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輪台罪己
【漢武帝劉徹與太子劉據從曾經的父慈子孝一步步走到兵戎相見,背後諸多原因,後來者僅憑管中窺豹,只能探得一二。】
在「天音」的伴奏中,暴走的漢武帝劉徹掀起了一場浩蕩的大清洗,長安城內風雨欲來,平民百姓悄悄躲在家裡,透過大門的門縫,看著大街上來往的緹騎將那些他們平日里根本夠不上的高官顯貴如死狗般拖走,馬蹄聲如奔雷在街上連綿響起。
冠軍侯霍去病更是在得到漢武帝劉徹的授意之後,提著劍就闖入了某些人的家門。
這一番動作讓朝臣皆驚。
大將軍衛青更是少有地顯出凌厲一面,當殿和某些搞事的大臣打了起來。
最後的結果當然是單方面的吊打。
【《通鑒》中載有兩件事——】
【太子曾經去拜見皇后,過了很長時間才出來,黃門蘇文轉頭就找漢武帝告小狀:「太子與宮人戲。」要知道後宮的宮人勉強都算是皇帝的女人,太子豈能隨意染指?而當時漢武帝的反應卻是:我兒子缺宮人了?給給給,給你加滿二百為止!】
【又有一回,漢武帝身體不適,常融去召太子,回來就對漢武帝打小報告:「太子有喜色。」——老父生病卻面帶喜色,是盼著他早死啊!這回漢武帝的反應是沉默,顯然心中有意見了。直到太子本人來了,漢武帝發覺他有哭過的痕迹,只是裝出個笑模樣而已,漢武帝就殺了常融。】
儘管現在宮中還沒有蘇文、常融這些人,卻並不意味著宮中宦者沒有蘇文常融之流。劉徹如今對他們徹底失去信任,一聲令下,便有酷吏將一群宦者都抓了起來,在其哭天喊地之中,帶走進行審問。
各個衙門都有官吏遭到突襲,被捕下獄。
這一日,從宮中宦者到各級官吏,在狂風暴雨般的突襲中,都不得不相互舉報,於是一些人往日隱匿的種種罪證都被曝光。
【而劉據對此的做法呢?明知道經常有人在皇帝耳邊詆毀自己,衛子夫提醒他向皇帝說明情況,請皇帝誅殺這些小人,他的反應卻是:清者自清,我沒做錯不懼人說,陛下英明神武,不會聽信奸佞。】
看到這裡,劉徹不知道是該失望還是該欣慰。他一方面欣慰於兒子對自己的信任——反倒是自己辜負了兒子的信任。另一方面,又有幾分恨鐵不成鋼,他總不能讓兒子別那麼相信自己,只好板著臉對兒子一通訓斥:「身為儲君,任憑奸臣詆毀而不加懲治,豈非助長小人囂張氣焰?」
「……諾!」
劉據委屈,但劉據不說,只好低頭應是。
衛子夫心中也提起了警惕。
她本以為自己以卑微之身當上皇后,已是邀天之倖,儘管弟弟和外甥為大漢立下汗馬功勞,她依舊謙恭謹慎,平和待人,如此才是自保與保家之道。
誰能想到皇帝晚年竟如此喪心病狂,半生榮寵不過泡影?
她提醒自己,不能將一切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誰知道後者將來還會不會犯渾?一切準備,從敦促劉據改變性格弱點開始。
【不得不說,劉據的想法過於天真了。漢武帝既是父親也是君王,身為父親他當然信任自己的兒子,但身為君王他會本能警惕和防備一切有可能威脅皇位的人。當初常融的謊言能讓他險些上當就是證明。】
【總有人在他耳邊說太子有問題的話,一次兩次也就罷了,再三再四,他心中真的不會留下痕迹嗎?三人成虎便是如此。而漢武帝的態度變化,太子劉據豈能感受不到?加之他身邊的支持者逐漸被剪除,就像是拴上他脖子的一條麻繩逐漸收緊。】
【江充,只是收緊麻繩的最後一個人。】
【他的名字也因此永遠留在了史書上,作為漢武帝「晚節不保」的證明之一。】
也
不知是不是故意的,此時的水鏡之中,浮現出江充畫像的同時,居然還展開了幾行簡介:[江充字次倩,趙國邯鄲人。本名齊,妹妹嫁給了趙太子丹,後來太子丹懷疑江齊向趙王泄露他的秘密,要抓江齊。江齊雖然及時改名逃跑,父兄卻被趙太子丹殺死。改名后的江充一路跑出追捕範圍,上告太子丹與同母所生的姐妹通姦,還和趙王的後宮嬪妃有染。趙太子丹因此被漢武帝治罪,儘管因為趙王求情而免死,卻被廢掉。]
趙國邯鄲。
正喝著小酒聽著曲子的趙太子丹:「……」
他一口酒當即噴了出來,破口大罵:「江充我[髒話][髒話]!」
罵完之後,趙太子丹整個人都灰掉了。
——完了完了,長安的皇帝成天想著削弱諸侯勢力,那是無風都要掀起三尺浪,現在有了送上門的機會,自己完了呀!
