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不屈不撓的施瓦岑貝格
歷史上的科爾貝格,也就是現如今波蘭的科沃布熱格市,該地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曾經發生過數次圍城戰役,最出名的1次是1807年的科爾貝格圍城戰。
交戰雙方是拿破崙法國和普魯士,科爾貝格城在拿破崙戰爭期間的1807年3月到7月之間,曾被法國-軍隊和幾個僕從國-軍隊包圍,這座城市是普魯士人在波美拉尼亞地區的最後的堡壘。
法國人的圍城並沒有成功,隨著《提爾西特和約》的簽署,科爾貝格城才解圍。戰後,「科爾貝格的勝利」,被譽為德意志頑強精神的體現,守城指揮官格奈森瑙少校由此飛黃騰達起來。
另1時空中,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1年,也就是1944年年初,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打算讓傳奇導演維特-哈倫製作1部關於科爾貝格市長約哈西姆-內特爾貝克自傳為藍本的英雄主義電影,把科爾貝格城塑造為德國的愛國主義和自我犧牲的象徵。
這是第3帝國最後1部的大製作宣傳電影,這部戲劇化的電影表現了歷史上的1807年,普魯士最後1座沒有被法蘭西第1帝國-軍隊佔領的,波美拉尼亞省的城市,科爾貝格的居民反抗拿破崙軍隊的故事。
該影片想要達到的目的,是要把歷史上普魯士人抵抗拿破崙軍隊的故事,來和現實中的第3帝國抵抗盟軍的絕望的戰鬥聯繫起來。
儘管被戈培爾標榜為「所有時代中最偉大的電影」,但在德國很少有人能有機會觀看這部規模空前的電影,因為戰爭在這部花費數百萬帝國馬克的電影流傳開來之前,就已經結束了。
所以,這部電影直到2戰結束之後的50年代得以上映。而前世曾留學德國的穿越者,也有幸看到過這部充滿夢幻般的「抗法神劇」。
當然,普魯士人抵抗不僅限於科爾貝格。在1807年戰爭的瘟疫般的崩潰中,普魯士境內總還有1些可喜的現象。
比如說,布呂歇爾將軍勇敢地試圖率領他的後衛部隊,向波羅的海奮力突破,雖然終於在盧卑克,遭到優勢法軍的圍攻而失敗。
此外有但澤、格魯瓊茲,尤其是由格奈森瑙少校把守的科爾貝格等1些要塞進行了抵抗。另外,格岑伯爵對侵入西里西亞南部,效忠拿破崙的萊茵聯邦軍隊組織了防守。
需要說明的,當時在科爾貝格組織抵抗的,是僅有少校軍銜的格奈森瑙。而在當下,格奈森瑙由於私下從魯爾大公國叛逃,而作為普軍戰俘,被囚禁在萊茵蘭地區的亞琛戰俘營。
如今,領導科爾貝格抗擊法軍的,居然是1名叛逃到普魯士的波西米亞貴族,卡爾·菲利普·施瓦岑貝格侯爵。
這個源自神聖羅馬帝國的貴族世家,其歷史可追溯至1429年的男爵領地,之後歷經數百年逐漸晉陞為伯爵和親王領地。
1797年,當安德魯法國以排山倒海之勢,徹底終結了神聖羅馬帝國,成功肢解了哈布斯堡王朝,僅保留1個弱小的奧地利大公國后,以卡爾大公、施瓦岑貝格侯爵與圖古特男爵為首的少數奧地利貴族,發誓絕不願意屈服於法國人的淫威,因而拒絕接受《美泉宮和約》。決定帶著身邊的少量親隨,繼續向東,流亡到俄羅斯境內。
這些人都相信1個即將發生的事實:已經成為歐洲絕對霸主的安德魯法國,與雄踞東方的俄羅斯帝國之間必有1戰。等到了那個時候,或許就是拯救哈布斯堡王朝與神聖羅馬帝國的最佳時刻。
然而,登基不久的新沙皇保羅1世,卻是讓這些哈布斯堡王朝的忠誠們失望了。
俄羅斯帝國非但沒有與法國決裂,反而因為同瑞典爭奪芬蘭的戰爭,需要來自安德魯和法國的支持。於是,聖彼得堡給了流亡者當頭1棒,轉而與法國簽署了1份被視為「准同盟的軍事協定」。
在俄國待了好幾個月,在1798年年初之際,見事已不可為,施瓦岑貝格侯爵隨即提議眾人離開聖彼得堡,前往柏林,那是新上台的普魯士威廉3世對於安德魯和法國,表現出極大的厭惡感。
對此,曾經擔當過駐俄大使的圖古特男爵,以及卡爾大公等人卻堅持留守俄羅斯。
這些與法國激戰多年的流亡者,在經過1番縝密分析后認為:
如今的普魯士已衰弱多年,其國力軍力根本不比腓特烈大帝時代,1旦匆忙選擇與法國交戰,根本就是以卵擊石,為安德魯平添1枚「普魯士征服者的勳章」。
