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 3大起義
安史之亂雖然最終被平定,但唐朝已元氣大傷,江河日下。特別是在平亂的過程中,各地的軍頭、藩鎮繼續坐大,向朝廷交稅越來越少,朝廷對他們的控制力越來越弱。
有的地方、藩鎮繞開朝廷採取世襲制,首領去世時,直接把位子傳給子孫,成了獨立王國。唐朝的末年,跟東漢末年差不多了,皇帝名義上雖然還存在,卻已名存實亡。天下大亂又來了。
歷史上空前絕後的流寇,黃巢部隊,成了滅唐的最後一根稻草。
黃巢是落第的舉子,起事于山東。他有一首名詩《不第后賦菊》,意思是考試沒有及第就詠一下菊花,發泄一下。因此此詩又名《詠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神奇的是,這詩中的預言最後竟然成真了。
黃巢起事後,不知經歷了多少戰鬥,曾經拋頭顱,灑熱血,被唐軍圍追堵截。其間還曾被迫投降,然後復叛。黃巢部隊「流竄」路線是這樣的:從山東入河南、湖北,沿長江東下,經浙江進入福建,然後到了廣東。他曾想將廣州作為大本營,後來因為水土不服,士兵大多染了疫疾,又思念故鄉,在嶺南立不住腳,便再次北上,經湖南、江西、AH打回河南,破洛陽,然後向西攻破潼關,直入長安……
部隊進長安的時候,黃巢乘坐金黃色肩輿,將士都披髮,身穿錦袍,手執兵器,浩浩蕩蕩,甲騎如流,千里絡繹不絕。果然是——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但「流寇」的「流」字,倒也不虛。黃巢轉戰三萬里,歷十二省,四次渡長江,兩次渡黃河,得益於晚唐朝廷的中樞指揮無力。各地藩鎮不聽朝廷指揮,自掃門前雪,沒有任何的戰略協作,才讓黃巢在大江南北縱橫自如。
但這麼寬鬆的條件,黃巢也沒意識到要建立起一塊堅固的根據地。果然是空前絕後的一支「流寇」。
所以,當被迫逃亡四川的唐帝向沙陀人借兵,黃巢的大將朱溫又背叛降唐后,黃巢的人生也就結束了。
話說朱溫降唐,成了唐朝的救命稻草,唐帝大喜,賜他命為「全忠」。
可這個朱全忠,在滅了舊主黃巢,自己坐大后,又開始學曹丕、司馬炎、楊堅等,上演歷史上最熟悉的一幕——「禪讓」,逼著新主、唐朝最後一任皇帝把帝位讓給了自己,建立梁朝,是為梁太祖。
這時是公元907年。中國歷史上的另一個大分裂時期,五代十國開始了。
明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崇禎帝繼位后,只用了三四個月時間,就輕鬆扳倒了魏忠賢閹黨。崇禎在獲得無數讚譽的同時,當皇帝的感覺也出來了。
問題是,倉促清除魏忠賢閹黨,造成了權力真空,一時間沒人幹活了。
一個最直接的表現是,稅收上不來了。崇禎帝上任第一年,稅收比上一年度直接下降了三分之一。在國庫本就空虛的情況下,這個下滑太驚人了,是不可承受之重。
崇禎帝只能在向一部分人加稅的同時,歷行節儉,節約開支。
