼德化與刑治的差別有這麼大呢!文帝十分愛惜百姓,憐憫獄訟,朕也應該如此啊。於是命令眾大臣參考歷代刑典,修訂晉朝的法律,以簡化刑律,致力德化,撫育百姓,寬待犯人。
由於司馬炎在國內大力推行德治。一時之間,百官戴德,天下感恩,惠及億萬臣民。
而在國家日益強盛的時候,他的滅吳之心又一天天的膨脹起來。
正是:
信念已成鐘鼎銘
興國強民威八方
德治天下臣民頌
一統江山萬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