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第三世(三)
到了第三日,未央深知她若再不識時務,怕是沒有力氣在西雎面前表現了。
未央扶著桌子向前,親自給西雎盛了一碗湯,奉上。
久未進食的未央力氣太弱,西雎慢了一步沒接,碗就要從手中掉落。眩暈感越來越強烈,西雎沒有去接湯,而是一把撈起了搖搖欲墜的未央。
湯水灑落蹦到了西雎的褲腳上,未央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這是嫌她活的還不夠慘嗎?
西雎到沒顧及上被弄髒的衣服,只問未央:「想吃?」
未央的臉色已經由病態的白轉變為被嚇的慘白,許久才點點頭。
西雎指了指手腕處還未完全消散的牙印:「看,它還沒消呢!」
進食無望,未央也無力起身,西雎素來會折磨人,他讓兩個宮女扶著未央站著,無論暈厥否,不到寢睡時間絕不讓她放鬆。
劉太醫來了的時候正是看到這幅景象。
都這樣了,還有必要去做面子工程,請平安脈嗎?
「回公主,您的病氣仍在一次次擴散,病發一次就嚴重一會兒,臣給您開點葯,還望您保重身體。」
未央大概思索了一下,大概是毒氣入里,越來越嚴重,他再給開點促進毒發的葯,讓她早日升天。
未央所想八成是對的,一兩分不實之處在於:西雎原本是看著她生命頑強,有意留她兩年;但看她毒發折磨在身,又想讓她早日解脫。
猶豫之際,她那一咬更是堅定了他心中的想法,她若死了,也不用這等折磨,他也少了一份心思。
在西雎心裡他和未央也算是兩清了。
昔日她無意之中救他。後來,他護她到及笄,讓她在殺人不見血的皇宮中平安長大,此還救命之恩。
但是先皇迫害他家百餘口性命之仇,不共戴天。他要讓這個畜生一樣的皇帝百般償還,所以自他進宮以來不斷架空皇帝的權利,還讓其沉迷美人丹藥,殊不知他送過去的都是毒藥。
他最喜歡的就是各種長期慢慢折磨人的丹藥了,狗皇帝和他的嬪妃們一個也沒能逃脫被「病痛」折磨死的下場,只有未央是意外。
西雎是想讓未央無痛苦的死亡,可是她偏生活下來了。
今劉太醫這次開的葯是他命人精心提煉的毒藥,只需一滴,毒死十位成年壯漢也不在話下,未央是必死無疑。
未央也不想坐以待斃,他還記得西雎曾問過她,痛苦的活著和乾脆利落的死掉她選哪一樣?
她說她選擇死亡。
從她做出選擇的那一刻,好像一切都已經安排好了。
西雎是被迫選擇痛苦活著的那個人,他需要他的仇人也痛苦的活著,她的父皇,她的母后,當然也包括她。
先皇和先皇后都按照西雎安排好的一生活的痛苦,直至死亡,只有她成了例外。
也許她換個選擇,說不定能夠治癒西雎。
未央僅憑最後的力氣用手指在空氣中比劃著:「太醫一定要救我,比起死亡,我要活著,無論多麼痛苦,可還有生的希望啊。」
西雎接過氣若遊絲的未央,把她放到床上,撥了撥她額頭的青絲,對著昏迷的未央道:這次也是你的選擇,不要後悔。
這次小白玉瓶里不是提煉的毒藥了,而是催促她肺病發作的藥丸。
未央再次醒來時,不是在她居住了十六年之久的未央宮,而是一處山莊。
這個山莊是西雎的一處私產。
「殿下,臣與朝中肱骨商量過了,您的病需要靜養,所以臣將您帶來了此處。」與其說與朝臣商量不如說他是通知諸位。
只要有未央一個名頭在,最重視血統的大啟王朝就不會有篡權奪位的大爭端,而誰又關心一個久不入朝,沒什麼大用且病氣纏身的公主呢?所以在西雎說出即位典禮推遲,但奏章由儲君未央親批時,眾人都深以為是。
出來養病一說,是真是假,她和西雎心知肚明,奈何今日,她為魚肉,人為刀俎,她不僅不能反駁,還要笑著寫道:「公公是天下最有心之人。」
西雎坦然一笑:「公主可要進食?」
當然要,再不吃飯,她真的沒被病痛折磨到不成人形,都快被餓的睜不開眼。
山莊極為冷清,沒有丫鬟婆子,只有他們倆,膳食是吩咐陳福從宮裡帶來的,都是未央平日的規格,一樣菜也沒少。
這也算是西雎的一大優點,所有的事都按照他安排的走,他就很少吹毛求疵,不會在任何一件小事上再多加為難。
未央既然選擇痛苦的活著,他除了會讓她多加忍受病痛的折磨外,是不會再為難於她,憑藉二人熟悉的十多載,他對未央的放縱一如既往,甚至更甚。
就比如現在:未央一點點挪到床邊,示意西雎靠近,她雙手攬過西雎的脖子,在他胸口寫著:公公喂我。
西雎順從的將她抱起,當真一勺一筷的喂她,仔細如西雎,他遞過來的每一勺溫度都剛好,不會太燙。
之前在宮中,從未有過這般景象。
真正的未央雖然粘人,卻從不敢觸碰西雎的底線,因為他身上有一種攝人的壓力,所以在觸碰紅線之前,未央就有了應激反應,下意識的避開惹西雎不開心的事兒。
久而久之,這種順從和依賴全是西雎想要的,她就如同一個玩偶一樣,沒有自己的思想,西雎想要什麼,她的思想就偏離到哪。
未央也拿起西雎的勺子,舀了一勺她最愛的湯,吹吹熱氣,餵給西雎。
湯勺在空中停滯了一會兒,西雎並沒有要喝的意思:「公主千金之軀,如何能這般對臣。」
未央舔舔嘴唇,這人是防備心強還是潔癖?
未央自己喝下那勺湯,含在嘴裡,轉身渡給了西雎。
西雎也未料到他此生還能有這種時候,大腦空白一片,似百萬隻蜜蜂在腦邊飛過。
甜甜的,西雎反守為攻,席捲到未央嘴裡,直到她呼吸困難,他才不羈一笑:「需要臣提醒公主幾次,公主才記得您與閹人過度親密會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