關閉全國驛道旁邊的驛站,就是相當於現在的政府招待所,便是節儉的措施之一。
於是,在陝西,一個驛丞失業了,沒飯吃了,後來就起義了。他的名字叫李自成。
李自成的名氣,可是比崇禎帝還要大。就像美洲的蝴蝶扇動翅膀,會引發亞洲的狂風暴雨一樣,李自成與努爾哈赤的子孫一起,
成為了明朝真正的掘墓人。
有人說了,如果崇禎帝晚幾年關閉全國驛站,明朝就能多活幾年。但歷史不能假設,那一年,崇禎帝根本就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個叫李自成的人。
李自成參加起義軍,完全是被逼的。話說,朱元璋奪得天下,建立明朝後,大殺功臣,把開國元勛們基本殺了個精光。他後代的皇帝,大多也繼承了他的殘暴基因,對文臣武將動輒廷杖、流放、抄家、凌遲、誅九族,甚至是誅十族……
但朱元璋對自己的子孫們好啊。在世時,他就分封自己的25個兒子為藩王,並制定了制度,要讓自己的子孫永世為王,永遠吃俸祿。
他的理由是,外人都靠不住。誰對朱氏江山最忠心啊?肯定是朱氏子孫。把自己的子孫們都封為王,封為將軍,國家一旦有難,這些皇二代、皇三代、皇十代、皇N代們就會站出來,成為拱衛朱氏江山的棟樑。
這個理由聽起來,當然是對的。但後面事態的發展,完全出乎了朱元璋的預料。
在優越的環境中,他的子孫繁殖速度太快了。按物理學的語言,那叫裂變;按數學的語言,那叫按幾何級數增長;按經濟學的語言,那叫增殖速度遠遠超過了經濟發展的速度……
明朝的第九個皇帝,明孝宗在位的時候,分封在山西的慶成王,已經記不清楚自己有多少子孫了。後來朝廷派人替他查了查,這位王爺已經有94個子女,163個孫子,510個曾孫子。再加上妻妾們,慶成王府中的正式皇族就有1000多位……
差不多同時,另一位王爺,湊夠了100個兒子,其中除了一個將繼承他的王位外,另外99人將被封為鎮國將軍、輔國將軍之類,並享受相應的待遇……
這些皇N代們不用幹活就能有固定的收入,而且收入遠遠高於普通人。那他們天天不幹活,總要干點什麼吧?
除了兼并土地、欺負良民、泡姑娘外,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多娶老婆,多生孩子。因為生的孩子越多,國家給他們的俸祿就越多……
問題的關鍵在於,他們是無限繁殖,不受約束的。到明朝末年,這些皇族、也就是朱元璋的子孫,已達到了好幾十萬,有人認為甚至超過了100萬。
這些皇二代、皇三代、皇十代、皇N代們越來越多,地方官也不敢惹,老百姓也實在養不起了。
皇N代們比較多的地方,比較典型的,像山西,每年的財政收入為152萬石,而山西皇N代們每年消耗的俸祿為312萬石;河南地區年財政收入為84萬石,而需要供給皇N代們的是192萬石……
那個時候的生產力不像現在這麼強。現在吧,有重工業,輕工業,高科技,互聯網+,養人多了雖然也累,但辛辛苦苦也能養得起。可那個時候吧,也就種地,種茶,搞點手工產品,燒個瓷器,販點鹽,開個礦什麼的,哪養得起這麼多人?
