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遭遇戰
層層疊疊的烏雲將日光徹底遮蔽,天地一片昏暗,寒風一陣緊過一陣,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長空之中飄絮飛棉,天地霎那間變成一片白色。
戚繼光哈出一股白霧,揮揮手將之驅散,轉過身看向山腳下的道路,無數德川家的足輕正冒著風雪清理著道路上的積雪,為大軍鏟開一條暢通的道路,朝鮮輔軍成了監工,提著鞭子四處巡邏,看誰不順眼便揮上一鞭。
「日本靠海,按道理來說大阪附近,冬日也不該有這麼大雪的.....」一旁正在彙報軍情的軍機處司員宋應昌見戚繼光一直皺眉盯著山下清雪的足輕看,嘆了一聲:「天子曾經說過這叫什麼『溫帶海洋性氣候』,這兩年國中北方諸省時有反常之氣候,想來大阪地區也是如此,正好被我大軍碰上了。」
戚繼光皺著眉點了點頭,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雪會給接下來的決戰增添不少麻煩,雖然影響不了大局,但可能會在之後的戰鬥中造成將士們成倍的傷亡。
宋應昌見戚繼光沒有接話的意思,只能繼續彙報道:「據錦衣衛傳回的情報,豐臣秀吉在大阪地區大肆強拉農夫城民充軍,加上德川家康弒殺天皇引起倭國大名普遍不滿,有十餘家大名引兵支援豐臣秀吉,豐臣秀吉已在大阪城中集結了十餘萬軍隊,布下層層防禦,是要與我軍死戰到底了。」
宋應昌看向不遠處立在三葉葵旗幟下、不停朝這邊偷看的德川家康,微微嘆了口氣:「劉綎在九州打得太狠了,即便德川家康弒殺天皇,舉兵響應豐臣秀吉的也不過寥寥十幾人,大部分大名是被我大明軍威嚇到了,還在觀望形勢。」
「無妨,這等時候還敢去援助豐臣秀吉的,自然都是些死硬份子,正好做一鍋端了!」戚繼光毫不在意的擺了擺手:「那些搖擺不定的牆頭草,讓德川家康自己去對付,和我們沒什麼關係了。」
宋應昌輕輕點了點頭,又瞥了一眼德川家康,這個身材矮小、身形佝僂的老狐狸在這一仗之後就將登上日本國王的位子,只可惜這個這個華貴的位子是由無數把尖銳的刀劍鑄成,一不小心就會被扎得鮮血淋漓。
在弒殺日本天皇之前,德川家康的形勢可謂一片大好,外有大明這個強援支持,內有幾十年的耕耘經營,隨著南洋新軍登陸九州,不少大名拋棄了幻想,紛紛背叛豐臣秀吉倒向了有大明支持的德川家康,彼時的德川家康說是日本實際上的共主也不為過。
但這一切都隨著天皇被毒殺而煙消雲散,天皇畢竟是日本名義上的君主,傳承了幾千年可謂根深蒂固,如今德川家康一口氣把天皇全家殺了個乾淨,做下了日本幾千年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逆之事,誰也不想和國賊搭上關係,即便心裡還傾向於德川家康的盟友,也只能遠遠離去以表明態度。
德川家康瞬間成了孤家寡人,日本的大名們畏懼大明,大多敢怒不敢言,但大明總不能保著德川氏幾千年吧?只要德川氏勢微,必然會有無數大名蜂擁而起,將德川氏斬盡殺絕,用他們的鮮血給自己的功業塗脂抹粉。
只可惜德川家康沒有選擇,大明容不下織田信長、容不下豐臣秀吉,自然也不會容下另一個日本人自己卷出來的統治者,當大明把目光投向日本之時,能踏上「天下人」位子的就只能是大明的傀儡,德川家康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在現在就死和以後再死之間,這個老狐狸明智的選擇了後者。
