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0章 敲打重臣
西巡之事,不容否決。
李世民不允許任何官吏阻止。
馬周,房玄齡是他比較信任的官吏。
何況馬周正值,房玄齡理政能力卓越,二人留守京城,協助太子處理政務,他西巡完全沒有後顧之憂。另外,馬周,房玄齡全是太子帝師,和太子關係融洽,協助太子處理政務,必能保證朝廷政令通達。
文臣已經安排妥當,武將派何人鎮守長安,他尚未有合適人選。
此事需同趙牧,房玄齡幾人商議。
太子監國?
輔佐太子處理政務?
馬周,房玄齡聽到李世民直接安排朝廷政務,讓他們協助太子監國,房玄齡欲勸阻皇帝,怎奈內心清楚李世民性格,既然已經下令,分明已經做好決定,不然不會安排自己和馬周協助太子。
稍作思量,房玄齡依然決定勸說:「陛下,西巡仍需商榷,您要三思。」
馬周緊隨其後,謙遜的說:「陛下,臣才疏學淺,能力有限,恐怕辜負陛下信任,朝廷諸事,仍需陛下處理。」
李世民面色古井無波,他已經派二人輔佐太子,自然不會再改變主意,高聲說:「賓王,朕相信你和玄齡的能力,切勿再推辭。
懋公,承范,定方等諸將常年西征,三軍將士捨生忘死,諸王遠離故土分佈西域,鎮守邊疆,朕作為皇帝,焉能久居長安,享受榮華富貴,而忽視邊疆將士。
朕領兵西巡,一來視察西域連同域外道州,安撫前線征戰的將士,二來震懾四方宵小,拉攏西域各地百姓,力爭保證西線疆域穩定。
所以,推辭的話不要再說。」
聽聞李世民內心想法,馬周,房玄齡恍然大悟,原來皇帝用心良苦啊。
杜如晦,李孝恭,李靖,褚遂良,長孫無忌,也清楚皇帝的計劃,頓時,深以為李世民西巡似乎挺正確。
將士赴湯蹈火,捨生忘死,在邊疆開疆闢土,皇帝心繫三軍,跋山涉水前去探望,絕對是上上策。
李世民目光轉向李靖幾人,高聲道:「靖兄,孝恭,你們隨朕同行,到時候,我們躍馬疆場,爭取迅速打下域外諸國,徹底結束西線戰事。」
李靖,李孝恭全是大唐名將,特別是李靖,大唐軍神般的存在,兩人親自前往域外,肯定能發揮出極大作用。
「喏。」
李孝恭面色歡喜,爽快的領命。
李靖望向李世民,神色猶豫說:「陛下,臣年事已高,恐怕難以長途跋涉。」仟仟尛哾
早前征戰吐谷渾,有將領誣陷他,所幸皇帝明察秋毫,但他早已經退出朝廷,平常很少上朝,已經不插手大唐軍務。
他心似明鏡,拒絕皇帝建議,肯定引起皇帝懷疑,怎奈自己七十有餘,年齡實在太大,他生怕自己隨皇帝西巡,非但不能為皇帝排憂解難,還成為皇帝的累贅。
他依然選擇拒絕,畢竟,自己的確年齡太大了。
聞聲,李世民面色微微猶豫。
說起來,李靖的確年事已高,不過,李靖依然精神抖擻,即使不能領兵作戰,沿途為他出謀劃策也是綽綽有餘。關鍵李靖作為將領,他也希望對方瞧瞧大唐的萬里江山。
思量片刻說:「靖兄無需擔心,沿途有趙牧,定然確保靖兄安全。」
李靖聞言,知道自己難以拒絕,無奈的領命:「喏。」
聽聞李靖答應,李世民內心歡愉,目光轉向長孫無忌,褚遂良,杜如晦道:「無忌,遂良,克明,你們收拾收拾,隨朕西行。」
「陛下,臣以為西巡之事仍待商榷。」
長孫無忌沒有領命,依然據理力爭,讓太子監國,等同於給太子創造親政和拉攏勢力的機會。以前,他肯定雙手支持太子,怎奈侯君集之事後,太子和他離心離德,舅甥關係破裂。
他生怕皇帝百年後,李承乾登基卸磨殺驢,自己成為對方殺雞儆猴的例子。
「陛下,臣以為西巡不宜馬上進行,該從長計議。」褚遂良支持長孫無忌,雙方早已選擇共進攻退,維護自己的利益。
「嗯?」
李世民視線瞥過褚遂良,長孫無忌,內心明顯不悅。
早前拒絕尚能理解,今連李靖,李孝恭都支持他西巡,馬周,房玄齡答應輔佐太子,二人依然堅持反駁西巡,多少有點沒眼色啊。
作為皇帝,他還不清楚褚遂良,長孫無忌內心的小九九嗎?
不就是擔心李承乾繼承皇位,危及自己的相位嗎?
何況,他已經下命令了,難道因為他們拒絕,自己收回成命嗎,這樣的話,自己君王威嚴何在,以後如何駕馭群臣?
李世民垮著臉,面色有點陰沉,故意埋汰二人:「既然兩位愛卿不願西巡,是否想留守京城,協助馬周處理政務?」
嗯?
馬周神色微愣,旋即面不改色心不跳,也不吱聲說話。
聞聲,褚遂良,長孫無忌內心咯噔一跳?
協助馬周?
馬周乃中書令,褚遂良同為中書令,長孫無忌為侍中,說起來,三人地位旗鼓相當,何況,他們全是跟隨李世民征戰天下的老人,反觀馬周是新人,結果,皇帝讓他們協助馬周。
這事兒?
若是協助趙牧或房玄齡,他們尚且能理解,能支持,但是馬周,皇帝分明對他們心生怨氣,故意打擊他們的氣焰。
此事處理不好,莫說協助馬周了,以後能否在朝廷立足都難說。
風向有變,長孫無忌連忙道:「陛下,非臣不願西巡,實乃路途遙遠,若您執意西巡,臣願為陛下鞍前馬後。」
聞訊,褚遂良迅速改變主意,立馬附和說:「臣不才,願為陛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聽見兩人表忠心,李世民內心怨氣微微消除,依然詢問道:「你們確定嗎,確定隨朕西巡?」
「喏。」
長孫無忌,褚遂良內心不悅,但是不敢拒絕,不得已只能領命,以免引起皇帝皇帝和疏遠。
李世民微微點頭,向杜如晦說:「克明,大唐萬里江山,錦繡山河,我們該趁著年輕出去瞧瞧,另外,也去瞧瞧各家後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