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圈正義》——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圓圈正義》——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什麼是《圓圈正義》?從書中羅老師的解釋來看,正義就如同一個完美的圓一般,雖確實存在但永遠無法達到,然而我們還是可以不斷接近它。這就是我所理解的羅老師關於圓圈正義的這個概念。

這本《圓圈正義》算是羅老師的一個隨筆集,裡面一共收錄了羅老師49篇隨筆,分為「圓圈正義」「何謂榜樣」「道德譴責的打開方式」「身負權力各自珍重」「法律人的理智和多數人的情感」「生命的尊嚴」「心懷永恆活在當下」七大部分,探討了法律,正義,道德,權利等概念,也談到了讀書,人生,時間等話題。在每個話題上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從閱讀中也可以發現羅老師的閱讀量絕對很驚人,書中各種引經據典,發人深省的句子,同時也能深深的感受到羅老師是一個謙遜的智者,自省的哲人,總是一種謙卑的姿態去追尋心中的正義。也難怪是某站頂流,如果你也對羅老師感興趣的話,這本《圓圈正義》絕對值得一讀。

下面分享一下書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句子吧。

1.權力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往往導致絕對腐敗。

2.如培根所言,一次犯罪不過是污染了水流,而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卻是污染的水源。

3.1997年我國刑法規定了罪刑法定原則——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刑法既要懲罰犯罪,又要限制懲罰犯罪的權力。

4.對未來的合理預期是所有生物存活的基本條件。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更是需要合理預期,法律必須保障人們的這種需要,讓人免於恐懼。

5.無論堅持多麼崇高的抽象理念,我們都不要在自己的堅守上附加不著邊際的價值,並讓他人成為我們信念的犧牲品。我們只能期待自己有勇氣去踐行我們的法治信念。

6.大學之大,不在大樓,不在大師,更不在大官,而在偉大的觀念。

《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7.司法實踐中有些司法機關習慣性地認為,民眾必須接受法律所推行的價值觀,而忘記了法律的價值觀本身來源於民眾樸素的道德期待。法律只是道德的載體,權力意志不能任意產生道德法則,道德在法律之上,法律及立法者的意志在道德之下。法律的超驗權威不是人的理性所創造的,而是寫在歷史、文化、傳統和習俗中,寫在活生生的社會生活之中。

8.讓幸福感持續的唯一方法就是以感恩的心、謙卑的心接受一切成功與失敗。

9.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讓羅素不停地從事社會活動。但他愛人類,不愛具體的人。因為抽象的人類只是一種完美的概念,它總是可愛的,對概念的愛只需投入腦力,但對具體的人的愛則需投入真實的感情。每一個具體的人都不完美,都有可鄙之處。一個人越是陷入對抽象人類的愛,就越是厭惡真正具體的人。

10.老話說,一個手指指向他人,四隻手指卻指向自己。

我並不是說人們不能夠進行道德譴責,而是說當我們進行道德譴責的時候,一定不要把自己先排除在道德判斷之外。

道德判斷,永遠要先己後人。

11.辯護首先是防止冤枉無辜,人類無法輕易區分誰有罪誰無罪,如果只有明顯無辜的人才能得到刑事辯護,那麼必將有大量無辜的人受冤枉。

在法院作出判決生效以前,任何人不得確定為有罪!

為什麼要為壞人做辯護,因為我們在法院作出生效判決以前,並不能宣判他是壞人,他只是作為犯罪者嫌疑人,也有獲得辯護的權利,也有證明自己清白的機會,我認為為壞人做辯護,最主要的還是為了不冤枉一個好人。

12.律師與其說是在捍衛當事人的利益,不如說是在通過捍衛當事人的利益維護法律的尊嚴。

13.重溫約翰·多恩古舊的佈道辭「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

「沒有人是自成一體、與世隔絕的孤島,每一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分。如果海浪衝掉了一塊岩石,歐洲就減少。如同一個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每個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傷,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所以,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就為你而鳴!」

14.在任何行業,如果人們信奉強者為大,也就不可能真正遵守規則,因為規則只對弱者有效,強者永遠跳出規則之外。

15.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歷史似乎給我們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從來不接受教訓。

16.刑法要促進社會發展,而不能使社會陷入停滯,因此必須確立思想自由,尊重人之為人的價值,將人從恐懼中解放出來,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思想動力。

17.司法真正忌憚的從來不是輿論,而是輿論背後那種捉摸不定的權力意志。

18.每個人都是向死而生的一生,在這個生命旅途中,我們不時會經歷苦難,我們也要時常對抗自己內心的邪惡,終有一天,我們會走向此生的終點。

19.對抽象的人類的愛是無須付出代價的,但對具體的人的愛則總是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20.我想以馬丁·路德·金的話結束這封冗長的信件。

他說:我們必須接受失望,因為失望是有限的,但我們永遠不能放棄希望,因為希望是無限的。

21.我們必須接受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沒有人能活在確定性之中,對人生而言,我們唯一能確定的就是不確定的人生。

最後,希望我們都能保持謙卑的姿態直面這不確定的人生,就算做不成法治之光也要恪守自己內心良善的準則。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浮生漫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浮生漫談
上一章下一章

《圓圈正義》——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