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姥姥一進榮國府:乞討與施捨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乞討與施捨

劉姥姥第一次進榮國府,先找到周瑞家的,周瑞家的想的是「難卻其意」,「顯弄自己體面」,王熙鳳也一樣,整個面對劉姥姥的過程就是「顯弄體面」,是居高臨下的施捨態度。(第六回)

87版《紅樓夢》對這次見面算是「神還原」,人物說話的語氣、動作和表情做到了一點兒不差。王熙鳳的虛於應付、著力顯弄本事、施捨一樣地打發窮親戚,都體現了一個年輕的、滿心高傲的、醉心掌權的女子的鄙夷姿態。每一句話都是高高在上的,每一個行為、表情都是漫不經心的。

劉姥姥先是窘迫的,「未語先飛紅了臉。欲待不說,今日又所為何來?只得忍恥說道......」,聽到有銀子可拿,「喜的又渾身發癢起來」(第六回)。把一個可憐可氣又可悲的乞討者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王熙鳳第一次見劉姥姥與第一次見林黛玉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一樣的言辭利索,不一樣的態度。賈璉去姑蘇接的林黛玉,以常理推測,林如海熱情接待之外還專門給賈璉的有酬謝,包含在路費裡面,捎帶有讓賈璉多照顧林黛玉的囑咐。王熙鳳對林黛玉的熱情也有賈璉的囑託。初次見林黛玉時,王熙鳳先說「我來晚了」,她是先去見賈璉了。

劉姥姥與林黛玉不同,「這年秋盡冬初,天氣冷將上來,家中冬事未辦」,沒錢置辦過冬的衣食,冬天萬物不發,年關難過,就是沖著要銀子去的。王熙鳳給的二十兩銀子的貼補,不僅能夠使劉姥姥一家度過眼前難關,也能幫補他們兩三年的平穩日子。拿到錢之後,劉姥姥「千恩萬謝」。

劉姥姥本身就是去要錢的,就是她的心理已經調整到乞丐狀態。整個封建社會,以公為私,賈家的錢就是賈家的,他們沒有救助劉姥姥的義務,這樣的現實,不管是王熙鳳還是劉姥姥,都認。劉姥姥從去找接濟的窘迫到拿到錢時的歡喜,都符合人物身份、處境。

劉姥姥的乞丐心理相對應的就是王熙鳳的施捨心態,自然就態度驕矜。

目的明確特別是達成目的的情況下,人們對過程特別是過程中人物的語言、態度都沒有那麼敏感和在意,劉姥姥沒有感到王熙鳳驕矜,對著周瑞家的評價王熙鳳說,「我見了她,心眼兒里愛還愛不過來」,表達了極端滿意的態度。近現代,愛被限制在愛情、親情範圍,在古語里愛就是喜愛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我看到她滿心歡喜」,為劉姥姥救巧兒埋下伏筆。

社交環境里遇到難以應付的局面怎麼辦?教育孩子、打孩子等,這就是劉姥姥帶板兒去的主要原因。只要是女子,總會對孩子留幾分顏面的,不管是王熙鳳還是平兒,對板兒都沒什麼高要求。

要自己的錢和找人「乞討錢」是不一樣的,現在社會,私財和公財分開的情況下,很多人為自己辦事是不求人的,也就是我們說的高自尊,全面進入小康社會,劉姥姥這樣的乞討行為越來越少見了。一旦事情限定在工作範圍,不管是要工作、要項目還是要欠款、資金,很多人求爺爺告奶奶也會去跑,是由目的、使命或者說責任驅使,與乞討心態不同,自然就不會有下人一等之感。

《紅樓夢》里一直把寺廟道館和買賣香菱之類女子的生意放在一起,是因為佛家、道家成體系的情況下,人多力大,他們不是劉姥姥,整體實力都使得個體也顯得高高在上,但沒有「公款」,還需要去乞討錢財,對於王熙鳳這類施捨者自然是不滿的。甄士隱這邊剛給和尚施捨完,那邊就丟了孩子;王熙鳳勢衰,巧兒被賣也跟她在清虛觀打小道士相關,「鳳姐便一揚手,照臉一下,把那小孩子打了一個筋斗」。(第二十九回)

這種「反抗」做的隱秘而下作,他們又表面上稱為因果報應,實際上有報私仇的嫌疑。制度不懲惡揚善,萬事不擺在明亮處處理,只無限向強者傾斜,惡人跟惡人的利益之爭,最終都是更弱勢的群體承擔害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毒斷紅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毒斷紅樓
上一章下一章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乞討與施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