「看這樣子,這場雪恐怕還有一陣下!」戚繼光微微嘆了口氣:「倭國這道路條件,這雪一下,炮隊的重炮都得陷進爛泥里,必然要拖累全軍的速度,派個人去通知前鋒的李如松,讓他們先停下來等一等後面的步兵和炮隊,免得和大軍脫節了!」
李如松攤開手掌,將一片雪花握在手裡,嘿嘿一笑:「這雪下的,和當年草原上那場雪那般突然。」
林繼業皺眉掃了一眼黑漆漆的後方,沒有接李如松的話茬:「老李,這麼大的雪,視野都遮蔽了,炮隊的重炮要運上來怕是有些麻煩,咱們得停一停,讓夜不收到後面去看看,免得和大軍脫節了。」
李如松點點人,吩咐身旁的親兵去安排人,轉過頭來哈哈一笑:「在草原上咱們頂風冒雪繞了個大圈子突襲丙兔台吉,也不知道倭寇有沒有這等膽子趁著大雪突襲我軍。」
林繼業嗤笑一聲,說道:「這雪下得如此突然,倭軍如何能未卜先知?就算有倭軍現身騷擾,恐怕也是零散的偵察部隊,對咱們構不成什麼威脅。」
話音剛落,卻聽得遠處傳來一陣陣鬼哭狼嚎一般的吶喊聲,隨即雪地之中隱隱約約閃爍出無數印著各種家徽的旗幟,耳邊全是倭軍亂嚎鼓噪的聲音,彷彿漫山遍野都是倭軍的足輕和武士。
李如松和林繼業對視一眼,哈哈大笑起來:「嘿,真奇了怪了,倭寇還真有未卜先知的能耐?」
倭軍自然沒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實際上這上萬倭軍突然出現也是湊巧而已,這部倭軍並非來自同一支部隊,而是長宗我部盛親和吉川廣家兩家的聯合部隊,以長宗我部盛親為主將,指揮了這場對趕鴨子上陣的突襲。
長宗我部盛親和吉川廣家本欲投奔德川家康,結果領軍走到半路上,聽聞德川家康弒殺天皇一家的消息,兩人都是大怒,乾脆調轉方向去大阪投奔豐臣秀吉,結果剛入大阪地區便碰到這場大雪,只能先安營紮寨等雪后再繼續行軍。
萬萬沒想到李如松統率的明軍先鋒騎兵也順著這條路往大阪進發,他們剛剛紮下大營不久,就從逃難的農夫那裡得到明軍大股騎兵出現的消息,慌忙派出哨探查探,得知李如松部的先鋒騎兵不過五千多人。
兩人一合計,自己這邊有一萬六千多人,大雪紛飛、積雪深厚,明軍也無法跑馬,又被大雪所阻,一時和後方主力脫節,此時不趁機去咬上一口,日後恐怕再也沒有這麼好的機會了,他們兩個屬於臨陣倒戈,正好用這伙明軍給豐臣秀吉當投名狀。
所以長宗我部盛親和吉川廣家便一齊領著軍卒踏著積雪悄悄向明軍摸了過去,也算他們好運,烏雲遮蔽了陽光、雪花阻攔了視線,李如松灑在前方的夜不收路途不熟、擔心迷路,便紛紛按照預案向李如松的本隊靠攏,以重新規劃偵察路線,正好讓他們鑽了空子。
離明軍的軍陣越來越近,長宗我部盛親都能清晰的聽到被寒風裹挾而來的人嘶馬嚎之聲,雪也越來越大,積雪漸漸沒過的小腿。
長宗我部盛親不由得一喜,明軍騎兵停在了原地,顯然是沖得太快,後方的主力被大雪所阻還沒趕上來,而積雪如此之厚,明軍的騎兵也沒法跑馬,以步對步、以眾欺寡,此時不戰還待何時?長宗我部盛親當即傳令護衛武士吹響號角,倭軍大展旗幟圍殺而來。
積雪太深,明軍確實無法跑馬,但李如松卻絲毫不在意湧來的倭軍,反倒哈哈大笑著翻身下馬:「倭軍欺我人少、欲借大雪困殺我等,兒郎們,統統下馬來,馬上我等是天下無敵,步戰我等也是天下無敵!」
一眾騎兵轟然應聲,紛紛翻身下馬、飛速組隊布下一個個圓陣,林繼業則組織起火器騎兵列在軍陣之前,布開騎炮,令旗一揮,立時硝煙瀰漫,轟隆隆的雷霆之聲不絕。
積雪讓明軍無法跑馬,但也拖累了倭軍衝鋒的速度,他們深一腳淺一腳的踩在雪中,嘶嚎吶喊之聲暴露了他們的位置,填滿了鉛彈、鐵砂、碎石的霰彈撞入倭軍之中,頓時便是一片慘叫之聲,斷肢殘臂和泥土雪塊四散飛揚,刺鼻的血腥味和硝煙味瞬間籠罩了整個戰場。