為了增加財政收入,朝廷只能不斷加稅,加賦……
人禍多了,天災也就擋不住了。旱災、水災、風災、鼠疫、蝗災在各地出現,尤以陝西、山西等地嚴重。
普通百姓的收入,連交稅賦都不夠了,活不下去了,於是起義四起。起義軍剛開始時有許多分支,發展到最後,以李自成、張獻忠兩支勢力最強,都有百萬之眾,對當時、後世的影響也最大。
李自成、張獻忠都是陝西人,經歷也相似。都生在貧困家庭,當過小吏,當過明軍士兵,最後實在沒辦法了才起義。
像李自成,欠了一屁股債,被戴上刑具遊街,後來一氣之下殺了債主;後來聽說老婆出軌,又把老婆殺了。身背兩條人命,也就只能加入起義軍了。
李自成、張獻忠的發展也都是經歷了千難萬險,都幾次陷入絕境,被迫接受招安,也就是投降。降后又復叛,直到走上發展的正軌。
李自成和張獻忠本來都是高迎祥手下,算是一支隊伍的。
1635年,李自成、張獻忠率部直指明朝的中都AH鳳陽。鳳陽是朱元璋的老家,是明朝皇帝們的祖墳所在地,被稱為中都,有兩萬官軍把守。
李自成、張獻忠率部抵達后,只用半天時間就全殲了兩萬官軍,然後掘了皇帝的祖墳,砍光了周邊的幾十萬株松柏,拆除了朱元璋出家時所在的皇覺寺,並把鳳陽富戶殺得一乾二淨后,撤走。
在此過程中,因爭奪鳳陽皇宮的小太監和皇家樂器等,李自成與張獻忠結怨,兩人分軍各奔東西,成為了兩支隊伍。
崇禎帝聽說中都陷落、祖墳被掘后,穿上喪服,跑到太廟放聲大哭……但到此時他大概也還沒有意識到,皇室、皇N代們被清算的大幕,才剛剛拉開。
1640年,李自成攻克洛陽,抓住了萬曆皇帝的兒子、福王朱常洵。朱常洵體重300斤,據說比皇帝還富,平常不顧勸說,對饑民一毛不拔;被起義軍抓住后,他可就一毛不剩了。
李自成命人把朱常洵綁起來,去掉毛髮,剝去指甲,剝光洗凈后,與幾頭鹿放在一個巨鍋中共煮,取名為「福祿宴」,由將士們共享。
福王死於李自成之手,是確定的。但是不是這麼死的,有爭議。李自成手下的士兵們,搬運福王府中的金銀財富、各種物資、糧食等,幾天幾夜仍沒搬完。
李自成開倉放糧,發告示大賑饑民,贏得了民心;再分發金銀財寶獎勵將士……這一招吸引了大批當地青壯年加入了他的隊伍,跟著闖王有前途啊。
這是李自成隊伍滾雪球般壯大,迅速發展到百萬之眾的關鍵所在。1643年,李自成佔領山西平陽,將西河王家族300多位有爵位的貴族全部斬殺;再攻入太原,斬殺晉王一脈1500多人;再攻入大同,殺代王一族4000多人……
與李自成相比,張獻忠可能更狠些。他活動的範圍是湖北、四川、江西等地,襄王、榮王、蜀王等皇族都被他殺了個乾乾淨淨。
在李自成、張獻忠的威脅之下,一些皇族開始逃難,逃到江浙、兩廣、雲貴等起義軍到不了的地方。
但是沒幾年,清軍南下了。荊王、衡王、周王、晉王、德王、潞王……各種親王和郡王,被清軍殺掉的人數,難以統計了。
明朝宗室中,其中有些隱姓埋名的,才得以倖存下來。到清朝中期,這些人已經和普通的人家沒什麼區別了。
明朝皇N代們的結局,令人唏噓。朱元璋當年採用「藩王制」,分封自己的子孫,除了想讓自己的子孫永享富貴外,還有一個重要考量,就是覺得自己的子孫才對朱氏江山最忠心,一旦朝廷有難,這些人可成為拱衛江山的柱石。
