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昊春秋大夢的破碎
在進攻麟州之前,李元昊也曾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君臨天下,或者說親臨渭水,直據長安會是自己日後的命運嗎?
他心裡想:是的,之前的三川口、好水川,新生的白高大夏國(西夏的全稱)打了兩個大勝仗,現在應當乘勝追擊,趁這些妄自尊大的宋朝人向後撤退之際,把他們的傲氣徹底打垮,然後一舉佔據陝西四路。
其實這,才是李元昊一如既往的作風,無所不用其極的作風。
哲學中有這樣一條,抓住時機,可以促成質變。但是,相當可惜,李元昊並沒有抓住時機,不是李元昊太弱,而是他面對的對手張亢太強。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一向精明的李元昊在麟州之戰期間還是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聽信了軍中的流言,誤以為這裡的宋軍還是如同傳說以及之前現實中的那樣,就是一群烏合之眾,除了人多,什麼都少,而且一打就散,一散就玩兒完。因此,李元昊天真的認為,對付這種軍隊完全不用像之前對付范仲淹那樣麻煩,打場野外戰鬥,殲滅之就成,因此,他覺著自己不用親自出馬,每次打仗都事必躬親,那不是皇帝,那是將軍!因此,他把這件事安排給了一個普通將領(注意:不是西夏的名將),想要讓他藉此機會充分歷練歷練,將來自己也好名正言順的提拔他,而李元昊又害怕打了勝仗之後參與搶劫的士兵太少,於是就撥給這位將領一萬兵馬,看來,在李元昊的心裡,這場仗沒有懸念,勝券在握。
然而,夏軍真的到了戰場上與張亢率領的宋軍遭遇后,竟然迅速被擊敗。戰敗的戰報傳來,李元昊才突然意識到,所謂傳說,那也只能是傳說,而之前的現實也不能完全等同於如今的現實,估計李元昊肯定沒學過高中政治,他當然是不知道事物是運動、發展、變化的。
戰場形勢對西夏方面來說極其不樂觀,通過前線戰報,李元昊得知:夏軍正在遭遇一個前所未有的痛苦局面,在麟州城外的戰場上,夏軍要衝沖不動,要打打不過。看來,結局只有一個——戰敗。
夏軍自指揮官以下都有這樣一個疑惑:之前宋軍一直是任人宰割的羔羊,為何此番如虎似狼?
答案很簡單:之前的指揮官范雍是典型的羔羊,夏竦、韓琦不是真正會打仗,而如今的指揮官張亢就是狼,他賦予了麟州守城部隊狼性,敢打敢拼敢於吃肉的狼性。
這還真印證了李雲龍先生的話,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shit,當然,還有一句「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我個人認為,李雲龍的話,話糙理不糙。
這次,夏軍敗績。張亢下令,開城門,全軍突擊。
守住了麟州城,並且大張旗鼓地追擊西夏士兵,殺敵一萬餘人,這是宋朝方面前所未有的大捷,這在宋夏戰爭中還真是宋朝方面雄起的頭一回,張亢開創了他人生中最為輝煌的軍事業績,然而得意中的張亢並不知道,光榮的起點在有些時候也往往是榮耀的終點。
而對於李元昊來說,三足鼎立的春秋大夢就此破碎,那一萬兵馬,其實是攻取陝西的生力軍,而僅僅一個麟州就這麼難打,那范仲淹駐守的延州以及其他那些地方不就更是壁壘森嚴嗎?而且,最令李元昊咽不下的,是現實。現實中,夏軍不是因為攻城戰敗,而是在騎兵對砍中大敗而歸,哦不,全軍覆沒,沒人回來。
傷自尊,真的傷自尊了。
這場仗意義重大,從淺層層面來講,這是宋夏戰爭以來宋軍殲滅敵軍超過一萬人的第一次大捷,之前,不是沒有贏過,但是,小打小鬧的勝利往往讓宋軍沖昏了頭腦,前去追擊的時候常常贏了幾百,賠了好幾萬,又殊不知這只是西夏方面的圈套呢?而這一次,宜將剩勇追窮寇,竟然殲滅敵軍一萬,打得敵人落荒而逃,不可以不說這的確是居功至偉。
但是我認為,從深層層面來講,這一仗,意義重大則是體現在這一點上,張亢粉碎了李元昊全面進攻而且拿下陝西四路的決心,從此,全面進攻告一段落,接下來是李元昊的重點進攻,只不過,李元昊再也部隊整個陝西四路有戰略野心了,接下來,他更加註重一城一池。
那此時的他內心在想什麼呢?其實,到了這個地步,打下去是一定要吃虧的,但是李元昊還是要打,不過,李元昊的目標變了,以前,打仗是為了得到陝西,三分天下,而現在,打仗的目的就是不打仗。
也許讀者有些費解,但是,你沒有聽錯,這的的確確是李元昊的內心真實想法。
李元昊經此一場大敗,感覺西夏的國力已經支撐不起這樣一場耗費無數的戰爭了,接下來,就是要通過繼續戰爭的手段,把宋朝打到談判桌上,通過這種方式,李元昊可以得到他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