想到罪魁禍首江充,劉丹就恨得牙痒痒,他當即命人窮搜邯鄲,把人抓來。
——要死大家一起死!要是把這個傢伙送去長安獻給皇帝,或許還能將功贖罪!
長安這邊,漢武帝劉徹大喜。
——有了江充的消息,還得知了趙太子丹乾的好事,這不就是買一贈一?
不用多說,把兩人一起押來長安就是了!
【太子死後,漢武帝彷彿陷入魔怔狀態,瘋狂發動戰爭,卻只是徒損民力而已。】
【征和四年,一生驕傲自信固執己見的漢武帝,終於從窮兵黷武中清醒過來。他驅逐方士,不再服藥求仙,並頒布了那篇後世大名鼎鼎的《輪台罪己詔》,痛陳己過,向天下人反省過往施政方略的錯誤,從此不再大動兵戈、濫用民力。】
雲霧升騰,水鏡之中大幕徐徐拉開。
帝王垂垂老矣,不復當年鋒芒,他神容疲憊,面露追思與悔意:「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
與此同時,一條長長的捲軸從上到下展開,其中文字,赫然便是輪台罪己詔。
水鏡之外,望著這一幕的大漢時空,天下百姓盡皆嘩然。他們沒有想到,在他們心中「受命於天」的帝王,居然有一日會向天下人坦承自己的錯誤,痛陳自己的悔意。
此時的百姓還沒有經歷過後來那些年的民不聊生,只知道當今陛下英明神武,任用大將軍、冠軍侯驅逐匈奴,讓他們大漢的邊關不用再受到騷擾,完全無法想象後來的皇帝陛下為何會變得那麼昏聵殘暴。
他們不解地看著畫面中的詔書,明明不認識每一個字,卻完全看懂了詔書表達的含義。
而這封情真意切的罪己詔一出,淳樸的百姓們紛紛動容:「皇帝是好皇帝,還是愛護咱們的,都是那些奸臣太壞了。現在有了仙人的提醒,將來皇帝肯定不會再受奸臣迷惑,一直都會是現在的聖明天子!」
——不得不說,百姓實在太好滿足,要求也太低了。只要不將他們逼到絕境,他們都能夠容忍。
漢武帝劉徹本人亦是動容。
他代入未來的自己便心情沉重——因為自己的糊塗使得妻兒蒙冤而死,天下民不聊生,一生追求破滅匈奴終究不得圓滿,當他頒布罪己詔時,心中必然滿腔悔恨吧?
——朕不能步上與之相同的道路!
水鏡中長長的罪己詔很快就展到了底,上面的字跡逐漸淡去,連同詔書一起散開。
再次出現的畫面里是一個美麗的女子。
她神情楚楚,目光含淚,不可置信地向前看去,只看到君王薄情冷漠的背影。
女子的身影迅速消融在黑暗裡。
【一年後,他殺死鉤弋夫人,立其子弗陵為太子。第二年,漢武帝病危,將年僅八歲的劉弗陵託付
給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這四位大臣,便駕鶴西去。】
「啊,這麼漂亮的姑娘怎麼就殺了呢?」
有不解的百姓忍不住連道惋惜。
亦有自以為聰明的才子賣弄見識:「大漢太后威權甚重,今上即位后曾被竇太皇太后壓制,這是擔心鉤弋夫人篡權啊!」
而劉徹本人對此反應平靜坦然。
他不覺得未來的自己這樣做有何不對,劉弗陵年歲太小,一旦勾弋夫人以太后的身份掌權,便可如呂后那般將少帝變成傀儡,殺母立子,也是為了大漢江山!
至於說他留下的四位大臣會不會篡權?
這四個人有外戚,有匈奴降臣,也有他一力提拔的親信,也有像桑弘羊這樣可為國謀利的大臣,互為牽制,正好達到平衡。
唯一可慮者,不知劉弗陵是昏是賢?小小年紀便當上皇帝,真能託付大漢江山嗎?
劉徹忍不住為大漢的未來憂慮。
憂慮過後,他又猛的反應過來,一時失笑:劉弗陵能不能治理好大漢江山,與朕何干?朕又不會再干出逼死太子的蠢事!
……儘管依舊好奇大漢將來如何就是了。
思緒紛飛間,水鏡中傳出一聲響,像是驚堂木一拍。
那鏡中人如此嘆道:
【想當初少年登基,罷黷百家,獨尊儒術,興太學,定曆法,施推恩,行察舉,置均輸,逐匈奴,征四夷……及至泰山封禪,天下景仰,赫赫之功,足追三代!】
【惜哉晚年昏庸,屠戮骨肉,大興宮室,繁刑重斂,以至海內虛耗,戶口減半,只留給繼任者一個風雨飄搖的江山!】
【誠如《漢書》所言:「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