但後果,肯定是朱元璋當年沒想到的。這些皇N代們遊手好閒,無所事事,不學無術,真有事了,哪能成為拱衛江山的柱石?基本只有伸著脖子待宰的份兒,醜態百出。明朝最後幾年,崇禎帝和他的文臣武將們,在內要應付李自成、張獻忠們的迅速崛起,對外要抗擊不斷壯大的清軍的進攻,兩線作戰,焦頭爛額,束手無策。
當然說他們完全無策也不對,他們也曾提出過幾個靠譜的戰略,只是完全無法實施。
一個戰略是承認李自成,封李自成為王,把陝西和山西劃為他的封地,條件是李自成聽朝廷指揮,幫朝廷去剿滅其他起義軍。但怎麼能封「流寇」為王呢?大部分人反對。皇帝和大臣們爭來吵去,定不下來。等到李自成擁兵百萬、兵臨BJ城下的時候,已經沒法談了。
有個大臣還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內」的戰略,就是與清兵議和,先集中精力收拾掉國內起義軍再說。與清議和,是崇禎帝以前堅決反對的,他還把「議和」作為罪名之一,殺了督師袁崇煥。但現在被逼得沒辦法了,崇禎帝便與兵部尚書一起,偷偷與清軍議和。不曾想一不小心走露了消息,許多「愛國賊」大臣們便鬧起來,堅決反對。崇禎帝沒擔當,說此事與他無關,完全是兵部尚書私下乾的,把兵部尚書當成替罪羊,殺了平息眾怒。
話說,崇禎帝在位17年,殺了兩個內閣首輔(相當於宰相),換了50位內閣大學士(相副宰相),殺死或逼死督師、總督11人,殺死逼死巡撫12人。這還是直接死在他手上的,被他間接殺死、逼死的官員難以統計。
正因為崇禎帝這麼刻薄嚴苛,反覆無常,當時整個大明願意主動擔當的,可能只有袁崇煥一個人了。但袁崇煥的遭遇,比當年的岳飛更讓人心寒。1644年,李自成兵鋒直指BJ。有人提議調鎮守山海關的吳三桂帶他的3萬關寧鐵騎進京守衛。但一調吳三桂,就沒人抗擊清軍了。調還是不調,崇禎和大臣們又議來議去,開了一個月會也沒有結果。
然後,李自成就兵臨BJ城下了。
守城的明軍,很久沒領到軍餉了。崇禎把皇親國戚、文臣武將們召集起來,讓大家捐款,給士兵發餉。這些人就開始哭窮,各種影帝級的表演。有的說要賣房子籌錢,有的說要上街擺攤賺錢。
結果,內閣首輔魏藻德,只捐了500兩銀子;其他人捐幾十兩、幾百兩的居多。
此時離滅亡只有8天了。崇禎帝派太監到皇后的老爸、也就是他的岳父周國丈那裡求捐助白銀10萬兩,他知道周國丈有錢啊。周國丈聽到讓他出錢,哭得死去活來的,說家裡已經窮得只能買發霉的米吃了……在反覆勸說之下,他捐出了1萬兩。
李自成開始攻城。崇禎帝召文武百官議事,沒有一個人來。人心散了,隊伍沒法帶了。
李自成很快進入BJ,因為明軍已毫無戰鬥力,很多人不戰而降,主動打開了城門。
崇禎帝在逼皇后自盡,然後用劍刺死了幾個嬪妃和和自己的孩子后,上了煤山,找了顆歪脖樹,上吊了。他死的時候,身邊只有一個太監跟著他。
明朝自此滅亡。當然,此後南方的明朝勢力,在南京擁立朱由崧建立了南明小朝廷,又折騰了一段時間,這個就不算了。
李自成率兵進京后,開始搜刮明朝那些文武百官的錢財。這可不是讓他們捐助,李自成沒崇禎那麼客氣,他是強索。
上面提到的只捐了500兩銀子的內閣首輔魏藻德,在被李自成手下用夾棍夾斷了10根手指后,拿出了5萬兩;那個說窮得只能買發霉的米吃的周國丈,被嚴刑拷打后又被抄家,光現銀就抄出了53萬兩。
崇禎帝前面求這些人捐助,求爺爺告奶奶后,只求到了20萬兩銀子。
李自成呢,經過對這些人的炮烙挑筋、挖眼割腸之後,輕鬆得到了7000多萬兩。
