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
整個童年我最喜歡釣魚,儘管一家人從沒吃過我釣的魚。夏天,上午太陽就很熱,光線很亮,我挖完蚯蚓蹲到池塘邊,池塘被水浮蓮蓋滿,只能從空出來的小圈裡放進去,眼睛一直盯著水底游來游去的小魚,然後挨一上午曬,最後釣到的幾條小魚不是放到自家的小池塘,就是被曬死——我釣魚從不帶桶,最多拿個塑料袋,老是漏。
我和夥伴釣魚通常用的是鉤子、絲線、魚漂、魚墜、竹竿,還有蚯蚓。
我們家裡都有細竹竿,不過大多是秧棚的支架,彎的厲害,還有趕牛用的竹鞭,太細了也不行,即便有些筆直的竹子,顏色褪得厲害,都白了。我是上山時留意適合做竿的竹子,然後折斷帶回家。可是綠油油的顏色褪得很快,轉眼就黃了。
我曾經有一根魚竿,親手做的,漂亮筆直,跟絲線一樣長,鉤子正好勾住竿尾,並不需要在桿身上繞彎,後來變黃了我也喜歡它。可是家裡人常常不讓我釣魚,我偷偷把它藏在了堂哥家裡。可是一直要上學,儘管沒有忘記它,卻始終沒把它拿回來。
魚線大多是買的絲線,記得還用過肥料袋的封口線,那是種白紅兩色好幾根細線搓成的粗線,我一直覺得用它很難釣到魚。
魚鉤也是在村裡小店裡買的,要挑纖細的,粗了小魚咬不上。有次和堂哥在一個小雨的下午,他用一根粗線和書釘、飯粒,釣了十幾條小魚,然後放回他家的小池塘。從小學課本上讀到長征時一個班長用縫衣針釣魚,便記住了。可是回家后一弄,發現縫衣針很難彎曲,弄好后沒有倒刺魚容易滑出去。
買的魚漂像溫度計,黑白紅三色,漂亮精巧,一小段空心的橡皮筋穿過絲線,再把魚漂塞進去,當然,很多時候是一截蘆葦桿做成的魚漂。
魚墜是鉛塊,不過我們一般用牙膏皮。
魚餌除了蚯蚓外,用得最多的是飯粒,還有些夥伴說用蛆最好,不過蛆太噁心我沒用過。那時並不覺得蚯蚓噁心。
釣魚的地方,除了池塘外,就是小河。我們在樟樹下的小橋上釣魚,水面離橋不到兩米,透過清澈的河水能看到一群群游曳的小魚。那裡經常有風,有枝葉的濃陰,夏日的光斑在水面游移閃爍,下面洗衣服的那幫女人討厭死了。
橋下還有一個釣魚地點,在稻田旁邊,那裡水較深較混濁,不過能釣到大點的鯽魚,不像在橋上只有那種彩色的扁魚和筷子一樣的餐條。可是那裡雜草灌木太多,往往一甩桿,絲線就纏住了樹枝,解不下來只能用力扯斷傷心回家了。
家裡人從來不准我去河水深的地方釣魚,小河下游較寬,聽說很深,淹死過人,有托生鬼。河水從橋下的洞里奔流而下,水聲很響,我在橋上望著急流的河水有點暈。一次我們和年紀較大的堂哥們跑到那裡去,我們看他們釣魚,後來被爺爺奶奶拿著竹鞭一路罵趕回來了,還要我跪,儘管他們沒真打我也沒讓我跪,只是一個勁地嚇唬我那裡有鬼。整個童年我也只到過那地方一次,覺得那裡極為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