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清水溪左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信州臨山依水,風景秀美。春天桃花開滿枝,夏季綠樹好乘蔭,秋來稻花香滿園,冬至雪花飄滿地。尤其是到了秋天,氣候宜人,隨處可見靜謐的優美景緻。
從小駱村往北,翻過西山,沿肖家溪、橫山一路蜿蜒向北。道路左側是溪流,溪水潺潺,清澈見底,發源於靈山的這條溪水隨著路經的村落有各個叫法,如左溪、雙溪、斜溪等,最後匯入信江。道路右側則是或高或低的山崗,橫山者,顧名思義,一片延綿橫亘的山崗,崗上山間多是松柏茶籽樹,間或草木叢生。到了花果山,則是奇石嶙峋,樹木繁森,苦櫧樹、柿子樹、山楂樹……掛滿了或紅或黃的野果,幽香撲鼻,山泉沿著石澗汩汩而淌,還真有幾分「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的意境。可惜的是,這個時空《西遊記》並未問世,「花果山」一說,自與美猴王無關。
過了野雞山嶺,映入眼帘的是參差農戶村落,清水溪兩畔儘是一壟壟的稻田,金黃金黃的稻穗是農民燦爛的笑容。稻花香里說豐年,對於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人民,這是一年之中最最幸福的時候。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們啊,幸福指數總是如此之低。
沿著溪流溯游而上,過大夏壟,靈山近在咫尺。
靈山風景橫亘於上饒縣北部,跨越茗洋、湖村、清水、汪村、石人、望仙、鄭坊、華壇山等鄉鎮,距信州城區五十里。
靈山是道、佛二教聖地,道家書列天下第三十三福地,《信州府志》稱之為「信之鎮山」,是江南頗具影響的民間宗教名山。胡昭、葛洪、張道陵、張繼元、劉太真、***、松月禪師等人均在靈山結廬修真、收徒傳道。
靈山是著名的道教洞天福地之一,《雲笈七籤》二十七卷《福地》載:「靈山在信州之上饒縣北,墨真人治之」,被列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大昌時道教被尊為國教,先後建有宮、觀、殿宇九十九座。楚、定間道教極為興盛,各地擴建道觀,修道者日眾。
「東漢末年,三國紛爭,河南潁川名士胡昭隱居陸渾山中,潛心道學。曹操屢聘昭為中書令,昭婉言拒之,並悄然南下,隱於靈山百穀峰之養真岩,繼續悟道,採藥煮茗,並結爐煉丹,以濟鄉人沉痾。嘉平三年,昭無疾而終。鄉人稱昭已得道成仙,並建祠塑像祀之。昭專註自身修鍊,不收徒傳道,但仙逝后屢受皇封,影響很大,並有劉太真、***等信仰道教的朝庭命官步其後於祠中立化成仙,故為靈山道教之始祖……」
馮過聲音平緩,娓娓道來:「胡昭之侄胡超,字惠璉,隨昭南下,隱於靈山擁筆峰修鍊。超家學厚實,受伯父影響,一心悟道,少壯時便遍游名山大川,並得一道士傳以長生之術,得一高僧授以辟轂之法。昭仙逝后,超避諱改為惠璉,號拔俗,繼續在擁筆峰修鍊,並為鄉人滅祟治病。超暮年後不知去向,鄉人說他已肉身成仙,並在全國各地發現他的仙蹤。由於胡昭伯、侄仙跡遍傳,靈山各峰各洞結廬修道者日眾。與胡昭伯、侄隱於靈山悟道修鍊同時,有一至德道人云游靈山,見東台峰南風光秀麗,數洞穴呈太極圖樣分佈,便於此處結廬修鍊,收徒傳道。至德道人仙逝后,其徒募資修建道觀,命名為至德宮。道觀建成后,道徒日眾,道觀也隨之擴建……」
「東漢建武至元和年問,正一派祖師張道陵於貴溪龍虎山創教。此教道徒可娶妻室、可食葷腥,為人祈福降妖,超度亡魂可收取酬金,實為一種謀生職業,因此人教者日眾,遍布靈山域內各大村莊,雖歷史上有抑道揚佛影響,正一教卻長盛不衰……」
「大兄知道的可真多啊……」小娘子眨著眼睛,長長的睫毛微微顫動,漆黑的眸子若有星星在閃爍。
揉了揉小娘子的腦袋,馮過輕聲說道:「多讀書總是有好處的,只要別成為迂腐呆板的書獃子。」
粉雕玉琢般的小蘿莉「嗯」了聲,作大人狀:「我也要多多讀書,像大兄那般滿腹……滿腹……」
「滿腹經綸。」對這個妹妹,馮過向來寵溺。
馮居庸膝下二子一女,十四歲的馮過最長,次子馮辸十二歲,幼女馮迅五歲。二子年齡相仿,平素里少不得打打鬧鬧,自然是「做大的讓小的」。在同輩中最幼的馮迅卻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馮居庸中年得女,自是寵溺的無以復加。至於二位兄長,亦是一般。
