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卷7:面對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
冬至那天,無風無雨的,晚上突降大雪,第二天馬路上積雪超過一兩尺深,交通全面癱瘓。
由於附近農村的臨時工不能到廠。此時,剛下夜班的職工沒有接班的人員,全廠職工無一人離崗,仍然堅守自己的機台。
九點多了,部分離廠較近的臨時工自已掃雪,步行到了廠里,一直到下午一二點,最後一個也是最遠的一個職工,在村長二拐的陪同下,他們自已掃雪開路,步行六個多小時也趕到廠里。
到廠后她對班長說的第一句話是:「不好意思,我來晚了」!經清點,早班職工無一人回家,全部到崗。朱先進聽說,都感動得流淚,這種感動,讓他再次感到無限的壓力,他不能對不起這些把工廠當成家的員工,不能讓他們的生活因為工廠而困難。所以他只能努力開拓,不斷進取,他既不能殺身成仁,也不能捨生取義,他只能活在當下,活成一面旗幟,讓這些人的一切都因為工廠的繁榮而滿足而幸福。
那時一個員工的工資,一個月才36元39元42元不等,上班就象自己家的事一樣,生活卻也有滋有味的。
清早,副廠長兼生產總調度長李長生在廠大門組織掃雪,見每一個迎著風雪而來的員工,他都當場給員工敬禮,並表示,晚上他請客在食堂加菜。在鞋山湖紡織一直是上班管飯的。本來,加幾個菜,加幾瓶酒,一般都是逢年過節的事。但今天卻是破例,
下雪了,麻雀最多,吃麻雀,如探囊取物,運氣好野兔,飛斑走野獸,都有可能,魚兒更是信手拈來,廠里自已養的。於是他吩咐下去,晚上的加餐自然不是一般滋味。
李長生今天的加菜,他認為這是對員工的獎勵,是對員工的肯定,是對團隊的表彰,也是管理團隊的欣慰,值得加餐。
朱先進當場連敬了大家三杯,他說:天寒地凍的,現實檢驗了自己培養的隊伍,還是能吃苦,能打硬仗的。
在鞋山湖紡織廠,喝酒從來沒有認輸的,喝得吊鹽水的,喝得搶救的都不在話下,關鍵的是他們認為這種不服輸的酒文化,就是革命英雄主義文化的前身,是勇往直前的精神體現,每次都會有人喝到不舒服才收場,那時大家都彷彿成了勝利者,便喊著「不把你喝倒,我就沒喝好」,唏唏哈哈的一鬨而散而去。
當然他們也不是沒有原則的酒鬼,他們也的自已的酒文化,例如上班不喝酒,喝酒不上班。女人一喝酒,男人就縮手。
酒桌無大小,只有喝不了。也就是說,不論資排輩,喝不了就認輸,可以不喝。
屁股不離凳,喝了沒看見。也就是說,敬酒也得講禮貌,要站起來,否則喝了別人也不認賬。敬就是尊重,尊重他人就得起身,人熟禮不熟,無禮不成局。
總之這酒文化酒規矩也是一套套的,反正也是挺講究的。
即便這麼冷的天,酒喝好了,回家的都有家裡有等著接回家,喝多了,大家的距離卻沒有了。
只有那些沒有酒文化的人,才會感嘆,酒是一杯水不,卻喝心越苦。在鞋山湖紡織廠,喝酒就是糧食造,越喝越可靠。
人生在世,喝酒好像是生活的插曲,讓平淡的生活一次次充滿著幸福的旋律,激昂的旋律,希望的旋律,成功的旋律。
一場大雪,讓朱先進的心開始質疑拖一拖,好好多的古訓,現在看來,不是自已給自已包袱,鞋山湖紡織廠在改革時代立於不敗這地,想坐等天鵝來,可能就會前功盡棄,如今應該是誰手快,誰主宰。
自已已經邁出了關鍵的一步,也嘗到了改革的甜頭,企業的自主性是好多了,經濟也寬餘了許多,這的確讓人感覺成功似的,但坐下來細想,朱先進也就不出個名堂來,錢是多了些,收好了些,生活環境改善了些,員工隊伍總體些,這就是成功嗎?他自已也不能肯定,他不知道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最終會是怎樣?如果走一步看一步,目前,他也只能是做好每一天而已。
就像那些回城的人一樣,回到城裡開始,未來,對大家來說,都是一片光明招引著。
這場大雪,朱先進想得最多的是人心的善良,忠實,可靠,他沒想到這樣的極端天氣,員工竟然沒人請假,這是何等的不容易,也是他朱先進一生不能愧對的隊伍。
說得白一點,一天停機,那是多少損失,如果封凍,生產線開不起來,那很多設備都會因為停機機而凍壞,那損失就更是無法計算的。保住了生產線正常運行,那是僅僅是經濟上的勝利,更是精神上的勝利,是一支隊伍自覺性、自勵性的勝利,有了這一切,朱先進以後的日子,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否則就對不起這支隊伍,對不起黨和組織的信任。
如此境況,你說朱先進沒有壓力,那自然是不正常的。
今年,國家在成都設立國務院三線辦公室,專門處理大山深處眾多軍工國防單位的轉制、搬遷、人員調動等工作。鞋山湖紡織也不例外,一時間又是人心躁動,暗流洶湧,人們心中都想著,惦記著我要回家!我要回家了!