與此同時,配備著火銃和火箭的騎兵也排列著整齊的陣型邁步上前,射出一波波的箭雨和彈雨,帶著刺耳的尖嘯聲刺破雪花織起的帷幕,撲撲的入肉之聲伴隨著倭軍士卒慘叫的聲音不時在黑暗中響起,被寒風裹挾,飄蕩到老遠。
但這兇猛的火力阻擋不了倭軍突擊的步伐,倭軍人人知道明軍火器犀利,盡量排出鬆散的陣形,鵝毛般的大雪又遮蔽了視線,明軍只能根據聲響盲射,殺傷效果也很一般,倭軍頂著傷亡逼近了明軍軍陣。
長宗我部在日本以弓術聞名,有著日本一等一的神射手,長宗我部盛親此次便帶了一支上千人的弓隊,都是從小習練弓道的好手,長宗我部盛親將他們分散在四方,借著大雪的掩護悄悄隱藏在黑暗中,用冷箭點殺明軍火器騎兵、掩護倭軍步隊沖陣。
火銃的火繩和群豹橫奔箭燃燒的引信在黑漆漆的道路上如同繁星一般極為醒目,而用火把點著騎炮引信的明軍火器騎兵更是被照得清清楚楚,給黑暗中窺視著的弓手提供了醒目的目標,頓時便是一陣陣密集的羽箭飛射而來,瞬間射翻數人。
這些從小訓練的弓手射出的羽箭極為精準,直往明軍騎兵的要害而去,連林繼業都被一發羽箭射中頭部,但明軍騎兵人人著甲且甲胄厚實,大雪和狂風也消減了不少箭矢的動能,除了少數倒霉蛋被射中盔甲的接合部負傷,大多數明軍騎兵都只聽得盔甲上叮叮噹噹一陣響,卻毫髮無傷。
但倭軍不斷逼近,這些弓手的距離也越來越近、威脅也越來越大,箭矢也越來越密集,火器騎兵只能熄滅了火繩、引信和火把,退入有著盾牌掩護的軍陣,在黑暗中隱藏自己的身形。
明軍自然不會白白挨打,承德新軍里不少騎手原本是察哈爾部的勇士,弓馬也是自小訓練出來的,李如松便將他們組織起來,用馬弓攢射反擊。
雖然新軍的騎兵已經逐漸向火器化邁進,但馬弓依舊是標配之一,只不過往日里新軍大多時候單靠火器就能解決戰鬥,一般輪不到馬弓上場,但今日卻是這些舊式裝備大發神威的日子,矢箭潑雨般拋射出去,黑暗中不時傳來一陣陣慘叫悶哼之聲,倭軍的弓手也失去了目標,只能放箭亂射,兩邊如同瞎子打架,互相摸黑著循著聲響攻擊對方。
但這樣的情況並沒有持續太久,倭軍踩踏積雪的聲音越來越清晰,哧哧嚓嚓的凌亂而紛雜,大雪織成的帷幕之後,也隱隱綽綽的露出不少身影。
雙方近在咫尺,明軍也不必再隱藏自身,當即大舉火把,粗壯的騎兵點燃震天雷拋擲出去,在雪地里接二連三的炸起一片片白雪黑土,不少隱約可見的倭寇慘叫著被炸翻在地,但更多的倭寇從黑暗中現身,嘶嚎著殺向明軍軍陣。
與此同時,倭軍精挑細選出來的勇士則借著黑暗的掩護逼到明軍陣前,奮力投擲出焙烙玉,試圖用這些填滿了火藥的陶罐炸開明軍騎兵的圓陣。
幾道白煙竄起,被焙烙玉炸上高空的白雪和泥土如雨點般落下,淋了李如松一身,李如松皺眉看去,圓陣外圍幾名騎兵陷入了一時的混亂,似乎有人被炸傷。
倭軍的焙烙玉威力太小,全靠陶罐的碎片傷人,大多被明軍的盔甲和盾牌攔下,幾乎沒有造成什麼傷亡,但這幾枚焙烙玉讓李如松意識到這伙倭軍火器不少,若是再結陣自保、困在原地,只能是白白挨打、被倭軍火器平白佔便宜。
事實證明了他的猜測,一直藏身於黑暗中逼近明軍軍陣的倭軍鐵炮手不再隱藏身形,雪地之中亮起一片片「星光」,隨即便是爆豆一般的槍響和數聲雷霆之聲,鉛子和數枚炮彈颳起一陣旋風,闖進明軍陣中,瞬間掃倒十幾人。
李如松冷笑一聲,拔出腰間馬刀,遙遙指向前方:「諸軍各自為戰、與我衝殺上去,誅滅倭寇,就在今日,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