當然,遭殃的不僅是這些官員,普通商戶、普通人家,也受到了奸淫擄掠的傷害。軍紀敗壞,目光短淺,是李自成的敗。話說,闖王李自成膽氣十足,威猛善戰,打仗往往身先士卒,有很強的個人魅力。所以他的起義部隊歷經百千戰,轉戰萬里后,發展成了百萬大軍,最終進入BJ,滅了明朝,逼得崇禎皇帝上吊。這個時候,李自成手裡可以說握著一手好牌。
他有很高的民望。他的「均田免賦」政策很得民心,類似「打開大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的民謠到處傳唱。
與其他勢力相比,他的百萬大軍是威勢最盛、人數最多的。
他最先進入BJ,從BJ弄到了大量金銀財寶,僅白銀大概就有7000萬兩,可謂糧餉充足,成了各勢力中最富的。
儼然有定鼎天下之勢…………
但李自成硬生生將一手好牌打成了爛牌。他在一片石大戰被吳三桂和清軍聯手擊敗后,從此便一潰千里,所謂的百萬大軍很快就土崩瓦解……最終李自成在敗退到湖北九宮山時,被當地村民殺死(當然也有說他沒死當了和尚的)。
對李自成的敗因,有各種解讀。但公認的最本質的原因,是由於他的個人局限。他太迷信軍事勝利和武力的作用,不重視謀划人才、治理人才,全局謀划、地方治理成了他的最大短板。
比如進BJ后,李自成部隊各種酷刑搜刮,把明朝舊臣和京城百姓都逼成了敵人。這是戰略短視。
比如李自成也知道吳三桂的重要性,派人去招降吳三桂、想合作,但就在談的時候,抓了吳三桂的家人,沒收了他家的財產,睡了他的愛妾,這是合作的態度嗎?還能談下去嗎?
比如李自成攻下了很多地方,地盤可以說很大,但由於沒有治理人才,所謂的「均田免賦」只是空談,地方的基本治理連明朝時都不如,民眾對他的態度,由充滿期望到失望,直至絕望……民心盡失,是李自成一潰千里的根本原因。
作為李自成的反例,比如劉邦,剛開始手裡是一把爛牌,要什麼沒什麼。但關鍵時刻,劉邦得到了幾個人。蕭何,是治理人才;韓信,是軍事人才;張良,是謀略人才;陳平,既有謀略也能治理……這幾個人,都是一時人傑,當時最頂尖的。
當然,劉邦團隊里絕不僅僅是這幾個人,這幾個人手下分別都帶著一幫能人。蕭何發掘、培養了一群治理幹才;韓信發掘、培養了一群軍事將領……正是這樣的人才梯隊,構成了大漢朝的開國基石。
又比如朱元璋,既有徐達、常遇春這樣的將帥之才,也有李善長這樣的治理之才、劉伯溫這樣的謀略之才。當然,朱元璋團隊里也絕不僅僅是這幾個人,這幾個人手下同樣也分別都帶著一幫能人……正是這樣的人才梯隊,構成了大明朝的開國基石。
與李自成進BJ作為對比,看看當年劉邦進咸陽是怎麼做的。在《史記》的描述中,劉邦流氓出身,貪財好色。但他進咸陽后,就馬上不貪財、不好色了,與百姓約法三章,秋毫無犯,贏得了民心。這是戰略。
李自成就沒有這種戰略。因為他手下沒有蕭何、張良、陳平這樣的人。
李自成手下的文臣,大概就牛金星、宋獻策。就拿宋獻策來說吧,只是粗通文墨,對天下形勢茫然不知,獻不了什麼策,倒是在裝神弄鬼,搞些神神道道的東西取悅李自成方面,有一套。
傳說李自成的手下,有個叫李岩的。李岩文武全才,深受愛戴,在李自成團隊中顯得鶴立雞群。但可能是由於李岩太優秀,李自成一直跟他尿不到一個壺裡,就找借口把他殺了。李岩在歷史上是否存在,有爭議。如果沒這麼個人,李自成手下那更顯得沒人才;如果有這麼個人,真被李自成殺了的話,就更顯示出了李自成的局限。
