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小木匠蜂出世
一天早上,我從睡夢中醒來,仰躺在床上,透過床頂的蚊帳,定睛看著草屋頂上一隻大木匠蜂飛進來,又飛出去。
一隻頭部嫩黃的小木匠蜂,在洞口露出了頭,好奇地探頭探腦,一對靈活的觸角在頭上擺來擺去,像是兩根天線,在感知風向、溫度等的數據;由數千個顆小眼組成的兩隻複眼,佔據了大半個頭部,據說每一個小眼都有一套集光和感光系統,能夠清楚地感受外界的光線和圖像。
或許是洞口處的光線比較耀眼,又或許是對外面未知的世界存有恐慌,小木匠蜂猶豫徘徊良久,又鑽入洞里去了。
是小木匠蜂出世啦!木匠蜂家裡增添了新成員!
我耐心等待了一會,小木匠蜂又探出了黃嫩的頭,在洞口東張西望,或許是慢慢熟悉了洞口的環境,又或許是漸漸適應了外面明亮的光線,小木匠蜂最終鑽出了洞口。
在房樑上爬來爬去,小木匠蜂時而扭出「8」字形的舞蹈,時而又展開翅膀震動雙翼,做出起飛的姿勢,但是因為還不會飛行,小木匠蜂六隻腿爪緊緊地抓住房梁,防止掉落下來。
小木匠蜂同大木匠蜂大同小異,頭部、頸背呈現出淺褐色,胸部被披嫩黃的絨毛,紫羅蘭色的兩雙翅翼微微透明;後面腿爪外側個有一簇的茸毛,這是小木匠蜂的花粉袋子。
採花蜜的時候,小木匠蜂就用後腿上的這簇絨毛粘附花粉,採集滿了,就形成了黃黃或紅紅的花粉斑塊,就像用兩隻小袋子裝著。
小木匠蜂腹部套著一環一環光滑的體節,像是由一塊生鐵鑄成,閃著明亮黝黑的光芒,向里彎曲的鋒銳尾尖里,必定隱藏著讓人畏懼的蜇針。全身飽滿順滑的曲線,勾勒出小木匠蜂完美的身體構造。
研究表明,木匠蜂的飛行時速為每小時40~60千米,高度為1千米,在離巢10千米的範圍內活動,每天能飛行200多公里。木匠蜂的飛行姿態,就像一架縮小版的直升飛機,但是要比直升飛機不知靈活多少倍。
「你好啊,小木匠蜂!」我沒來由地輕聲說,雖然他(或她)是木匠蜂,但是初次相見,我竟然感覺它幼嫩可愛。
我輕輕的揮一揮手,想要打個招呼,小木匠蜂卻被我的手勢嚇得驚慌失措,使勁震動著翅膀想要飛走,六隻腿爪堪堪抓住木樑沒有飛起來,幾次振翅之後,或許是小木匠蜂終於在害怕中想到了逃離的辦法,快速爬著鑽回洞里去了。
引得我一陣憨笑……
我躺著沒動,與小木匠蜂的初次見面,不會嚇得不敢出來了吧?
許久之後,小木匠蜂終於又露出頭,探頭探腦地觀察外面的動靜,我保持不動,避免再次驚嚇到它。經過探測,小木匠蜂發現外面沒有了晃動的物體,又鑽出了洞口,繼續在房樑上練習起飛的動作。
一段時間以後,小木匠蜂已經不能滿足於房樑上的攀爬練習,終於一次猛烈的振翅,脫離了房梁的束縛,第一次飛了起來!
