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多年以後,或許我將再次捧起這本書!
《百年孤獨》,諾獎作家的代表作,同時也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在我高中的時候,《百年孤獨》寫本小說不知道為什麼便火起來了,同時進入我視野的還有加西亞·馬爾克斯,但我能肯定這和當時的諾貝爾文學獎有關係,因為在我的記憶似乎把加西亞·馬爾克斯認為是我高中時期的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了,可是當我百度了一下才發現,他其實是1982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不知我這混亂的記憶也是否是受到他魔幻現實主義風格的影響,雖然久仰《百年孤獨》的大名,但卻一直沒有認真的去閱讀過這本書,直到我剛上大學時,那時候手頭並不寬裕的我還是買了一本《百年孤獨》的紙質書,然而買來之後,我連第一章都沒看完便擱置在了家裡。直到現在,已經工作了的我,才在微讀打開了這本百年孤獨,而這本書似乎只有范曄翻譯的這個版本,因此我看的這本和我當年買的那本是同一個版本。
雖然書還是同樣的書,但是我已經不是從前的那個我了,現在的我有了更為豐富的閱歷,對於人生,對於文學,對於歷史,對於這個世界的認識,比起高中時期的我,可以說還是更加成熟了一些,閱歷也更加豐富了一些,因此現在的我再度捧起這本《百年孤獨》,也更有耐心一些。
閱讀這本《百年孤獨》,前前後後大概花了四天的時間閑暇時間,總共耗時接近七個小時,相對於自己閱讀其他類型的小說,我這算是看得比較慢的了,但對比其他閱讀這本書的書友來看,我讀得似乎又有些囫圇吞棗了,因此我對於這本書的理解,也難免有些地方會停留在比較膚淺的層次,我也不想故作深奧,反正我自己樂在其中便好。
回到《百年孤獨》這本書吧,相較於我上一本讀的那本《瓦爾登湖》,這一本百年孤獨給我的閱讀體驗明顯更好,不過畢竟是兩本不同類型的書,我目前這顆略顯浮躁的心更適合讀小說而不是散文。
「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這便是這本小說的開頭,還沒有看過這本小說之前,我就已經很多地方看到模仿的句子了,剛開始看到這句話時,其實我並無太多特別的感受,也可能是我看得不夠投入的原因,直到後來看了相關的解說視頻后,我才驚呼這個結構之精妙,短短一句話,竟蘊含了過去、現在和未來,這樣的開頭,怎能讓人不產生好奇與興趣。
關於這本小說,據說勸退了不少讀者,而這些讀者之所以被勸退,大多數都是因為裡面重複相似的人名令人目接不暇,難以辨別,其實剛開始的我也和這些被勸退的讀者一樣的感受,可是隨著我耐著性子看下去之後我才慢慢發現,這些重複的人名並不是我們閱讀的障礙,反而還是我們理解劇情發展的一大助力,他們的名字並不是無規律的重複,想必看過這本小說的人都會牢牢記住兩個名字,阿爾卡蒂奧和奧雷里亞諾,最開始這兩個名字用在初代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與他的妻子烏爾蘇拉的兩個兒子身上,阿爾卡蒂奧在性格上更為奔放、激進,而奧雷里亞諾則更為內斂、沉穩,而後代中用上了這兩個名字的人也似乎繼承了他們身上相應的特性,因此重複的名字並不是簡單的重複,更是象徵著布恩迪亞家族不斷循環和重複的命運。
從豬尾巴的傳說,到梅爾基亞德斯留下的羊皮卷,再加上文中美人兒蕾梅黛絲的光天化日的飛升,都讓我對魔幻現實這一風格有了具體的感受,然而馬爾克斯本人卻對自己這個魔幻現實主義作家的頭銜表示並不認可,他表示自己從來都不是什麼魔幻現實主義作家,他的小說只是對現實的一種反映。
基於這一理念,我們再去了解加西亞·馬爾克斯的成長經歷和《百年孤獨》這本小說的創作歷史,我們不難發現,確實如馬爾克斯本人所言,小說中的人物甚至是一些情節,都能在現實中找到相應的原型,然而馬爾克斯的小說源於現實,再經過其加工后卻又高於現實。
讓我們回到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的那一刻,就像是與世隔絕的馬孔多暴露在了世人們的面前,包括吉普賽人帶來了一些科學與技術,雖然老何塞在研究,奧雷里亞諾在研究,但始終未曾推廣開來,布恩迪亞一家人就像是拉丁美洲的各個國家,雖然看似都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之下,但卻始終各自過著各自的生活,彼此之間總是保持著距離,如果不是烏爾蘇拉的存在,那麼這個家庭將會更加支離破碎,而這個家族的命運也只是在這一百多年間不斷輪迴,從剛開始的豬尾巴的傳說開始,到最後長著豬尾巴孩子的誕生結束,這個家族的命運似乎從未改變,雖然中間也有諸如阿瑪蘭妲·烏爾蘇拉之流試圖跳出這個不斷循環的命運,但可笑的是最後竟是她和自己的侄子誕生出了長有豬尾巴的後代,而她自己也因為產後大出血而離開了這個世界,在最後奧雷里亞諾·巴比倫翻譯羊皮卷時,似乎作者已經和奧雷里亞諾一樣變成了書中人,而我們才是那個打開羊皮卷的人,當我們閱讀完《百年孤獨》這本羊皮卷時,馬孔多將會被颶風抹去,從我們的記憶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載一切自永遠至永遠不會再重複,因為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拉丁美洲的未來也將會迎來曙光,悲慘的命運、百年的孤獨將不會再重複上演。
讀完這本《百年孤獨》,直到寫下這篇書評也好,讀後感也罷,我深知我對這本書所要表達的內容的理解僅僅是九牛一毛,對於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也是一知半解,我甚至認為以自己對這本書的理解程度不足以對其做出任何評判,雖然之前看到過一些指導閱讀的書籍教導我們說有時候我們看不懂一本書不一定是我們讀者的問題,而是作者自身的問題,但是對於這本百年孤獨,我卻深知,這一定是我自己的問題,是我對於拉丁美洲那段歷史的陌生,是我對馬爾克斯成長經歷的無知,是我對百年孤獨創作背景的不解,才導致了我對於《百年孤獨》這樣內涵豐富的作品的一知半解。
雖然沒有評判的資格,但我卻誠摯的把這本《百年孤獨》推薦給大家,或許,在我們的人生中,還是需要閱讀一些目前的自己理解起來有難度的書籍,或許這樣的書籍才是一柄利斧,才能鑿穿我們內心冰封的海洋。值得一提的是,馬爾克斯也看卡夫卡,尤為推崇《變形記》。
另外,在鍵盤上敲出了以上文字之後,我腦海中突然靈光一閃,馬爾克斯以及他的《百年孤獨》為何會出現在我的視野呢?
那是2014年,那年,他離開了我們!想說一些緬懷的話但卻又不知該如何開口,感謝卡翁《百年孤獨》的陪伴,讓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文學的力量,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給世人留下一些值得思考或者是懷念的東西!那將是證明我來到過這個世界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