最後說幾句張獻忠。
張獻忠的起義部隊,也發展到了幾十萬人,號稱百萬。論軍事才能,張獻忠可能比李自成還厲害;但說到戰略、治理,張獻忠就比李自成更差了。
就說一件事吧。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后,公告天下要開科取士,幾千名士人來參加考試。張獻忠見人到的差不多了,就把這些士人一網打盡,全屠了……這套路,歷史上也是沒幾個了。
張獻忠末期,與清軍打,與南明軍打,與李自成軍打,內部自己人跟自己打,並屠殺自己治下的民眾……這種毫無謀划、章法的一痛亂打,不敗亡就真沒天理了。
1851年春,洪秀全率他創建的拜上帝會眾在廣西桂平金田村起事。是為太平天國,洪秀全稱天王。
這年秋,太平軍攻佔廣西永安州。洪秀全便在這裡分封諸王:楊秀清為東王,稱九千歲;蕭朝貴為西王,稱八千歲;馮雲山為南王,稱七千歲;韋昌輝為北王,稱六千歲;石達開為翼王……這就是著名的太平天國「前五王」。
其中東王楊秀清權力最大,可以節制其他四個王。
應該說,在起事前後,功勞最大的是馮雲山,拜上帝會初期的那些會眾,大多是他發展來的。但被封南王僅幾個月後,在桂林全州的蓑衣渡,馮雲山被清軍炮火擊中,傷重死亡。「前五王」少了一個。
又過了幾個月,在攻打長沙時,西王蕭朝貴又戰死,「前五王」只剩下仨了。
南王和西王死後,東王楊秀清的權力更大了,基本擁有了太平天國的全部行政權,和大部分軍權。
楊秀清能力出眾,選人用人,賞罰有度,拓土開疆,眾軍敬服。正是在楊秀清的指揮率領下,1853年3月,太平軍沿長江東下攻佔南京。
太平天國便定都於此,改名天京。
這時的太平軍,已近百萬之眾,是一個完全可以與清軍對峙的強大存在。
有了自己的都城,洪秀全覺得享福的時候到了。他將原兩江總督府擴建為天王府,極盡豪奢。
天王府中大約有3000女子。廣義上來講,這3000女子都可以認為是洪秀全的妻妾,伺候洪天王一人。洪秀全生活在女人堆里,其樂無窮,後面十年幾乎沒出天王府一步。
洪秀全一心享受,軍國大事便都交由楊秀清去辦。
1856年,在楊秀清的指揮下,太平軍先破清軍江北大營,再破清軍江南大營,解除了清軍對天京的威脅。
到這個時候,楊秀清集行政權軍權於一身,權力和威望都超過了洪秀全,是太平天國實質上的當家人。
那天王洪秀全呢?是名義上的教主、精神領袖。
但楊秀清明顯還不滿足,除了做實質的當家人外,他也要做精神領袖。怎麼做呢?他開始施展自己的一個絕活——跳大神,太平天國內部叫「天父下凡」。
原來,洪秀全是天王,太平天國里還有天父天兄,楊秀清便是天父的代言人,經常跳大神,表演「天父下凡」的把戲。
以前,楊秀清通過跳大神「天父下凡」,借天父之口,辦過不少大事,對太平天國的發展壯大做出了傑出貢獻。
現在,楊秀清卻要用這個把戲來對付洪秀全了。
一次,洪秀全虐殺了一個宮女,楊秀清就乘機跳起大神來,借天父之口當眾數落、責罵洪秀全,並命人打了洪秀全四十大板。
受到楊秀清的當眾責打,身為天王的洪秀全卻誠惶誠恐,嚇得連個屁也沒敢放。
為什麼呢?一方面,洪秀全是懼於楊秀清的實權;另一方面,洪秀全作為教主,當然不信楊秀清「天父下凡」那一套,但不能當眾揭穿啊!