由於沒有調整好身體平衡,歪歪扭扭地落到了蚊帳頂上,隔著一層蚊帳與我四目相對,幾秒鐘的短暫相互凝視,似乎是在為我們的第一次相見行注目禮。
「你好啊,小木匠蜂,咱們做好朋友吧?」我忍不住又輕聲詢問,小木匠蜂無動於衷,似乎沒有聽到我的聲音,我們對彼此雙方,都屬於陌生的新鮮事物。
木匠蜂沒有耳朵,但它們並不是聾子,它們依靠觸角梗節外緣撅狀感覺器,
和複眼後面的毛感覺器感知聲波。感覺器受到外界聲波振動向大腦發射振動神經脈衝,從而使木匠蜂「聽到」聲音。
木匠蜂感覺器能感知低於500赫茲的聲音,而人的語言聲音振動頻率集中在500-4000赫茲之間,所以木匠蜂接收不到人類的聲音信息。
我身體保持不動,小木匠蜂擺動身體,轉動頭部,然後又晃動兩隻複眼左觀右望,沒有發現周圍的威脅,認為自身安全,然後不斷震動著翅膀爬到蚊帳頂的邊緣,再次振翅飛起。
剛剛脫離了蚊帳頂邊緣,因為動作還不純熟,又一次掉了下來,在空中翻滾時,抓住了蚊帳的側面。然後又沿著蚊帳向上爬,重新回到蚊帳頂的邊緣,調整身體頭向外,繼續練習起飛。
連續幾次振翅起飛動作之後,終於再次飛了起來,搖搖擺擺地飛到了空中,在草屋裡轉了幾個圈,找到了窗戶的出口,從窗欞格子飛了出去。
我急忙起身,從窗口跟蹤望去,小木匠蜂飛了不遠,落到了葡萄架的一片葡萄葉上,初次到了外面陽光明媚的世界,小木匠蜂心情格外歡喜、新奇,在葡萄葉面上顫動著身體爬來爬去,動作靈巧、輕快。
小木匠蜂趴到葡萄葉的邊緣,面向葡萄架北側方向,翹起身體擺來擺去,不斷舞動兩隻觸角,像是尋找什麼東西,我趕緊走出草屋,循著葡萄架向北望去。
在果園東北角,靠近籬笆牆處的田壟里,種著幾棵向日葵,全身巴掌大的綠色葉片,隨著微微的北風輕輕舞動,高挑身材已經舒展到葡萄架的上方,面向陽光,揚起了金黃色的臉龐。難道是小木匠蜂動用它的觸角,隨風感受到了向日葵的花粉?
果然,小木匠蜂像是終於確定了遠處的目標,鼓起勇氣振翅飛了起來,向著向日葵直直飛去,一下子落到了一個向日葵花盤上,笨拙地用六隻腿爪攪來攪去,試圖採集花粉,但是采蜜的技術要領沒有掌握好,揚起一片金黃的粉霧……
小木匠蜂賴在向日葵花盤上,爬來爬去練習了許久,像是終於學會了怎麼采蜜,兩隻後腿花粉袋子里分別粘了一簇花粉。終於玩膩了向日葵花盤,小木匠蜂又飛了起來,向北飛越籬笆牆,飛向了遠方。
小木匠蜂第一次出門,它能記得回家的路么?我不禁有些擔心。
等到了第二天早晨,當我再次見到這隻小木匠蜂的時候,我才明白,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小木匠蜂第一次遠遊之後,傍晚準確的回了巢穴,這是木匠蜂的天性本領。
後來又有三五隻小木匠蜂出世,使得這個木匠蜂家庭更加欣欣向榮。初生的小木匠蜂外形基本相似,我很難將它們區分開。
自第一隻小木匠蜂出世以來,我不禁動搖了同木匠蜂作戰的決心,木匠蜂一家有勤勞的夫妻父母,有年幼可愛的小木匠蜂孩子。一家人團結幸福,相親相愛,每天忙碌著采蜜生產,假如我殺害了其中的任何一個成員,讓木匠蜂家庭不再完整,會不會很殘忍?
在狹小的草屋裡,我們多次相遇、對視,雙方偶爾產生過相遇的詫異、畏懼、退縮,但最終都相安無事。再往後,都把彼此的存在當成了必然,乃至相互的無視。
可是,我該怎麼與木匠蜂一家相處呢?在這狹窄的果園草屋裡,一山能容二虎么?很長一段時間裡,我一直思考著這個問題,並且在和平相處與剷除異己的猶豫抉擇中,繼續展開了我與木匠蜂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