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題材小說《英雄》連載 一十七
正文共:2631字
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很久之前,他就養成了這個習慣,那時,他覺得自己之所以過的不快樂,是因為對好事習以為常,並將別人對自己的好視作理所當然。
他在目前的公司已經工作了6年多,乘坐這路車通勤接近5000次,因為劉超駕車準時,李文德極少出現上班遲到的情況,為此,他幾乎每周都會對此進行感謝,在其中一次感謝中,他這樣寫道:「今天休息,剛和朋友從游泳館回來,很開心,但返程時突然下起了瓢潑大雨,劉師傅(劉超)駕駛公交車緊挨著馬路牙子停了下來,使得我不用踩著水進公交車,對此善意之舉,我深表感謝!」
從學校步入社會後,他越來越覺得社會上有些人過於自私,無論做什麼事情幾乎只為自己考慮,這也許沒有錯,但有時影響到別人的利益,即使如此,他們也毫不在乎,不以為意,他覺得這些人很噁心。
但「斯人如彩虹,遇上方知有」,遇到像劉超這樣的人,他相信無論社會怎麼變化,世界上依然存在真正善良的人,也許他們像珍珠一樣,埋藏在較深的地方,不被人所知罷了。
李文德某次看電視時,在電視上偶然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覺得奇怪,他聚精會神地看了起來。新聞標題寫著:平凡的英雄——劉超師傅的感人事迹。
主持人說:「半個月前,378路公交車駕駛員劉超在駕駛途中突發心梗,救護車及時趕到,但最後還是搶救無效離開了這個世界。突發心梗時,他拼盡全力將車停穩在路邊,並打開車門讓乘客撤離,雖然那段路是事故高發區,但沒有造成其他人員傷亡。」
直到這時,李文德才注意到這個細節,他再也忍不住,眼淚順著眼眶流了下來,心裡不停地念叨著:「多麼盡職的一個人啊,多麼美好的一個人啊,為什麼上天這麼不公呢?」
他心想:「這件事原本有很多走向,有很多不確定的可能。如果劉師傅在突發心梗時沒有緊握方向盤,沒有及時控制車輛行駛方向,車就會失控,朝四處亂撞,一定會撞向某輛車或某個堅硬的石樁,如果他在失去意識前沒有及時停車,腳也許會繼續踩著油門,車不僅亂竄,速度也會越來越快······可劉師傅在這種情況下依然想方設法盡全力保護全車人的安危,毫不誇張地說,他救了整車人的命!」
這件事還沒過一個月,當時車上的大部分乘客和一些社會人士向當地政府建議,希望政府可以授予劉超師傅某個榮譽獎項,並頒發獎金補貼他的家人。
政府得知此事後有些為難,一時半會找不到合適的榮譽稱號授予劉超,他的所作所為也不屬於見義勇為的範疇,政府向市民說明了情況。有個市民建議道:「劉超師傅是英雄,我想沒有任何人反對吧?那就將英雄獎授予劉超師傅唄!」
這個想法得到在場所有人的強烈支持,有人問:「這確實是一個相當好的想法,可怎麼實施呢?」
李文德說:「劉超師傅救了車上的所有人,是我們的救命恩人,現在恩人的親人需要幫助,我認為我們有義務去幫助他們。我們管不了其他人,但我希望當時車上的所有人都儘可能地伸出援助之手,救濟下他的家人,他和我們一樣,有妻子和兒女。」
最後,政府工作人員徵求全市人民的意見,經過絕大多數市民的同意,從財政收入中支取部分現金,並成立「英雄獎」,
專門獎勵平凡生活中的英雄們。而被劉超救下的絕大部分人,也都自發奮勇地自掏腰包,湊了一大筆錢,當劉超的妻子面對市民和政府授予的獎金和榮譽時,她說:「我還有工作,不想給大家添亂,如果哪一天,我們實在走投無路,再領取這份救濟金。」
李文德對她說:「這不是救濟金,這是你們應得的,希望你收下,萬一以後用得到呢。」劉超的妻子聽從了他的建議,收下了這筆錢,並存在了銀行,以備不時之需。
社會上接二連三發生壞事的原因之一就是做好事的成本高於做壞事的成本,如果好心扶起倒在地上的老人反被訛詐,又有多少人願意、敢去扶這些人渣呢?為什麼要慣著這些倚老賣老的人渣呢?
扶起這些人渣需要高昂的經濟代價,那如果有證據顯示這些人渣確實在訛詐,是否可以按照詐騙罪處理呢?或者這些人渣至少需要賠償相同的經濟數額吧?
用道德難以約束部分人惡劣的行為,那就用法律去糾正吧!應該加快健全相關法律,並嚴格執法,還原一個正常的社會!
(四)記者
劉奧正在大廳發表演講,演講自己做記者的原因以及從業經歷。這是一間至少可以容納3000人的大廳,台下座無虛席,他站在台上,像是在開辦一場演唱會。
他有些緊張,雙手有些顫抖,自認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也只是做了一件普通的事,從沒想到自己能有機會站在這麼多人面前做演講。
拿起話筒,他說:「我其實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從小到大也沒像今天一樣,面對這麼多人發言。上級希望我能做個報告,我開始其實內心很抗拒,自己只不過做了該做的事,覺得不應該這麼宣傳,總之,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我通常睡眠質量很好,晚上只要躺在床上,就能立刻睡著,但昨晚思來想去,失眠了,不過,最後還是決定來做報告,就當聊天了,因為我覺得這是一件比較有意義的事情吧!」
「在我小的時候,我的父親就希望我能做一個給世界帶來美好的人,-為了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而努力,長大后,我才發現這是一個相當宏偉的目標。我常常思考如何才能讓這個世界變得美好,」他說道,「而當下的社會美好嗎?當父親講起他們那個年代的故事時,我突然從中找到了答案。」
他接著說:「那是一個崇尚道德的年代,人們重視道德,並以此為榮,對自身修養的追求遠遠超過對物質的渴望,也許正因此吧,他們雖然在物質上並不豐裕,但也許比我們過的快樂,我常聽他訴說過往發生的美好事情,像是童話一樣深深鐫刻在我的腦海,但和童話不同,這是真實發生的事情。雖然從未在那個年代生活中,但我很嚮往那個年代。人們可以微笑著扶起摔倒在地上的老人,人們可以親切地抱起陌生的小孩,人們可以不考慮後果去幫助他人,並為此開心,這該多麼美好。」
「但現在,一切似乎發生了變化。我常想,即使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做好事,那至少也應該傳播好人好事吧,畢竟絕大多數人還是希望好事發生,能給自己帶來積極的情緒,」他說,「沒有多少人希望整天瀏覽到壞消息。我特別想跟在座同行說一句,希望大家能夠多多傳播些好的消息,即使是在當下的社會,每天也都有好事發生,我們就像攝影師一樣,應該將焦點集中在美麗的風景上······」
之後,他又介紹了從業經歷,其實,不需自己介紹,別人也了解他的事迹。
那是在20年前,他剛從事記者行業,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彈指一揮間,時間過得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