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早市上的蔣向陽
自從去了新華聯購物中心了解情況以後,新華聯的商管胡彪先後幾次來到青雲藝,再三邀請我們入住新華聯購物中心的五樓西巷集市。
胡彪對自己的工作很上心,也很喜歡中國傳統文化和手工藝人,說話不緊不慢的有點文藝青年的樣子。
因為新華聯購物中心的租金不菲,五樓的招商也不好,冷冷清清的,尤其是那個西巷市集,一天也看不到幾個人。西巷市集自從新華聯開業以來,幾年了也沒有搞起來,大部分鋪位都是空的,入駐的商戶像走馬燈一樣,還剩幾家商戶也準備離開。
以前西巷市集也有幾個手藝人入住過,但沒多久就陸續離開了,我們諮詢了幾位老師,他們都勸我們千萬不要去那裡,否則會後悔的。
以我們現有的狀況,在購物中心開店不太現實,因為租金和物業費太貴了,店面的裝修和布置也要花很多錢,所以我們對胡彪的邀請婉言謝絕了。
有一天,胡彪又來了,還帶了一位他的領導,說他們的招商政策有變化,並給我們介紹了新華聯現在的情況。
原來新華聯正在轉型,把發展文化旅遊事業作為今後集團發展的主要方向,並收購了諸如鳩鶿古鎮等很多景區核心資源。他們現在對文化類項目很重視,尤其是對非遺類項目會給與大量的扶持與幫助,希望我們能認真考慮一下入住新華聯,並表示,如果我們能去,不收取我們的租金和物業費,同時會在宣傳推廣等方面給予我們大力的支持,會搞很多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推廣和引流活動。
聽他們說不要租金和物業費,我們覺得這個條件還不錯,幾人商量后,就隨著胡彪一起來到新華聯五樓的西巷市集,選了一間店面后,開始布置起來。
由於小魚的項目比較適合在商場里開店,我們決定這個店就叫「青雲藝」,主打服裝定製,邊走邊看。
我們計劃把這個店面當作一個試驗點,希望通過這個店能與商場中大量的商戶建立聯繫,利用這些商戶的資源和新華聯這棵大樹,探索一條市場化運營的道路。
西巷市集是建在新華聯購物中心五樓的一條歐式風格的小街道,有獨立的兩個入口,小街蜿蜒曲折,裡面有大小兩個中庭,大小門店21間,現在裡面還在營業的有7家門店,其他門店都人去屋空了。
在北邊入口有家做皮藝的小店,小店的老闆是一個帥氣的小夥子,剛從外地回到銀川,看我們來裝修就跑過來看,他叫顧玉東,是個做皮雕的手藝人。
小街裡面的拐角處有個賣文玩手串的店,老闆三十來歲,是王輝的好朋友,叫蔣向陽,王輝的葫蘆也有很多擺在店裡賣,還有蔣向陽自己製作的核雕,他看我們也來到這裡很高興,經常過來幫忙,很快就成了一家人,每天也都混在一起。
這條小街道上,其他幾家店經常沒有人,開門營業的時間也不一定,唯獨這個蔣向陽,每天10點前準時開門,晚上最後一個走,專心的守著他的店,整條街道經常只有他一個人,獨自坐在那裡靜靜的刻著他的核雕,等著他的客戶。
雖然這條街每天進不來幾個人,但他的店總會有老客戶找他,他也經常給我們介紹這裡的情況,很希望這條街能火起來。
向陽的話不多,性格直爽,說話做事從不拖泥帶水,直截了當,看誰不順眼就翻眼睛,操著他那地道的寧夏土話挖苦他,一套一套的,把人損的又尷尬又開心,充分體現著寧夏土話的精華。
後來,有一件事讓我對這個性格直率的小夥子有了深刻的印象。
老王家樓下有個早市,這個早市從早上6點到9點半開市,附近的居民大都在這裡買菜。有一天,我大清早來找老王,居然在早市上遇到了蔣向陽,向陽在這裡擺地攤,賣他的文玩手串和鞋墊。