所謂回家,也是城裡來的員工的夢想,至於像朱先進這相的農村貨,他們沒有這樣的心思,也沒有想回家的理由,畢竟這裡比家裡好得多,有份工作就有一切。
一時間,天天有人想著走,朱先進又要過考了!
為了幫助解決三線企業員工家屬子女戶口隨遷的問題,鞋山湖區當區長區長榮繼紅到鞋山湖紡織考察。其實那時人們對個城市戶口並不怎麼看好,多數人都嚮往工干戶,什麼是工干戶?也就是家裡的人種田,也有人在單位上班拿工資,那種「家裡有分田,十五能發錢」的家庭,還是十分令人嚮往的。
到了鞋山湖紡織廠,突然想起尹忠誠,也自然想到他寫的詩,雖然是打油詩,那時他把尹忠誠的詩,讀了又讀,總覺得這人有思想,所以那詩,他都能背下來。
到了鞋山湖紡織廠一看,榮光榮不得不承認尹忠誠詩是何等的自信,何等的自豪。鞋湖三線廠,都上模範榜。革命三千天,青春無愧黨。這首詩是對鞋山湖三線企業的真實寫照,那個火紅的歲月,生命和熱血譜寫的三線企業,還真的不簡單,不尋常,不可忘卻。
那個時代,那個階下囚,竟然有如此自信。為什麼?只有事業說話,鞋山湖市的三線企業在說話。
三線企業的成功,過去他了解得很少,畢竟沒有主管過工業,現在當了區長,他走進去看看,對他來說,真是嘆為觀止。
尤其是在鞋山湖紡織廠見到朱先進,他彷彿看到了尹忠誠一樣的自信,一樣的坦然,一樣的擔當。
當時榮繼紅問:「朱先進,企業實行廠長經理責任制,要轉型了,你們準備得怎樣?」
朱先進很自然地很自信地回答:「轉型工作都準備好了,請領導放心!」
榮繼紅笑了笑說:「當過兵吧!有軍人氣質,相信你會做得更好!」
隨後,朱先進領著榮繼紅在廠區巡視了一遍,重點看了個整體環境,棉處理、紗處理、織造車間。
榮繼紅看后,連說了幾個好。他就對隨行的部門領導說:「鞋山湖紡織不容易,赤手空拳,白手起家,有今天的發展,可見一代人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那是用青春、熱血和生命寫出來的。
你們看了,不僅生產好,而且環境好,園林化的工廠,每年都有義務植樹,每年都有植樹評獎。十年樹木,要有思想有眼界才能做到,這都值得我們學習,值得推廣。
還有廠區生活化,也很的特特色,四季疏菜瓜果不斷,很有田園風味。
還有他們的上班時間,也很特別,早班、白班,中午不休息,下午提前一小時下班,解決了員工接小孩的矛盾,工作家庭兩不務。提高了工效,也方便了員工生活。
工廠食堂上班吃飯不要錢,但中午連班不休息,提高了生活質量,方便了員工,也提高了工效。這些都是很有思想的管理,很捨得借鑒人工廠管理經驗,
有思有想,不用人管。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在掌聲響起時,榮繼紅心裡想,這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只是如今這麼優秀的企業都要走向市場,他們的命運如何?他自己心裡也是個大問號?就象千千萬萬的三線企業家屬子女一樣,他們的戶口隨遷,能改變他們的命運嗎?