因為,大家都是這麼一路忽悠過來的,現在要是突然揭穿楊秀清的「天父下凡」,大家固然不信楊秀清了,也就沒人再信洪秀全這個教主,這個天王了。
洪秀全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話說,楊秀清跳大神跳得越來越頻繁,洪秀全受到的羞辱也就越來越多。洪秀全感到,這麼下去,自己的好日子要到頭了,要完蛋了。
按正規渠道,洪秀全已經對楊秀清沒有辦法,就像金庸的《倚天屠龍記》里,教主張無忌後來對下屬朱元璋沒有辦法一樣。
但張無忌光明磊落,沒辦法就退出圈子去給女朋友畫眉。洪秀全卻開始利用骨子裡天生就有的帝王術,玩陰的了。
楊秀清固然得到了太平天國大多數軍民的擁戴,但總有對他不滿的,如燕王秦日綱,尤其是北王韋昌輝。原來,楊秀清一直看不上韋昌輝,沒少利用自己的權力懲罰韋昌輝。韋昌輝表面上當然不敢反抗,內心裡卻恨死楊秀清。
洪秀全就利用了這一點,密詔韋昌輝和秦日綱回天京解決楊秀清。
1856年9月4日夜,韋昌輝率三千精兵秘密進入天京,與秦日綱會合,然後馬上動手,在凌晨突襲東王府。東王楊秀清及東王府內數千男女被殺盡……
著名的「天京事變」開始了。其後,韋昌輝以搜捕「東黨」為名,大殺異己。幾天時間裡,東王部屬及平民2萬多人被殺。
就在這血雨腥風之中,太平天國最光彩奪目的人物來到了天京,走上了前台。他叫石達開,人送外號「石敢當」。
這麼說吧,石達開是太平天國里最有魅力的男人,甚至也是中國歷史上所有起義軍中「最完美的悲劇英雄」。
14歲時,他已凜然成人。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石達開出身貧苦,父親早逝,他便在種地之外販雞賣牛,早早長大成人。
16歲時,受訪出山。石達開行走江湖,廣交英雄豪傑,年紀小小便名聲在外。他16歲時,洪秀全和馮雲山聽到了他的大名,專程拜訪,邀他共舉大事。
19歲時,統率千軍萬馬。20歲時封王正因為石達開少年英雄,被封為翼王時只有20歲,所以他在「前五王」中的地位最低。但他後來的戰績、貢獻和威望,那是遠遠超越了他的年齡的。
石達開最為人稱道、載入史冊的戰績,是兩次差點滅了曾國藩及湘軍。
1854年夏秋,曾國藩的湘軍把太平軍打得節節敗退,失地千里。在湘軍兵鋒直逼九江的危急時刻,石達開出任西征軍主帥,並於1855年初在湖口、九江兩次大敗湘軍。湘軍水師潰不成軍,曾國藩又急又氣,投水自盡,被部下救起……
其後,石達開揮師江西,四個月連下7府47縣,最終將曾國藩湘軍四面合圍於南昌城,切斷了曾國藩與外界的一切聯繫。但恰在此時,石達開被調回天京參加解圍戰,才使曾國藩免遭滅頂之災,逃出生天……
如果石達開運氣稍微好一點,歷史會改寫,便不會有後來立下不世之功的中興名臣曾國藩。
那時的曾國藩還不知道,逼得自己跳江的石達開只有24歲;可以說,石達開是天生的超級偶像派英雄。他是個陽光磊落的大帥哥。一名進士曾在湘軍晚宴上公開稱石達開「龍鳳之姿,天日之表」。
他有勇有謀,除受到自己人的愛戴外,也獲得了眾多敵人的尊敬。多年後,曾國藩抓獲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時,曾問李秀成對諸王的評價。軍事天才李秀成說,其他各王「皆材質中中」,都很一般;「而獨服石王,其深有謀略」,就佩服石達開一個。
對此,曾國藩是認可的,他畢竟在石達開那裡吃過太多苦頭,差點死掉兩次。曾國藩在上書時寫道:「賊以石最悍……亦最譎」,意思是太平軍以石達開最為強悍,也最有謀略。