有趣的是,好動的馮辸雖然打心裡稀罕小妹,在好動愛鬧的本性驅使之下,他時常去「招惹」馮迅……有句話怎麼說來著?社會我迅哥,人狠話不多。嗯,古靈精怪到有「迅哥兒」美名的小妹懶得去搭理無良二兄,一言不合就放大招----但見她睫毛顫抖著,前一刻紅了眼,下一瞬大顆大顆的眼淚便一串串滴落,低著頭輕聲抽泣,委屈至極。雖然《紅樓夢》未曾問世,但馮辸一定明白「女人是水做的」這個真理。在淚水面前,他果斷地慫了,各種陪笑道歉,眼不能將淚水塞回小妹的眼眶。可惜的是,迅哥兒一旦發動眼淚攻勢,不將敵人擊潰是絕不會收手的。果不其然,稍後,母上大人快馬殺到,好一番雞毛撣子伺候。虧的是馮辸戰鬥經驗極其豐富,早諳「避重就輕」之道,體罰神器離身尚有一寸,便拍手跺腳、鬼哭狼嚎,仿似母上大人已練至太陰真氣第九層,雞毛撣子非雞毛撣子,而是至尊神兵……咳咳,打不是真打,痛亦非真痛,父親大人卻是「實戰派」,只黑沉著臉讓馮辸「滾」去後院柴房好生跪好。關在「小黑屋」面壁思過的箇中滋味,不足為外人道。難能可貴的是,馮辸忘性大,吃一塹不長一智,不多時便故態復萌。他愛招惹馮迅,迅哥兒愛哭,父母親為女出頭祭出雞毛撣子和小黑屋兩大神器……這便是馮老五家的固定戲碼,周而復始,循而環之。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馮迅很黏馮過。馮小妹很嬌氣,嬰幼兒時便好哭,誰都哄不好,唯有在馮過懷抱中咯咯作笑。馮過上學前散學后都會抱著小妹逗樂,那烏漆烏漆的眼睛盯著大兄,甚是可愛。稍大些,小妹更是成了大兄的「跟屁蟲」,馮過也願意帶著她出去玩耍,如這回去左溪給外祖母拜送中秋節。
靈山多有奇峰怪石,山間泉水清洌,常年不斷。道道清泉發起於靈山源,最終彙集成溪流,是為「靈山溪」。
左溪村因位於溪左而得名,以沈庄為中心參差散落著十數個小村子,算得上是人煙輻輳之地。
從大夏壟沿坡轉折而下,便進入了左溪地界,「下沈」二百多戶人家集聚而居。
沈氏是當地最大的家族,有「上沈」、「下沈」之分,乃是同宗族親,馮過的母親馮沈氏便是出身於「上沈」。
循著溪畔鵝卵石鋪就的道路前行,騾車轔轔,噠噠脆響。行不多時,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牌坊。
這是一座進士坊,又稱「風憲坊」。高兩丈,寬三丈,三間四柱,全石結構,前後使用護掌,為明代風格。整體造型豐滿優美、莊重樸實,典雅大方。柱間施月梁,梁下有透雕神鰲的套獸和「如意」雲頭,上下噬嗑,緊緊鎖固著坊梁正檁,承托著樓頂。尤其隔扇明面刻有四塊凸形的「漁船」、「牌坊」、「萬福」、「架鼓」圖案,活靈活現,情趣盎然,富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明間專額石上的石牌匾,正背面刻「恩榮」、「王音」二字,坊額兩面刻有斗大的「進士」二字。右邊豎刻小楷「正和七年壬戍歲會試」,左邊豎刻「中試三拾貳名進士沈致和立」。
「正和」是英宗皇帝在位時的年號,「正和七年」也就是十年前。
英宗皇帝聰明睿知,天性夙成。嗣服之初,遵養淵默,洎總威柄,發揮強剛,黜除奸回,修復法度。正和之政,燦然再新。然「故冬以來,數冒大寒,浸以成疾,藥石弗效,遂至彌留。」正和八年,皇帝常佣在福寧殿崩逝,年僅二十五歲,在位僅八年。四月,謚號憲元顯德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廟號英宗。
英宗薨后,因無子息,乃立次弟端王常佶為帝。
常佶登基即位,改年號為「崇寧」,現今是崇寧三年,沈致和進士中試恰是十年前。
第三十二名貌似不高,可亦是千難萬難。
此時科舉考試分三級進行,即鄉試、會試和殿試。會試中試者在宮殿舉行「殿試」,根據成績高低分為一甲、二甲、三甲三等,一甲第—名叫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賜進士出身;其次為三甲,同進士出身。科舉考試一般每三年進行一次,每次有六千多舉人參加,取三百名進士。
取得了進士出身,意味著就可以入仕了,這個和做官是有區別的,通常不用考取進士就有做官的資格,因為舉人就可以授予官職,但官銜通常不高,九品以上,七品以下,往往最多當到縣令就結束了政治生涯。可進士不一樣,進士是七品官起步,一等的前三甲更是沒準,可能起步就會五品。
也就是說,沈致和一旦中試,便已入仕,真正的魚躍龍門、一飛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