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高3
當年上海的高考科目是所謂三加一,三門主科(語數英),加一門副科(文科:政治或歷史,理科:物理或化學)。
雖然文科中理應包含地理課選項,而理科中還應有生物課選項,但這兩門屬於冷門課目,大多高中不會允許學生在「加一」時選擇。
在高二學期末按照所有學生的分科決定,在高三會文理分班,也就是把全年級所有同學重新組織班級。
結合我自身實際情況,我的三加一,選擇了文科。
因為考慮到數學有優勢,另外,父親任課的那一門文科課目,至少有個托底。而我父親正是高三分班以後,我的班主任。
一直想要逃離父親管束的我,最終還是落在了他的手裡。
要說父親做自己班主任是什麼體驗,其實我倒還好,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每天上學上課下課放學,還都是老樣子。
看著父親走進教室,那一刻在我眼中,他也只是普通老師的身份。
其實上他的課,我反而比較輕鬆,基本不用聽講,因為講的內容大多是常規問題,早在家裡開小灶時講過。
偶爾我父親上課提問,等半天沒有人能答上來,才會叫我起來回答。
高三開始籃球活動減少了許多,之前愛打球的夥伴們都把更多時間放到了學習上。
中午和放學打球的時間越來越少。之前高一高二的每天中午和下午都打,到高三,中午基本不打,下午偶爾動一動。
唯一留有深刻印象的,是高三上半學期後半段,和高一年級的那場比賽。
高一小夥子們剛剛入學不久,雖然比我們小兩歲,但其中有幾個打的還不錯的球員,聽體育老師說我們這屆高三有高手,便主動來約戰。
順便提一下比我們小一屆的高二年級,全部是足球和田徑愛好者,僅有的幾個籃球愛好者被我們碾壓過一次,往後再沒有一塊兒打過球。
在體育老師撮合安排下,某天放學后,我們正兒八經的跟學弟們進行了一場友誼賽。
此時我們高三隊的實力有著明顯下降,首先是大家平時打的都少了,手有點生。
平時晚上周末又經常補課,熬夜做習題時家常便飯,體力和精力真不如以往。
其次,我們年級的球員也已經湊不齊,原來我們班的金左手陳帕克校外補課,六班的瘦中鋒校內補課,都沒有來。
原來二班的胖中鋒,在念完高二就全家移民美國了。噢對了,我們還穿回力球鞋時候人家已經穿正代AJ打球了呢。
好在,有我,戴三井,曹戴維,李博班為主體的班級框架還在,再加上原四班的活寶兄弟和原一班的小個控衛,這樣的陣容也可以應戰。
比賽過程倒也精彩,非常膠著。讓我有點吃驚的是,高一的年級精華聯隊,還是挺有競爭力的。
畢竟這幫小夥子年輕,剛進入高中還沒開始苦著累著,正是衝勁十足的時候。
當然我們作為高三學長也不會輕易繳械,畢竟比他們多吃了兩年飯,也應該多打了兩年球。
高一隊中,有幾人是校田徑隊的,同時也是籃球愛好者,因此跑跳能力出色。籃球技術和配合也比高二年級的球員要高出不少。
其中有一人,個子雖然不高,但打球的風格,和舉手投足之間,頗有幾分當年H中學王科比的影子。
同樣是身體精壯,擅長運用節奏變化運球,並喜愛使用帶些後仰的跳投來終結進攻。
過了二十三年後,這哥們在野球場上認出了我,上前同我打招呼。我一開始愣是沒想出是誰。
他問了我一句:「你是不是Y中學畢業的?」這才讓我依稀記起他的那張臉。
天哪!怎麼胖成這樣,肚子上挺著個圓球,髮髻線也後退了好多。看上去比我還像個大叔。
只有看到他打球時,還是之前那樣的節奏和後仰風格,只是速度慢了許多,後仰高度也低了許多。
他還一個勁的說我沒怎麼變,我說過獎過獎,心裡盤算著,這哥們也已經四十歲了。
回到二十三年前的那場比賽,比分總頭到尾一直緊咬。
直到最後時刻兩隊打平時,高三隊依靠我的一次突破上籃鎖定了勝局。也僅僅是以這兩分險勝。
我覺得應該是體育老師(當裁判)發現我們體力不支,見落下風,就在我進最後那一球,領先兩分的當下,吹響了全場比賽結束的哨聲。
一方面,不想讓高一剛進來的那幫小夥子得意忘形。另一方面,也算是保全了我們高三這幫老球員的面子。
要是繼續再比下去,哪怕幾分鐘時間,勝負結果真的很難說。
這最後一個準絕殺,也可能是那哥們一直都還記得我的原因吧。
進入高三下半學期,我幾乎和籃球斷絕了。
一來是真沒時間,中午和下午放學都被學業佔滿了,體育課全被徵用。
二來是因為受傷,在高三下半學期剛開學的第一次打球,記得是周五放學后,當時還沒有排滿補課表。
很不巧的是,在很短的時間內,我連續兩次摔倒,都是右手撐地緩衝。
一次是打籃球被對手撞倒;第二次是被一旁踢足球的人不小心絆倒。
後果是右手手腕嚴重扭傷,幾乎不能彎曲了。
等過了一兩個月傷勢才慢慢好轉起來,但那時也幾乎沒有任何閑暇時間了。
高考前最後的那幾個月,好像沉浸在倒計時的沙漏中,從上往下的沙粒一點點的埋沒自己,感覺是極其煎熬和漫長的。
那段時候沒有任何娛樂消遣,每天都在補課和題海中做著重複運動。我幾乎都忘了籃球。
因為這個時候,清醒的頭腦告訴自己,籃球那只是一個夢想幻想,或至多是一個愛好。
普通的我只能在普通的道路上繼續自己的人生,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終於是來了。
高考成績並不是很理想。
只有傳統強項數學,在有個低級失誤的情況下,還取得了不錯的分數。
傳統弱項英語,在H中學頂級專職高三老師的強力鞭策下,終於也算是沒有拖後腿。
傳統的不穩定項語文,卻又一次拉跨。同學之間打聽分數,感覺班級平均分我都沒有達到。
而我父親主課的三加一的那一項文科,也只考了個平常分,遠低於父親的期望。
四門學科的總成績,是超過了一本最低分數線,但遠未達到我渴望的一本第一志願。
而一本的第二志願學校入取應該沒有問題,只是入取專業可能會被選擇。
正當我在琢磨要學哪一個專業的時候,沒想到原本填在一本第三志願的學校來了電話。
那是一所在南方大城市的重點高校(後面稱Z大),按現在的標準,即是985又是211。
由於上海本地生源一般都不太願意離開家鄉去外地(除了北大清華這種以外),為了確保外地名牌高校能在上海完成招生指標,它們歷來有優先權。
當年上海生源在填寫高考志願時候,有條硬性規定:一本、二本和專科每一檔只要填寫學校,必須至少填一個外地高校。
而絕大多數志願填寫,都會把外地有名氣的重點高校,填在每一檔的第三志願。
外地重點名牌高校在上海的招收人數非常少,所以入取分數通常要比上海本地高校的分數高出許多,因此將外地重點高校填寫在第三志願,基本只是為了充數。
而那年,我算是遇到了意外的驚喜。
Z大在上海招收文科五人,填寫Z大為第一志願的只有二人,填寫在第三志願的也只有二人,其中一個是我。
按照我的分數,在理論上,應該被另一所在上海的高校(填寫在第二志願的學校)入取。
但由於外地名牌高校在上海的優先調檔和入取權,Z大招生辦給我電話問願不願接受調劑,直接去Z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