第二天,《鞋山湖日報》就推出了三線企業風采報道:《田園工廠,自信滿滿》全面報道了榮繼紅在鞋山湖紡織廠考察的經過的感觸。一時間,又有不少企業聯繫到鞋山湖紡織廠參觀、學習、交流。
朱先進心裡明白:能有今天,成功是不可否定的。回想建廠初期,物資還是匱乏,那時的6806廠的工人生活也比較辛苦。但工人農民朝夕相處,關係很好。
由於年輕工人多,正是長身體、能吃能睡的年齡,吃大食堂的,總感覺到吃不飽。
糧食不夠吃,蔬菜間或有斷頓之時,主要是缺油少肉。每天早餐稀飯饅頭,午飯晚餐吃玉米、蘿蔔糙米飯,食物單調,主菜經常是鹹菜、白菜、蘿蔔。
開飯時,人不分男女,飯不分干稀,沒有淑女,沒有紳士。吃飯時,誰也不會讓誰。民以食為天,沒有經過那艱苦歲月的人,對這話是理解不了的。
為了搶飯,打過架也是正常的事,那與素質,文明沒什麼關係,只是人性的本能突現的瞬間的插曲,他們在工作上哪個是孬種?有時一碗飯真的也能難倒英雄。
在那缺糧少油的年月,只有村民家蓋房子、結婚辦喜事時才能吃上一頓油葷,幫忙遞磚送料,張燈結綵布置新房,完工後必有蘿蔔燉魚,豆鼓燒肉、母雞悶豆參、紅薯餅、凍米糖等招待頓。
每逢這種場合,張為民,張為國兩兄弟也不會閑著,席前席后往往會即興講一些故事。最受歡迎的是《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里的故事,村民小孩聽得津津有味,也津津樂道,給清貧單調的農村生活,送上了一份豐富精神食糧。
李長生的到來,不但給員工帶來不少生活物質的東西,他也為蛤蟆村注入了蓬勃朝氣,還給農村送來健康文明的習俗和文化知識。
李長生和奶有人緣,也很有耐心,晚上教農民講究衛生,涮牙漱口、勤洗澡,或教農民識字,唱歌,念報紙,講城裡的故事,豐富了農村的文化生活。
廠里成立文藝宣傳隊,讓村裡更多的青年積极參加。排練節目,宣傳隊到各大隊、公社巡迴演出。小小村落,簡單到沒有舞台,也能載歌載舞,隨便一個操場,一個曬穀場,一個學校球場,都是他們的舞台,給村民們送去了歡樂。
市委書記葉常青對此事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說:工民共建,從小事做起,不容易。共產黨員的擔當,說起來很空,很難落實,實質鞋紡做了個榜樣,軍民共建要搞好,就是把小事做好,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那段不容易的歲月,造就了鞋山湖紡織,造就了這支隊伍,未來在哪裡?朱先進心裡不能沒有數啊!
今天榮繼紅的考察,讓他更多了些希望,多了些責任,他此時才感覺到那時焦裕錄到蘭考縣時的心情,他面對的是一片荒蕪,他都充滿著共產黨人的信心,何況自已現在的條件如此優越,沒有理由讓員工,讓組織,讓國家失望。
飯後,別人散步、或在菜園裡耕耘,而李長生總是窩在家裡在看《讀者文摘》,看他喜歡的小說《紅樓夢》。
《讀者文摘》這本1981年1月由全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這本文摘雜誌,僅用了三年發行量就突破136萬,創刊號封面「思考的眼神」是時代的范兒。他非常喜歡《讀者文摘》,他知道這個時代是屬於善於思考的人。
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是他的最愛,他喜歡林黛玉,當然,他不會知道,這種喜歡,若干年後竟然會成為他的宿命,風水牛馬不相及的林李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