「你怎麼在早市上賣文玩?這兒會有人買嗎?」我問向陽。
向陽看了看我,笑了笑:「那咋辦呢,總是能賣幾個賣幾個。」
「那能賣多少?」我想了解。
「好了賣個2-30,不好了剃光頭。」向陽邊說著邊坐在地上,整理著他的手串。
「我操,一早上就賣這些?」我很驚訝。
「咋了?你嫌少是吧。你不知道,我一天平均就算賣20,除去攤位費還能落一點,你不要看這10塊20塊的,一個月也能有幾百,早餐或者加油錢就有了,你要是不賣,這個錢你就要往外掏,一入一出可就不是幾百塊了。」向陽很認真的給我算著這個賬。「我每天在這裡,就會有人看到我,時間長了,也會有人變成我的客戶。」向陽的一番話觸動了我。
向陽每天五點起床,趕來早市擺攤,不論颳風下雨,數九嚴寒,日復一日的早已成為一種習慣,他總是早早收攤去送孩子,然後再去新華聯的店裡上班。
當我知道向陽還是一個嚴重的糖尿病患者,他的老婆在家裡照顧年幼的孩子,而且負債40多萬時,我的心裡莫名泛起絲絲的苦澀。
但看著向陽瘦弱的身軀和微笑的面容時,他的堅韌和頑強,使我深深的折服了。他沒有任何抱怨的樣子,也沒有被生活打倒,反而不屈不撓的,努力的生存著,微笑著面對著一切,你根本看不出他是一個每天要靠胰島素支撐的病人,還頂著巨大的生活壓力。
從那以後,我和向陽親近起來,常去他的店裡抽煙喝茶,向陽看我喜歡他的東西,就送給我一條他製作的項鏈,這條項鏈由一個大大的藏銀蜜蠟桃心和四顆綠松石、兩顆瑪瑙石,一對紅珊瑚組成,由黑色的椰殼珠片串起來,顯得古樸大方。向陽還把我掉的一顆后槽牙也打磨好,穿在上面。
我十分喜歡這條項鏈,從此以後就一直戴在我的脖子上,如果哪天沒有帶,就彷彿失去了什麼,心裡空落落的會發慌,尤其是我的那顆后槽牙掛在上面,給我的心裡帶來極大的安慰,很多人都說這條項鏈價值不菲,但我不知道它的價值是多少,只是知道這條項鏈對我很重要,尤其是我的那顆「狼牙」。
我尤其喜歡靜靜的躺在向陽的躺椅上,看向陽坐在那裡「滋滋」的刻他的橄欖核。向陽是個農村長大的孩子,家裡種著各種果樹,從小就喜歡收集各種果核。
向陽長大后在浙江東陽的一家木工廠打工,拜一位刻核雕的師傅為師,就和他學習核雕微雕,那時候他是一個大胖子,白白凈凈的很招人喜歡,後來因為別人說他胖,就開始減肥,靠著頑強的毅力,體重由二百多斤減到了一百二十多斤。向陽回到銀川后,找到了一個漂亮的姑娘結了婚,生了個討人喜歡的小男孩,過起了幸福的小日子。
但命運多舛,向陽得了糖尿病,還很嚴重,人瘦的不成樣子,體重不到100斤,這對於一個普通的農村孩子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幾年下來,最終因病至貧,負債纍纍直到現在。
向陽排解煩惱的方法,一個是把自己沉迷於手機遊戲之中,一個就是靜靜的坐在那裡專心的雕刻著他的橄欖核,除此之外,他什麼也不想,只是想盡一切辦法生存下去,不能讓這個溫暖的小家垮掉。
向陽的媳婦很賢惠,長得很喜人,永遠是笑眯眯的樣子,她一邊帶著孩子,一邊在家裡通過朋友圈做點小生意,補貼家用,兩人努力的養育著他們那調皮搗蛋又人見人愛的小軒軒,大名蔣尚昆,蔣哥。
這蔣哥可不得了,生的虎頭虎腦,天不怕地不怕,別看他才三歲多,在他眼裡沒有什麼不可能,不管你是大人或小孩兒,在他面前都不是個兒,都會對他高看一眼,甚至王雪的女兒天天也懼怕他三分,真是遺傳了他爹的豪邁氣概。
說起核雕,這裡面有很多故事的。
