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鄉紳救災
「情況怎麼樣?」高凌風一激動,顧不得禮節,立即追問道。
「別擔心,我二叔早籌措了一批糧食,還有藥物,足夠全城百姓維持個把月,第二批物資也在路上,估計半個月後就能到澄州。」南靈兒眨著明亮的大眼睛說道:「但二位大人也知道,這麼多的民生物資,肯定不是南氏一族能扛得住的,就算我爺爺願意替朝廷扛下這份責任,但族人也是看朝廷的態度的,我估摸著王爺得跟我們族人代表談判,他們不像我爹身為朝廷命官,有為社稷分擔的責任,這些族人大多都是商賈,不見兔子,不撒鷹。」
靖親王微怔了一下:「孤懂你意思。」
南靈兒點點頭:「另外,我還聯絡了澄州張氏,他們幾乎壟斷了澄州所有的銀庄票號,能得到張氏支持,我們此次的賑災的勝算更大些。」
一旁的高凌風佩服得五體投地,果然首輔家的孫女就是不一樣,這氣度這模樣,處理不但老練漂亮,連說話都這麼滴水不漏,要知道這女娃才十六七歲啊。
二人還在聊著,一個小丫鬟急匆匆從外趕來:「小姐,張家來人了,點名要見小姐。」
張家這麼快就反應過來,南靈兒有些意外,她戀戀不捨地看了李承昭一眼,面色有一瞬的遲疑,見一面靖親王不容易,她畢竟是個女兒家,不好無事整日上門,這一走,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相見。
靖親王並未理會她那熱烈的眼神,略一思索:「孤准你代表孤去與張家談判,只要他們願意出錢出力,在不觸犯朝廷利益的前提下,你可以酌情答應他們的條件。」說完端起桌上的茶盞,輕輕吹著杯上的茶沫,這是要送客的節奏。
南靈兒眼神黯了黯,施施然行了個禮,拜別靖親王。
「南家的女兒真是聰穎過人,舉止得體,不愧是老首輔培養出來的名門閨秀啊。」高凌風盯著南靈兒遠去的背影,由衷誇讚。
靖親王微微一笑:「老首輔心思縝密,雖然致仕,但對朝廷局勢洞若觀火,這幾年,凡涉及對外事務,南氏兩個兒子都不出面,都是讓南靈兒打頭陣,即便是有所差池,也可以對外說是孩子少不經事,有個轉圜餘地。一來二去的,這丫頭也練出來了,現在南家,她可是半個當家呢。」
高凌風沒曾想靖親王會主動跟他談及這些事情,語氣自然得就像對待自己身邊的近侍,一時間心裡也熱乎乎的。
一名管家模樣的中年男子走進南家正廳。南靈兒穿戴整齊地坐在上首,年紀輕輕看起來卻氣度不凡。左右六七個精幹的婆子簇擁著,個個舉止穿戴皆不凡,想必是南府各處的管事婆子,這些人環伺著南靈兒,恭順有禮,也也說明了南靈兒在南家的地位。
「在下乃張氏錢莊大管家於致禮,見過南小姐。」於管家年紀可以當小丫頭的爹了,可在南靈兒面前還得恭恭敬敬地行禮。
「南家與張家乃是世交,張家錢莊與我二叔也頗多合作,於管家不必多禮,快請上坐。」南靈兒笑得大方得體,令混跡商海多年的老狐狸於致禮都暗自欽佩這女孩的淡定不驚。心想不愧是首輔家的孩子,據說家裡是照著王妃的標準來培養的,先太子曾求娶過南家嫡長孫女,因不看好先太子人品,被南老首輔以孫女年紀太小為由,婉拒了。後來南家倒是相中了靖親王,聽說南老首輔多次暗示那位冷麵王爺,自家孫女對其很是仰慕,沒想到皆被那位冷麵王爺顧左右而言其他,日久天長,南家也不好再張口,而南靈兒的婚事也被耽擱了起來。
於管家腦子裡百轉千回,浮想聯翩,南靈兒卻始終一臉笑容地端坐在上首,也不主動開口說話。
這副主子氣勢倒使於致禮坐不住了,於是他沉默片刻,才話語直接地問道:「你們能給張家什麼支持?」生意人永遠都是在商言商,你南家上趕著巴結靖親王,無非是為了南靈兒能在冷麵王爺心目中能有份量,也博弈日後靖親王登基,南家的榮寵更上一層樓,可張家能得啥呀?一沒有適齡女兒;二沒有人在朝中做官,犯不著掏出身家跟你們南家折騰啊。這也是張氏派他前來打頭站的目的,兩家家主太過熟稔,很多問題倒不好放到明面說,他一個小管家就靈活得多。
「方方面面的好處……」南靈兒故意拖著談話節奏,準備先東拉西扯一番。
「不,不說以後,就說眼前。」老謀深算的於管家客氣地打斷了南靈兒的話。
南靈兒稍稍斟酌一下回道:「張氏一族可以增補為皇商,與南家二房同樣享受皇商的尊榮與富貴。」
於致禮的心頓時就狂蹦亂跳起來,皇商!雖然張氏錢莊已富甲一方,但離那些金字塔尖的財團家族還是有不小的距離,南靈兒拋出的這個條件十分誘惑,成為皇商,不僅能與朝廷做生意,更重要的是,很多普通商賈無法涉獵的領域,皇商則不受限制。成為皇商,不知是多少商賈們的夢想。張氏一族如能抓住這一契機,加上原來家族打下的基礎,不出十年,張氏家族定能打開一片天空,躋身大周頂級商賈之列。
儘管內心激動,於致禮面上仍是一副淡淡神態:「那就多謝南小姐了,待回了家主后……」
「……我的話還沒說完,」南靈兒同樣打斷了對方的話,「張氏要成為皇商,是有前提條件的……張氏的產業,我們南家要佔一份,當然,南家會將相應的對價銀兩付給張家,張氏產業每年的利銀,南家一分不要。」
於致禮聞聲皺起了眉頭,南家要參股進來,雖然不要分紅,但未來張氏產業的話語權就要分一份給南家。
南靈兒無視對方的神情,只條理清晰地說道:「我雖然不懂國事,但也清楚目前澄州會康兩地的受災百姓多達五十萬,還不算其他小地方的零星災民,要組織這麼大的賑災,連朝廷都感到吃力,更不說我們兩家。如果沒有必勝的信心,妄想投個三瓜兩棗,是杯水車薪,沒有半點效果,如果要挽回澄州頹勢,我們兩家這次保不準要連家底都掏出來,損失是可以預見的。」
於致禮默不作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