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有文化的士兵
楊烜有意激發周鋒的鬥志,繼續發問道:
「《海國圖志.籌海篇》中講道,英國人一切都不足為懼。因為中英兩國火炮差距並不懸殊,中國人聰明絕頂,將來一定可以追趕上英人。
首發:塔&讀小說
「然而,《籌海篇》里又講,唯獨有一樣東西,實為我國所不能及。這就是『飛炮』,即開花炮彈。中國炮台雖堅,英軍以飛炮注攻,炸裂四齣,迸射數丈,清軍將士往往自相擾亂。m.
「又有燃燒彈,屬於開花彈的一種。燃燒彈觸及中國水師戰船,戰船即成火海,根本無法撲滅。
「我且問你,華夏亦有開花炮彈,卻為何不作推廣?反而堅持使用實心炮彈?」
周鋒不假思索,脫口而出道:「我國開花炮彈引信不穩定,有時未落地即爆炸,有時在炮膛內即爆炸,價格也遠高於實心彈。」
楊烜卻反駁道:「小子,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引信不穩定,可以想辦法改進,可以想辦法購買洋人的技術。朝廷明知開花彈威力大,彈體輕,又在鴉片戰爭中吃盡開花彈的苦頭,卻棄而不用,豈非愚蠢至極?」
周鋒無言以對,困惑不已。
馮可欽見狀,笑了笑,解釋道:「滿清制度,火炮炮彈由工部壟斷製造,分撥各省使用。若戰時調運不及,則授權各省就近製造。
「現在出現了開花彈,想要代替實心彈,就要工部首肯,就要涉及到工部下屬工廠。以工部那些顢頇無能的官吏,誰敢輕易推動改革?
「另外,滿清以異族統治華夏,時刻提防漢人造反。開花彈威力大,若技術泄露,被漢人、民間所用,將置八旗、綠營於何地?」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清軍已經在部分戰場使用開花彈。但兵部壟斷開花彈技術,清廷也一直不敢放手讓地方製造開花彈。
本小&說首發站點為:小說APP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直隸總督衲爾經額奏請增大開花彈產量,存庫以作戰備。道光帝勉強准奏,卻嫌費用太貴,要求「每歲操演時,只須裝填尋常炮子」,要求把開花彈「歸簡易而藏妙用」。
西方積極發展火炮新技術,滿清卻將開花彈技術雪藏起來。就這樣,中西方火炮技術差距越來越大。
周鋒年輕氣盛,忍不住抱怨道:「難道,推廣一個開花彈技術有這麼難嗎?難道,工部為了袒護下屬工廠,兵部為了滿漢之防,就可以不顧國家的安危嗎?」
一番議論,成功激起了周鋒的鬥志。
楊烜與馮可欽相視一笑,說道:「不錯,清廷無能,不能抵禦外侮,明知開花彈先進而不用。清廷無道,坐著百姓流離失所,仍然盤剝百姓,加收戰爭賠款。
「我們造反,對內要讓百姓吃飽穿暖,對外要抵禦外侮。你有一身熱血,也有一身本事,年輕氣盛,本該發奮圖強,卻染上了一身煙癮。
「小子,若你能戒除煙癮,本帥必定大大地重用你,創造條件請你鑄炮。本帥倒想看看,你到底能不能鑄炮,到底能不能造開花彈?你所造的炮、彈,到底能不能敵過洋人的?」
周鋒挺直了胸脯,一副難以置信的樣子。
周錦年提醒他,說道:「傻小子,還不趕緊感謝大帥?」
周鋒這才反應過來,連忙說道:「承蒙大帥厚愛,小人再不戒除煙癮,誓不為人。等小人戒了煙癮,一定做牛做馬為大帥效力,造出比洋人還要好的的火炮、開花彈。」
讀者身份證-563743675
他眼裡放光,再沒了往日的委靡、頹廢。周錦年也興奮得落了淚,他為這個侄子操碎了心,如今這小子終於浪子回頭了。
離開火器營,楊烜與馮可欽仍然意猶未盡,頗感輕快。
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黑旗軍里雖然遍布三教九流之徒,只要人盡其用,也能從中挖掘很多人才。剛才這個周鋒,不正是絕佳的例子嗎?