反倒是俄羅斯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擁有蘇沃洛夫、卡緬斯基等,這樣1大批優秀指揮官,可以隨時武裝數十萬,甚至是上百萬的士兵。
此外,俄國士兵不僅身體健壯,性格堅韌,而且服從性強,能夠承受很大的傷亡卻不崩潰。這在7年戰爭中就有充分的體現。
最後,這個「3人流亡組」做出決定,由施瓦岑貝格侯爵前往柏林,在普魯士軍隊中效力,抗擊法國人即將發動的入侵;
而卡爾大公則接受沙皇保羅1世的任命,在俄國-軍事學院擔當教官,主要是結合德意志戰場的親身經歷,講解法軍的戰略戰術;
至於圖古特男爵,則作為中間聯絡人,接受俄國樞密院外交委員會的1項任命,擔當外交顧問。
4月上旬,當施瓦岑貝格千里迢迢來到柏林的時候,安德魯已經批准了《黑色方案》,下令所有法軍及盟友的數十萬參戰部隊,務必在5月之前做好對普戰爭的準備。
不過,由於直布羅陀半島戰役與俄瑞戰爭的開啟,加之普魯士大使的暗中投效,安德魯最終將法普戰爭的最後日期定在了6月初。
不得不說,安德魯的調整戰爭日期的舉動,讓施瓦岑貝格臉面盡失,那是他1抵達柏林,就到處宣揚,預測法國人會在4月下旬發動進攻。隨後,他更改時間於5月中旬,屆時法普戰爭將全面爆發。
然而,1直等到5月下旬,俄國皇儲亞歷山大夫婦來柏林進行訪問的時候,普法兩國1直保持著和平態勢。當然了,在外交方面,兩國時不時的會打上「回合制」的嘴仗。
1開始的時候,不拘1格,求賢若渴的威廉3世,還打算將施瓦岑貝格侯爵招致帳下,作為身邊的軍事顧問。
只是施瓦岑貝格的兩次「神預測」過後,別說1干普魯士元帥將軍在1旁看著這位流亡者的笑話,就連威廉3世自己也認為,那個施瓦岑貝格侯爵,根本就是1個「大水貨」。
好在年輕的普魯士國王並非什麼薄情寡恩之人,很快的,他不顧法國大使香巴尼的強烈抗議,正式任命被法國和奧地利通緝的逃犯,施瓦岑貝格侯爵為勃蘭登堡騎兵學校的1位高級教官。
等到法普兩國相互宣戰,普軍主力南下圖林根山脈之際,威廉3世與其幕僚們似乎早早忘卻了,那個在柏林以西60多公里,隱居於哈弗爾河畔勃蘭登堡市,終日飲酒消愁的施瓦岑貝格侯爵。
好在卡爾大公的1份書信,令施瓦岑貝格重新振作起來,他主動聯絡了留守柏林的舒倫堡親王,宣稱普王威廉3世,布倫瑞克元帥。以及南下20萬普魯士軍隊主力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危險,那是安德魯法國可以調動的法軍及僕從軍的數量,可以超過50萬人。
不僅如此,施瓦岑貝格還依照卡爾大公的提醒,告知舒倫堡親王務必要向普軍司令部發出警告,警惕法軍的內河艦隊會從威悉河和易北河的下游,進攻沿河的城堡要塞,繼而截斷普軍向東的退路。
毫無疑問,舒倫堡親王自然不會搭理那個流亡侯爵的胡言亂語,更沒有向遠在魏瑪的威廉3世與普軍高層示警。
直到兩周之後,普軍20多萬精銳全部葬送於易北河以西的時候,舒倫堡親王這才追悔莫及,當即以柏林總督的名義,任命施瓦岑貝格侯爵率領1千普魯士騎兵,前往易北河東岸收攏逃亡的普軍潰兵,尤其是要尋找到至今生死不明的普王威廉3世和王后露易絲。
6月19日,等到施瓦岑貝格的騎兵部隊,趕來馬格德堡對面的比德里茨城,發現通向馬格德堡周圍那些綺麗的林蔭道,已經成了血腥的戰場,到處布滿了死屍、殘肢斷體、瓦礫、大炮、彈藥車和武器。大地被鮮血浸透。
經過對沿途潰兵的詢問,施瓦岑貝格依然沒有發現普王威廉3世,王后露易絲,以及1干樞密院大臣的蹤影。
當然也不是沒有收穫,那是在比德里茨城以東,施瓦岑貝格的部隊,擊潰了法軍1支3百人的輕騎兵,成功解救了近4千名的普軍步兵。
異常機警的施瓦岑貝格並沒有繼續戀戰,反而是主動撤離了戰場,而在騎兵部隊的身後,還有自願跟隨這位波西米亞侯爵的千餘名普軍士兵。
同樣的,施瓦岑貝格深知法軍的進攻重點,將是波茨坦與柏林1線。如果自己繼續宣戰向東撤退,勢必會被優勢法軍包圍於柏林1帶,被圍殲或是投降,才是唯2的選擇。
最終,施瓦岑貝格選擇了向北,向波羅的海方向撤退,而這1退就是彎彎曲曲的3百多公里。數天後的6月22日,在經歷了無數磨難之後,施瓦岑貝格終於抵達了科爾貝格要塞。
此刻,跟隨在施瓦岑貝格及騎兵部隊身後的普軍士兵不減反增,居然達到了6千人,甚至還有兩個完整的炮兵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