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道緣
蕭鑫數日間在大石之上勤修苦煉,倒也沒有覺得飢餓。此時,他大功告成,空閑下來,發現肚子早就餓了,於是,勉強開口詢問:「曲道長,可有素麵吃?一碗就好……我……肚子餓了……」
「有,有,當然有。」『天長』道長喜笑顏開,下廚房親手做了幾碗素麵。
吃飯時,『天長』道長不忘育人重責在肩,繼續說道:「《大丹直指》有言,『欲明回光調息,須知觀音堂之妙用。觀音堂者何?觀屬眼,音屬耳,眼屬心,耳屬腎,心腎相接處,為觀音堂,主持一身神氣者也。其法自兩眼角收心一處,收到兩眼中間,以一身心神,盡收此處,所謂「乾坤大地一起收來」是也。心定之後,自此用眼下看鼻尖,直下看到臍下。眼常在此處,寂然不動,任鼻呼吸,調息綿綿,若存若亡。不假工夫,則真息自調,「息不由於鼻外,思維止於身中」。正謂此耳。又曰「蟾光終日照西川,即此便是葯之根。」蟾光即眼光也,西川即臍下坤地也。如此回光於臍下,以調真息,是神入氣穴。回光日久,腎中一點真陽,上與心神相合,則心息相依(內息者氣也),心息相依則水火既濟。」他料定小師弟天資過人,聞道即通。
蕭鑫聽的滿頭霧水,禁不住問道:「曲道長,此功法何時修鍊為好?」
『天長』道長奇道:「回光調息工夫,遇靜即行,不拘子午,十二時中皆可為。」他猜想小師弟是一時糊塗,便耐心地解釋道,「即行功時,意失便收來,所謂「放去收來總是伊」。是工用久,心內自悟,五賊先去,五賊乃眼耳鼻口意。眼不外視而內照,則魂在肝而不從眼漏;耳不聞聲而返聽,則精在腎而不從耳漏;鼻不嗅味而調息,則魄在肺而不從鼻漏;口不開言而塞兌,則念在脾而不從口漏;意不妄想而默守,則神在心而不從意漏。如此精神魂魄意,攢簇在坤位,則獨修無漏矣。』小英雄,修行修心,不可圖一時之快。只要你一心向道,肯下些水磨功夫,滴水穿石,必收水到渠成之效。」
蕭鑫一邊大口大口吃面,一邊點頭說道:「曲道長大恩,蕭鑫沒齒難忘。」
天長道長笑道:「小英雄……不……小師弟……不必如此見外。」
「小師弟?」蕭鑫道,「曲道長,此言怎講?」
「此事說來話長。」『天長』道長哈哈一笑,親手鳴鐘,召集門下弟子到三清殿。『天長』道長上過香,向祖師行三禮九叩大禮。當眾宣布,代師收蕭鑫為關門弟子,賜道號『天虛』,授了道袍法衣等物。
蕭鑫心想,能做天長道長的小師弟也不錯。當下向殿上三清祖師行三禮九叩大禮,然後轉身面對『天長』道長,行三拜禮。『天長』道長代師受禮。『天長』道長』有徒弟四人,大弟子『玄深』,二弟子『玄靜』,三弟子『玄光』。萬天河入師門晚,道號『玄河』。
其時,大弟子『玄深』和『玄光』正在四海雲遊,萬天河剛隨四叔下山,都不在鐵瓦寺。
二弟子『玄靜』眼望蕭鑫,滿眼欣喜。蕭鑫認識『道清』和『道明』,見他們都站在『玄靜』身後,應當都是他門下弟子。拜師禮成,『天長』道長手拉蕭鑫的手,滿臉是笑,說道:「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小師弟,你我共勉之。」
師傅在蕭鑫小的時候就逼著通背道德經,聞弦知雅意,笑道:「大道路遠,蕭鑫必勇往直前,不敢有絲毫懈怠。」『天長道長』點頭稱善。
『玄靜』上前,參見小師叔。『道清』和『道明』等一眾小道僮,紛紛上前行禮,口稱『師叔祖』。蕭鑫見『玄靜』道長白髮銀須,慈眉善目,一襲白色道袍加身,更顯仙風道骨。忙稱:「不敢當,不敢當。」『玄靜』道:「小師叔,你慧根天生,日後勤加修行,定可早證大道。」
蕭鑫聽玄靜一字一句,說得情真意切,不似做假,暗想莫非老子真的是道緣深厚?
玄靜道:「小師叔,你剛到鐵瓦寺,人生地不熟。『道明』這孩子精明,辦事也俐落,今後就隨您老人家修行可好?」蕭鑫一個人在鐵萬寺也覺孤單,有人做伴當然好,笑道:「好啊,好啊!」
『道明』心下也喜歡這位人小輩份大的小師祖,急忙過來見禮。玄靜道:「道明,日後在小師叔面前要勤勉有加,不可懈怠!」
蕭鑫笑道:「無妨,無妨。」拉著道明的手走出大殿,問他鐵瓦寺附近可有什麼好玩的地方?閑來無事,想出去走走。
道明想了想,說道:「小師叔,我聽民間傳說,瑤池曾是西王母居住的仙境。周穆王姬滿駕車西遊來到天山瑤池,西王母設宴款待,周穆王以絲綢玉器相贈。西王母即席作歌:「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周穆王唱和:「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比及三年,將復而野。」然而,周穆王卻一去不復返。有詩云,『瑤池阿母倚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瑤池邊,有娘娘廟,規模宏大,香火鼎盛。」
蕭鑫道:「如此說來,倒要去瞧瞧。」
道明道:「小師叔,寺內規矩,不可隨意下山,更不可去娘娘廟。」.
蕭鑫道:「為何不讓去?」
道明道:「娘娘廟是道姑修鍊的場所,我們去了有所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