朱元璋、劉邦都是平民出身的皇帝。他們的開國班底里,亦有大量屠夫、胥吏出身等下層民眾。
只要善於發現人才、使用人才,黑旗軍就能不斷發展壯大,逐漸具備問鼎天下的實力。
火器營的隔壁是一營。一營是楊烜的嫡系,人馬最眾,營長為楊田。
既然是嫡系,自然要重點照顧。楊烜派王征擔任一營副營長,主要負責在一營開設識字課程、提高士兵文化水平。
王征是至臻堂的「白扇」,主要擔負文案工作,具有一定的知識水平。
今天上午陽光正好,王征來到一連,從最基礎的《三字經》開始,教授士兵識字。
華夏長期採用「科舉取士」,實施文官治國,藉此創造了絢爛昌盛的傳統文化。文官階層文學功底深厚,文字功夫了得。與之相反,社會文盲率長期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
本書首發:&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清末實施新政,鼓勵各地興辦教育,社會識字率有所提高。據學部統計,清末全國「精通文墨者」大概在三百萬人左右。
所謂「粗通文墨」,即可看懂政府文告,可以書寫信函。按這個標準,清末「粗通文墨者」還不到人口總量百分之一。
一個強大的民族,必須是一個有文化的民族。普魯士的崛起,與他們率先普及現代教育關係莫淺。
同樣的,一支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
楊烜知道,要想國家富強,必須大辦教育。在此之前,必須提高黑旗軍的文化水平,提高士兵識字率。
一營辦學條件簡陋,王征使用一塊大的門板,在上面貼了幾張寫有大字的白紙,以此教士兵認字。
士兵們聽課也不認真,好多人都在交頭接耳,小聲議論。
楊烜來到連隊後面,聽見兩個士兵正討論得火熱。
「你說大帥真的是哪吒轉世嗎?」
「沒聽人說嗎?大帥名字里的烜字是火旁。哪吒腳踏風火輪,也是火命。大帥不是哪吒轉世,又是什麼?」
@ 「只是滿清乃是水命,大帥乃是火命。水能滅火,這怎麼解釋呢?」 「這……」 王征注意到了楊烜,一連官兵也都把目光投向楊烜。 他推讓不過,上前發表了一段簡短的講話: 「兄弟們,王征副營長曾是廣州城內的教書先生,為人很有學問。我請王徵到一營擔任副營長,很大程度上是想讓他教會大家讀書識字。 「讀書識字有這麼重要嗎?當然有了。舉個最樸素的例子,那些縣官、州官力氣沒有我們大,為什麼他們能夠高高在上,坐轎子,吃海鮮?因為他們能夠讀書識字,在科場上過五關斬六將。 「為什麼洋人這麼厲害?他們不熟悉中國的風土人情,為什麼能把我們打得落花流水?因為他們文化程度更高,他們能夠製造蒸汽機船,能夠製造洋槍洋炮。 「一支沒有文化的軍隊,是一支愚蠢的軍隊。一支愚蠢的軍隊,是打不了勝仗的。黑旗軍要立志成為一支有文化的軍隊,而非愚蠢的軍隊。 「同樣的,對於我們士兵來說。我們要努力成為一個有文化的士兵,而非是愚蠢的士兵。現在,我們選拔軍官的一個重要標準是識字,讀得懂文書。 「不識字的士兵,原則上是不能成為軍官的。因此,我們司令部做出規定,努力學習文化的、文化水平較高的士兵,將優先成為軍官。」 密碼563743675 士兵們聽到這兒,臉上露出不可思議的神情。歷來士兵殺敵立功,憑勇猛可以晉陞成為軍官。若讀書讀得好就能做軍官,確實有些匪夷所思,與大家的認知大為不同。 即便是馮可欽,也大為不解。華夏長期重文抑武,民間一直都有「好男不當兵」的說法。按照楊烜的主張,要大力提拔讀書人做軍官,這能成嗎? 翻遍《二十三史》,雖說也有書生帶兵的例子。不過,那都是些個例。文人代作主帥,底下各級軍官仍由武夫充任。 文人將兵,固然不乏虞允文、張巡、袁崇煥這樣的名將。但更多的是,文官不知兵,不能駕馭底下的驕兵悍將,紙上談兵,身死軍滅。 馮可欽涉獵甚廣,知道西洋軍隊有貴族從軍的歷史。但這些貴族大多先在軍校就讀,再前往軍隊歷練。 楊烜以讀書好壞作為提拔各級軍官的重要標準,真的可行嗎? 當然能成。楊烜心裡明白,曾國藩創建湘軍,以書生帶兵,使湘軍煥發出強大的戰鬥力。湘軍大將多為書生,憑軍功建立武勛,深刻地影響了華夏近代歷史。 楊烜繼續說道:「我們的教學條件還很簡陋。剛才,我看到,有的士兵聽課不認真,一直在交頭接耳,有的士兵撿起地上的樹枝,在地上比比劃划。 「我們鼓勵大家積極學習文化,積極識字。日後,我們要裝備洋炮,就要計算射擊諸元;要打仗,就要書寫閱讀作戰文書。 「如果大家認字,沒有文化,怎麼用洋炮嗎?怎麼看作戰文書呢?如果不會用洋炮,不會閱讀作戰文書,我們又怎麼打勝敵人呢?」 扣扣伍陸彡⑦④彡陸⑦伍 眾人信服,紛紛點頭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