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達·芬奇的藝術研究(一)
1490年-1530年被人們公認為是文藝復興的鼎盛時期。從十五世紀末開始文藝復興的藝術中心從初期的佛羅倫薩轉移到了羅馬。
1503年至1521年間羅馬成為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創新中心,在這裡聚集了一批傑出的藝術家和人文主義者。這其中包括: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安德里亞·桑索維諾、多納托·布拉曼泰和羅索等人。1513年至1517年達·芬奇也居住在羅馬。這個時期的羅馬的藝術家圈子可以與佛羅倫薩的布魯內萊斯基、阿爾貝蒂和馬薩喬的藝術家圈子相媲美。
這個時期出現了3位傑出的代表人物,萊奧納多·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他們被並稱為「文藝復興后三傑」。
達·芬奇可以說是一個天才和通才,他在醫學、建築學、天文、氣象學、光學和物理學等領域都有涉獵,每一個領域之間都沒有什麼聯繫,跨度極大,但是他在每一個領域都有不俗的成就。達·芬奇留在世上的畫作並不多,但是他卻留下了大量的手稿,手稿的內容包羅萬象從醫學解剖的人體解剖圖到機械製造草圖,他對一切事物都感興趣,孜孜以求的進行探索,可以說他是一個科技奇才。他對這些未知領域的探索和研究也為他的繪畫藝術奠定了基礎。有的史學家認為繪畫只是達·芬奇的業餘愛好。
傳記作家兼畫家吉爾吉奧·瓦薩里在他給達·芬奇寫的傳記里這樣寫道:「有時候,上帝賦予人以最美妙的天資。而且毫無限制地集美麗、嫵媚、才能於一身。這樣的人無論做什麼事情,他的行為總是值得人家稱讚,大家很覺得這是上帝在他靈魂中活動,他的藝術不是人間的藝術了,萊安納多正是這樣一個人。」[1]
萊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daVinci,)出生於1452年4月23日病逝於1519年5月2日。出生地是義大利佛羅倫薩和比薩之間的芬奇鎮。他父親是佛羅倫薩世襲公證人和律師,他是一個私生子。
1466年14歲的達·芬奇進入佛羅倫薩安德烈·德爾·韋羅基奧畫室學習繪畫,成為韋羅基奧的學生。他的老師安德烈·德爾·韋羅基奧(AndreadelVerrocchio,1435-1488年),原名安德烈·迪·米歇爾·迪·弗朗切斯科·德·喬尼(AndreadiMichelediFrancescode『Cioni),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畫家、雕塑家和金首飾製作人,也是佩魯吉諾、波提切利等著名畫家的老師。
韋羅基奧培養學生學習各種技能。達·芬奇在這裡學習光學透視學、進行色彩的基本訓練、學習冶金製造工藝和人體繪畫、描繪各種的動、植物,這些訓練為他的繪畫技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他的主要代表作品有《岩間聖母》、《抱銀鼠的女子》、《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等。
1477年,達·芬奇結束在畫室的學習。
1483年至1485年之間達·芬奇在米蘭畫了第一幅《岩間聖母》描繪了聖母瑪麗亞、基督、施洗約翰和天使四個人在一起的場景。
1490年達·芬奇在米蘭畫了第二幅《岩間聖母》
1487年達·芬奇創作《抱銀鼠的女子》[2]
1494年-1498年達·芬奇為米蘭聖瑪利亞大教堂創作《最後的晚餐》
1503年達·芬奇在米蘭創作了著名的《蒙娜麗莎》
1516年達·芬奇應法蘭西國王弗朗索瓦一世之邀來到法國,被任命為宮廷畫師,待遇優厚。他住在昂布瓦斯城堡中的克魯克斯莊園。他在這裡隨心所欲地進行藝術創作和科學研究,在這裡度過了人生最後的時光。
1519年5月2日達·芬奇病逝於法國,終年67歲。
達·芬奇的一生到處漂泊,從佛羅倫薩到米蘭、威尼斯、從米蘭到佛羅倫薩又到羅馬,晚年來到法國,最後客死異鄉。就他的性格而言他不是一個合群的人,他不能被同時代的人理解,大家覺得他神秘而怪異,他用鏡像法寫作,但發表過的著作不多,卻留下了大量的筆記和手稿,他不斷地探索這個世界。萊奧納多·達·芬奇走在時代之前,發明一切近代觀念和近代知識,他是個包羅萬象,精湛無比的天才,永不滿足的孤獨的探險家。[3]
文藝復興時期亞里士多德的黃金分割的美學理論影響著義大利的藝術家,維特魯威的《建築十日》也使得達·芬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維特魯威的美學理論認為人體的完美比例就如同很多的令人滿意的要素構成的建築一樣。
維特魯威的理論對達·芬奇研究繪畫美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達·芬奇研究人體解剖並親自解剖屍體(有書中記載為解剖三十多具屍體,也有資料顯示是解剖五十多具屍體),認真研究人體的構成,留下大量的研究人體醫學解剖的筆記。1501年他的畫了《人體比例》或譯為《維特魯威人》再現了維特魯威對人體美學的研究成果。
達·芬奇研究人體結構,進行人體解剖,再進行藝術創作,他畫的人物豐滿有血有肉。他還認真觀察物體遠近的陰影變化,提出物體的陰影輪廓隨著觀眾與物體之間距離的加大愈加模糊,建議藝術家考慮空氣中的這種陰影變化。他在進行繪畫創作時採用暈染的方法來表現自然界的景物的陰影,這種方法被稱為「sfumato」意思是「化為煙氣」。達·芬奇的繪畫研究促使當時繪畫的現實主義發展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達·芬奇的繪畫作品把看似毫不相關的科學與藝術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達·芬奇很擅於學習新知識並進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他還提出人們要學會觀察和實驗,這樣才能意識到所有事物都是有聯繫的。
達·芬奇研究繪畫藝術並把自己的科學探索和研究進行總結寫出了《繪畫論》,這部書是他在米蘭的繪畫學院時一邊教書,一邊撰寫的。全書共分為十九章,內容包括物體的遠近、透視、素描、解剖、模型塑造以及一些當時的藝術問題。這本書闡述了達芬奇的藝術理念,同時讓人們了解了繪畫創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達·芬奇在前人的基礎上完善了透視理論,對現實主義繪畫的發展起到了指導性的意義。
達·芬奇是一位理性的藝術家。他認為藝術家不僅要用眼睛觀察事物,更要進行理性的思考,認清事物的本質,而不是只是對事物的表面進行描繪,進行照搬照抄。達·芬奇的藝術成就是建立在他科學的頭腦、淵博的知識、對大自然的不懈探索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的基礎上獲得的。他在進行藝術創作時精益求精,每幅作品力求達到藝術和科學的完美。雖然他流傳於世的作品不多,但件件都是精品,不愧為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典範。
[1]《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傅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7年7月第1版p73,傅雷把「萊奧納多」翻譯成「萊安納多」
[2]
[3]《藝術哲學》(上)【法】丹納傅雷譯上海書畫出版社2017年7月第1版p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