現在,橄欖核似乎已經成了核雕的代名詞,不過在古代核雕的材質選擇面是非常大的。我們初中時曾有一篇相關的課文,就是《核舟記》: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
核雕在古代就是中國的傳統微雕藝術之一。主要是以橄欖核、桃核等水果的核雕刻製作成工藝品,現在,已經被划屬於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範疇。
核雕文化在我國是有著悠久的歷史,但是它起源於何朝何代已沒有任何史書記載,不過最早在宋朝中期已經有了文字記載,距今已經有一千多年了。
明宣宗朱瞻基,明熹宗朱由校,這兩位皇帝都非常喜歡核雕。其中明熹宗還親手雕刻過,傳說中的作品「五鬼鬧判」,就是一件非常不錯的作品。明代核雕家魏學洢的《核舟記》可以算得上是鏤空雕刻的鼻祖了,即使到了現代仍有不少雕刻家在做《核舟記》這個題材。
到了清朝康熙年間又有了更大的發展,主要是以花船、官船為主,名家杜士元雕刻的橄欖核舟,據說當時價值50兩銀子,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在清朝末期,隨著社會的動亂與戰爭,核雕行業至此進入蕭條時期。
民國期間,核雕文化開始復甦,主要以山東的都桂蘭及其徒弟,還有舟山的殷根福等人,在艱苦卓絕的舊社會把核雕文化發揚起來。對現在的核雕技藝和文化具有深遠的意義。
改革開放以後,核雕這個產業也隨著市場經濟突飛猛進起來,主要形成了以蘇州,東陽為代表的「南工」,又以廊坊為代表的「北工」。兩派核雕各有千秋,在市場上頗具武林爭霸之氣勢。特別是最近十年,文玩核雕可謂風靡全國,紅極一時。其原料價格和作品價格也是水漲船高。
著名雕刻家王毅是明朝萬曆、天啟年間的人。天啟皇帝就是朱由校,這位皇帝,文玩人應該都知道,在此我就不多說了。在當時無論是木工、還是核雕都是很發達的,可惜由於年代久遠、當時的核雕流傳至今的卻是鳳毛麟角。
但王毅的作品還真有流傳下來的,就是桃核舟《蘇東坡夜遊赤壁》,現存浙江NB市,據說是目前僅存的明朝核雕作品。
我們現在看的很多老的核雕實物,-經過權威鑒定的,主要都是清朝的居多。核雕在明末清初得以突破性發展,有人說是因為顯微鏡在那個時候傳入的中國,但是顯微鏡和核雕的發展有沒有關係,這事兒就無從考證了。
反正向陽的師傅應該是正統的東陽「南工」派,向陽也算是「南工」派傳人了,否則向陽就不會擅長橄欖核雕刻而非核桃核雕刻了。
向陽是否得到了真傳我看不出來,但我看向陽雕刻時的細心和耐心程度,讓我確信,向陽是個有恆心、有毅力、樂觀向上的人,他堅韌的程度一點都不比橄欖核差,如果說什麼是打不死的小強,我敢說,蔣向陽就是標準。
一天,我們大家圍坐的店裡的大工作台邊,一邊吃飯一邊聊天,王輝數著人頭,感嘆著對大家說:「我們現在一共有8個人了,如果能再有8個手藝人加入我們,我們就什麼都不怕了。」
「對,眾人捧柴火焰高,我們一定會有16個人,不信你看著。」老劉一邊狼吞虎咽的吃著碗里的挂面,一邊肯定的說道。
「為啥要有16個人?」大喜不解的問。
「傻丫頭,一般非遺展示活動都需要15-20個項目或更多,如果我們自己有這麼多人和項目,就可以不求人,自己組織活動了。」老王翻著眼看著大喜。
「對,我們要再發展一些手藝人,我認識兩個人,一個是做木工的,一個是做大漆的,在文化城,要不我們去看看?」小魚兩眼放著光。
是啊,我們要想自己搞活動,還真是需要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