石達開還能詩能書,是個詩人,書法家。他逝去多年後,到清末民初時,以梁啟超大師開頭,興起了一股偽造石達開詩文的風潮。梁啟超曾用心寫了多首詩,強冠名石達開,說是石達開寫的。其中像「少年落拓雲中鶴,陳跡飄零雪裡鴻」、「揚鞭慷慨蒞中原,不為仇讎不為恩」、「我志未酬人已苦,東南到處有啼痕」等都是名句,傳誦一時。
梁啟超大師為什麼這麼做?一是表達對石達開的敬仰;二呢,當然是想以石達開的強大號召力,聚集民氣,再次起事。
在梁啟超大師的眼中,洪秀全、楊秀清、韋昌輝那些人是拿不上檯面的。能拿出來的,只有石達開。
回到「天京事變」。就在天京血雨腥風的最關鍵時刻,石達開得到消息,來到了天京,指責韋昌輝濫殺無辜。韋昌輝有天王密詔,有恃無恐,跟石達開吵了起來,兩人不歡而散。韋昌輝又決定對石達開下手。
石達開得到消息后,連夜找了根粗繩子縋城逃走。韋昌輝就殺光了石達開在天京城中的家屬及部屬。石達開逃出天京后,在AH起兵靖難,上書天王,要求洪秀全殺韋昌輝以謝天下。石達開義旗一舉,四方響應。
洪秀全見大家都支持石達開,如果不同意石達開的要求,自己就又成了孤家寡人。沒辦法,洪秀全只好把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等當成替罪羊,殺了。
從洪秀全密詔韋昌輝秘密進天京殺東王楊秀清開始,上面這整個過程,就是著名的「天京事變」。
幾個王互殺,天京血流成河,導致了人心離散,太平天國的神話體系瓦解。是太平天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其實,直到這個時候,太平天國還是有個復興的大機會,就是真正讓石達開主政。
話說,韋昌輝被誅后,石達開奉詔回京,被軍民尊為「義王」,開始主政。他不計私怨,追究屠殺責任時只懲首惡,不咎部屬,連韋昌輝的親族都得到了保護,因此人心迅速安定下來;軍事方面,在石達開的部署下,太平軍穩守要隘,伺機反攻,陳玉成、李秀成等後起之秀開始獨當一面,內訌造成的被動局面逐漸得到扭轉……這就是太平天國最後的機會。
這也是石達開最光彩閃耀的時期,但……
石達開能力越強,越受擁戴,洪秀全就越不放心。
洪秀全作為太平天國的主要創始人、天王,要說他不想把太平天國搞好那也不對。但屁股決定腦袋,洪秀全想的大概是,在保住自己權力和地位的前提下搞好天國才有意義;自己權力萬一旁落,天國搞得再好又有什麼意義?
洪秀全便把自己的兩個哥哥封為王。這兩個王爺都是庸人,他們存在的目的就是分石達開的權,扯石達開的後腿,讓他辦不成事。
石達開的政令開始無法推行,他也越來越聞到了危險的氣息。為避免再次內訌,他就帶著幾千人出京避禍。
作為一個超級偶像派英雄,吸引力太大,有太多人來投奔,石達開部隊迅速發展成十萬大軍。
實踐證明,沒有石達開的太平天國局勢迅速變壞。洪秀全沒辦法,就專門打造了「義王」金牌,派人請石達開重回天京,但石達開實在不敢、也不想回去了。他就率軍在外圍幫太平天國作戰,逐漸越走越遠。後來天時、地利、人和都已不具備,石達開兵敗四川大渡河,死狀凄慘。
但石達開的余部,是太平天國里堅持到最後的。話說石達開出走後,後起之秀陳玉成、李秀成都可以稱為天才將領,但他們的號召力卻是遠不如石達開了。而陳玉成、李秀成面對的,是越打越強的曾國藩的湘軍。大勢已定。太平天國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